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2期2011年3月)
主題特寫:器皿的心情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Zalmunna


「你愛我嗎?」耶穌開口問你。

「耶穌,祢在開玩笑嗎?我當然愛祢呀!」你揉了揉眼睛,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那麼,我現在要給你幾件聖工,其中一些是活動的總召,另外還有教員、翻譯、司琴等等,都要交給你去做。」耶穌拍著你的肩膀,臉上帶著嘉許的眼神看著你。

「喔……耶穌,這點我可能做不到欸,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我怕抽不出時間,而且我的能力也不足。找其他人去做可能會更好?」你理直氣壯的說出了這些話。

耶穌聽到你這番話之後,眼神露出了些許的失落說:「既然你口口聲聲說愛我,為什麼我交代的事情,你卻對我說不?」

「……」你無法回答,就像是情人間問你有多愛我一樣,似乎,再追根究柢下去,就不好看了。

這個問題,耶穌在兩千多年前,就曾經問過彼得。那時候,祂指著剛網到的153條魚,對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彼得也回答:「主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

而耶穌也一連問了三次:「你愛我嗎?」彼得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只不過耶穌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訴他:「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5-17)。這是否在告訴我們,你若真的愛主,你就該為主做事,去照顧祂的羊,並且為祂付出?

但我們往往用很多方式,來拒絕愛耶穌所該付出的行動。這也是在面對聖工,成為神的器皿時,會遭遇的心態問題。如果要分類的話,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拒絕,逃往「他施」;另外就是躲在山洞裡,抱怨所有聖工都是我在做,沒有人肯出頭。

先從直接拒絕,逃往他施談起。我們對約拿都不陌生,而他也應該是少數敢在接到神的指示後,就頭也不甩地逃往他施的先知。我們可以發現,他用他的選擇,去「強迫」神接受他的做法和回應。如此,用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是否要接受神的安排,這像不像在試探神呢!?

若以今日教會的現況來看,就像是在遴選負責人或是團契幹部的時候,有些很有機會被選上的人,可能會先說自己很忙,或是先預告被選上之後,可能無法全心全力擔任這個聖工,用如此的表達,來影響大家選擇他的機會。

但,讓人不禁想問的是,在這之前,我們又怎能確定自己會被選上?倘若神要你接受這分工作,祂一定是在了解你未來的狀況和現階段的能力而給你這個機會,難道祂會給你一些你所不能承擔的責任嗎?神不是最了解我們的嗎?祂既然要給你一項責任,難道祂會就此不理會你,放任你自生自滅?我們是該在神給予的責任上,學會多看見一點神的恩典和帶領,才不會在面對上門來的責任時,我們卻總是說:「不」。

聖工真的是我們可以隨意拒絕的嗎?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很勇敢的拒絕神,卻沒有鼓起勇氣跟神說我可以,這似乎有些諷刺。神的工應該不同於屬世的事業或是某種社會成就,而是基於一種耶穌愛我們,我們也愛耶穌的心情下,為祂所做出的付出,這種感覺很好,不是嗎?

能夠無條件的去做,拋棄個人意見,且因為愛,去做一些事情,這甚至比人們所說的「自我實現」,還更能體會人生的意義。因為你是從愛的源頭出發,而非利害關係的比較,這也讓你在生命中,因為選擇了神,而對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約拿就像是一個已經裝滿東西的器皿,裡面容不下神的意思。

所以我們應該去反思,自己是否會像約拿一樣,拒絕了一切,並且只想用談判的方式去跟神對話。只不過,我們又何德何能去跟神談條件?我們是神重價買來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就真的是貴重的器皿,在神尚未買來之前,或許我們只是一個被人丟棄的失敗品,而神就是擁有那樣的眼光,看出每一個人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才有這機會被神贖回來,並且重新為祂服事。

我們也別忘了,當我們拒絕神之後,也許這也是拒絕神在你生命中掌權,以及神給你恩典和在前頭帶領你的機會。

另一種就是躲在山洞裡,抱怨所有聖工都是我在做,沒有人肯出頭,正如以利亞先知的一樣。

當以利亞擊敗了假巴力先知後,耶洗別說要殺他,於是以利亞開始逃跑,接著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這當中,以利亞開始抱怨:「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十九10)

我們是否覺得他講的這句話很熟悉?或者,曾經就從自己的口裡說出來也說不定,若轉換成今日,我們可能是說:「為什麼教會的聖工都丟給我做?而且只要接了一樣,接著第二樣、第三樣都會跟著出現,難道教會都沒有其他人了嗎?」

或許真是如此,當你在聖工中展現了神賞賜給你的恩賜之後,這些就成了你常態性的工作。若你能樂在其中,那很感謝主;但你若是開始厭煩,甚至發出像以利亞先知這種抱怨的話後,就變成了心態上的一種危機。

但也請不要忘了,神在之後跟以利亞先知所講的:「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我們或許以為沒有人出來做,但實際上神依然留著許多工人,等著在你現在所做的事情上,接續你的責任。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例如像以利亞說的大發熱心。若真的是大發熱心,那為什麼又那麼在乎自己是不是一個人為主做這些事情呢?

以利亞的抱怨就像是一個不滿的器皿,也許裡面裝了一些神要的東西,但卻因為我們的不滿,而認定這個聖工跟我們的期待有所落差。既然我們是一個器皿,是不是該閉上嘴巴,默默的盡本分。《羅馬書》九章20節提到:「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我們是被神所造、所揀選的工具,卻總是有自己的意見;如此,又怎能去為主做事?

回到一開始的原點,我們是因為愛主,而甘心去做這一切。但我們是不是能夠倒空自己,將這器皿只裝下神的意思,並且假定自己是一個沒有意見、沒有選擇的器皿,完全交託給主來使用。

若從作聖工的消極面來看,我們都知道一個不做事的人,就如同領一千塊的僕人一樣,因為什麼都沒有做,而被神趕出去,在黑暗中哀哭切齒。其實我們很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跟領一千塊的僕人一樣,只認定神是一個忍心的人,卻忽略了祂同時是慈愛與公義的神。神的慈愛是,祂不會輕看我們的付出;神的公義是,當我們不去做時,就必承擔所作所為的後果。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7)。

作聖工,絕對不是一種信仰上的負擔,而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更愛神的機會,也更能夠體會到祂愛我們的方式。一個人說有愛,卻沒有付出實際行動時,我們都不免會質疑,更何況今天是對神說出我們的愛呢?

我想,我們是該重新調整心態,並且像以賽亞先知一樣,大聲的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作者: Zalmunna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