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25期2013年2月)
主題特寫:只剩下我一個人


曾經有個迷你的大學校園團契,每年約有八位成員。但是,團契成員參與團契聚會的出席率卻很勉強地維持約五成左右。感謝神,在校園附近,安排有愛心的接待家庭,有輔導大哥大姊不斷地支持這個微弱的校園團契,讓外地求學的大專學子,能不斷地在校園團契事奉中靈性得到成長。

有一年,這個迷你團契由一位姊妹擔任契長,服事團契中清一色的學長和學弟。熱情洋溢的她,想以神豐盛的慈愛去帶領團契內的眾弟兄,鼓勵大家暫時放下繁重的課業,每週撥一個晚上到輔導大哥和大姊家參加團契聚會,一同聚餐、唱詩、讀經、禱告,分享主裡的感動與體驗。

無奈,人各有志、男女大不同,雖然她不斷地加強契友的訪問和關懷活動,團契聚會的出席率卻未見增長,若有小貓兩三隻,就算不錯。她期許自己:為主在契友心中撒下主愛溫暖的種子,希望有一天這分主愛的回憶,能帶領團契的弟兄們親近神。

如此慘淡經營幾個月之後,契友之間的互動依舊非常冷淡。有次,到了團契聚會前的傍晚,在校門口集合,準備到團契輔導家庭聚餐和聚會。她意外地陸續獲知,所有的弟兄不是要準備考試,就是要趕報告,無法參加當晚的團契聚會。

電話中,當她對輔導大姊難過地說出「只剩下我一個人」,壓抑已久的傷心淚水,如泉湧出。輔導大姊問她:要不要到家裡,來個「兩人團契」?她心裡想,只剩下自己一人,再無法鼓起勇氣走出校園,參加有輔導大姊愛心扶持的兩人團契。她婉言拒絕後,帶著傷痛的心,獨自回到宿舍,向神流淚禱告,禱告中不斷地問神:為什麼只剩下我一個人?她為自己被遺棄而哭泣,成為心中充滿怨氣的契長。

x x x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五17),他事奉的心志,宛如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帶領百姓回轉向神。然而,以利亞先知在事奉神的過程中,卻曾三次說出:「只剩下我一個人」。試問,在教會的事奉生活中,我們是否曾在人前人後,或是在禱告中,對人、對自己或對神說出:「只剩下我一個人」?

站在迦密山上,面對眾民,豪情壯志……

獨自在亞哈王和以色列眾民面前,以利亞先知單挑四百五十位事奉巴力的先知,和四百位事奉亞舍拉的先知。這場求雨──真神和假神大對決當中,以利亞對眾民宣告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王上十八22)。

按神的旨意,以利亞躲避亞哈王三年。不論在基立溪畔,或是在撒勒法的寡婦家,以利亞任憑神的隨意引導;以利亞的社交生活非常孤單,只能與空中的飛鳥為友,和地上的一對孤兒寡婦為伴。但有何人能夠比他更深刻地體會:「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是神對人真實不落空的應許與照顧?世上有什麼能夠比時刻享受神同在的屬靈生活,更能讓人感到心靈滿足呢?

按神的旨意,以利亞先知向人顯露,邀約亞哈王、招聚以色列眾民,站在迦密山上,與巴力的先知分別築壇,禱告祈求真神從天降火顯應,以為區別真神和假神的明證。一比四百五十位真假先知的對決中,以利亞在君王、眾民、仇敵面前,展現出「只剩下我一個人」的豪情壯志,不畏艱難,堅持服事神的心志;在以利亞的眼裡,他看見神與他站在一起;在神的眼裡,以利亞是順服神旨意,被神的靈充滿,預備行神的善工的貴重器皿,因此神能夠透過以利亞,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路一17)。

逃到何烈山的洞裡,面對自己的靈,孤獨自憐……

面對神問道:「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十九9)

以利亞肯定地回答:「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十九10)

按自己的想法,以利亞在完成迦密山上的工作後,憑恃神的靈,直奔亞哈王的行宮所在的耶斯列城門口(王上十八46)。站在這集政治、宗教、商業三大中心的城門口,以利亞想做什麼?又想得什麼呢?他能夠卸下剛在眾民面前行大神蹟的光環,婉拒眾人的驚嘆、歡呼、讚美聲,並將榮耀歸給神嗎?他想得求雨成功的賞賜嗎?或是他期盼看到迦密山上的勝利,能讓亞哈王的信仰覺醒,並親自帶領全國百姓一同復興宗教,棄假歸真、歸向神?

然而,以利亞卻在耶斯列城門,收到耶洗別王后的必死追殺令。對他而言,宗教復興的夢想頓時破碎。心碎的以利亞,轉身逃跑,躲到猶大國最南角的別示巴,向神求死,因為看不到自己所期待的事奉結果。失望之餘,無法勝過屬人的比較心理,自覺比不上他的列祖(王上十九4);神卻不回應他求死的禱告,只兩次差派天使送水和餅給他吃,一路默默相伴,讓以利亞有力量繼續眼前的道路。

按自己的想法,以利亞憑神所賜的飲食之力走到神的山,住在何烈山的一個山洞裡。以利亞一人,獨自地面對狀志未酬、失魂落魄的自己。回想過去,向人隱藏自己,但神卻不向自己隱藏的生活點滴;回想迦密山上,與神同工,置生死於度外的信仰復興大戰;回想耶斯列城門口的風光,耶洗別王后的惡言威脅,形同宣告全國宗教復興的失敗;回想神從降雨後對自己的沉默;想到自己大老遠到何烈山找神,卻找不到神,如此無助的孤寂感席捲他的心房。對已經鑽進牛角尖的以利亞而言,神似乎從他的生命中徹底抽離。

故當神的話臨到以利亞時,以利亞直接答出他身心所感受到的孤寂;在神眼中,此時的以利亞是一個裝滿自憐,卻裝不下神旨意的器皿。如其所言,在以利亞的個人世界裡,只剩下他一個人。

站在何烈山上,面對神,重新得力……

面對神微聲問道:「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十九13)

以利亞依舊回答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十九14)

但神卻提醒以利亞說:「但我在以色列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王上十九18)

按神的吩附,黯然神傷的以利亞準備從山洞出來,站在山上,到神面前。頓時間,在以利亞眼前出現烈風大作、崩山碎石、地震和火燄,接連著一個個讓人驚心動魄的自然現象,以利亞毫髮未傷。但神卻不在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王上十九9-12)。在火後,有微小的聲音。頓時間,以利亞明白,自己不過是人,不能見神的面,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與神說話。

面對神微聲問道:「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以利亞毫不遲疑地向神控告以色列人的不義,和「只剩下他一人」,仍被追殺的悲慘處境(羅十一2-3)。生命的主神並未否定以利亞的自憐心態;神要醫治以利亞的心傷,神要以利亞知道,其實他並不孤單。神將以利亞原本狹隘的眼界,從自己一人身上,拓寬到以色列國全境內,神為自己預備七千個和他一樣,敬畏神、未曾拜巴力的虔誠人,他並非孤軍奮戰。

惟獨回到神面前,陳明自我,並接受神的安慰,心靈受創的以利亞才能真正地重新得力,接受神托付的使命,再次出發事奉主神。

x x x


其實,這位躲回宿舍哀哭的迷你團契契長,當時並不知道電話線另一端的輔導大姊,當晚特別為迷你團契聚餐加菜,準備滿桌的佳餚。面對空蕩的餐廳,輔導大姊打電話給鄰近的另一個校園團契的一群弟兄,請他們到她家幫忙吃晚餐,順便來個團契特別聚會,也為洩氣的迷你團契代禱。

這位迷你團契女契長大學畢業時,她並沒有看到心裡深切期盼的團契事奉結果──契友們能夠親近神、熱心聚會。團契內還是存著那份若即若離的氣氛,因此她懷抱著感傷的心,離開這個曾經讓她傷心的校園團契。

畢業後,她家中歷經變故,後來自己也罹患重病。在病床上,她對神充滿怨懟,耿耿於懷的疙瘩,莫過於那段在校園團契看不到結果的事奉心結。信仰對她而言,宛如一潭死水,無法在她的生命中激起新的漣漪。病癒後,她在信仰和事工上放逐自己,她成為有名無實的基督徒。

有一天,她意外地接到一通電話,過去迷你團契的幾位學弟要到她的家鄉探望她。面對遠道而來、數年未曾聯絡的學弟們,在短短不到兩小時的相聚中,她收到主裡溫暖的慰問、溫馨的感謝和溫柔的道別,因為不久後,這群學弟要離開校園,各奔前程,他們將帶著曾在校園團契所受到的愛心感動,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親近主耶穌。這群學弟宛如神的使者,為她拆下心中那道將自我與神隔絕的高牆,助她再次回到神身邊,鼓起勇氣,重新投入教會的事奉生活。

十多年來,當年校園團契生活的點滴,有時仍會湧上心頭。每當回想這段刻骨銘心的團契事奉經歷,她一次又一次地問神:究竟要學習什麼道理?一次靈恩會,神用一段經文回答她心中多年來的疑問: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四7-11)。

她領悟到器皿的本質是容器,不是機器,更無法自動操作;器皿本是被動、被主人使用的容器。器皿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的材質和設計,乃是其中所裝載的內容物,和被主人使用的功用與場合。神眼中最貴重的器皿是什麼呢?不就是能夠容納神、能夠順從神旨意,能夠任憑主用,能夠彰顯出神大能的器皿嗎?

自己不過是個卑微的瓦器,有幸蒙神揀選,能夠為主所用,成為神家中的器皿。不是自己能夠作什麼,而是讓神透過自己去作什麼。神使用器皿做工的過程中,器皿本身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同的狀況,不論是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或似被打倒,神的手必定緊握祂的器皿,保護周全;即便器皿本身一時承受不住,出現內部龜裂的狀況,主必親自修復、醫治。

既是如此,器皿何苦計較事奉過程中的功過成敗,或事奉環境的順逆呢?因為怎麼使用器皿,怎樣克服困難,怎樣成就神的計畫,都是神──那主宰萬事者的事,無需被操作的器皿操心。什麼是真正值得器皿操心的課題呢?豈不是如何不沾染世俗,不讓自己成為被神所撇棄的器皿?豈不是如何不斷地自潔,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夠合乎主用?豈不是如何在禱告中順從神的帶領,讓自己能夠與神同工,讓神親自成就大工?

既是如此,神會讓祂所用的器皿,孤單地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嗎?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