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日星
一.前言
人類的孤獨困境,源自始祖犯罪。亞當、夏娃犯罪之後,造成三種分離。人與環境分離之後,人面臨生命本質的孤獨;人與神分離之後,人面臨生命失去定位的孤獨;當人與人分離,人面臨生活的孤獨。從此以後,我們所看到的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對抗孤獨的歷史。而許多人類的罪行,其深層動機,是為了克服孤獨。
二.孤獨之源(一)──人與環境分離
人類未犯罪之前,人與環境融合為一體,所以根本不知自己是裸體。但是犯罪以後,「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創三7)。始祖犯罪之後,產生前所未有的赤身羞恥感,這羞恥感絕非身體的三點被看見所產生,而是人與環境分離所造成1。
這分離,使人產生獨立的自我意識,也造成人孤單的生命本質。即使身在人群中,正在享受親情、友情,這孤獨感並不會消失。美國大腦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在她自己左腦中風之後,無意中發現造成孤獨的生理機制2。當她的左腦完全癱瘓,只剩下右腦在運作時,她找不到身體的邊界,覺得身體已經與環境融合為一體。不但如此,她發現自己進入一個安祥、喜樂的世界。在這左腦關閉的瞬間,生存的孤獨感與焦慮突然消失無蹤。她的故事,讓我能換個角度解讀伊甸園的事件:人的大腦好像雙核心CPU(左腦與右腦),當人尚未犯罪之前,左腦似乎處於冬眠狀態,而右腦是活在當下的腦,因此始祖二人是真的活在伊甸(快樂)園中。而始祖犯罪之後,左腦瞬間被啟動,一個孤零零的「我」產生了,這個「我」意識到過去與將來,所以人開始有生存的焦慮與孤獨。
三.孤獨之源(二)──人與神分離
始祖未犯罪之前,當他們聽見神出現的前兆──涼風的聲音,總是欣然出去見神。但是始祖犯罪之後,當他們感受到神將要出現,他們竟然馬上「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三8),人犯罪之後,不但與環境分離,與神也分離了。
人與神分離,其後果嚴重。首先,人失去生命的定位。當人與神分離之後,已不知自己原有的尊貴地位──神之子。面對浩瀚宇宙,生死皆不由己,就產生存在主義者所謂的「被拋棄性」,人出現在這地球,卻不知「我是誰?」變成宇宙棄兒,這種找不到生存意義的虛空感與孤獨感,是非常可怕的。
其次,這分離破壞了人與神之間的親密感情,以後所發展出來的宗教,常有嚴重偏差。譬如,因為對神的恐懼,就發展出男神崇拜,企圖以殘忍的獻祭來討好神,如聖經的例子:「便將那應當接續他作王的長子,在城上獻為燔祭。」(王下三27);又譬如,因為渴望神的母愛,就產生了女神崇拜(王上十五11-13),伴隨而生的,就是道德與文化的集體墮落──廟妓的設立、崇拜時的集體淫亂等,其實都是在尋求那分已經失去的人神之間的融合,卻是得罪神,讓人與神更為疏遠。
四.孤獨之源(三)──人與人分離
「那人說,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三12)。當亞當把自己的過犯推卸給妻子,人與人也疏離了。人性被罪污染之後,這分離的後遺症,就是強欺弱、大吃小、孤立他人、逼迫他人,甚至族群之間的戰爭。因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權力濫用的問題。人與人的疏離,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迫害,不但造成人在生活上的孤立,可說是人間痛苦的最大來源。
因為人與人的疏離,人就產生強烈的被愛與歸屬感需求3。因為這種渴求,罪就趁虛而入。有人藥物成癮,其實就是為了逃避孤獨;有人因為對方的甜言蜜語,竟然掏空了所有的儲蓄;有人耽溺於兩性的肉體關係,但是因為缺乏精神上的交流,人與人更為疏離。
人際關係的孤獨,也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人的抗壓力,某些事件就成為「駱駝身上最後一根稻草」,成為崩潰點把人壓垮,殺人或自殺,成為這孤獨悲劇的常見結局。
五.如何彌補這三種分離──倚靠耶穌的救贖
唯有基督的救贖,能解除人與人的分離狀態,正如聖經所說:「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因為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弗二16、18)。當信徒藉著十字架的救恩,脫離罪的纏累,進而接受聖靈的更新,人與人就能再次進入新的融合狀態:「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
感謝神的恩典,今天我們在主裡,已經恢復生命的原始定位,就是恢復神子的尊貴地位:「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5)。不但如此,在感情面,人能有機會再次與神融合。當信徒領受聖靈那一刻,常激動不已,因為如同見到神的面:「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四6),聖靈這保惠師,使我們能在聖靈裡禱告,享受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
而面對人類已經與環境分離的現實,我們雖緬懷伊甸園時期的融合狀態,卻回不去了。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孤獨、利用孤獨。在現代社會,過度忙碌成為生活常態,因此很多人的大腦運轉失去平衡──左腦過熱、右腦過冷。造成人的心靈狀態,「孤獨」強,「融合」弱。因此人要回歸聖經的真理:「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六10),又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藉著安息日,人能享受神的安息;讓休閒生活,成為生活的智慧。讓聖靈充滿的禱告,平靜左腦,活化右腦,使孤獨轉化為創意的泉源。期待將來帶著不朽壞的身體,進入那不朽壞的世界,再次完全與環境融合。
六.結論
神就是愛,藉著聖靈的愛,我們將再次享受那失去的融合。因為信仰不只是神學理念與教規,也是對神深刻的感情依附,所以保羅說:「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使徒約翰也說:「主耶穌啊,我願祢來!」(啟二十二20)。當我們被聖靈充滿,對神的愛有更深入的體悟,我們必能再次享受與神的親密關係:「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我屬我的良人,祂也戀慕我。」(歌六3,七10)。我們也當自我提醒,不要讓神的形象被扭曲,破壞人與神的感情,阻礙人與神的融合。
當初的三種分離,迫使人離開伊甸園。今日信徒追求人與人的新融合,其途徑為「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其成熟境界,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再有人與人之間的迫害,只有人與人之間生命的分享,這就是新伊甸園。
因為神的旨意,今日所有受造之物都服在虛空之下。孤獨是人類共同的十字架,但是因為基督的愛永不隔絕,因為深信萬事互相效力,我們坦然面對孤獨。當年使徒約翰孤伶伶的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啟示錄》的出現,卻見證他與神之間的圓滿融合。我們更期盼那終極的融合之日來臨:「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10)阿們!
註:
1.我不認同天體營的設置。既然人已經與環境分離,人在陌生人面前裸體,必不能自由自在,天體營不可能彌補這已失落的環境融合。
2.在you tube網站中,搜尋「你腦內的兩個世界」,就可找到Jill Bolte Taylor這部約二十分鐘的演講記錄片(有中文字幕)。
3.心理學家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的第三個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