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羅淑瑩撰稿
曲調名:ST. GERTRUDE,6.5.6.5.複
作詞者:Sabine Baring-Gould, 1834-1924
作曲者:Arthur S. Sullivan, 1842-1900
第一節譜例:基督精兵前進,與魔鬼交戰,全營仰望耶穌,
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 Marching as to war, With the cross of Jesus Going on before!
作詞者巴令固德(Sabine Baring-Gould, 1834-1924)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多才多藝且勤奮工作的牧師之一。他生於貴族之家,其家族在北得文夏(Devonshire)擁有三千英畝莊園,名為Lew Trenchard。早年他曾於德、法國受教育,後來在英國劍橋大學克雷學院(Clare College)受高等教育,1856年獲碩士學位。
他學習了六種語言,於三十歲受封聖職,曾任職約克夏(Yorkshire)、艾色克斯(Essex)、及得文夏等教區。他雖為貴族但生活極平民化,1868年與一位女工葛瑞絲結婚,夫妻感情甚篤,養育了十五名子女。其妻晚年臥病在床,於1916年離世,巴令固德在她墓碑上寫著:「我的半條命」。
巴令固德著作極豐,共寫了100本以上的書,其中包含16冊的Lives of the Saints。其寫作題材非常廣泛,涵括了宗教、民俗、社論、遊記及歷史等。當時大英博物館圖書目錄中他的著作比任何英國作家都來得多。此外他也專門收集民謠,曾與塞帕德(Fleetwood Shepherd)合著Songs and Ballads of the West(1889-1891),於1894年出版A Garland of Country Song。
本詩至今仍是教會進行曲中最流行的一首,然而這卻是巴令固德始料未及的。本詩寫作的背景,乃是當時他擔任副牧師的賀百利橋教會的兒童,有一次必須步行至鄰村去參加一個學生的節期,為使他們能有秩序的行進,擬選一首詩歌讓他們邊走邊唱。
但巴令固德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詩,於是在出發前一夜倉促寫成此詩。他從未料到此詩後來竟如此廣為流傳,甚至成為國家的戰歌!1912年羅斯福進步運動(Roosevelt Progressive Campaign)以此詩為戰歌,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軍隊都喜歡唱此歌。
出生於英格蘭的作曲者沙利文(Arthur S. Sullivan, 1842-1900)是位音樂神童,8歲就學會各種管樂器,並製成他的處女曲〈巴比倫河邊〉,其父也刻意栽培他接受良好音樂教育。13歲時他便作了一首“O Israel”讚美詩,開始受到大家的注意。
14歲在皇家音樂學院贏得孟德爾頌獎學金,在校期間獲名師如John Goss及Sterndale Bennett親自指導,後又前往萊比錫音樂學校從Hauptmann與Moscheles學習,而定意以作曲為其終身職。賴悟(Lightwood)於所著的Hymn-tunes and Their Story一書中,讚譽沙利文是「旋律的大師,為管弦樂作曲的天才」。
沙利文曾為莎士比亞的四種劇本配曲,其他所作名曲甚多,不勝枚舉。聖樂幾乎都在1867-1874年間寫成,最著名的即為本詩〈基督精兵〉的譜曲,英國聖詩學教授饒特利(Eric Routley)認為是首「無可取代的配曲」。沙利文於1883年受封為男爵,以表彰他偉大的成就。
註:曲調名──ST. GERTRUDE(Church Militant),此詩獻給Gertrude Clay-Ker-Seymer女士,她是作曲者的朋友,當沙利文創作此曲時,即寄宿在這女士於英格蘭南部多塞特郡Hanford的家。
|
|
|
|
作者: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羅淑瑩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10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