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4期1994年9月)
專題報導:[聖靈月刊]典型在夙昔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玉雪

八十年代的今天,無論高山、平地,全省公路四通八達。本省公路最高點是在合歡山的武嶺,標高是海拔3275公尺,合歡山南接奇萊山群,接著便是能高山,是花蓮縣與南投縣的最高交界,海拔是3261公尺,也是木瓜溪的發源地,兩處標高相差只十四公尺。

聖靈月刊於1993年6月分「信心之火乘雲天」之中記載「木瓜溪畔的教會──銅門教會」,1941年真道傳入銅門村,患肺癆病的太魯閣青年羅肯信,因聽聞這救恩之道,於1942年受洗歸入主名,在沒有醫療設施的山地,如同絕症的肺癆,因靠禱告而得到痊癒;1946年成立銅門教會,但是在當時,因信仰飽受威脅迫害而未能公開。

不可思議的事,這種環境中,真道的傳播像撒出去的種子,在各部落生根,許多神蹟奇事隨著他們,常常同心恆切禱告,荒郊林蔭,河谷溪邊,都是信徒聚會禱告的地方,這種信仰方式持續到台灣光復為止。

羅肯信弟兄因蒙恩而熱心服事,於1948年4月1日,在台灣支部(現台灣總會)全省山地養成傳道先修班受訓三個月,1949年4月1日,受支部差派為第一期專任山地傳道者。當時羅肯信弟兄年三十一歲,1956年2月1日被按立,聖名耀真執事。

台灣光復之後,山地信仰得以自由,各地積極建堂,物質短缺、交通不便、沒有水電,但是神的道不受這世界條件的阻礙,各部落渴慕真理的原住民越來越多,羅執事行走各山地,如同曠野呼喊的先知,牧訪各部落,最高記錄一天曾施洗五、六十名,再艱難的路段,他都走過。

沿木瓜溪流域之甲管站溯源而上,從龍澗水霸開始攀越,上盤石到奇萊山之間即是「天長斷崖」,步道只有三尺寬,下望深谷三百餘公尺,楊長老形容那地叫「父子不相認之地」,掉下去的人,連屍首都難找。接著越過縣界能高山,沿著南投縣的馬海僕溪,即到廬山、春陽、仁愛、霧社……等山地部落,這一條曲折迂迴的山路大約六、七十公里,是四十多年來的撒種之路,神實在看顧這一路線上的傳道人,因為這裏有一危險的「斷崖」。 

羅執事的工作,遍歷山區,從花蓮到南投縣的泰雅、布農、太魯閣族,接連台中縣和平鄉的山地,延伸到苗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直入宜蘭縣南澳鄉,恰似中北台灣高山繞一圓圈,正巧是台灣山系的心臟地區。1961年到1971年代,銅門信徒增至四百多名,牧養工作辛苦,又值社會轉型期,所幸第二代傳道已出來作工,羅執事於1982年退休;實際上他是退而不休,從花蓮最北的克萊寶到南端的山里,相距大約一百公里,他經常自己騎機車去領會。

1989年一度中風,正值第一位駐牧銅門的平地傳道卓耀西傳道在任,他說:「……我時常到教會對面的果園養雞場去看他,見羅執事一人靜靜地在工寮房間裏讀經,整天在那裏禱告讀經,偶而出來走動又進去……。」工寮成了他個人靈修的地方;1990年7月1日,銅門教會獻堂禮,羅執事告訴筆者:「現代信徒很幸福,有這麼漂亮的會堂可以聚會、禱告……。」時代變遷,信仰斷層,老人家點滴在心頭,1994年4月再度中風之後,就臥病在床。於1994年4月18日辭世,安祥睡去了,享年七十七歲。

4月22日上午假銅門會堂舉行喪禮,七位歷任傳道和四位太魯閣族執事都趕來參加,同靈、族人靜坐會堂。卓傳道證道:「……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從信了主之後就獻身的羅執事,配得終身傳道的冠冕,作工的果效,也永遠隨著他……。」喪禮中,歷任的傳道同工用母語合唱故人愛吟──讚美詩一六二首。

生前病中,最愛傳道人唱詩給他聽,陪伴一同禱告,好像知道時候不多,離世前數日,已無力進食,又不能言語,但是禱告時,聖靈同在的振動和專注的眼神,似乎告訴旁人:我必安然見主。 

曾在神家服事的老僕人,他的腳蹤何等佳美;溪水依舊潺潺,神僕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這美好的事當一再述說。一旦政府下令動工開闢第二條中橫,那麼木瓜溪畔這一段撒種之路,就只剩下一頁歷史了。




作者: 林玉雪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