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家驎
一.引子
格林童話《彩衣吹笛人》的故事我們應該不陌生,結局是城鎮內的孩子被吹笛人的笛聲吸引,一個接著一個跟著不安好心的吹笛人盲目地向前走,任憑父母聲聲呼喚卻頭也不回。殊不知那是一條走向滅亡的道路,最後每一個孩子都跌入深淵不復回,留下傷痛欲絕的父母。
世界的潮流、混亂的價值觀如同彩衣吹笛人的笛聲,時時環繞在我們身邊,我們只有靠主時刻儆醒,以真理敵擋各種誘惑,才能一步步更親近主,安歇在耶穌慈懷。
「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昔日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曾經寫下的惆悵詩句,那是何等的孤獨呢?今日我們屬神的子民處於這樣多元的世代,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呢?然而醒著的我們,除了獨善其身,也應兼善天下,勇敢扛起傳福音的重責大任,讓更多人認識慈愛又公義的天父。
二.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十三9)
X弟兄工作非常辛苦,夏天揮汗如雨,冬天需忍受酷寒,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會藉著抽煙、喝酒、吃檳榔,提提神、轉換情緒,也會遞香菸、遞檳榔給他,邀他一起喝酒。剛開始,他總是婉拒,同事覺得他不上道,是個異類。漸漸的,他被排擠,工作量受到影響,收入也跟著變少。於是,他開始有些動搖,猶豫著,是否跟著喝一點點酒,跟同事做一件相同的事,讓同事對他有更多的接受與認同?他想著過去的堅持,想著聽過的道理,想著自己基督徒的身分,想著現實的經濟狀況,想著緊張的人際關係,心中不斷交戰,思緒紊亂……。有一次,他跟著家人到教會聚會,講道題目是「獨居的民」,聽著聽著,重新整理糾結的思緒,禱告中「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的經句不斷浮現。
回到工作現場,他如同以往,煙、酒、檳榔都不沾,他更常禱告,求神開路。結果,同事態度轉變,不再勉強或嘲諷他,工作機會變的更多,收入增加。他不因周遭人、事、物得罪全能的真神,讓信仰有墮落的機會,他與神的關係更加親密,因為他深切明白,他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啟十八4)。
我們現今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多元性別教育不斷侵入校園、混亂的婚姻關係環繞身邊、隨便的肉體關係如同吃飯一般平常、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媒體充斥「屍體」與「裸體」,網路成了犯罪的工具,道德標準每況愈下,純樸、單純的環境似乎已不可求。當年,也許所多瑪、蛾摩拉即是這樣的環境,身處這樣敗壞的環境,我們很容易就如同羅得一般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十三12)。
當生活周遭的環境、人們的行為、價值觀等世俗潮流均與我們逆向而行,在同儕壓力之下,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到底是社會價值觀錯誤?抑或是我們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難道是我們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為什麼我們似乎與整個社會思潮脫節呢?
彼得長老在《彼得前書》第四章3至5節,描繪出這樣一幅弔詭的情境,邪淫惡慾竟成常態,若有人不隨從放蕩,反而被人認為奇怪。但彼得長老提醒我們,我們都必在審判人的神面前交賬(彼前四3-5)。
2008年北京奧運的主題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但沉靜的想一想,我們和這社會相配嗎?可同負一軛嗎?適合相交嗎?有什麼相通呢(林後六14)?我們是否該回歸到聖經的價值觀?「你們離開吧!離開吧!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賽五十二11)
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神藉摩西將以色列民從埃及領出來,都是一種「分別」的態度,「出到營外,就了祂去」(來十三13)。分別為聖,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屬神的子民(彼前二9)。
挪亞用了120年在山上造方舟、以利亞孤單地向神說:「只剩下我一個人」,這都是一種極其孤寂的心境,頗有唐朝詩人柳宗元在「江雪」這首五言絕句中所描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般的「千萬孤獨」。
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新來的修士都要穿上簡單不起眼的修士袍,象徵靈命旅程的起點,但原有的衣服都放在衣櫥而不會丟掉。為什麼這樣做呢?主要是讓修士們反思自己對信仰的堅持,如果一旦想離開修道院回去與世俗為伍,隨時可以脫下代表信仰的修士袍,穿回自己原本的衣服離開,這迫使他們每天必須對自己的使命做抉擇。
三.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來三14)
L執事是位年高德劭的長者,滿頭銀白髮絲,近百歲的她總是笑臉迎人,與她交談時常會聽到她說:「感謝主!」中年時,接觸真教會的信仰,認識了全能的真神,從此熱心追求信仰。約90歲以前,不論天氣嚴寒或大雨,安息日聚會及晚間聚會必定看到她的身影,她幾乎全勤。家住五樓的她,必須走下五層樓的階梯,經過一段的馬路,再一步一步地爬上位在五樓而無電梯的教會。因為她重視信仰,堅毅追求,她甘之如飴。許多年輕人對於這樣來回兩趟各爬五層樓(共爬二十層樓)都大感吃不消,甚至還氣喘吁吁,但她卻都不以為苦。
幾年前骨折,身體康復後,穿著鐵衣忍受不適,依然一步一步、一階一階的走去聚會。現今每個安息日及靈恩佈道會的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她慈祥的笑容、聽到她開朗的笑聲、看到她關懷同靈的畫面。今年95歲的她,上下樓梯時,如同以往,總會不斷地說:「感謝主!求主幫助!」如此堅持、執著於信仰,老而彌堅,是眾人的典範。
甜美的果實總是令人喜悅,但種植的過程卻是辛苦的、時間是漫長的。農夫撒種前,總會先整地、鬆土,讓種子有良好的孕育環境,待幼苗鑽出泥土後,更得細心照料,適時補充肥料、依季節及天候變化調整澆水量、留心昆蟲的啃蝕,還需防範颱風或寒流的影響。等到果實初長時,更得顆顆費時套袋,避免蜂、鳥的叮咬,直到圓潤飽滿的果實採收,工作才算告個段落。
信仰如同一顆顆的種子,我們彷彿農夫,如果我們能靠著讀經、禱告、聚會、團契,努力不懈的耕耘信仰這片田地,確實依序按時地進行每項工作,隨時儆醒留心,堅持在信仰上耕耘,也能收成信仰的果實。
但如果我們是個沒有耐心、做事草率的農夫,不確實工作、不留心作物狀況、不按時施肥,那麼,結出果實的機會應該微乎其微,甚至植栽還沒長大即遭蟲咬或營養不足而枯萎。
我們總希望信耶穌以後天天是晴天,每天都有和煦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空。然而,事與願違,生命中總會偶遇狂風巨浪。但在對神的信心上,我們應堅持到底,絕不放棄。在困境中,也許痛苦,但總要記得神一直伴著我們,給予我們所能承受的,直待通過考驗,從中萃煉信仰的的韌度與純度,領受從主來的獎賞。
耶穌曾對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路二十二31)。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因此,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會一路都是綠燈,不會一路都是平穩的道路,不會一直通行無阻,有時也會經過彎曲、高低起伏的崎嶇路徑。
我們或像彼得一樣,對自己的信仰狀況感覺良好,可以大聲說出:「主啊,我就是同祢下監,同祢受死,也是甘心!」(路二十二33),但在雞叫之前,是否也滿心恐懼而三次不認耶穌?迦密山上勇敢堅強的以利亞,與羅騰樹下灰心求死的以利亞,竟是相隔不久的同一人!
我們的手或許下垂,我們的腳或許發痠,但仍須勇敢地挺起來(來十二12)。疲乏困倦如海浪般洶湧襲來,我們內心伶仃、孤單、寂寞,雖然疲乏軟弱,但神賜能力、添力量,我們必從新得力(賽四十28-31)。
有人說,一位好的賽車手是沒有記憶的,因為他不會讓已發生的事影響正在進行的事。這也是聖經教導我們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道理。
信仰旅途中,常常需要再多一點點堅持,不要讓信仰功虧一簣,就像約翰勉勵我們要儆醒,不要失去所做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約貳8)。有時候為什麼不再多堅持一下下呢?也許是不曉得為何堅持,也許是不明白堅持信仰的意義,也許是起初的信仰感動沒有因為生活經驗的累積而深刻,反而漸漸模糊,以致於感到孤獨,甚至於到最後完全提不起勁來。
有人曾說過:「走進黑暗之中,將手交在神的手中,那對你而言,比光更明亮,比熟悉之路更安全」。
有時候我們會面臨雅各在雅博渡口所面對的孤獨,真實地看見自己的軟弱與不足,在艱困的環境中仍堅持到底地奮鬥,勇敢地迎接即將來臨的未知風險;最終我們也將站在審判台前,接受末日的審判。
四.裝備自己,廣傳福音
W姊妹於專科時期,在偶然的機會中接觸真耶穌教會的信仰,從此展開探索追尋的旅程。在追尋過程中,有許多奇妙體驗,她將這些體驗與同學分享,同學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教會,一起查考聖經真理,一起體驗奇妙的信仰,也陸續接受了這分寶貴的信仰,認識了這位宇宙獨一的真神。
歸入真教會之後,W姊妹體驗信仰的美好,也明白廣傳福音的使命,除了向親朋好友介紹真神,也很想將福音傳給偶遇的路人。背包中常放著福音傳單和福音小冊,一開始沒有勇氣,但福音的使命及愛人的心激勵著,她禱告尋求神的幫助,也在發傳單前先默禱。漸漸地,在校園裡、在公車上、在路上,她發出的傳單越來越多,雖然有時遭受異樣眼光,甚至遭受辱罵,她依然執著於宣道使命。有人因此來到教會查考真理,接受這分美好的信仰,認識全能全知的真神。
因著她熱切的心、因著她一個小小的動作,讓人有認識神的機會,生命得以改變,有永生的盼望。
今日,放眼望去,有許多人尚未認識這位獨一的真神,我們只有加緊腳步,把握機會,將真理傳揚給周圍的人。末世將近,傳福音的工作,更是刻不容緩。我們一起加油吧!
有時我們感到無助!我們覺得真教會信徒人數很少,教會力量單薄,怎樣廣傳福音直到地極呢?但是,重要的是每位信徒都應該盡本分去扮演每個人所該扮演的角色。
主耶穌升天之前交代門徒:「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傳揚福音是教會的大使命。傳福音是我們應盡的本分與責任(彼前二9),我們要把握機會,努力傳揚。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九16-17),責任已經託付我們,我們當自覺使命,加入福音行列。神曾經應許亞伯拉罕:「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創十三14-17),這個應許也是給我們的,我們應該趕快起來,縱橫走遍各地,把主的福音傳揚出去。
五.結語
我們究竟是與社會潮流格格不入,在別人眼中看似非常愚蠢的一群人?抑或是被神保守沒有隨波逐流而剩下的一群人?甚或是為神國爭戰、為靈命奮鬥,屬乎真神之子民?
平坦的大道易走,選擇的人多,看似熱絡;崎嶇的小徑難行,選擇的人少,看似冷清。大道也許開闊寬廣,滿路歡笑,甚至驚奇不斷,卻不知魔鬼正一步一步將人帶往罪惡深淵,最後必在地獄受永遠刑罰。而小路或許枝條橫生,滿路石礫,有時也滿地泥濘,殊不知神的慈繩愛索時刻牽引,一步一步帶領我們向前行,最終必到天堂與主相聚。
參考資料:
1.No Lashon HaRa. Available at: http://kwoksimon.blogspot.tw/. Accessed 26 November 2012.
2.《校園雜誌》,2012/09、10月號。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
3.Minnie Louise Haskins, i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 4th ed., Angela Partington (1996), 328.
4.喜信網路家庭網站Available at:http://www.joy.org.tw/. Accessed 26 November 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