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95期1993年12月)
專題報導:[聖靈月刊]向人生謝幕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玉雪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7、8)

「……約五十年前,一名年輕的太魯閣女子,隻身前往此地,立志要在那裡讓真道落根。雖然面對拳頭與鎖鍊,她仍然火熱地宣揚她的信仰。如今的南澳鄉已有五間教會……」,一九九一年六月分青契與宗教教育月刊的封底裏登過這麼一段話,內容則在同年六月分的聖靈月刊內。

文中包姊妹──「拉賓」(譯音)回到山里村之後,深感神的看顧與引領何等奇妙,主愛何其高深;雖然長途跋涉,肉身困頓勞累,並未減弱她的信心,感念一命尚存,反而愛主更深。

四十年前,太平溪畔的山里、古村(現今立山教會)兩大部落雖已有很多本會信徒;但即使在八十年代的今天,有了產業道路,卻因山坡地路面太窄,大型巴士依然開不進來;然而神似乎特別選定此地作為根據地。台灣光復以後,各處山地教會開始建會堂,模樣雖簡單,但信仰自由,他們就很滿足了。早期不易見到傳道者來,若有傳道來,講道往往是兩三個小時。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四十一10)。

「拉賓」明白神留下她的命必有旨意,就仍然向鄰舍作見證。與柯弟兄結婚後,夫妻倆過著清苦的日子,生活就是上山墾地,種一些雜糧,有時天旱、有時水患,勞苦換取溫飽,還要時時修補那矮小的棲身之處。曾經領養一子一女,也帶領來受洗歸主,長大之後,各自婚嫁就離開了山里村,「拉賽」只有期待和默默祝福。

今年已經七十歲的馬執事形容她:「生活靠粗工,心中做主工」,三十年前社會景氣蕭條之際,小地方的大事情就是教會舉開靈恩會,信徒都停工,一齊到教會來歡喜忙碌;因人心饑渴,就格外切心祈求甘霖了。

「拉賓」五十多歲時,丈夫去世,失去良伴的她身體衰弱、視力大減,終致雙眼失明,但她沒有懷疑神,反而心眼更明亮,用耳聆聽更多的天國福音。她並不悲觀,吃什麼、穿什麼,反正都看不到,內心世界自然開闊,且能專注於神的聲音。

馬執事說:「……她一生勞碌,像一葉飄流的浮萍,但她是一個有天國盼望的人,能知足、內心安祥,也很隨和。平時聚會,右邊最靠牆那一排椅子是她的固定座位;她不會因老弱缺陷而羞恥,有訪問團來到,詩歌交流時,她也會站起來唱詩,流露真情,尤其她的招牌歌『與主日近』……」,一個孤老盲婦的晚年,全憑山里教會同靈們的愛心照拂,幾位相依為命的老人家,扶扶牽牽,從來未間斷聚會。

一九九○年五月起,聖靈月刊製作山地傳教史,令不少同靈振奮信仰、從新得力。一九九○年底寒流來襲,筆者懷抱公文,生平第一次來到三民車站,踏上這一條路後,始知早期工人的腳程,是這麼曲折。

細說從前,往事如煙,

濡墨青山,嵐煙來回路迢迢,

老弱故人疏,一心倚靠主。

寒雨太平溪,松樹臨風獨立,

白髮心志堅,天國不覺遠。

今年六月建堂感恩聚會時,她告訴我:「牽我走路、握我手的人,我很感動。關懷我的人送我錄音帶,送我『隨身聽』,我感激不盡。我為傳道人禱告,希望他們有口才有智慧,也為關懷我的人禱告,等我們在天國相遇時,我就能看見他們了。」,她內心之喜樂,可深深地感受得到。

八月初,立山國小柯弟兄剛從神訓班結業返鄉,到醫院探望「拉賓」,她還勉勵他:「你要努力往前走,不要看後面,神會與你同工,不論遇何種困難,記住不要離開神!」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八日下午三時,「拉賓」告別了世界永遠安息了;八月二十日上午,留守在山里教會的同靈,老少全體共三十名,舉行喪禮與安葬禮。

當葉傳道說:「雖然我們工作人員不多,但神與我們同在,即時奉主耶穌聖名,喪禮開始……」,琴聲揚起讚美詩二三四首,攝影的弟兄看到沖洗出的相片時,驚嘆不已,因為照片中一道榮光垂直在會堂前面的鮮花十字架上。

介紹故人略歷的馬執事說:「……歲月的輪替,她好像一粒麥子,落在土裏了。故靈胞包百合姊妹,享年七十六歲,是我們山里教會的模範信徒,一生勞苦不改心志,沒有被諸般患難所動搖,讚美詩一八四首正是她一生的註解。」

「拉賓」得到了耶穌門徒榮耀的冠冕,走完了最後的一程,向人生謝幕了。

時代的列車永不止息,老一輩的工人漸漸凋零,新生代的工人和傳道者,帶著新裝備,開著車又上山來了。

在人世間,一枯一榮是春秋;在基督裡,救贖之道立千秋。




作者: 林玉雪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