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7年10月)
客西馬尼:橄欖榨

客西馬尼橄欖榨

Y.E.

「客西馬尼」(Gethsemane)原文源自古西拉姆語,此為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之閃族系語言,意為「橄欖榨子」。而此字與基督被捕當晚在園中所受之極大苦楚,又有深具意義的關聯。

很多人認為「橄欖榨子」(Olive Press)與「橄欖磨子」(Olive Mill)差不多,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因我曾在聖地見過此二種工具,發現他們並不一樣。

「磨子」,無論是用於葡萄或橄欖,其真正用意都是要「磨碎」它,「磨子」在造型及設計細節上雖略有差異,但其基本原理及操作卻都是相同的,通常為用一塊巨石,鑿成底部圓形、平滑之大桶,此為「底石」,形狀就像古代農莊用來煮動物飼料之鐵製大鍋。在底石上,平置一輪形巨石,當做「蓋石」,而其邊緣正好與上述之底石內沿吻合。蓋石中心鑿孔,套入底石上的木軸;木軸一端繫著牲口(驢、牛或駱駝),當牲子繞圈子走動時便可推動蓋石。將適量之橄欖置兩石之間,當蓋石被推動旋轉數圈後,橄欖便被磨碎,流出油來。這工具同時亦被用於磨碎葡萄,以便榨取葡萄汁。底石壁上有一出口,當液體積聚至某高度時,便經由該口流出,匯聚入另一大桶。

接著,將這些已砸碎的橄欖收集起來,裝在麥桿或草編成的筐子裏,一筐筐堆積在一起,藉著橄欖榨子所施的壓力,榨出可用的每一滴油。「橄欖榨子」是種精巧的設計:將內盛橄欖之簍筐堆聚成堆,上壓巨石,一根巨樑,既長且重,一端固定在果堆附近之牆壁或巖穴中,另一端懸著重達一噸以上的巨石,橫臥在橄欖堆上,依照槓桿原理,懸垂的巨石乘上力臂所造成的巨大機械力,全壓在橄欖堆上,如此經過數日,直至所有的橄欖油全部被榨出為止。

「客西馬尼」事實上也就是耶穌的橄欖榨子,在那地方,人類罪的重擔全壓在耶穌身上,使祂憂傷幾乎要死。所有時代,所有人類的罪孽加在一起,真是個深沉的重擔,用我們的心思無法了解領會的,而這種重擔卻全由耶穌一人代為承受,祂真是被我們的罪擔給壓碎了。

罪的壓力是如此巨大,以致耶穌「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廿二44)。在祂極其難過時,「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可十四35、36)。但是,儘管祂受到如此的大壓力與憂傷,祂仍然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廿二42)於是有一位天使,從天顯現,加添祂的力量。

聖經很平淡的敘述了耶穌的肉身代我們承受罪權苦害之事,而此可怕的壓力與憂傷卻是人類的肉體所無法忍受的。

見過橄欖榨子後,將它與「客西馬尼」及「各各他」聯想起來,更有助於體會祂說的:「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十二50)。我每讀及、思及「客西馬尼」,腦海中便浮起一個景象:一堆碎裂的橄欖果核,在橄欖榨的巨大壓力下,流盡它的最後一滴油。

我願如此向神禱告:「阿!神的羔羊,求祢使我心眼得見客西馬尼與各各他的情景,使我時刻憶起祢為我們的罪受苦的光景!」



作者: Y.E.譯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10/01/197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