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7年4月)
佳美的腳蹤

佳美的腳蹤紀念本會初期的信徒

蔡聖民執事:講;林玲修:記

聖經中記載著許多古聖徒,如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保羅…等,足以當我們的模範,學習他們的信心、愛心和行為。

真耶穌教會傳到台灣,已經五十週年了,信徒比往年加添甚多,並且正竭力向國外發展佈道;而初期有很多虔誠的信徒,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腓四8、9)(來十三17)。只可惜他們離世後,漸漸地為人所淡忘了。因此,在此吾願簡單講述他們往年的事蹟,彼此來紀念他們,並且互相勉勵、學習。

1.    黃基甸長老:

黃長老本是彰化縣線西鄉福興村(十五張犂)人,於五十四年前,全家搬往大陸,於漳州經營事業。那時真道傳到漳州,基甸長老聽到此福音,覺得相當好,即領受,並向其胞兄(以利沙長老)見證,經查考後也接受了。他首先將真道種子帶到台灣來,並且在線西鄉設立了線西教會(現在伸港教會)。

以利沙長老滿有學問,讀書甚多,起初想:「世上那有如此之事!」於是半信半疑,跟隨基甸長老一塊兒去聽道。果然覺得這道理太好了,應該回鄉轉告自己的親戚朋友。即以救人靈魂為念,毅然拋下事業,偕同張巴拿巴、郭多馬兩位長老一同到台灣來,首次在塭仔佈道,並且在他家成立了台灣第一間真耶穌教會。嗣後,畢生傾力研究啟示錄。

基甸長老沒有一起回來,待大陸的事業料理妥當,才趕回十五張犂,幫忙牧養當地的教會,並在一個月當中,成立了線西(伸港)(民國15年3月12日)、牛挑灣(梅華)、清水(民國15年4月6日)三間教會;到了同年十月,台中教會也成立了。

台中教會是郭腓利門長老(現在郭順命長老的父親)首先接受道理。老郭長老是基甸長老的岳父。基甸長老在線西教會工作告一段落後,便到台中,後來當時的總會由大陸差派了郭美徒執事和錢亞伯執事前往扶助聖工。以後,他還是常到台中幫忙牧會。

第二年(16年),又成立了台南教會。而在民國十七年,我因長期患病,在台南療養,才首次聽到真耶穌教會的道理,聽道後並沒有馬上接受,先在長老教會查考了好幾個月,結果一無所獲,才在真神的帶領下,參加一次真耶穌教會的佈道會。又隔了一個多月(17年11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散步時看到了真耶穌教會,又再一次進去研究道理。正巧二位信徒在那兒,向他們討教以後,再與須田長老研究,後來才決意受洗。受洗後又研究了一個多月,才回到民雄,為主做見證。蒙神祝福,雖然我長期患病,受人輕視,又口才不好,但是神特別施恩,三個月後便成立了民雄教會。在這期間,也常常至大林見證,大林也不久成立了教會;並且大林的陳恩民長老又至新港及梅山成立二間教會。因此,在我回去的半年之內,蒙神帶領共成立了四間教會。

再談到基甸長老。我們常說要多多為主做見證,見人就傳道理,而基甸長老正是這種人,並且又拼命地向外教會信徒傳揚真道理。因為在民雄鄉下已有多人相信但是還未上軌道,便寫信請基甸長老到民雄幫助牧養信徒。基甸長老雖然只有四十多歲,但是身體很虛弱。他住在線西,必須由彰化搭台糖公司的小火車,然後步行三十分鐘,再走路回來,到了民雄,又必須走一段很難行的小路。但是他還是很熱心,在那兒幫忙了好一段時間才回去。又過了十多天,我有事情,又寫信請他來,他還是很辛苦的來了。之後兩三年間,他來回民雄、線西不下十次。

民雄教會的成立,得力於他的幫助不少,我出來當傳道也是他推薦的。雖然他本身因為體弱,沒有正式出來當傳道,然而,只要各地教會有事,他沒有不竭力以赴。

他一生極其虔誠,從來不與人談論世俗的話語,可是對於道理方面卻見證得非常熱切。連續一兩個小時的見證是司空見慣的。倘若見到有人在隨意談話,便獨自走開;因此,信徒都非常敬重他,見他走近了,便停止談論世俗的言語,靜聽他講道理。聚會時,只要他在場,大家便非常虔誠、認真聽道。他在台上講道,台下沒有人講話。他為人虔誠、熱心、莊重,與人論道時,侃侃而談;否則便閉口不言,大家皆非常敬畏他。他的虔誠堪值效尤。可是就在我當傳道四、五年後,他就蒙主召回安息。這是我最紀念的初期聖徒之一。

以利沙長老則深居簡出,專注於啟示錄的研究。

有時候,有人向他請教道理,他為人解釋的認真,甚至於廢寢忘食。在台南教會,有一次,與人談論道理,中午十二點了,大家叫他吃飯,他還不下來,到了下午兩三點才下來用飯。

2.    郭腓利門長老

老郭長老原本是長老會一名很熱心的信徒,接受真道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他老人家很篤實、正直;聽到道理後,很快便接受,而且相當熱心。那時他正在台中火車站附近開設一家貨運行,賺了一些錢。雖然口才不好,識字不多,但一有空,便向人做見證,帶領人歸主。而將所賺的錢奉獻給教會。並且因為貨運行是雇人經營的,所以他常常有空,便四出向親戚朋友傳道理,行很多善事。

他是民國十五年由基甸長老帶領歸主的,我是十七年歸主,而在隔年(18年),就與他相識了。

當時台中教會設在他家(貨運行)樓上。每次我上那兒,就看到有人與他們一起用飯,談論道理;有時是教會的信徒,有時是慕道者。虎尾教會楊弘茂傳道的祖父楊追也是經由他見證入信的。他入信前中風:一手一腳無法行動,後來歸主,蒙神很大的祝福。現在他的子孫當中,有當傳道的,有當執事的。

老郭長老一賺錢,就是幫助人,或拿出來行善事。有人向他借錢,他都是很快地答應,隨口問道:「你要多少錢?」隨後就馬上拿出來,也不立借據,有些人借了沒還,他也不在意。

有一位信徒,在信主以前,斷斷續續地向他借了好些錢,後來生病了,送到台北就醫,也是向他借錢,但是一直沒有好轉,於是搬回台中,住在第一市場附近小巷內。老郭長老去找他,他一想:「糟糕了,我現在沒錢,怎麼辦?」老郭長老馬上對他說:「我不是來向你要錢的,那些錢沒有關係,既然用了就用了。我是來向你傳最好的信息,你應該來信耶穌。」

那位年青人叫曾永池,大學讀了一半便患肺病,中途輟學,後來與他母親一同信主,同心禱告。我認識他時,他已大有起色了,也能上樓參加聚會,後來一家人很熱心。雖然這位弟兄因為身體虛弱,三年後就蒙主召回,但是他母親和一家人還是繼續上教會參加禮拜。

老郭長老帶領人非常熱心,至七十多歲時,往往早上四點鐘起床,匆匆忙忙喝一杯牛奶,便拄著拐杖,四出走向他同伴中一些苦難、患病、孤獨、不平安的家門去敲門,說:「某某人啊!趕快起來禱告吧!清晨禱告才能得神更大的祝福喔!」

他很有愛心,領人歸主;而用錢幫助人,或獻給教會。

從前的信徒代表人數很少,都是在郭長老家裡開會。可是當時教會和現在不同,並沒有規定各教會應捐多少錢,因此經費相當困難。雖然每年教會只需要八佰多塊錢的經費,但是認捐卻很不容易。

老郭長老雖然不是傳道,但是大會都在他家舉開,所以每次他都要釘桌子、椅子,準備用具,…以準備招待各地的代表。

開會時,他並沒有參加,而到最後一天,大家認捐時,他就出現了,說:「哦!又在捐錢了啊!請幫我先寫五佰。」

往後雖然只剩下三佰塊錢,可是老半天還是沒有辦法湊足,一般都是一十、二十的認捐。

老郭長老當時家境並不富裕,在他離世後,年輕的郭順命長老才大學畢業,回到家裡,整理財產,才知道他已欠人好幾千塊了。

他的錢都拿出來行善事或獻給教會,若是有貧苦的人來慕道,他不僅傳道理給他,連錢都給了他。有時探望受試煉的人,便邀約好些信徒一齊去,搭火車、汽車都堅持由他買票。

他就是如此,所以在他死後,財產空空,年輕的郭順命長老不得不賣房子清償債務。

正當此時,大陸總會遷移,函請各地認捐,但是並不踴躍:老郭長老卻一下子認捐了一千塊錢。當時一千塊錢約相當於現今的十幾萬塊錢。老郭長老在世時,已先寄去了兩佰塊,剩下八佰塊錢。郭順命長老只得賣掉現在台中火車站前豐原客運的房子,以便湊足八佰塊錢。可是在未賣出去之前,房子被火燒掉了。郭順命長老心想:「怎麼辦?房子被火燒掉了,沒有辦法賣出去。」沒想到回家之後,才知道他一位好心的雇員已為他投保火險,因此不但土地沒有賠掉,反而賺了一筆錢,交給教會,並且還清了債務。還餘下八仟塊錢。後來郭順命長老見證說:「我捐了八佰塊,卻得到八仟塊錢。這是神給我的十倍祝福。」

後來郭長老在屏東開設客運公司,每月必由盈餘中拿出十分之一,這也是相當大的數目。他並不是直接拿到教會,而是放入屏東客運公司認股,直到建設現今台中教會大樓時,才領出好幾百萬,把教會建築完成。這也是老郭長老留下來的模範。

老郭長老在民國23年去逝,那時已七十多歲了,非常虔誠,每提到耶穌基督的事就流眼淚,說:「因為主耶穌這麼疼愛我們,所以今天我們才能承受救恩。」

聖餐禮時,他不會講道,可是都由他祝謝,他一拿起餅來就嗚嗚大哭。

記得二十三年,嘉義教會在現址第一次蓋會堂,獻堂典禮時也是由他祝謝,他一拿起餅來就哭了。大聲號哭,講不出話來,全會堂也噓唏地哭了,大家哭成一片。我那時體驗到,辦理聖餐時,用感激的心情流淚、號哭,是最令人感動的,不用講什麼道理。不似現在,道理講了老半天,沒有人感謝,也沒有人受感動;但是在當時,老郭長老一哭,全教會信徒也都哭出聲來了。

後來他生病了,我和一些信徒去看他,見證一些道理給他聽,談到主耶穌在世受苦難時,他哇哇地嚎啕大哭了,圍在旁邊的人說:「老伯啊!郭長老啊!忍耐些吧,不要哭了。」但他說:

「我不是因自己病痛而哭的,乃是想到主耶穌被釘十字架,頭戴荊棘,他的痛苦不知是我的痛苦的幾百倍呀!」

話未完畢,還是大哭。

他因為手術,背部很疼痛,又想到主被釘十字架,不知道是他的幾百倍痛苦,想到此,忍不住就哭出來了。

這位長老,不單單獻錢捐力,而且這麼虔誠,疼愛主耶穌,是值得台中教會及全體信徒大大的紀念和效法的。(未完)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十二1

※              註,本文因在匆忙中執筆,未加整理,人名、地名、時間多所謬誤,不及請蔡執事指正,且因內容甚多,無法及時全部錄出,未完部份請續見近期青年團契。



作者: 蔡聖民執事:講;林玲修:記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4/01/197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