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98期2010年11月)
主題特寫:真作聖工的基督門徒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郭志忠


聖工──這個在華人教會中習用的詞彙,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卻找不到,在英文中也沒有對應詞彙。所以,「聖工」一詞可以說是華人基督徒所特有,也因此容易衍生專有的概念。揣測其來源,應該只是在「工」這個名詞之前,給予一個「聖」的形容詞,用以和一般的工作做區別。

又因為這是宗教術語,所以這個所謂的「聖」之「工」,主要就是用以專指與神有關的「神聖之工」。為了討論方便,在此就將「聖工」這個詞彙所區別的「神聖之工」以外的工作,姑且稱為「俗工」,因為「神聖」(sacred)的對立概念就是「世俗」(secular)。

回到一般人的概念,在教會裡面只要提到「聖工」,大概都是指為了神或教會所作的工。例如,對外的宣道、對內的牧養,或是教會運作相關的庶務、財務等工作。如之前所提到,這樣的用語是為了區別不同工作的方便;也就是將這種與神或教會有關的工作──聖工,跟其他的工作──俗工,予以區隔開來。

做為溝通方便的語言詞彙,這樣的區隔定義其實無可厚非;但若是根據這樣的詞彙定義,衍生出相關的教訓或教導,就有可能過於淺薄而欠缺深刻的反省,甚至造成偏差。例如只有聖工是神聖的,俗工就不是;又如聖工高於俗工;又或是聖工應該優先於俗工等。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想法,也是本文主要想探討的。

間接聖工與直接聖工


若說聖工是為了神所作的工,那就要先釐清究竟神要人作什麼工?

以色列人十二個支派中,只有一個利未支派是被選出來從事宗教事務的工作。在利未支派之中,只有一個家族──亞倫的後裔,是擔任祭司的工作。雖然以色列民是神的選民,但從現實觀點來看,不可能每一個以色列人都只從事拜神相關的工作,更不可能每個人都當祭司,否則獻給神的牛羊要誰去牧養?大祭司的膏油要誰去榨取?

說得更世俗一點的需要,神所賜的嗎哪在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地時已經停止,則每個人日用的飲食要從哪裡來?所以其他十一個支派的以色列人必須士農工商各服其職,並且將收入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給神,實質上就是提供給利未人(包括祭司),做為宗教用途與日常所需。

所以十一個支派的以色列民其實是間接從事聖工,而其功效與重要性跟直接作聖工並沒有差別。每當百姓的信仰墮落,就沒有按照律法奉獻十分之一,這時利未人就失去生活的供養,必須自謀生計,以致於教導百姓與會幕拜神的工作也跟著荒廢。因此,猶大王希西家所展開的以色列王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信仰復興運動中,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求百姓恢復什一捐:

又吩咐住耶路撒冷的百姓將祭司、利未人所應得的分給他們,使他們專心遵守耶和華的律法。諭旨一出,以色列人就把初熟的五榖、新酒、油、蜜,和田地的出產多多送來,又把各物的十分之一送來的極多。住猶大各城的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也將牛羊的十分之一,並分別為聖歸耶和華──他們神之物,就是十分取一之物,盡都送來,積成堆壘;從三月積起,到七月才完(代下三十一4-7)。

由此可見,一件聖工的完成,其背後是包含了許多的俗工,例如:耕種田地、牧牛養羊、榨油釀酒等。既然如此這些俗工豈能說不是神聖之工呢?

更進一步來說,以色列人出生在哪個支派,他的工作區分就被神所定了。假如沒有生在利未支派,就不能從事會幕工作;假如不是亞倫的子孫,就無法擔任祭司的工作。所以這都是神所命定,要祂的選民各安其職、各盡其分。既然這是神安排要各人去作的工作,這樣豈不都是為神來作的工,豈不都是聖工嗎?所以,只要是神所安排,期望我們去作的工,都是聖工。

人一生都在作「工」


工作佔人一生最主要的部分,除了睡覺、飲食與休閒娛樂之外,幾乎都可看成是工作。極端一點從物理學來說,所謂的「工」(Work)是只要有出力移動就是作工。1因此,可以說人一生的動作存留都是在作工。

俗語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誠然,當人在睡覺休息時,其實是人體內部不斷進行著細胞修補、代謝成長的工作。現代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也發現,睡眠中作夢,其實與人類的學習有密切關係。人醒著時候所閱讀的資訊,必須在睡眠中進行「資料整理建檔」的工作,才能獲得長遠的學習效果。而人的學習與工作是分不開的,基本上學習就是為了未來的工作作準備。所以睡覺、飲食是為了工作而進行肉體上的休息與準備;而休閒娛樂則可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休息與準備。

小孩子從遊戲中可以學習許多工作上所需的技能。休閒娛樂帶給人精神上的放鬆,也是為了下次上緊發條面對挑戰前的準備。有一個關於使徒約翰的故事說道,有一天他和一頭養馴了的鷓鴣遊戲,一個嚴肅而狹隘的弟兄責備他浪費時間,約翰回答說:「常常拉緊的弓很快就不能把箭直射。」2

人作工的動機為何?


既然人一輩子都可說在作工,但究竟所為何來?若單從生物的角度出發,作工可說是為了生存和繁衍,也就是為了自己活下去,也為了照顧自己的家族成員可以活下去而作所有的工。

若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則人類還有在社會中尋求力爭上游的動機,以掌握權力、分配利益與獲得尊敬。因此人類還可能為了追求名利權位而作工。這一點在有社會組織的靈長類動物中也可以觀察得到,例如黑猩猩社會中,年輕的黑猩猩會試圖挑戰當權的黑猩猩。

但是做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還有一項超越萬物的傾向,就是會有所謂「成就感」或「自我實現」的動機。人類會為了一種抽象的成就感來工作,這是能夠進行抽象思考的人類所獨有的特質。只是成就感太過抽象無形,因此常常會以其他具體形式來體現,也就是以作工的成果來做為成就的象徵。

故此,無論是前述為了生存需求或社會關係的追求,最後都可能變成只是成就感的追求。例如本來有衣有食就可生存,但是要追求生活的更好、更富裕,累積更多貲財以顯成就非凡。所以人們在社會上打拚,不斷競逐更高的名利權位,其背後也隱含以此做為個人成就光榮的象徵。

關於人類行為的動機,在心理學有許多理論。例如美國猶太裔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Maslow)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theory),是研究組織激勵(motivation)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3幾乎所有的工作組織都會運用這些人性的動機來給予工作的誘因。表一列舉了一些因應人性需求的常見激勵措施,也就是職場上的胡蘿蔔驅動驢子往前進的動機。

表一:馬斯洛需求層次與對應之激勵措施


真正的「聖工」


作任何工,都會包含動機、目標與手段。動機是觸發我們作工的驅動力,目標是我們作工所希望達成的結果,手段則是用來達成結果的方式。例如吃飯的動機可能是生物生存的本能;目標是要填飽肚子;手段則可能透過外食由餐館提供。

又例如一個社會新鮮人上班工作的動機,可能是要有收入來養活自己,也可能是為了吸引異性欣賞、期待能建立配偶關係;而其目標可能是要工作考績優良,五年內升任課長;而其手段可能是早出晚歸、拚命加班,但也可能是動歪腦筋,跟對主管、拍馬逢迎等。所以,聖工與俗工的差異,不在工作內容,而在作工的動機、目標與手段,是否合乎神的旨意。這當中,動機是首先且最重要的一步。

前面說過,一般人作工的動機都是來自於人性內在各種層次的需求,如生物生存的需求、社會關係的需求以及成就的追求等。但耶穌卻有一套不太一樣的人生哲學教導,祂在《馬太福音》六章24-34節有清楚的論述,底下只擷取結論: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不需要工作,也不是說信耶穌的人不再有生理需求,而是在強調作工動機的差異。基督徒憑著信心,相信天父真神會看顧自己的兒女,只要他們能夠照著天父的旨意去行,也就是先求神國神義。所以「追求神國神義」是基督徒作工的動機。

正確動機──追求神國神義


神的國就是神作王掌管之地、神的旨意實行之境。所以我們的心地尊奉神的旨意就是神國,我們的一言一行照神的旨意行,就是實現神國。神的義乃是因為神的旨意被實行所成就的義。所以神的國就是我們得救更新、稱義成聖的生命境界,神的義就是我們達到神國生命境界所結的義果。基督徒先求神國神義,所以會先問:「神的旨意要我今生今世作什麼工?」所以其作工的基本動機就是為了實行神的旨意,以成就神的義。

約瑟曾經是父親的愛子,後來被賣當奴僕,又被陷害成囚徒,最後當宰相,也成了以色列一家的救星。顯然這許多的角色都不是他自己所能選擇或決定的,但他都在當中順服神行真理,努力作他該作的工,這就是先追求神國神義的作工動機典範。

今天我們大部分的人可能沒有像約瑟那麼戲劇化的人生,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選擇過合神旨意的生活。只要我們的動機是合神心意,則我們所作的都是聖工。我們的人生目標可以是成為使人得飽足的廚師、可以是成為誨人不倦的教師,也可以是幫人清理環境的清潔工,只要是照著神所賜的恩賜,順服神安排的境遇機會,盡本分去做,就都是榮神益人的聖工。

反過來說,假如一個人動機不對,則即使他是傳道長執這樣的「聖職」人員,表面上做的是傳福音、牧養信徒的「聖工」,但他所追求的可能只是要得人的尊敬,求世上的虛榮。這樣作聖工的目標,就會從榮神益人變成求自己的益處,而作聖工的方法甚至會不擇手段。例如當一個傳道人追求的是自己的權力與利益時,他可能就會結黨營私,甚至想辦法中傷毀謗與自己意見不合者。所以難怪耶穌會說: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祢的名傳道,奉祢的名趕鬼,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2-23)

因此,聖經上才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因為一個人的動機正確,才會設定正確的目標,並採取正確的手段。

服事主、不服事人


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弗六5-8)。

這段聖經的教訓好像不近情理,怎麼可能把肉身的主人當成基督一樣來聽從?萬一是個不行真理的壞主人,難道要聽從他的話去作壞事?事實上,這裡教訓的重點,其實是「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我們作任何工作都是服事主、討主喜歡,而不是服事人、討人喜歡。所以肉身的主人要我們行惡,我們當然不會聽從;但肉身主人要我們作的工作是合情合理,則我們必當聽從並且盡心盡力去作,並不是要討肉身主人的喜歡,而是要討天上主人的喜歡。

因此一位真基督徒的員工,必然是盡忠職守,不需要主管監督的好員工。一位真基督徒的服務業者,必然對客戶誠實熱誠提供服務,是讓客戶可以放心滿意的好業者。基督徒做好這些工,不是為了討好主管以獲得好的考績,也不是為了討好客戶以獲得好的業績。真基督徒做好他的工作,是為了討主的歡喜以得到主的賞賜。

這賞賜不必然是屬世看得見的利益,也不是想像未來在天上的「黃金城、碧玉街」,而是有分於屬天的新生命,就是神的國。當我們真正能夠使基督成形在我們心裡時,我們就是基督、就是神。既是神,豈有任何缺乏需要外在之物的賞賜?

所以《以弗所書》的這段經文,只是體現出一個能夠追求神國神義之人,他在世作工的心態。不管他的職位高低,不管他所遇到的主管、客戶,是好是壞,他都能不卑不亢、處之泰然。一般世人在職場上常見的對上諂媚、對下驕橫、爭功諉過、結黨紛爭等,既不會在基督徒身上出現,也不會影響到他工作的心情。

反之,若不是真基督徒,則即使他是做教會的工作,仍然會出現上述私慾的表現。所以真正的聖工──神聖之工,絕不是以教會內的工作,或教會外的工作來分別。真正的聖工,是由作工之人的心(動機)來決定。

結語


現代人的一生,大部分可分成學習與工作兩個階段。若把學習看成工作的準備,則可謂一生皆在作工。所以基督徒一生中都要不斷的反省:「我是否求神國神義?我是否服事主?我是否討主的喜悅?我是否按神的旨意──真理而行?」只要我們的心態動機是對的,則不管在任何升學、就業的大大小小關口上,無論我們作了怎樣的選擇,我們都能坦然無懼、勇往直前,並且以作聖工的心情、盡心盡力的做好我們每一階段所當作的工。

因為我們不是為了任何人──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老師、不是為了妻子兒女,也不是為了老闆客戶,乃是為了我們的生命之主而作,為的是在我們的生命上發光發熱來榮耀主,並且可得更美的生命為賞賜。若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主裡面,則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在作聖工──神藉著我們而成就的神聖之工。

道理雖然清楚,但環顧四周,有多少人在拚命讀書的時候、在選擇升學組別科系的時候是在求問神的旨意?讀好書不就是為了考好試、考上好學校、好科系?然後是為了能找到好工作?然後就能賺大錢過好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他的工作上尋求神的旨意?豈不都是錢財賺得越多越好,職位升得越高越好?名聲傳得越響越好?我輩基督信徒與未信者何異?

筆者反躬自省,從小到大心態接近未信者可能還是多過接近基督的心,也因此而常常落入許多的憂慮愁苦之中。可見真理無法實踐便是虛空無益。求神憐憫,讓真理的聖靈在我們心裡動工,使我們能夠成為真正跟從基督的門徒,一生為他作美好的聖工。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



註:

1.物理的定義:工=力乘以施力方向移動的距離(W=F*S)

2.巴克萊,《約翰福音注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3.參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需求層次理論




作者: 郭志忠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