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學習放手是身為父母再成長的契機。
教會裡有位姊妹,神賜給她三個孩子,老大老二年齡比較接近,多年之後再生一個小女兒,所以可分為二個不同成長的階段。每每孩子遠離家門、外出就學時,在家中只剩一隻狗美女相伴時,感情豐沛的她,總是不可遏抑地,哭得唏嚦嘩啦!還大聲喊著孩子的名字。
放手的屬靈意義
對父母來說,放手是一項複雜和持續性的挑戰。它不是一個單獨的事件:突然發生在孩子離家求學、找工作或出國的時候,而是從嬰孩離開母腹、被剪斷臍帶的那一刻開始,孩子逐漸成長,在父母心田一點一滴、一時一刻、慢慢經歷的過程。
其實,這位姊妹堪稱是位賢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不遺餘力。縱使在情感上,跟孩子分離滿是不捨的疼惜;在理智上,卻又清楚了解並且支持孩子的興趣和志向,鼓勵孩子去發展他自己嚮往的未來。還在孩子和丈夫之間斡旋溝通,勸勉拋棄傳統束縛的觀念,讓孩子即使離家遙遠,也攪動巢窩,鼓勵孩子自由飛翔,努力開創鵬程萬里。
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屬靈意義是:父母養育孩子長大成人,是為了使他們得以服事主,而不是服事父母;教導孩子仰望屬靈的天父,而不是依賴生身的父母;讓孩子知道惟有天父才能永遠扶持他們,父母則無能為力。
循序漸進地放手
放手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慢慢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最開始,父母支配嬰兒整個生活,全然地保護和照顧,表現父母的責任與愛心。但當他們漸漸成長,必須要循序漸進地轉移管理的主權,改變互動的模式。
尤其日常生活發生的一些小事,這是在提醒父母,孩子已經漸漸長大了,譬如:稱呼從「媽咪」變成「媽-」的時候;或者在他們的房門上,赫然出現一面「請勿打擾」的牌子,表示父母不再時刻受到歡迎;或是因為怕同學看到,孩子第一次只是揮手不再親吻道再見的時候。
放手是神所賦予的一種責任,在親子關係上,它的重要性和愛心是一樣的。父母不懂得放手,孩子就不能成長,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孩子自信和獨立的能力,得以發揮他們的潛力。
以動物為師
我想起母鳥把小鳥推出鳥窩的一幕。牠們這麼做,實在是明智之舉。大鳥出於本能,就那麼自然地將小鳥啄出窩巢,一點也不情緒化,一點也不懂什麼是空巢症。但不幸的是,人類太懂,太情緒化了。
常常聽到關於最小的孩子離開家後,憂傷落寞的父母面對偌大寂靜空洞的屋子,那可怕的描述:「幾十年來已經習慣孩子圍繞四周的生活,現在忽然間屋子空空洞洞的,好像連整顆心都失落了。」
來看看聖經中《申命記》的記載,摩西形容耶和華如何像老鷹般教雛鷹學飛的描述:「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三十二11)
雛鷹學飛的一幕,給父母們很大的啟示。老鷹為了愛而攪動巢窩,牠愛牠的孩子,所以要強迫牠離開巢窩,鼓勵牠們學飛,因為一隻不會飛的鷹,有什麼資格活下去呢?母鷹攪動巢窩實在是因為愛雛鷹的緣故啊!
當雛鷹初試學飛時,老鷹隨時鼓翼展翅在牠的四周,準備在牠萬一跌落時接住牠,並且耐心地糾正、教導、鼓舞牠再接再厲。最後,當雛鷹學會了,就獨自展開牠美妙的飛姿,去嘗試尋覓牠生命的律動。
效法信心之父亞伯拉罕
當神告訴亞伯拉罕,賜給他一個兒子時,亞伯拉罕已經一百歲,而他的太太撒拉已經九十歲,不管這個應許看起來有多荒謬,亞伯拉罕仍然選擇一心一意地相信。「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做成。」(羅四19-21)
亞伯拉罕因信而得到獎賞,生了一個兒子以撒。
放手就是不管心中多麼疑慮,仍然調整自己的願望,去符合神的旨意。人生是一連串學習放下的挑戰,成功與否,決定一個基督徒信心的成長。
父母學習放手時,應持同樣的態度,先請求神的參與,然後付諸行動,順服地將孩子交還予主,就像當年亞伯拉罕把他惟一心愛的獨生子交予主一樣。
我們想像亞伯拉罕的心情,神指示他帶著兒子到摩利亞山上獻為燔祭,這個孩子本是神特別賞賜的禮物,而今……。又一次出於信心,亞伯拉罕備上驢,帶著兒子、刀子和劈好生火的柴,走了三天,到了摩利亞山,築了一座祭壇。正當他舉刀要殺兒子時,神止住,且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論子孫……。」(創二十二16-17)
這章經節教導我們如何放手。當我們願意鬆手時,神會把更好的獎賞給我們。「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八18)
做父母的,要學習亞伯拉罕憑信放手,時時刻刻以一種全然順服神的態度,走向摩利亞山。
敏銳感受神的啟示
做為一個基督徒,相信每個意念之間都有神的啟示,神總是在特定的時刻,用我們眼睛所見或心中所想,溫柔地提醒祂的存在和應許,或許是兒時的一首歌;聚會中的一篇講道;查經中的一段章節;或是一個朋友適時的出現。
這些都證明神對我們的一生都有特別的計畫,祂的計畫包括撫養孩子的挑戰。神只是暫時把孩子交託父母來關愛、撫養,要父母教導他們信仰神、培養家庭觀念──然後放手讓他們離去,任由他們在自己的生命中,尋求神的旨意,這就是神安排的目的。
過關斬將,挑戰成功
在與兒女相處的寶貴歲月裡,父母除了珍惜每一份愛心、喜樂和成長以外,也盡力地負起教導子女的責任,當孩子興奮地坐上娃娃車時,連頭也沒有回一下,即表示又割斷了維繫彼此之間的一條細線,也證實父母成功地達成神給予的一小部分挑戰。類似這樣的時刻持續不斷地來臨時,提醒父母們記得攪動巢窩的責任,切勿心理油生刺痛,陷入悲喜交集的情緒裡不能自拔。
開創人生新的里程碑
我的孩子已成年,其中一個服完兵役自行創業,在家設立網路工作室。之前離家求學和當兵約九年的時間,當中休假回家,我總是對以待客之道。如今天天見面,在生活中難免常常發生摩擦。我是急驚風,他是慢郎中,且執著己見,有時候惹得我幾乎興起要甩他耳光的衝動,當然下大雨之前必然打雷,河東獅吼是免不了的。
我用心思索,發現問題的癥結,在當我期望自己要做個「好父母」的同時,我並沒有全然地放手,強制他照我的習慣規矩生活,替他安排工作、時間,我的努力沒有建立在節制自己的性情,也不了解兒子已經長大,迫切想要獨立的意願。
我們常常有無比強烈的慾望想去改變我們想要改變的對象,但卻缺乏分辨「可以改變」、「無法改變」、或「不需改變」的智慧。總是「急急地應用」世俗的小學,但卻忽略了解技術及教導的個別差異。
人皆有其獨特性,尤其對親近的家人,我們更容易忽略或低估這獨特的差異性。忽略這些,那麼技巧及知識往往成了擔子或框框,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加在心愛的子女身上,同時也將自己逼到動彈不得的角落,使得彼此都精疲力盡、厭倦不堪。
也許我們對人、對己、對生命源頭的奧祕有真正的領會之前,即使非常努力,但在內心深處對平安喜樂的需求仍是乾枯,對「無條件的愛」之真諦仍然迷惑。好在神裝備了我們,賜給我們聖靈的力量,使我們能承受得起這些挑戰。
於是我禱告、交託、放手,乃從內心真正地放空,放棄自己的感覺、想法、慾望和選擇,而將之託付給主。只利用星期六同車上教會守安息日的空檔,即興重點地面授機宜。
剛開始兒子總是為自己找理由辯解或無端嘆氣,我按奈住情緒,淡淡地曉之──這種性格作風不改,離成功還遠得很哩,並提醒擁有主耶穌這張王牌等,直到最近已進展到回應:「哦,我知道了!」欣悅兒子又征服了一個象徵獨立的里程碑。
信仰的根基&飛翔的翅膀
為孩子奠定一個鞏固的根基和鍛鍊一雙堅強的翅膀,有一段話,或可寫在卡片上,然後將它貼在每天都可看到的地方……。
把根基扎深,使孩子長得強壯,穩重抵擋來自世界的種種打擊。根基來自愛心、連繫、溝通、溫馨的回憶和對神的認同。
托住翅膀,激勵孩子向上,幫助他們自由地翱翔、親近神、瞻仰神的榮美。
堅實的翅膀來自父母的放手、鼓翼和攪動巢窩。
|
|
|
|
作者: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 王雪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1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