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20期2012年9月)
主題特寫:積極等候 為愛行動

May


前言


順境中,感謝神相對簡單;患難時,平靜等候則顯困難。

人生總在軟弱與剛強之間來回擺盪,似乎沒有人能夠永遠剛強。

低潮軟弱的時候,不論是家庭、學業、工作,還是人際關係,原本的小小困擾,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聖經上說: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等候?等候,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做?

低潮中 學習平靜等候


當我們淚流心碎,卻遲遲等不到神回應;信心軟弱,卻又無力禱告時,到底該怎麼辦?等候,難道是消極毫無作為?

1.維持正常作息

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三16)。

等候神,是將無法改變之事全然交託;而人應當繼續按著本分敬虔度日。即使軟弱,日子還是要過;能做該做的,還是要做。

不論是日常工作、用餐、家事、運動,甚至是安息日聚會,對於軟弱沮喪中的人們來說,規律的生活作息不易維持,卻是等候期間需要用心努力維護的目標。或許靠著自己不易達成,家人、朋友與同靈的邀約督促、禱告中的代求,都會有助於當事人維持正常作息,與固定時間親近神的習慣,不致於長時間沉浸於某種情緒而影響身心靈的健康。

畢竟,等候不該是沉浸在軟弱中,毫無作為地消極度日。等候期間,需要為自己的體力、健康,甚至是與神的關係,維持最基本條件,才能在神的恩典與美好預備臨到之時,做好充分準備。

就如約瑟含冤入獄,在獄中等候的幾年中,依然在自己本分的工作上盡忠職守,得到司獄的信任,並且能夠留意關心身旁的人,將他人的需要放在心上。

倘若約瑟終日沉浸在悲傷中,眼中盡是自己的冤屈與生命中的不順遂,他將無視於酒政的愁容,他也必定錯過改變一生的機會。

2.安靜等候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惟獨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祂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乎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難所都在乎神(詩六十二5-7)。

默默無聲,對於在逆境中的人們而言,相當不容易;就如百姓在曠野,稍有不如意便一再發怨言。心的安靜、口的沉默,都將成為逆境中的穩定力量。就如聖經所說: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

只是讓心平靜下來,需要當事人對情緒的自覺與意願。

在情緒低潮、信仰軟弱時,不論是壓力、愁煩、憤怒或是抑鬱、悲傷,負面情緒對身心健康均會造成相當的損耗。此時,當事人若能覺察自我情緒,學習內省,讓心安靜,情緒造成的損耗將會減少許多。

當約瑟被野獸吞吃的噩耗傳來,雅各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了多日。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的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

哭泣,雖然能夠舒緩悲傷情緒;但若總是「不肯」受安慰、長時間的哭泣憂傷,則是源自對現實的否定、抗拒。就像孩子得不到所要所想,哭坐在地遲遲不肯起身,因為年紀與智慧的有限,他無法明白大人的要求期待,也無法接受事與願違的難受失望。

在神眼中,我們就像孩子一樣。當我們無法察驗神的旨意時,總是會因著自己的境遇難處向神哭訴,期待神改變我們所不願意接受的一切。

你願意嗎?在悲傷、憤怒、抱怨、氣餒的時候,學習轉換情境、讓心安靜。讓心安靜下來的方式其實有很多,舉凡出外散心、運動、畫畫、攝影,或是聚會聽講、唱詩禱告等,都有助於我們在軟弱中穩定自己、舒緩情緒、走出憂傷。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三十七)。

平靜,雖然暫時無法改變現狀;至少能夠減少或中止愁苦持續造成的無形損傷。

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二十七14)

被感動 更要付諸行動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

我們的軟弱,神會安排各樣的方式,保守、感動、激勵我們;不論是同靈的關懷、奇妙夠用的恩典,或是透過學生靈恩會、教員講習會、神訓班,或是生命體驗營等各種訓練。我們的疲乏,常在激勵與感動後成為富足;甚至,我們會因此帶著滿滿的感動,立志為主發光,將福音傳至地極。

然而,離開受訓之地,回到平常作息,隨著場景轉換、誘惑增多、靈修減少,感動也隨之耗竭;日常的柴米油鹽、教會的軟弱困頓、人的疲憊怠惰,一再使得我們抵擋世上潮流時顯得軟弱無力。

「上山取柴」本是期望下山蓋殿;卻總在下山以後看見,滿腔熱情竟可以瞬間冷卻。

台上長輩一次又一次的勉勵,要將結束時的感動付諸行動;台下聽眾卻也漸漸發現,結束後感動消逝的速度總是遠高於行動。

於是,我們往返於感動與消弭之間,在神面前一再立志卻缺少貫徹能力。

有些人便因此質疑,短時間的感動,能帶來什麼改變?

在此要澄清的是,或許一次感動造成的改變有限;卻不該忽視否認,一次又一次的激勵造就,能夠默默影響改變信仰上的惡習,甚至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們的生命得更新。

1.感動之際 當珍惜

疲乏之時,神總會透過各樣的方式,安慰、激勵我們,讓我們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因材施教的神,為我們預備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有些人透過詩歌、禱告;有些人透過讀經、分享;有些人透過同靈關心、打氣;有些人透過聚會、聽講……;總在神奇妙的預備中,讓人們的愁苦得安慰、壓力得抒發、軟弱成剛強、疲憊得力量。就像自己,求學階段的升學壓力,使得讀書苦不堪言,每週六宗教教育的詩頌時間便成了充電時刻。印象中,星期六總是帶著煩惱前往教會,聚完會卻能開心地唱著詩歌騎腳踏車回家;如此循環反覆三年時光。

或許,每週六的感動只夠維持週一到週五的消耗,詩歌卻像嗎哪般成為夠用的恩典,讓人一再得著安慰與力量。

一次又一次的感動,看似在感動與軟弱間不斷循環,卻在無形中養成自己喜歡唱詩、聽詩歌的習慣;儘管短暫的感動效益有限,隨著頻率的增加,卻也讓自己不為人知的傷痕悄悄撫平,從黑暗中迎向光明。

2.行動之時 將受益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

當神以各樣的安慰撫平我們的傷痕,使我們在恩典中站穩腳步以後,因為感受到耶穌的愛,我們渴望在服事中回報主恩。

將感動付諸行動、不難;難在事奉中堅持到底、不忘初衷。因為投入事奉工作,只是考驗的開始。

事奉工作中,難免遇到愛心用盡、耐性不足、無法勝任、煩躁不堪的時刻;行動,才知缺乏;事奉,才知裝備不足。就如喜信生命體驗營的事奉經驗,每次投入其中,總會感到自己能力有限的困窘;不論是口才、問題解決能力、活動設計創意,或是隊輔輔導知能。因為缺乏,讓人更懂得謙卑祈求;因為祈求,神便再次賞賜恩典、豐富夠用。

結語


走過低潮,需要維持正常的作息,因為察驗神的旨意,需要時間。面對各樣情緒,需要學習安靜等候,不放大自己的苦難,也不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俘虜。

當神的愛激勵我們從軟弱中站起,我們就當剛強壯膽:為那曾經領受的恩典與託付、為那尚未得著救恩的朋友和親屬。一次次的感動,能促成個人生命的更新;感動,若能加上行動,且願意堅持到底,將因擺上自己的心意,恩上加恩、力上加力!



作者: May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1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