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光
在一次的晨更禱告會裡,一位執事帶領大家讀了「財主與拉撒路」(路十六19-31)的故事;他說:「最近這兩年有機會參與聯總在泰北、印尼山區、非洲等事工之後,深深覺得自己『升』為財主,有著對『拉撒路』的愧疚,是不是該常常出到門口,看看他的需要?盼望將來也能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懷裡……」
陪負責人探訪住養護病房內的老姊妹,同一層樓上「住」著約三十位都需要護理人員灌食、翻轉、衛生處理的病人;頓時覺得自己像是一位「花甲勇士」,因為還可以站著說話,唱詩,為她禱告;也尚能為自己的健康獻上感謝。
不管是位財主或勇士,那是相對的;主稱讚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比眾人投的更多(可十二41-44),她在主的眼裡是位「財主」;而那位自認為有財物積存,可作多年費用的無知財主,在「今夜」喪失靈魂之後就一無所有了(路十二16-21)。
財主在陰間淪為「乞丐」,因他只渴望一點點「涼舌水」的施捨,若他在世時能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必重視「揀選生命」(申三十19),不至於「吃得飽足……金銀增添……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申八12-14);當然也不會忘了他生前認識的拉撒路的困境。
來過美加或紐澳地區的巡牧傳道人,在離去之時大多會勉勵信徒應知感恩;「財主」當久了,容易忽略「拉撒路」的存在;聰明的父母或老師會找資料或實地讓下一代去思想,體會「升」為財主的責任;下次有機會時,安排他們走訪急診室、養護房、老人院,甚或是殯儀館。
老師拿著一張圖片:兔媽媽一手插腰,一手指罵著坐在桌前有一堆美食却在哭的兔寶寶;先問了班上一位較似「拉撒路」的同學是什麼緣故兔寶寶在哭?他回答:「他一定是偷吃,或是多吃了食物。」再問較似「財主」的同學,他回答:「他一定是不想再吃那些東西了,他的媽媽一直要逼他吃下。」不同的環境背景,有著不同的認知差距。
「那些長大痲瘋的到了營邊,進了帳篷,吃了喝了,且從其中拿出金銀和衣服來,去收藏了……那時,他們彼此說:我們所作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們竟不作聲……來吧,我們……報信去!」(王下七8-9)
兄弟姊妹們!「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讓我們快快「升」為財主,記念「拉撒路」的困苦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