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05期2011年6月)
主題特寫:怒火的鎖鍊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王雪芬


驚悚!驚悚!驚悚!人類歷史上最原始的家庭上演了第一宗謀殺慘案──手足相殘,長兄弒弟。罪性不甘寂寞,搶著在歷史的舞台上穿插要角,彩排著這樣的劇情:

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來到世界耕種自出之土,勞碌餬口,生下兩個兒子。哥哥該隱克紹箕裘也是種地的,弟弟亞伯另闢職場選擇牧羊。神祝福該隱和亞伯都各有收成,於是兩兄弟心生感念而獻祭耶和華。

「耶和華祝福我土地有所收成,我就拿一些土產當作祭物獻給上主吧!」該隱心想,隨即行動。

「我要從羊群中選出頭胎並羊的脂油獻給耶和華。」亞伯明白贖罪要犧牲,需用血來代贖,於是刻意將最好的獻上。

「亞伯用心良苦,我悅納他所獻的祭物。」耶和華歡喜馨香之祭說。

「耶和華偏心、不公平,我的供物差在哪裡?我不服氣,我要抗議!」該隱大大發怒,變了臉色。

「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耶和華回應該隱。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耶和華表明公義的態度。

「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耶和華亟盼該隱回轉,一針見血地指點迷津。

但該隱戀慕罪惡,暗藏殺機。某天,該隱欺騙亞伯來到田間:「亞伯,你過來看看我種的農作物如何!」該隱蓄意謀殺。

亞伯不疑有他,明槍易躲,但暗箭難防,於是慘遭殺害,血流在地裡,向耶和華切切哀告,求神彰顯正義,為他伸冤。

「你兄弟亞伯在哪裡呢?」耶和華再給該隱一個悔悟的機會。

「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該隱吃了秤砣鐵了心,一錯再錯,繼之向神撒謊。

「你犯下滔天大罪,殺害親骨肉,地開了口,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耶和華秉公判斷。

「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該隱毫無悔意,尚且憤恨不平,力爭到底。

於是,罪使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罪的黑影在地上越伸越長,延展至今。

人類濫用自由選擇權


回溯人類歷史的源頭。那是在伊甸園裡,一個明亮令人神清氣爽的樂園。神賞賜萬有而只附帶一個簡單的指示:不可吃善惡樹上的果子。為什麼?因為神不希望人去經歷它。但神仍然給了人充分自由的選擇權,因祂渴望的不是機械式的反應,而是真愛信任的關係,而真愛信任總是包含著自由的選擇。可惜人不能完全順服神的命令,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落入罪的網羅;現今已是覆水難收!從此,潛藏伺機而動的嫉妒,張牙舞爪的發怒,繼之欺騙、兇殺、說謊、自私自利……紛紛接踵而至。

怒氣遍地開花


聖經裡到處都有怒火焚燒的故事。該隱發怒因神不喜悅他的供物(創四5);掃羅王的憤怒被點燃是因為他疑心寶座受到大衛的威脅(撒上十八5-9);門徒的怒氣為那個迫切需要團結的重要小組帶來了分裂和鬥爭(太二十20-28);大兒子的怒氣使之目無尊長地對父親抗爭,疏離了親子關係(路十五11-32)。

妒忌、失利和計較全都是怒氣的來源。很不幸,怒氣永遠不會形單影隻。它像癌細胞一樣迅速擴散,開疆闢土、結夥打劫、勢如破竹。怒氣對該隱而言意謂著謀殺他的弟兄,結果受神審判,遭神隔離。掃羅的怒氣使他憂心忡忡,失去理性而產生妒恨,結果導致被神唾棄,轉向問卜交鬼的婦人,下場淒慘可想而知。門徒和大兒子的怒氣顯現出人性被黑暗魔君操縱的可悲。

憤怒與怒氣


其實,憤怒是一種合理的、神所給予的情緒。神賜給我們憤怒的情緒,好叫我們明辨是非,敏感地察覺不正當的行為而抒發出來。公義的憤怒就是強烈的正義感。聖經常常提到神的憤怒;神是聖潔的,但祂也擁有憤怒的性格。基本上,憤怒是對錯誤的事所產生公義的反應。把憤怒跟不受節制的怒氣聯想在一起,往往令人感到困惑,因為後者在聖經裡明白地冠之以罪。

成熟的信徒要能節制怒氣及防範隨之而來的罪。神是以憤怒使我們警覺到不義,我們必須對憤怒做出建設性的反應,不是讓怒氣成形以致產生咒罵、暴力,自我毀滅,反而激起禱告、關懷、更新等正面的應對,並且更依賴神,讓我們有能力去愛仇敵,然後,享受內在的平安。

治服怒氣之道


新約裡有三個經節可以使我們積極地回應憤怒。

1.慢慢地動怒(雅一19)

利用來自於神的「時間」,評估發生的事,然後做出適當的反應,不斷反覆思想,直到意識自我價值感和盤算出可能付出的代價。

「電視上有位名嘴,他當兵的時候,因著和女友熱戀,故晚歸報到五分鐘,結果長官當著女友的面前,剃光他的頭髮,作為懲處,然後再關禁閉。爾後,他每次攜槍站衛崗時,看到這位長官巡視,總有一股拿槍掃射的衝動。同台的夥伴爭相詢問,到底什麼念頭制止了他?就是他想到結果。他付得起這樣的代價嗎?他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感,內心暗自惦惦斤兩,認為這位沒人性的長官,不值得他付出往後的一生陪葬,怒氣才漸漸平息。」智慧如《箴言》的作者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

2.不要犯罪(弗四26)

發怒狀態和發怒本身並不是罪,罪的發生在於沒有恰當的處理怒氣。怒氣就像美奶滋——沒有美奶滋的三明治就不夠味,但摻上美乃滋,如果沒有馬上吃掉的話,又會發酸,吃壞了拉肚子。

美國南北戰爭有位名將軍,前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小孩受洗的儀式。朋友請他上台勉勵幾句話。將軍把一切的奮鬥犧牲以及榮獲美國歷史上崇高地位的心得,歸納成一句極簡短的話:「教導孩子如何自制!」

從這樣偉大的將軍口中說出「自制」,的確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也許有人納悶「自制」真的這麼重要嗎?

如果該隱懂得「自制」,能夠轉換嫉妒的力量,就不致讓怒氣引爆殺機,也因不懂自制,放任罪性大肆擴張,形成惡性連鎖反應。最後,遭神放逐,飄流地面。

3.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

把自己放在惹你生氣的人之處境裡設想,將會挑起耐心和容忍的聖靈,熄滅心中的怒火。然後學習把憤怒擱置,將焦距轉向神,即設身處地,轉移焦點,定會帶來內在的平安。

有位作家說:「快樂的生活,使人變得聰明。」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如果生活中圍繞著不必要的怒氣,將會使人愚昧,甚至錯失人間的珍愛至情。

我朋友的父親是職業軍人,在家中極端權威,向來說一不二,家人不但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甚至無論什麼芝麻小事,都必須經過父親同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她有種快要窒息的感覺。年紀還小時,不敢反抗,天天含恨到日落,點點滴滴累積的怨恨,直到長大後爆發了,經常為了丁點小事和父親頓起衝突,而且互不相讓,加上新愁舊恨齊湧心頭,她憤而離家,並撂下狠話,到死都不想再見父親的面。隨著年齡增長,她慢慢體會父親對她的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然而父親已不在人間。往事徒留遺憾,悔恨緜緜無絕期。

嫉妒──隱藏的殺手


任何人都有嫉妒心,但自覺的人卻不多。嫉妒是隱藏於內心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屬於人性黑暗的一面,該隱犯罪的導火線就是嫉妒。若要真正的了解人性與社會,理解這黑暗面是必須的,正如「有光之處,必有陰影」之必然性。這世界至少一半是由黑暗所支配,若無視於黑暗面,未免有些天真愚蠢。然而過度強調嫉妒的黑暗面等同負面思考,沒有助益,只要思想稍加轉換,嫉妒便能轉成正面效果。

人們對於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人,及欲奪走本屬於自己事物的人會產生嫉妒。當心中產生強烈的嫉妒時,便忍不住要去傷害對方,說些酸葡萄的閒言閒語,甚至想扯對方後腿,陷害對方,這等情事是為負面思考。相反地,若以積極的態度去和對方作良性競爭,則為正面的思考。

譬如:一個胖子說某個苗條的人太瘦,像個肺癆鬼;開小型車的人說,開賓士太招搖。更具體地說,看到名貴轎車頓生嫉妒,指責名貴轎車一點也不實用,又製造公害,甚至想刮傷車殼或對車子扔擲石頭,乃負面思考。若想著,我要減肥,減肥會比較健康;我要努力賺錢,改天也買部較寬敞的車來載家人出遊,便是正面思考。

若將嫉妒心轉換成積極的競爭心,則能產生驚人的力量。「以動畫電影和狄斯耐樂園聞名而為眾人所熟知的華德狄斯耐。在其少年時代,由於父親事業失敗而家道中落。為了維持生計便擔任送報工作,並和母親沿街兜售乳製品。沒有錢繳學費,不能上學,更未享受童年的樂趣。想必他對富家子弟必定有強烈的嫉妒心吧!」

但他把年少時所憧憬的世界,成功地轉換成動畫電影、動物記錄電影。接著更成功地創造出超越現實的神話王國,滿足兒童心目中的夢想天地——狄斯耐樂園。在動畫世界中脫離成人世界的壓抑,自由自在地冒險和玩樂。

若他對富家子弟的嫉妒轉換成具破壞性的力量,就沒有現今的狄斯耐樂園了。然而,狄斯耐將嫉妒心轉換成實現自我的原動力。

西方有句諺語是「嫉妒之箭射向他人,也對自己造成傷害。」(Envy shots at others and wounds herself),舊約聖經中更強烈地警惕「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十四30)

說謊──撒但的基地


說謊是撒但戰略的核心。《創世記》第三章裡,撒但歪曲事實,編造神的話,迷惑誤導夏娃,使神乍看起來既小氣又嚴苛,而且一點也不慈愛。

編造與事實不符的謊言是撒但體系的力量。撒但不僅自己撒謊,牠更希望我們也跟牠一樣撒謊。一旦我們撒謊,就等同支持牠的計畫。現今的社會,說謊已堂而皇之進階為這世界系統的語言。主耶穌曾義正詞嚴地指出:「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八44)。這段經文彷彿百分百影射著被罪附身的該隱之行徑。

現今信徒仍多有殘留說謊這老我的部分。有人常說「白色的小謊言」(white lie),這句話本身就很矛盾,謊言雖小,但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而且謊言怎可能潔白呢?它永遠屬於黑暗。故也有衛道者,疾言厲色地指出:「慣說白色謊言的那些人,很快就會變成色盲。」神命令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重點是愛心和誠實並駕齊驅,也就是說,實話必須伴隨著憐憫、溫柔、體諒和恩慈。

支持「白色謊言」論調的人,常以喇合事件為標的,她為保護探子而對兵丁撒謊。喇合被今日藉口保護別人安全而說謊的人奉為正義的先驅。她的信心在新約裡得到讚賞,而且還受到神的祝福,使得該「說真實話」的這道命令之絕對地位受到質疑,竟然可以聲稱「說謊」是為了成就公義。

要知道,當時的喇合是位不曉得神律法的異教徒。而且新約讚賞的是喇合的信心,並不是她的謊言(來十一31),乃是她以信心回應神祝福以色列子民渡過紅海並贏得戰役的消息(書二9-11)。事實上,她的謊言在她的信心中是個缺陷,是神的憐憫使她蒙了拯救。要是喇合對神有完全的信心,神自能保護那些探子,毋需她撒謊。

我們看神對「真實」的絕對要求,當從祂的能力著眼。若說喇合的撒謊證實了什麼,那麼,該說她只是妨礙了神原本可選擇運用的正當方法,而這些方法的取捨可能產生更大的榮耀。必要的時候,神那超自然,至高無上的能力,甚至會透過人類的悲劇帶來不可思議的圓滿結局。

監牢與心牢


「在美國,有一位性情火熱的女大學生,常與激進派分子同進同出,也參加各種示威遊行,變得愈來愈暴力。接著來到她生命的轉捩點,和朋友同謀一宗銀行搶案,混亂中,射殺一位曾獲頒獎章的警察身亡,但她逃脫了。

她改名換姓,逃得遠遠的,重新展開煥然一新的人生。既為人妻;又為人母,也經營著成功的事業。但真理卻不放過她,日夜獵捕著她,糾纏她長達22年之久,她好想要忘記所發生的一切,但遺忘卻非易事。她的心陷入網羅,在黑夜中心驚膽跳,難以成眠。經過歲月無情地璀殘,沮喪的內在束縛緊勒著她,使她的生命從裡到外幾乎瀕臨死亡。

她再也承受不了,便恢復原來的身分和名字,跑去自首。當報紙披露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時,總不免提出一些問題:「為什麼自首?」「為什麼甘願坐牢?」她含著眼淚告訴記者說:「我終於得自由了!」

「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八36),內心的監獄才是最可怕的,而我們往往都身陷其中。罪性百變的化身,雖然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嫉妒、憤怒、欺騙、怨恨、苦毒……,但它們都產生了同樣的效應,使我們身心靈落入捆綁的囹圄中。

住了罷!靜了罷!


烈怒就像生命中的強風駭浪,主耶穌在海面上斥責風浪的話,至今仍在我們生命的風浪中低迴:「住了罷!靜了罷!」

澆滅怒火,就會發現安息;轉換嫉妒,就會發現恩典;仰望耶穌,就會發現真理。真理叫人擺脫罪的鎖鍊得以享受真正的自由。


作者: 王雪芬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1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