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2期2013年9月)
主題特寫: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黃逸杉

開場


禮拜五下午的各各他山丘,1特別熱鬧。

這裡不是觀光勝地,但是在耶路撒冷被判釘十字架的死囚,都在這裡行刑。人們充滿好奇,跟著隊伍走到城外,登上各各他山,一面議論紛紛,一面看著十惡不赦的罪犯被釘十字架。

但是這天的「節目」有點不同──要被釘的這個拿撒勒人耶穌,可不是一般人哪!「這個人行過許多神蹟,看似先知,又自稱是神的兒子、神差遣的基督。2果真如此,祂怎麼會被抓,又怎麼會被判釘十字架呢?祂會不會適時顯出神蹟脫逃,證明祂自己?」耶穌是當時耶路撒冷最富爭議性的人物(參:可八27-28;約七12、31),群眾一面猜想,一面跟到了各各他,為要一探究竟。隊伍的角落還有一群人是耶穌的門徒,多數是女性(約十九25),一路跟隨到十字架下。十二門徒只有「主所愛的那門徒」──應該是約翰在場(約十九26-27)。他們無力「拯救耶穌」,只能遠遠觀望、乾著急。

用廣角來看此時的各各他:怵目驚心的十字架,耶穌被釘在上面,血流不止。十字架旁邊有好多人圍觀,迫害祂、戲弄祂、嘲笑祂、好奇觀察祂,還有一群人是跟隨過耶穌的門徒,想知道祂的狀況。站在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懷抱著不同的心情:有人支持、有人反對耶穌;有人擔心、有人狂妄地戲弄耶穌。這些人都擠在同一個地方,真的是很奇特的場景。

現在,我們卻要撇開人群,把鏡頭對準耶穌和祂左右兩個人。這個鏡頭由路加的筆所描述,畫面非常單純而奇妙,僅僅是「三支十字架」的對話,卻有深刻的意義。故事的主角是耶穌,以及耶穌旁邊的兩個犯人,三個人都被釘十字架,應該正痛得死去活來,卻「聊了起來」。

聚焦(經文)


讓我們觀察這個鏡頭的三人小世界。他們只有短短幾句對話,內容卻耐人尋味:

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笑他,說:「祢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就說:「耶穌啊,祢得國降臨的時候,求祢記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二十三39-43)

我試著把原本的對話轉換成可能的語氣,並想像他們的心情及態度。聖經沒記載兩個犯人的名字,姑且稱作犯人A、犯人B吧!

犯人A在十字架上痛得死去活來時,看見耶穌被戲弄鞭打,忍不住嘲笑祂:「祢不是救世主嗎?不是很厲害嗎?拯救祢自己啊!拯救我們啊!」講這種話是逞一時口快,苦中作樂,反正都快死了,什麼也沒差。犯人B雖然也是痛不欲生,但是聽到犯人A這樣說,就罵他:「你都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上,還不敬畏神嗎?(不怕祂可以加重懲罰你?)我們做壞事被釘是應該的,但這位耶穌,祂沒有做過什麼不好的事情!」按照猶太人的律法,會被釘十字架的人都是罪大惡極,犯人B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該當受刑。但是他清楚耶穌根本不該被掛在這裡,因為耶穌沒有犯錯。

犯人B又轉頭(如果他的頭還能轉的話)對耶穌說:「耶穌啊,祢得國、降臨的時候,求祢記得我!」這話說得很無力,畢竟他是重刑犯,根本沒有資格跟耶穌求什麼。他可能曾聽說耶穌與罪人相處、憐憫罪人的事蹟(例如,稅吏撒該,參:路十九1-10),心想無罪的耶穌竟然和他這罪人在刑場相伴,很不尋常。不論如何,他知道耶穌不是一般人,而是真的如同祂自稱的是神派來的救世主。既然是救世主,就應該向祂懇求拯救。

其實,期待救世主拯救的想法,當時猶太人社會很普遍,因為先知如以賽亞早有預言(參:太四14-17,八17,十二17-21),再加上猶太人盼望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假使犯人B之前就認祂是救世主,並不奇怪,因為當時有很多人也這麼認為(約七31)。然而耶穌都被釘在十字架上了,犯人B還相信祂,他應該有一些很明確的體驗或被感動。

路加在描述十字架上的耶穌都是很冷靜的(參:路二十三)。在此,耶穌沒有回應犯人A的嘲弄,卻回答犯人B:「(放心吧,)我實在告訴祢,今天祢就要和我一起在樂園了。」這句話非常淺白,用很肯定的語氣安慰犯人B他被接納、赦免。只有一個詞比較難懂──樂園。有些神學家認為樂園與末日復活、審判後要去的天國是不同的。根據耶穌這句話,大致可以猜想,在末日審判來臨之前,要進天國的人會先在樂園裡等待。究竟兩者怎樣不同,等待又是什麼情景,恐怕要等我們親身經歷才可以明白了。

在此還要補充說明一下:「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也可以翻譯成:「我今日實在告訴你,你將要同我在樂園裡。」不能確定時間副詞擺在前面還是後面,所以要在樂園這件事情不一定是當天就要實現,不過總是會實現的。路加記載的三人對話就到此結束了。

三支十字架的特寫鏡頭是獨家畫面,馬太、馬可、約翰都沒有,因此特別顯得耐人尋味──路加根據什麼可靠的來源,還是根據傳說來寫的呢?不論如何,我們應該仔細看看他的鏡頭想呈現的東西。鏡頭的構圖很簡單,主體依序是犯人A、犯人B、耶穌,背景是十字架。以下是筆者分析的心得。

構圖成分:犯人A


犯人A可說代表了世界上那些不相信耶穌的人。他的話完全表達了戲弄、鞭打、嘲笑、陷害耶穌的人的內心世界,壓根兒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而是個宇宙無敵大騙子。現在謊言被揭穿以後,跟他這個作奸犯科的壞人落到一樣的下場。他感到真好笑,真可悲,哈哈!

構圖成分:犯人B


犯人B代表的是相信耶穌的人。自覺有罪,該當受刑罰,是悔改的態度。同時,他很清楚耶穌根本沒有犯錯,更不用說值得被處極刑的大罪了。他知道耶穌不是一般人,會被釘十字架一定有什麼蹊蹺。他不見得明白箇中原因,但是相信耶穌是救世主沒有錯。既然是救世主,那他應該要把握機會求救才對……。

犯人B對耶穌說:「祢得國降臨的時候……」這話很重要。他清楚耶穌將要「得國」、作王。這個國度在地上嗎?緊接著說「降臨」,可見他知道耶穌的國度不在地上,而是一個超越世界、屬靈的國度。在聖靈降臨以前,人們沒有很明確的屬靈天國概念,「天國」、「神國」3是很難理解的事情。就連與耶穌最親近的使徒們,到了耶穌要升天前一刻還在問耶穌說:「主啊,祢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徒一6),大致上的意思是:「祢已經成功地戰勝死亡,以色列的復國大業要展開了嗎?」直到聖靈降臨,他們才明白耶穌的真實身分與使命(徒二29-36)。同樣的道理,現在的信徒明白無罪的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為了赦罪、贖回世人。然而在祂被掛在十字架上時,能夠有這種清楚認知的門徒,可能根本沒有。一個罪人因為自己犯的過錯悔改並不稀奇,奇妙的是犯人B竟知道耶穌是屬靈國度的君王,要從天降臨?我心目中唯一的解答是:絕不是他自己想到,也不是聽鄉間傳聞所知,而是神的靈啟示他的。

構圖成分:耶穌


耶穌在這幅畫面中,好似不在十字架上受痛苦,因為路加把祂的話寫得優雅。由於鏡頭把焦點放在耶穌與兩個犯人身上,十字架成了他們共同的背景畫面,才產生這樣的效果。耶穌在此只是很明確的傳達了意思:祂接納犯人B的悔改及懇求,並且安慰他。

構圖成分:十字架(背景)


一個鏡頭總有前景與背景,十字架就是他們三個人的背景,它代表這個有罪的世界,人們在其中受苦,並且以死亡為結局。

整體構圖


看到這裡,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感覺到,路加的特寫鏡頭非常有意思:三個人短短幾句對話,代表了救恩藉著耶穌在世界上的實現。我不曉得路加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要不是他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就是聖靈感動!如果還是看不出來,試著把所有部分拼湊起來:

我們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區分成犯人A及犯人B。犯人A代表世界上不相信耶穌的人,他們對於耶穌的受苦完全不以為然,不相信耶穌具有特別身分、使命。諷刺的是,犯人A自己也在十字架上,正在痛苦當中,未來是死路一條,他卻毫不為自己的過犯感到懊悔,只把人生最後的力氣留給不信與嘲弄。臨死前抱持這樣的態度,終究還是死,死後還要去一個更糟的地方──陰間。

犯人B代表相信耶穌的人。因為罪已入了世界,人人都有罪,所以這些人本來一樣在罪中等死(羅三10,五12)。但是這些人悔改自己犯的罪,又有機會親近耶穌,相信祂而向祂祈求,結果得到耶穌的救贖。這個過程,保羅稱之為因信稱義(羅三21-28)。

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為了祂旁邊的犯人A及犯人B,以及他們代表世上不信或信祂的人。當祂被釘流血、被鞭打,肉身死在十字架上,去了陰間為世人嚐了死味,之後祂便回到樂園(犯人B當然也去了),第三天祂回到地上,肉身復活,顯現給門徒看。之後升天、賜下聖靈、建立教會,展開新約傳教的歷史。這一連串的事蹟,都要建立在耶穌被釘死十架復活的事實,因為那是人能藉著信祂而得救的基礎。

成就救恩


如筆者前述,當時的門徒很難理解耶穌為什麼要被釘,把十架救恩的意義說得最清楚應該是保羅。他寫《加拉太書》、《羅馬書》,論述耶穌的救恩,說明了世人都有罪、人無法藉著行(摩西)律法得救、耶穌怎麼樣透過被釘死又復活來赦去世人的罪、悔改與相信耶穌的重要、怎樣藉由相信耶穌而得救等等,這些概念都很重要。筆者認為,從路加的三支十字架特寫鏡頭,也可以得到印證。

1.世人都有罪

十字架是世人的背景,因為人都有罪而受刑、等死。這個罪是從亞當入了世界,「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12)。若是按照筆者的說法,將這兩個犯人用來代表世人,其中一些不相信耶穌,一些相信耶穌,所有的人都有罪,都被釘在十字架上等死。

2.人無法藉著行律法得救

人要靠著自己的力量去行公義、良善的事情,希望能藉此得救,是不可能的。就好像人一旦被釘在十字架上,就無法自己靠著自己的力量下來。聖經上沒有這樣比喻,但筆者認為想像在十架上掙扎的畫面會比較好理解。

3.耶穌透過死而復活來赦去世人的罪

在猶太律法裡,十字架是用在犯了罪大惡行的人身上,犯人B說:「我們(被釘十字架)是應該的」,可見他是真的犯了大罪。耶穌被釘,卻不是祂有罪,而是祂甘願為人受苦。耶穌能赦免犯人B以及世界上相信祂的人,不是靠一張嘴,而是有實際掌管生命及赦罪的權柄。祂確實死在十字架上,去陰間嚐了死味,最重要的是能從死裡復活。如《羅馬書》四章25節:「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

4.悔改與相信耶穌的重要

犯人B罪大惡極,在十字架上動彈不得,只剩心思意念還可以運轉、嘴巴能講話。他不能跪在耶穌腳前求憐憫,但斥責犯人A、向耶穌懇求,都表明他的內心切實悔改,渴望得救,更相信耶穌能救他。耶穌回答他說:「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表示耶穌已經接納他了,他死後將要去與耶穌相會。

信耶穌久了的人有時候會忘記,救恩非常非常奇妙。如果用理性思考救恩,百思不得其解。保羅花了很長的篇幅解釋,最後他不知怎麼說明那種奧祕,於是讚美神的偉大(羅十二33-35)。為什麼相信那個被判處極刑而死的人是我們的救世主?如果祂具有不死之(肉)身,會不會更容易相信?但是祂卻死了……,而死時流出的血與水卻能洗淨我們的罪。然後祂又復活,這復活能保證只要相信祂,就能跟祂去到現在還看不到的好地方。祂跟門徒表明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2-6)

結語


透過路加的特寫鏡頭,我們可以反省自己的信仰。從傳福音的角度:我們當然不是犯人A,但是有做到犯人B這樣嗎?基督徒可能不需要斥責世界上的犯人A,但當他們不知道十字架的救恩,我們有告訴他們嗎?而從得救的角度:我們相信耶穌能救我們進神國的信心,是否足以讓祂回一句:「我實在告訴你……」呢?有些信徒不確定自己死後能進去,而用:「得救這種事情是在乎神的主權」。這其實是不清楚救恩的真理,如果真是那樣,我們就不需要努力追求信仰了。應該像犯人B一樣,憑著相信耶穌是救主,跟祂說一句:「求祢記念我」。懷抱著死後會去樂園與主相會的信念,來面對之後的人生。


註:

1.各各他(希伯來文)=加略山=髑髏地,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是耶路撒冷城外。

2.基督(希臘文)=彌賽亞(希伯來文)=受膏者,指著神差遣拯救世人的救世主。

3.《馬太福音》用「天國」,《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用「神國」,是因目標讀者不同而調整,其意思相同。



作者: 黃逸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