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仁子
以下我們要來討論完全的意義。
五.完全:七十個七次
七次乃屈指可算,可是要記錄七十個七次,可就不容易了,也就是「族繁不及備載」啦!聖經中的七是完全數,七十乘七,就是完全中的完全。只要虧欠的一方開口求寬容,不管他錯了幾次,只要是他表示知錯認錯,而且想要蒙憐恤,我們就要從心裡接納,給他機會,不記前嫌,不計較饒恕的次數,這才是完全饒恕的真義。
審判責備之後,「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林前五12)。犯罪的人一旦心生悔意,就要赦免,讓神的公義與慈愛兼備實踐,教會才能有真正新的和睦,不落入魔鬼另一種詭計裡。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依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你們依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恐懼、想念、熱心、責罰。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林後七8-12)。表明潔淨──表示已獻上贖罪祭、除酵(公義的部分),以致得救──表示能被主再次接納(慈愛的部分)。
保羅又說:「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當教會完成這個程序──「審判、責備、認罪、憂愁懊悔」後,保羅就說:「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林後二6-11)
通常一個新行為的建立,從百次到千次不等,非常個別化,若是要打破錯誤舊模式,到建立起正確的新模式,可能需要更久的練習。主耶穌兩千多年前設的這個比喻,的確很經得起科學研究的檢驗。不過,是人性忍耐極限的考驗。神創造人,祂知道只有完全的耐心,才能使神在經綸裡的公義與慈愛這個系統能夠運作完全,沒有矛盾。要戰勝惡者的詭計,七十個七次是奧祕的設計。
若有約五百次,求而得赦的練習,心存恩慈,讓有過犯迷失的人,可以省悟、認罪懊悔。雖然錯了、悔改了;又錯了、再悔改,這樣不斷的重覆,心性可以逐漸在聖靈與真理的更正幫助下通達,達到神聖潔公義的要求。如此,便實踐了完全赦免的真意。在主耶穌所設的七十個七次的比喻裡,通過:「求饒(等於獻上除酵贖罪祭)得赦免,加上完全次數的練習這個系統」,就能讓神的公義與慈愛得到兼備。
聽過有人說,在教會裡要多談一點慈愛,少一點公義。很顯然是把神的公義與慈愛分家了,這是個錯誤。另有一說:「愛像太陽,不是風,溫馴的照耀,才能讓人自然主動地把衣服脫下來。」想用愛讓人卸下心防,是這個比喻的重點。問題是,愛到讓人肆無忌憚,脫得赤身露體,不知廉恥,就成了溺愛!亞當、夏娃干犯律法,赤身露體被趕出伊甸園時,神還為他們製衣遮羞(創三21)。守住律法的分寸,就是為我們的裸露遮羞,公義與慈愛是風和日麗!
六.其餘可能造成爭論的經節
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18-49),這是主耶穌主動的饒恕代求,帶有赦罪權柄。對象是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的兵丁(並非指信主已久、明白聖經、明知故犯者)。
司提反跪下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與他們!」(徒六8-七60)。說了這話就睡了,面貌像天使一樣的司提反,身為人所實踐的不記恨的愛,主動的饒恕代求,但不帶有赦罪權柄。從「徒七60」提到「保羅也喜悅他被害!」就可以知道,司提反禱告代求的對象,並沒有認罪、除罪、成聖的跡象。這個代求的意義只相當於:「主耶穌要我們為那逼迫我們的禱告。」我們可以代求,但不能赦罪,犯罪者本身需要做的事,一樣也不能少。
約瑟對他的兄弟饒恕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性命。」(創四十五5)。猶大和他兄弟們來到屋中,俯伏於地,為幼弟頂罪,猶大說:「我們對我主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約瑟(看似)主動饒恕,但前提是從「創四十四14-16」中,可見到他們已從過去的罪中學到教訓:「心中掛念著父親雅各愛子裡、喪子恐懼的心情」(創四十四2-34),他們的確已經改變。
「你們各人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求神)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你們的仇敵,要愛他!……,凡求你的,就給他。」(太十八35、12;路六27-36)。「饒恕」、「免債」、「愛仇敵」均是上述所討論:「求」(路六30)在先,「赦、免、給」在後的回應。
至於,「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們常以粗淺的觀念:「不要計較那麼多啦」,把赦免的真理也一併拿來含含糊糊的解釋成「認不認錯,隨便啦」。救贖成聖的真理也就這麼被隨便掉了!其實,此處是指不要與惡人作對,不要以惡報惡,一則是不要讓自己報惡犯了罪,二則是不要用報惡去處罰仇敵的另一觀念。參看如下對「論斷,審判,處罰」觀念的討論:
「你們不要論斷人(英:judge,法:juger評斷、裁決之意),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英:condemn,法:condamner宣告、判刑之意),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六37)。這段主耶穌的勉勵,緊接在「路六27-36」論愛仇敵之後,算是結論。所以1.前後文不會互相牴觸,也就是結論不會去否定掉前面的觀念:「求」(路六30)在先,「赦、免、給」在後(跳開前文,斷章取義來解釋這段經節,是我們常犯的錯誤)。
2.論斷(英:judge,法:juger),緊接在後是「定罪」(英:condemn,法:condamner),加強補充說明的非常清楚。指的乃是不要搶著去做神的事,也就是不要代替神審判(審判包括處罰;神不要我們去處罰仇敵,要我們慈悲),但並非指著律法或誡命判斷的準則就不存在,善惡是非的準則既然清楚,接下來:「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的部分,如上已經討論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她的愛(指愛主耶穌,可引申為愛神)多,但那赦免少的,她的愛就少。」(路七47)。此處所指淫婦的愛是朝向神,乃是懊悔後的動作,懊悔後罪得赦,與本文討論觀念相符。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7-8)。萬物的結局近了,指神的國將臨,要進入神的國,彼此務要以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切實相愛,與前述彼此和睦追求成聖的狀況類似。「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是因彼此互相提攜、代禱的結果。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迷失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五19-20),叫罪人從迷路上回轉、靈魂不死,與犯罪後努力回頭再次成聖是同一回事,為本文所討論之觀念。
遮掩、遮蓋(英:cover,法:couvrir)與羔羊代死,流血洗去我們的罪(來一3;約壹一7)(英:purify or cleanse,法:purifier)不同。遮掩是用某物覆蓋上去,讓原有暴露者不再被看見。「雅五19-20;彼前四7-8」兩處經文意:互相代求與挽回靈魂兩件事,可使實踐者本身許多的罪過,被所實踐之代求與挽回的行動覆蓋過去,不被神紀念,是一補償的觀念。赦罪(英:forgive,法:absoudre)是免除、解除之意,與前兩者(遮掩cover,洗淨purify)不同。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二13),這裡所指憐憫的對象是指前一段所討論的窮人,不是罪人。「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這裡,或坐在我的腳蹬下邊。』」(雅二3),雅各引用:「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雅二8)來支持他「憐憫」窮人的觀點。又,13節所指的審判是「指偏心待(窮)人,用惡意斷定(窮)人」(雅二4),也與對罪的判斷無關!我們常用這一節經文解釋為:「對罪人要憐憫(包容),不要審判。」這是另一讀經不求甚解的例子。
我們當然不能審判罪人,但對罪人真正的憐憫是用愛心指出他的錯誤,導正他回正路,「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雅五19-20),雅各自己不會在第二章與第五章前後不一致。以包容罪來顯出自己的憐憫,是不合聖經教訓的心理解套法。再舉另一證明:「提前五21」提到「犯罪的人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真理是彼此相容的,所以《提摩太前書》五章與《雅各書二章》也不會自相矛盾!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是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上,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1-26),我們常引用這經節來說明要先與人和好,禱告才能蒙垂聽。人要能夠解怨,才能蒙神喜悅,這是對的。但要留意,26節說:「我實在告訴你,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斷不能從那裡出來。」指的正是虧欠人的需要去還債求和,禱告才會蒙神接納。也就是本文所討論的觀念,沒能將受負的一方與負人的一方在這段經文裡定位清楚,而用來做「主動利多理論」的引證,是解經時經常犯的錯誤。
結論
「赦免」不越過耶穌基督羔羊獻祭──人認罪在先,才能除罪在後的範疇,救贖的意義才不會被曲解。藉著聖靈的帶領,同靈的彼此相交,實踐「屬靈的和睦」不單在嘴皮子上下工夫、吃吃喝喝,當用誠實在行為上行道。主耶穌所應許:在真理裡的平安自然存在教會中,如此才能促進的「教會的成聖」。
撒但的詭計是不希望「教會成聖與成為一體」。不希望教會成聖的伎倆,前文已詳盡討論過。不希望教會成為一體的計策是:程序「審判→責備→認罪→憂愁懊悔」完成後,依然不赦免。這兩個詭計,我們都要留意。
而他最大最可怕的計謀,是一箭雙鵰:讓教會誤以為,為要成為一體(對和睦真理的誤解),所以忽略成聖(對赦免真理的誤解)。這樣一來,教會就因有惡酵在其中而成聖不得。又,因有人失望傷心地離開教會而四分五裂了!
↗和睦→真理相勸勉,目的是成聖↘ (真理在其中有平安)不分裂,自然成為一體←赦免←認罪←犯罪(成聖或赦免的程序)
「赦免、和睦、成聖」這三者原是奇妙地相容的。軟弱的教會體質,如何變為成聖的體質,祕訣都在主耶穌所交付的真理裡。
主耶穌為我們捨命流血→贖了我們的罪價→讓我們憑白稱義→叫猶太外邦兩下合一,離世前已將成聖的真理交付完成→聖靈第一次降臨,早雨的階段已經結束→(基督救贖的計畫一步步進行到這個階段)→新婦(教會)成聖,潔白完全的責任就在晚雨降臨後的這個世代。
當比拉多面對被捆綁的主耶穌(就是真理)時,群眾用猶太律法激烈叫囂,他只好屈服把主交出去。這個世代,同樣的群眾壓力,講台的解經不得不軟性猶疑含糊。我們是否在群眾的壓力下,再一次無奈的把主耶穌交出去了,放棄所曾經堅持的真理呢?當然,不管我們堅不堅持,按神的時候,羔羊迎娶新婦的時刻總是會到;但人生不長,如影而去,為自己的成聖,為教會的成聖,我們是否選擇不做彼拉多!
感謝恩主憐憫保守,聖靈加添力量引導,完成了〈成聖的教會〉(一)到(三)。憑愛心說誠實話叫人恐懼、「血壓升高」。要接受愛心的誠實話,人也要忍氣含怒;同樣,血壓也會升高。兩者都需要靈修的真工夫,成聖的道路真是不易!寫稿期間,血壓忽高忽低。現在,終於可以從捆鎖中出來,暫得自由。願神潔淨教會的大權能,與真理裡不屬世界、屬靈的平安,與為教會成聖真理勇敢奮鬥的人同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