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2期2011年3月)
主題特寫:自潔的器皿

甚願


有位同靈從小立志要成為貴重的器皿,為主所用。他熱心事奉神,並在許多人生重要的關鍵時刻,執意選擇為主放下自我,選擇走那「窄路」,希望有主與自己一路同行天國路,但,他卻在生活中歷經滄桑……。剛開始,他不斷用聖經的道理自我反省、勉勵,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環境的考驗層出不窮,面對人生的無奈與厭倦,生活中的困境與挑戰,幾乎消化了他對神的信心與倚靠。

他不懂生活中充滿苦難的緣由,苦於心裡願意行的善作不出來,心裡不願意行的惡,反倒被環境激發出來,灰心的他感嘆自己作不成貴重的器皿,反倒像是個裝滿神憤怒的器皿,被神攻擊,自己好像整天活在地獄裡,快被罪惡感的火燄吞噬,覺得自己離天國越來越遙遠。沮喪的他,有時會癡癡地望著天空問神:「主呀,這就是祢要我過的生活嗎?」

有一天,他哼起最喜愛的詩歌「和平之禱」,在旋律中思考歌詞的意境:

主,我願作祢器皿,主,我願作祢器皿,主,我願作祢的和平器皿。

哪裡還有憎恨,播下仁愛;哪裡還有傷痕、饒恕;

哪裡懷疑、生發信心;哪裡有絕望、盼望;

哪裡有黑暗、光明;哪裡有悲哀、喜樂。

哦!至聖主耶穌,幫助我;

不求盼望人來安慰我,乃安慰人;

不求被了解,乃求了解人;

不求愛,乃去愛。

正當我給予,我就獲得;

正當我饒恕,我就得饒恕;

正當對死亡我就得生,得永遠生命。

得永遠生命。

他捫心自問:「為什麼我的內心傷痕累累,時常對神感到懷疑,對將來感到絕望,常覺得活在黑暗裡毫無喜樂可言,我若真是主的器皿,為什麼好不容易結出的聖靈果子,卻好像裝在一個有破口的器皿裡,不久就消失不見!?為何大部分的時間,自己的心裡時常裝滿愁苦與不平,幾乎沒有神的容身之處……,這似乎與和平器皿的境界相去甚遠……,覺得自己好像是個無法裝新酒的舊皮袋。」(太九17)

他深知神是窰匠,而自己只不過是窰匠手中的一塊泥,他內心向神吶喊:主神呀,我知道祢有權柄將我作成貴重的器皿,也有權柄將我作成卑賤的器皿(羅十五21),但我也很努力不斷地朝《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努力:「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

有一天,他在歐式自助餐廳用餐時,看到一個幼稚園的小朋友在乾淨的湯碗區拿起一個又一個的湯碗,很仔細地一一檢查,媽媽問他:你在做什麼?他很正經地對媽媽說:我在選乾淨的碗,有點濕或洗不乾淨的湯碗不要用!

聽他們母子間的對話,驚訝地發現連幼稚園的小孩都很有概念要選擇使用乾淨的器皿,如果不夠乾淨的就不要用;由此看來,「潔淨」的使用原則連未上小學的小孩都知道!這位同靈思索到底他的靈命當中哪裡不夠「乾淨」?他要如何才能夠真正「自潔」呢?

有一天,這位同靈在閱讀《列王記上》十一章到十三章時,發現這段聖經歷史故事中的四個人物,所羅門王、耶羅波安王、神人和老先知都曾經是神所用的器皿,但他們四人最終的結局卻都成為被神廢棄的器皿,如此悲劇如針刺入他的心,激盪這位同靈的思緒……。

面對或順或逆的環境,如何自潔?


所羅門王年少時與神關係密切,為主建造聖殿,在神和人眼中是個相當稱職且出色的器皿!所羅門王蒙神賜大福氣,一生享受智慧財富和權勢,卻晚年失節,因為他的心被誘惑,未能誠實專心地順服主神,招神忿怒,神預言定將強盛的王國奪去給他的臣子。當先知將神的責備告訴所羅門王,他不但沒有悔改惡行,反倒去逼迫那被神託付將承受他王國的臣子耶羅波安。

從所羅門王的失敗可看出人在安逸的生活中,若未能忠心誠實地遵守神的誡命,一旦心被誘惑將會引起何等嚴重的後果。神的僕人活在神賜福的順境中若失去儆醒,未能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未能時常求神除去心中隱而未現的過犯,進而留地步給魔鬼,一旦心思被世上的誘惑擄去,要回頭真的很難,無法維持主所重用器皿的身分。

反觀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國破家亡,被擄到巴比倫國,因相貌和才識出眾而被選入王宮接受三年的人才儲備訓練。在王宮中可享受王的膳、王的飲酒的特別待遇和安逸的生活,在人眼中宛如苦盡甘來,但他們卻堅持信仰的原則,立志不飲用拜過偶像的膳食來玷污自己的身體,且憑信心吃素菜喝白水。他們為主自潔而蒙神賞賜聰明知識,能在巴比倫帝國蒙國王的賞識和重用,擔任高官要職。

後來雖被惡人分別陷害,以敬拜神的忠心為把柄,欲將四人置於死地,或被丟於火窰或是獅子坑,但他們仍持守堅定的信心,無論何往,有神一路同在。他們的一生成為神所重用的器皿,在不認識神的異邦當中,用其生命裝載神的榮耀與大能,讓不認識神的國王都能認識和讚頌神的權能!自潔就是以儆醒的心拒絕一切可能會影響信仰的誘惑,不容誘惑擄去我們愛主事主的心志與行動!

面對神所賜的機會,如何自潔?


耶羅波安王是所羅門王手下大有才能的臣子(王上十一28),早年因為神的預言而被所羅門王追殺,逃到埃及避難。但所羅門王死後,耶羅波安被立為以色列眾人的王,面對神給他成為國王的機會,耶羅波安王一心只想鞏固自己的王國,沒有信心倚靠神透過先知亞希雅對他說的方法:「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謹守我的律例誡命,像我僕人大衛所行的,我就與你同在,為你立堅固的家,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將以色列人賜給你。」(王上十一38)

對他而言,讓百姓敬拜神是可能讓他坐失國王的寶座,因他害怕國境內的百姓會因為宗教敬拜的緣故歸回祖國,在對神毫無信心的情況下,他選擇以離道叛教的方式統治國家,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野心。

就統治國家的手腕而言,耶羅波安確實是個政治奇葩,神雖派神人去警告他,並以神蹟醫治他因悖逆和不信而枯乾的手(王上十三4-6),但耶羅波安王卻未因親身經歷神的管教而覺悟,離棄他的惡道,反而變本加厲,普設凡民祭司,更加混亂宗教儀式與正確敬拜神的方法。他一意孤行,讓自己從被神揀選以承受神國度的尊貴器皿,變成被神咒詛和裝載神憤怒,並被後人垢病的器皿。

反觀以斯帖在祖國滅亡後流離失所,因原波斯皇后瓦實提招惹王怒被廢,而有機會被召入宮,蒙波斯皇帝寵愛被立為后,但她在皇宮中仍隱藏自己是猶太人的身世。當惡人哈曼預謀種族屠殺猶大人,末底改通信要以斯帖皇后出面拯救同胞,皇后以斯帖起初礙於宮中規定,不敢輕舉妄動。

末底改提醒她:「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四13-14)

當以斯帖皇后明白她的身分和地位是神所賜給她拯救同胞的機會時,面對如此危急又艱鉅的任務,她要求自己和書珊城內所有的猶大人一同禁食三晝三夜,然後她抱必死之決心,違背皇宮的例律去見波斯皇帝,為本族的同胞請命。禁食三天三夜所代表的不僅是向神禱告祈求勇氣、信心和帶領,更是「自潔」的具體表現。

惟有在自我潔淨之後才能夠真正放下自我,成為聖潔的器皿與神同工!神果真垂聽以斯帖和眾猶太人的禱告,這也就成為猶太人反敗為勝擊滅仇敵的普珥日由來。自潔就是面對神所賜的機會時,除去心中的恐懼疑惑與不信,能夠在器皿中裝滿從神而來的信心與勇氣,讓神按祂的旨意藉著我們去完成神的工作!

面對試探引誘時,如何自潔?


神人受神差遣到伯特利傳預言,憑著對神無比的信心,面對耶羅波安王武裝的威嚇,神人顯露出威武不能屈的風範,並憑信心靠神行神蹟奇事,醫治耶羅波安王因悖逆而被神處罰枯乾的手;面對耶羅波安王在得醫治後的饗宴邀約與賞賜,神人充分表現出富貴不能淫的氣慨!神人果真是與神同工為神重用的器皿!但神人卻在完成大功之際,不知謹慎,將神指示他的退路毫無保留地說出來,留地步給有心人操作的空間。

他在離開伯特利途中休息,心情鬆懈,面對突如其來的試探:老先知欺哄的話語,神人完全失去儆醒和屬靈的敏感度,在過度自信的情況下,神人未能堅持神起初的命令,也沒有求問神,就被老先知騙回伯特利用餐。吃喝休息之際,神人被神責備,且在回家的路上被獅子咬死。功成易,身退難!神人無法全身而退的關鍵是他體驗與神同工的大勝利之後,忘記自己不過是神的器皿,失去專心遵守神命令的心志,和缺乏分辨,面對試探和引誘的準備,以至客死他鄉。

主耶穌受洗從約但河水裡起來的時候,聖靈從天上如鴿子降到耶穌身上,之後聖靈將耶穌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那試探人的就進前來(太四1-12),以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6),來試探禁食禱告四十晝夜的主耶穌。可見神的器皿在自潔之後會遇到考驗和試探,但主耶穌因被聖靈充滿,所以主耶穌一一地用聖經的話來敵擋魔鬼尋找破口的攻擊。

聖經上屢次記載主耶穌在行大神蹟之後,都會退到山上去禱告。如當耶穌以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後,祂獨自退到山上禱告(太十四23)。到山上禱告,是主耶穌行神蹟奇事後,自我沉澱,重新得力的祕訣。

因為主耶穌知道祂是神差到世間成就救贖大功的器皿,唯有透過禱告和不斷地向神自潔,主耶穌才能從神得著更大的能力和智慧去敵擋那惡者的計謀,傳揚神國的福音,完成神的救贖大功。自潔就是攻克己身,除去心中的驕傲,儆醒禱告,才不會奪取神的榮耀,並讓神的能力與智慧常裝滿在器皿中,隨時抵擋魔鬼的攻擊,以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事。

面對自我生命的價值觀,如何自潔?


老先知可說是這段故事中最具爭議性的人物。老先知的稱號點出他過去曾是神的工人身分,他可能是已經完成神的工作,正處「退休」狀態的工人,或是與神關係漸漸疏遠的工人,但神不用老先知向耶羅波安王傳預言是事實。

當老先知聽到神人所行神蹟奇事,卻不能留在伯特利吃飯喝水,也不可循原路回去時,老先知的第一反應是去找神人,將他帶回伯特利,老先知心中的那分失落感是人之常情,看到後生晚輩能勇敢指責國王的錯誤,或許真的很想與年輕神人切磋、分享、確認。

或許老先知並無惡意要害神人,但不惜以謊言欺哄說服神人回伯特利。殊不知如此的行徑只是讓自己陷在錯誤之中,因為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

即便神人死後,老先知為神人安葬、哀哭,並確定神人所說的話必不落空,卻也挽回不了年輕神人的生命。同工之間的微妙關係是需要工人不斷地自潔,除去心中的自負、傷痛、不平和嫉妒,並持守以神為主的生命價值觀,才能夠靠主維繫良性互動的關係,真正地榮神益人!

保羅,他是神所揀選的器皿(徒九15),被神選召之前,保羅是個熱心追求神的人,在學識上,保羅接受當時顯赫的迦瑪列門下嚴謹的宗教訓練;在熱心上,保羅為了排除他眼中叛教的基督徒,成為殘酷地迫害基督徒至死地的激進分子;在權勢上,他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主名的人。

但保羅被神用大光四面照射時,神對保羅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保羅問:「主呀,祢是誰?」神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九3-5)。保羅與神的這番對話,徹底讓保羅覺悟過去他所憎恨的耶穌,和竭力打壓的基督徒竟是他過去熱心事奉的神和選民!神親自對保羅的啟示,使保羅真正認識他向來竭盡心力事奉的神就是主耶穌基督。

被基督選召後的保羅,對神事奉的熱心不變,對自己生命的價值觀卻全然改變!他從一個迫害基督的器皿成為宣揚基督的器皿。保羅人生觀的轉變使他失去過去在猶太教中崇高的地位,反成為猶太教的公敵,遭受各樣的逼迫,宣道過程中常冒生命的危險,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棍打、石頭打,遭遇各樣的危險,時常饑餓受凍(林後十一23-27)。但保羅卻不因諸多的苦難就放棄自己的特殊身分——被神揀選的器皿。

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7-8節自述:「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以耶穌基督為至寶就是保羅對自我生命的價值觀,這使他輕看世上個人的榮辱!自潔就是除去為世人看重的個人價值,以認識和追求耶穌基督為至寶的生命價值觀,讓主耶穌充滿在主的器皿中!

倘若回顧曾經裝過主耶穌的器皿,馬槽是裝草餵養牲畜且帶有異味的器皿,但因嬰兒耶穌放在馬槽中,而成為牧羊人尋求救主基督的記號;十字架是執行酷刑的器皿,但因主耶穌掛在十架上而成為眾人仰望救恩的泉源;墳墓雖是安放屍體的器皿,但因安放主耶穌的遺體,而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馬槽、十字架和墳墓是何等卑賤的器皿,卻因主耶穌而成為榮耀的器皿,可見就算是再卑賤的器皿,只要裝了主耶穌就成為貴重的器皿!

《提摩太後書》二章20-21節:「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一個器皿的價值不在於自身材質的貴賤或原本設計的功能,卻因被生命的主宰使用後,才能真正發揮最大的功用。可見合主所用的器皿,就是有價值的器皿;器皿真正的功能不在於行人眼中的大事,而是能夠在器皿中時常裝滿神的德性與基督的馨香之氣;能夠勝過環境、認清機會、抗拒誘惑,和釐清自我價值,能夠活出基督的器皿就是神眼中稱職的器皿。

成敗關鍵在於器皿本身能否不斷地自潔,保持聖潔合乎主用,迎接神到器皿中。自潔就是積極追求聖潔的心志與行動。惟有透過不斷地自潔才能不沾染世俗,成為真正榮神益人的稱職器皿!


作者: 甚願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