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24期2013年1月)
靈修小品:Should I not Pity?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蔡恆忠

「我豈能不愛惜呢?」神告訴衪的僕人約拿。

約拿書最後的一句話,像空谷迴音,盪人心弦。神不能不愛惜!而這一次,衪所愛惜的,是衪百姓致命的敵人:亞述國的尼尼微城。衪知道,大約五十年後,北國以色列將被他們全然毀滅:燒殺、擄掠和同化。衪也知道,今天蒙衪憐惜的尼尼微城,在160年後,將因他們持續的邪惡,不再值得轉臉回顧,而被衪從地面上拔除。但現在,在約拿的時代,衪知道他們會聽,會願意離開所行的惡道,也會丟棄手中的強暴──衪不能不給他們回頭的機會!

不能不愛惜,道出衪憐憫施恩的堅定意念。

約拿用神的這個問句,來結束他的故事,也說出他內心的改變:Should I not pity?(我不該憐惜嗎?)同時,藉這句話昭告萬民,尤其告訴今日的我們:本非選民,在神的諸約中原是局外人,卻蒙神不能不愛惜的憐憫,蒙衪賞賜主耶穌的救恩!

改變,是神差遣的目的。尼尼微城從君王到平民因約拿的呼喊而改變:全民,連同牲畜,都禁食披麻衣,以表達懺悔的決心。神也藉這個差遣,改變衪所愛的先知那原本自私而狹隘的愛;衪更藉約拿最後的頓悟,要改變我們僵硬而吝於憐憫的心。

約拿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在耶羅波安第二的年代,服事期大約在主前800至750年。約拿離世後大約30年,主前722年,以色列國終被亞述所滅:百姓被擄到亞述各城;亞述王也從各地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住在其中(王下十七24)。北國以色列從此被殲滅,成為所謂的「消失的十個支派」。

被滅,是因他們一向以來,在他們「所有的」城邑建築邱壇,在各山岡,和青翠樹下,立柱像和木偶,不聽從神所差遣眾先知的勸誡,厭棄神的律例和衪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號稱神的百姓,卻作異族人,這毋寧是我們今日的鑑戒:雖已是主以重價買得,心中,是否仍纏迷著擺脫不去的種種無形偶像,抓得比抓主還緊?

在約拿的時代,神吩咐他到尼尼微城去呼喊。他以逃避差遣,來向神抗議:神啊,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他「急速」逃往他施,希望神收回衪的差遣!這個差遣是他不能接受的,他要躲避,希望神放棄找他回來!他怎能看尼尼微城被免災?

人怎麼躲避神?憑什麼要求神改變衪的旨意?神口裡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衪所喜悅的,在衪所命定的事上,必然亨通(賽五十五10-11)。神終究要滅尼尼微,但不是現在!時候未到,衪要寬容,要差遣先知!

約拿是勇敢的先知。他以生命和神交往,愛神的百姓,也執著於自己的信念。「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因為,神竟沒有滅那該滅的尼尼微城。藉著一棵蓖麻的枯死,他把心中的困惑和不解毫無保留的傾洩在神的面前。神以無比的溫和回他:「我怎能不愛惜?」

約拿之後780年,主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衪以這未曾改變的堅定意念改變人的心,而且喜悅那懂得改變的人;衪的教導始終如一,確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不改變的神(來十三8)。



作者: 蔡恆忠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