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98期2010年11月)
主題特寫:與時俱進的聖工

黃嘉文

多年以來,在各地教會所舉辦的各種聚會,「更新」一詞經常成為主題的一部分。不論是「生命的更新」、「信仰的更新」,都強調信仰不是停滯不前,而是需要時時反省改進的功課,如同聖經中所提到:「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西三9-10),「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確實,一個基督徒的信仰生命,應該隨時有新的心志,在每一個看似一成不變的日子裡,都能展現日日更新的活力。

至於這個「更新」的觀念,落實在當前各項聖工的時候,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筆者擬在本文探討這個問題。

隨著時代演進、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教會內部資源的充實,過去行之有年的聖工模式,其實也在逐漸調整,例如早期的佈道會純粹以講道的方式進行,後來增加了詩歌佈道會、福音茶會等多種型態,地點也不再侷限於會堂,而是遍佈醫院、校園,甚至公園、音樂廳等開放空間。這麼一來,對於許多遲疑而不願踏入教會的朋友而言,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自然而然地認識福音、認識真神。

到了近幾年,本會推動的聖工又有更多的型式,例如與當前教育政策配合進行的「葡萄園」、「生命教育」等校園福音事工,由生命教育延伸而來的「生命體驗營」,深入山地離島提供醫療服務同時傳福音的「醫療宣道」(醫宣),以及針對兒童、青少年而設立的「喜信童軍團」等等。這些對本會而言嶄新的型式,讓聖工呈現更為多樣的面貌。

上述這些較為晚近才加入的聖工型態,其推動或多或少借助社會上的資源,而不完全由教會本身獨力完成。例如葡萄園和生命教育,都是因為政策推動的緣故,而得以進入校園;醫宣的運作過程,需要高度倚重醫療相關專業;童軍組織擁有久遠的歷史,而且在國際上分布甚廣。這些教會外的資源,讓聖工的推動得到不少助力,但是在此同時,教會內不少熱心聖工的弟兄姊妹也表示擔心,認為這類聖工推動方式的本身,存在著一些疑慮。

擔心的理由,正是由於借助教會外資源的這個共同點。過去我們常常在聖工上看到神的奇妙帶領,也相信神的工憑藉的不是人的血氣與聰明。那麼,當社會資源在聖工的進行過程佔有一席之地時,這聖工還能夠稱為神的工嗎?當聖工的推動得到來自教會以外的支援,會不會讓整個過程充滿人的手段,卻看不到神的作為?

舉個具體的例子。過去這些年來曾有這樣的經驗,當醫宣要在其他國家進行時,原本因為法令的緣故,使得醫宣團隊無法入境該國,但是有了童軍團的協助之後,立刻就能順利通關。突破障礙的過程,乍看之下似乎都是童軍團的功勞,而不是靠神的大能。

「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三5),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秉持這樣的教導,謙卑地在聖工的服事上,祈求神的帶領。確實,我們曾經聽聞許多服事過程中的美好見證,那些原本困難重重的聖工,在神的帶領之下,最後終於能夠奇蹟式地完成。這些見證也更堅定我們的信仰,並且讓我們相信神必親自帶領祂的工。

不過,相信神必帶領,是不是表示我們可以不必思考聖工該如何進行,以免人的手段掩蓋了神的作為,以至於減損了神的榮耀?

讓我們先來思考聖經中的幾個例子。

約書亞率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美地之前,神老早就應許要將迦南地賜給他們。至於以色列人該怎麼樣才能讓迦南地成為他們的產業?答案是:必須靠打仗,從原本住在那土地上的民族手中取得土地。據《約書亞記》的記載,以色列人只有在攻打耶利哥城那一役,是完全因為神蹟而獲勝。

那一次他們實在不像在打仗,只不過是靜靜地繞著城走,然後神就讓城牆倒塌,於是以色列人輕鬆打贏進入迦南的第一戰。不過後續的無數戰役,他們卻必須浴血奮戰,即使像是攻打五王那一戰,神甚至顯出日月停止的大神蹟,以色列人仍然必須戰到最後,才能夠真正攻下神所應許的土地。

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時候,使用了大量來自外邦的建材。

尼希米從流亡之地返回耶路撒冷,外邦國王亞達薛西特地派兵護送,讓他能夠平安又迅速地投入重修聖城的工作。

在以色列人攻打迦南地的例子,我們看見神要求的方式,是要他們去打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親手贏得每一場勝利。神當然一直在帶領他們,不過這並不表示以色列人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光是等待天上掉下來的勝利。所羅門與尼希米的例子則告訴我們,神可以藉著感動外邦國王,提供建材或是護送的軍隊,來成就祂的工作。其實這些來自外邦的支援,不但沒有減損神的榮耀,反倒印證神的確是宇宙的主宰,不受國界的限制,天地萬物皆可為祂所用。

因此,表面上看似靠著人手才得以打下的江山,看似借助外力才得以成就的事,其實未嘗不是神動工的另一種方式:外邦君王、教會以外的團體,願意主動幫忙神的工作,這當然可以是出自神的感動,而且也是單憑人力所難以達成的奇蹟。

相對地,認為一定要由教會單打獨鬥、一定要由信徒自力完成、一定要神顯出神蹟帶領,並且認為這樣才表示神與我們同工,如此的堅持,反倒像是在規定神應該怎樣帶領。這麼一來,恐怕已經在無意間僭越了神的主權。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他們的眼睛就開了(太九29-30)。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可八23-25)。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約九6-7)。

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路十八42-43)。

同樣是讓瞎子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卻沒有侷限於固定的型式,有時摸瞎子的眼睛,有時吐唾沫和泥,有時只說了一句話就讓瞎子看見。既然耶穌本身都沒有限定用什麼方式成就工作,我們何德何能,怎能限制神應該用什麼方式帶領?

這麼說並不表示對於聖工的執行方式,我們就可以毫無篩選地採行。違背道理的方式絕對不可行(例如,以不實文宣吸引人來參加佈道會),與教會以外的單位合作時也要留心(例如,打算合作的單位若是宗教色彩濃厚的團體,就必須斟酌再三)。事實上,思考如何順利完成聖工,並且在過程中把關,堅持整個過程一定要符合聖經的教訓,這不正是神託付給我們的責任嗎?

聖工服事的機會在本會一向不缺乏,長期以來也一直有許多愛主的弟兄姊妹積極投入。不過筆者也發現,也許因為害怕做錯,或者害怕在無意間觸犯真理,所以許多時候負責策劃聖工的弟兄姊妹,總是傾向讓一切程序遵照往例進行就好,認為蕭規曹隨是最安全的方式。

但是往例畢竟是前人規劃的,只要是人所設計的,終究有不完美之處。加上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停在變,因此在不同的客觀條件下,「以不變應萬變」不見得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我們也不是只求標新立異、為改變而改變,而是在期待讓聖工進行得更加完善的前提下,一邊檢討過去的經驗,一邊考量現狀,設想各種更理想的方案。

神賦予我們各樣恩賜,是要我們善加運用,就如耶穌的比喻當中,為什麼領五千、領兩千的僕人,最後能讓主人喜悅?無非是他們的積極態度,讓手邊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

採用未曾用過的方式來推行聖工,和「倚靠神」這個大原則是沒有牴觸的,只要記得用真理把關,並且永遠不要忘記自己不過只是無用的僕人,是因為神的憐憫,才有機會能夠在服事上分享神的榮耀。因此,我們用謙卑的態度,積極思考各種善用恩賜的可能,讓每一件聖工做到最好,如此,服事的腳步也將與時俱進,我們也將在過程中,看見神依然奇妙的帶領。




作者: 黃嘉文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