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27期2013年4月)
主題特寫:現場記聞──牧者的殷殷期盼:訪黃志傑傳道(班負責)

郭湘雲採訪‧整理


採訪時間:2013年2月2日

地點:總會教牧處

(以下簡稱黃志傑傳道為黃,訪問者郭湘雲、陳佳音為郭、陳)

郭:請傳道分享在帶學靈會過程中的見證或對神恩典的體驗。

黃:
有一次學靈會在台中班,我們在事前開會,討論學靈會中總有許多感冒的學員,應該成立「醫療小組」。我想醫療小組固然好,神讓我們有醫生就是要在生病時得醫治,但好像沒有神的權能在其中,於是班務人員們決定,有人發燒就先禱告,禱告完再看醫生。

開會式時,我說:「我們以往都有人生病,我們是不是該跟主耶穌求都不要有人生病?」當時,你們的學長姊很有信心的說:「好」。感謝神,從第一天到第三天結束真的都沒有人生病。第四天晚上十點半,小組時間結束後,我才正想著,感謝主,這天結束了。有一組姊妹就由小組長帶下樓,說:「有人發燒,用溫度計一量,三十九度多,快四十度了。」我說:「像當初開會式說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禱告,再去看醫生?」她們說:「傳道,我們就是要一整組下來一起禱告的。」禱告時,我站在她們旁邊想:「那我按手該怎麼按?那是病毒,我該奉主耶穌聖名趕鬼嗎?」向主耶穌禱告時,突然有一個感動,我想到病毒也是生命,所有生命都是神創造的,我就跟病毒講話,我說:「我告訴你,我跟主耶穌報告完畢,你小心一點。」就這樣奉主耶穌的名趕病毒。禱告後,我問發燒的姊妹要不要看醫生,她說不要,這下換我擔心了,我告訴她我的寢室,叮囑她晚上不舒服,一定要來找我。又是量體溫,又是禱告,已經十一點了,這八個姊妹才剛上去,另外八個弟兄下來了……,果然又是發燒。

但你會發現他們都是整組來,我知道他們是要來禱告,這次我也知道要怎麼禱告了,奉主耶穌聖名趕病毒禱告以後,那位弟兄同樣不看醫生,雖然高興大家都很有信心,但那個晚上,我還是真的睡不好,躺在那邊一直禱告。隔天早上早禱會結束,我找到那個弟兄問:「你覺得怎樣?」他用非常奇怪的眼神說:「我有怎樣嗎?傳道,我沒有怎樣啊。」我想到昨晚發生的事,我應該不會認錯人:「你是不是昨晚燒到三十九度多,整組下來找我的弟兄?」「是啊!」「你沒怎樣嗎?」「傳道,昨天我們禱告完,病就好了啊!」沒有吃藥,他們整組同心禱告完,他就好了。這也是過去大專生和你們不同的地方,互相幫助、很有愛心,每個人從不同地方來,在沒有刻意安排下成為同一組,但你會覺得他們真的就像是一家人。

可惜的是,你在現今的學靈會看不到這些,今年也有人生病,但有整組來禱告嗎?這就是失落,這種東西需要有人教嗎?我們在第一天都會說大家互相幫忙,可是早期的學長姊一聽就知道我們是一家人,並努力的經營,所以過去的大專生在學靈會後,即使沒有一起出遊,至今感情都很好,因為他們曾經每一年在此聚集,所以現在他們會成為教會的一股力量。那種交情,和只有玩樂的友情就不一樣,你一生都會記得曾經有一整組的人為你同心禱告。在各地教會遇到了,感覺就像親人。所以你就懂了,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不是理論。

郭:所以這也是傳道對現今大專青年的提醒嗎?

黃:
我覺得我們也可以重拾過去大專青年的精神。早期大專班學員甚至跟傳道睡在一起,討論道理到兩三點,隔天也不會打瞌睡,當然那是在課程比較鬆散的前提下。你今天如果可以八天不打瞌睡,我就讓你八天都不睡啊!你們現在的年輕人,我真的很頭痛,站在樓上一看,玩手機、睡覺,以前的學長姊是撐到不能再撐,不小心點頭,也是戰戰兢兢的,現在是想睡覺就直接趴在桌上睡,那個羞恥心就不一樣。以前強調禮義廉恥,人會累,這不是自己願意的,但你對打瞌睡有沒有所謂的羞恥心?

郭:那麼您認為這樣的改變,是時代所趨,還是人心改變,甚至是我們沒有被培養起應有的態度?

黃:
我認為都有,你不能只把他歸類為潮流,你是基督徒,你也可以不歸向潮流。以前在大專院校裡誰敢在老師面前吃早餐、打瞌睡?這是最近幾年的潮流,也是態度,不尊重老師。尊重是一種相互關係,你尊重老師,學習態度好,老師就願意教你更多,學生尊敬老師,老師也以學生的成就為傲。這種關係現在很淡,學校就像學府、補習班,師生一樣有互動但就不像過去親近。這種風氣就被不知不覺帶進教會,我覺得我們的青年沒有那麼差,是不知不覺被風氣影響,態度也就出現問題。

陳:這會不會也是我們信仰傳承出了問題?

黃:
對!照理說,我們可以不受潮流影響,但我們的宗教教育也出了問題,尤其是國高中的宗教教育。國高中在拚升學,舉我的女兒為例,即使沒有基測,還有會考,只有我女兒沒有補習,她身邊每個同學都補習補到爆,但我跟他說不用補習:「妳會讀就是會讀,不會讀那妳禱告,該聚會還是要去聚會。」有很多家長在升學階段認為六年不會造成信仰的改變,放任自己的孩子不去教會,甚至告訴孩子六年不能去而已就忍一下,而六年以後,他離教會太遠了,考上大學出外唸書也叫不回來了。這是一種case by case的問題,家長認為我的孩子這個階段就是要補習,考上大學後時間多的是,到時候再來彌補這六年就好。各種狀況都有,當然從家庭教育做起最好,可是,不是每一個家長都願意這樣做,這就是這一代年輕人比較可憐的地方,你們沒有辦法有好的引導,這就是我們當長輩的責任。

孩子不願意去教會是一回事,如果孩子沒有方向你就要去引導他,如果孩子很想來教會你就要鼓勵他,叫他多禱告、多讀經,有屬靈的同伴和屬靈的生活才是健康的,不是都不去教會,也不是去教會玩整天不回來,那些都是極端,主要還是視家長的想法和孩子信仰的根基夠不夠穩定。我在大林駐牧的時候,有一個孩子的父親沒有信主,只有母親信主,安排的補習時間和聚會衝突,為了維持信仰和家庭和諧,他還是去補習,但補習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到教會聚會,就算只剩二十分鐘。像這樣,就不用擔心他的宗教教育,因為他會想辦法親近神,而他的功課也沒有比較差。

郭:這是您最後一次帶大專班學靈會,請分享一路走來的感受,並給當今的教會青年一些勉勵。

黃:
我覺得我們台灣真耶穌教會的大專青年,在信仰上、生活習慣上可以更精緻。我們進步的空間還很大,但因為班級數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而大家都是大學生了,我們又不能用強硬的手段。用講的不是每個人都聽,人又有惰性,你看弟兄住的新大樓,三樓還好,四、五樓好像原子彈炸過一樣,簡直是亂七八糟。你看你的人生就是那麼亂,房間一進去,棉被也不折,全都是散開著的。我覺得我們的大學生可以更精緻,我們的年輕人可以更要求自己,對信仰可以更執著。日後,年輕人會遇到的挑戰,絕對比以前更大,一屆比一屆大,我們看《啟示錄》就知道,在末世裡面離末日越近,社會越混亂、越複雜,各方面的潮流影響我們,所以教會中的年輕人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然就會消失在其中。

郭: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沒有自主性要求這分信仰。

黃:
對。以前台灣的產品是有就好,現在要有設計、要精緻,那我們是不是也該要求自己的生命更精緻?不僅生活品質的精緻,且是生命的、信仰的精緻,自我要求以後,你會發現氣質也不同了。



作者: 郭湘雲採訪‧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