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3期2013年10月)
主題特寫:耶穌說:「我渴了」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yyliu


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約十九28)。

前言


使徒約翰的記事,並非將耶穌所行一一寫出(約二十一25),而是有目的地記下這些事,叫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子,並叫人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二十31)。事實上,約翰書信與《約翰福音》所有訊息,都是為了闡明「耶穌是神子」這個真理(約壹五9-13)。因此,耶穌在十架上說「我渴了」,不只是失血脫水、口乾舌燥的生理反應;其中更有著叫我們因信「耶穌是神子」,而能「得生命」的核心訊息。

首先我們先來思想,「水」與「生命」的關係。

一.水與生命的關係

人的體細胞中,約80%是水;若以整個人體計算,水佔體重的60%以上。藉著水作為溶劑,多數物質溶於水時才可運輸、充分混合、發生反應;葡萄醣、氨基酸等消化產物須溶於水,才可被小腸吸收;水在體表的蒸發作用,使生物體之體溫不致不斷升高而影響生理;肺需要水來保持氣流通道的濕潤;心包腔及胸膜腔中之液體,可減少因心跳和呼吸活動所發生的器官間磨擦;腦脊液能幫助減緩撞擊時對神經的衝擊,並讓沉重的大腦浮在頭骨內而不壓傷神經。水的存在,對人體各部分的運作與更新,都萬分重要。

相反地,若是體內缺水,毒素便不易排出體外,易造成腎臟與肝臟受損;氣管乾燥易導致呼吸道疾病;消化道因缺水而減少消化液的分泌,則會引發腸胃疾病;血液缺水不僅會導致血流量下降,使肌肉與神經因血氧供給減少而機能下降與容易疲勞,並且也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循環不良,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眼球內的液體含量下降,將引起晶狀體蛋白變性,最終將造成晶狀體渾濁與視力受損,並增加患白內障的機率。因此,若要維持生命的良好狀態,水分的持續補充,是絕對必須。

神一切的創造,其實都是認識神的稜鏡,其間透隱著神的永能與神性(羅一20),叫我們眼見、思想,能看明關於神國的事。我們發現,生命是如此地仰賴水而存活,其實這同時是指著肉體生命和靈性生命。生命的每個部分,即便是最細微的末稍,都需要被水所充滿,被水所聯絡、保護,才可能運作活潑;一旦停止了水的持續補充,生命便進入危機。

二.缺水與罪的關係

生命對水的依賴,在舊約聖經中,具體表現為土地對雨水澆灌的需要;有水或無水,則取決於人與神的關係如何。神藉摩西曉諭百姓,人若留意聽從誡命、盡心盡性愛神,便常有雨水滋潤;若違背、干犯神,便會導致飢餓、乾渴、赤露、缺乏(申十一13-17,二十八47-48)。從以色列每逢犯罪,國中便遭遇乾旱飢荒的史實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神所要人學習的觀念──罪,使人與水源斷絕、使生命乾渴困乏。所以《詩篇》說:「祂使江河變為曠野,叫水泉變為乾渴之地,使肥地變為鹼地;這都因其間居民的罪惡。」(詩一○七33-34)

罪惡所導致的,不只是物理性的缺水,更是靈命枯乾。在烏西雅作王時,猶大國甚是強盛,人們有吃有喝、毫不飢渴,但神卻斥責他們「禍哉」,特別是那些清早起來追求濃酒,留連到夜深,甚至因酒發燒的人。因為他們只追求在筵席上彈琴、鼓瑟、擊鼓、吹笛、飲酒,卻不顧念神的作為,也不留心神手所作的一切。他們因心中沒有神,就被世界擄去、被陰間吞吃。《以賽亞書》描述這些尊貴人甚是飢餓,群眾極其乾渴,他們的榮耀、繁華,並快樂的人都落在陰間(賽五11-13)。可見這種乾渴,並非因物質與肉體的缺水。在神那裡有生命的源頭(詩三十六9),當人不追求認識神,即便再有榮耀、再繁華,生命都是乾涸。因此《阿摩司書》說:「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

靈性的乾渴,無法用人間任何手段,或在世界任何地方,獲得解決。因為,唯有靈才能曉得靈的事(林前二11-13),用生命才能補足生命的缺乏。人若想在人間尋求靈命的解渴之道,必找不著,「因為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裡想作罪孽,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使飢餓的人無食可吃,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賽三十二6),也就是說,人間各樣試圖使人心得飽的方法,實在都是愚頑、錯謬、罪孽、不合真理,這些事物並不能使有需要的人得滿足,也無法真正解決人心的飢渴。在罪因亞當一人入了世界之後,人心便長滿荊棘與蒺藜(創三18),就是那些擠住神之道的今生思慮、錢財與宴樂(路八14);人間的嬉笑享樂,非但無法滋潤生命,反而在這些歡樂的城中和快樂的房屋上,有更多荊棘與蒺藜生長(賽三十二13)。只有「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生命才可能發生真正的改變:「曠野就變為肥田,肥田看如樹林」(賽三十二15),這從上而來的聖靈澆灌,正是神為人的生命所預備的解渴之道,也就是祂用祂的靈,親自臨到人的生命:「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何六3)。

三.渴與得生命的關係

舊約中物質的土地,是人心田的影子;而物質的雨水,則預表著聖靈的降臨。聖靈將要如雨降下,這是律法、詩篇、先知書一貫的預言。然而,聖靈所要澆灌的對象是誰呢?神藉以賽亞預言:「因為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的後裔,將我的福澆灌你的子孫。」(賽四十四3)。很清楚地,神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前述《何西阿書》的預言中,也提到了得雨的先決條件,是人要先歸向神,並竭力追求認識祂(何六1-3)。所以,應許降下的聖靈雖是普世性的恩典,但要得恩典,仍有其前提:便是人必須先覺得口渴、覺得需要水,也願意竭力追求。

在神的創造中,當人不覺得口渴時,很少會主動喝水;但當人體內水分不充滿時,神為人設立「渴」的機制,導引人發現自己缺水的狀態,並催逼人採取行動去尋水、飲水,使人不致缺水乃至喪命。「渴」作為一種規範、一種警訊,使生命得到保全。這是神的慈愛,也是祂對我們充滿智慧的教導,告訴我們,當人對「渴」敏感、積極,便能幫助自己「得生命」。

在住棚節的最後一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約七37),耶穌的水是要賜給感覺渴的人喝的。就好像,耶穌的醫治,要臨到自覺有病的人身上(路五31-32);耶穌的真光,要照亮自覺瞎眼的人(約九39-41)。唯有當人自覺到自身生命的乾渴,才會認真尋找耶穌預先為我們指明的水的所在,就是祂這裡。所以,要得到生命水的第一步,是人必須先發現自己生命的不足、靈性的乾渴。因此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四10)。意即,人若能發現,眼前所擁有的物質,無法滿足自己生命的需要,並且能認識到所遇見的這位,握有豐盛的生命,便能對祂所要賜的生命水有渴望,也必能透過求祂,得著所應許的聖靈。今天,我們是否察覺到自己裡頭渴了?是否真能去分辨世上水的有限,與生命水的豐富?我們是否真的認出這位特來尋找我們的耶穌,是使我們得更豐盛生命的主?我們是否想要同這撒瑪利亞婦人一樣,扔下物質的水罐,如鹿切慕溪水般尋求那湧到永生的活泉?還是說,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看生命活水的補充是可有可無?

要使生命的活水,在人裡頭滔滔湧流,就必須通過「信」:「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也就是說,生命水要用「信」來買,不是用金錢,而是要通過信仰上的努力、付出,才能得到:「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賽五十五1-2)。一位信得輕忽、覺得自己不缺水,也不留意聽神話語的信徒,他所領受的江河,就如只深及腳踝的小水溝,很容易因為風吹日曬就很快乾涸,並且他的言行容易隨從血氣,很難感受到聖靈對自己的影響;然而,一位信得努力、覺得自己非常需要被聖靈澆灌的信徒,他裡頭的江河就會愈發漲溢,他便能得享肥甘、心中喜樂,且能洑游在聖靈中(參:結四十七5),聽憑聖靈引導,心意隨從聖靈更新變化,靈命永不再渴(約四14,六35)。這便是「因為信,以致於信」的道理(羅一17)。一個人在信仰上付出愈多,神便會賜他更堅固、更豐盛的信心;不信的,則連他自以為有的信心也要奪去(路八18)。所以,凡意識到自己「渴了」的人,便會積極地就近神,並儆醒地時時祈求聖靈充滿。正如詩人所描寫的,一個屬神的人渴了的表現,是會經常想念天父、追想神的作為、日夜不住禱告;這種渴,甚至達到煩躁不安、內心發昏的程度(詩七十七3)。人若在靈裡飢渴慕義,就必能從神那裡得飽足(太五6)。只是,我們是否在靈性上,真有這樣子對靈渴的敏感、對靈水的切慕?

四.耶穌說:「我渴了」

「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作為神子,主耶穌是神所揀選、所要復活的人中的長子,祂的一言一行,都是為要叫我們這同作天父兒女的,效法祂的榜樣,領我們回到父的榮耀裡(來二10-11)。所以,當耶穌說「我渴了」,首先,祂是在為我們這些將要藉著信祂名、蒙賜權柄作神兒女的(約一12)作榜樣。我們既然把肉體、連同肉體的邪情私慾,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了(加五24),就當在十字架上,與祂一同渴慕那天上更美的家鄉。就像大衛對神的渴想:「我向祢舉手;我的心渴想祢,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詩一四三6)

其次,基督作為教會的頭,當祂說「我渴了」,一方面預告教會即將要藉著被聖靈澆灌而建立,一方面則呼籲凡靈性乾渴的人,都要前來歸入教會,才能得到從祂流出的生命活水。在《啟示錄》,約翰長老所見異象的最後,新耶路撒冷城內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啟二十二1)。這生命水,正是創世之初,從伊甸園流出來滋潤一切生命的河水(創二10),也是以西結在異象中所見,從聖所流出、使百物生活的河流(結四十七1-12),更是曾經澆灌使徒教會、今日再次澆灌真教會的聖靈。基督的工作,即將藉著去世、復活、升天、降聖靈、建立教會而完成,使萬有在基督裡歸於一。所以在說「成了」(約十九30)之前,主說「我渴了」,不僅是為宣告後來聖靈與教會的工作,也是為應驗經上一切的預言。在末世,「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二十二17)。耶穌將生命水的源頭放在新耶路撒冷,即把聖靈放在唯一的真教會中,因而教會與凡聽見福音的人,都當與聖靈同工,更加積極地呼喚人前來飲水。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約四34)。當教會的元首基督說:「我渴了」,不正意味著作為基督身體的我們,更要努力遵行那差我們來者的旨意,積極作成祂的工,好叫我們得飽、使基督得滿足嗎?

第三,聖經曾記載兩次耶穌說祂渴了,包括在十架上,以及在審判綿羊與山羊的比喻中。耶穌說,在審判的日子,王要對綿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4-40)。所以,當耶穌在十架上說:「我渴了」,其實也是祂擔當著教會中任何一個肢體的痛苦而言。基督在十架上所背負的苦楚,是「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詩六十九20-21)。祂所體現的,是否正是我們對愁苦的肢體的忽略呢?當身旁的弟兄姊妹指望有人體恤,我們是否讓他們找得到安慰呢?當他們靈性飢渴時,我們是否適時送給他們溫暖、造就與生命,抑或加給他們苦膽與醋呢?從綿羊山羊比喻中的吃喝穿住,我們明白,主所關懷的,是人生在世的一切面向,包括物質的匱乏、肉體的病痛、心理的孤苦、靈性的軟弱。所以我們關心肢體,也當求神加添我們更多憐憫慈愛,叫我們能多方體恤祂所疼愛的小子的軟弱,時常在愛心上以為虧欠,時常記起,主總紀念著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的飢渴與歎息。

結語


主說:「我渴了」。你與祂同釘十字架,渴慕天家了嗎?
主說:「我渴了」。你與聖靈同聲呼喚,叫口渴的人都來喝生命水了嗎?
主說:「我渴了」。你給祂的小子喝了嗎?
你渴了嗎?你要更積極來被聖靈所澆灌、充滿嗎?


作者: yyliu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