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3期2013年10月)
宗教教育:愛與學習(二)──結交屬靈的好朋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宗教小組策劃薰芬撰稿


小可與米米的相遇是這樣的,那是在小學二年級時,在一次幼年班聚會前,老師招呼小可過來說:「小可,這是米米,她剛從中部搬來台北,要請妳好好的招呼米米,跟她做好朋友喔。」

小可笑一笑,大方的伸出手說:「我是小可」。

新來的朋友,則很靦腆地輕聲回應:「我是米米」。說完兩個小女生彼此對看一笑,牽著手,兩人找位子坐下來。

在崇拜課時,老師表情十足地在前面問著:「後來啊……誰得到了那件彩衣呀?知道的請舉手。」

「我!」、「老師我!」小朋友紛紛舉手說著。小可也伸直著手,一旁的米米並不舉手只在她耳邊說:「約瑟、約瑟」。小可猛點頭,表示知道了。

從她們認識開始,相處就是這樣,兩人雖讀不同學校,但因年齡相仿,私下常有說不完的話題;只是在課堂上,米米都是很安靜,鮮少發表意見,更不用說搶答。

有時小可也會對米米說:「米米,妳自己回答,妳明明知道答案啊!」這話一出,卻只見米米低下頭,手指糾結在一起,不說話。

米米的家中,上有美麗聰明的姊姊,下有飽受疼愛的弟弟,而她認為自己是最不被重視的老二。家裡有甚麼事,媽媽都以姊姊、弟弟為主,除非米米生氣了,才會被注意到。

習慣性的壓抑自己的感覺,雖非有意,但這樣的行為,久而久之即成為習慣,隨著年齡成長,習慣便影響人格,模式一旦形成,更是影響命運!

米米並非無能,相反的,她在學校個人成績優秀,學校老師的評語是:安靜、乖巧、合群、肯上進,但表達個人意見時,缺乏自信心。

教會的長執和老師們,從小看著小可和米米兩人長大。在安排見習教員隨班時,本想將兩人拆開,但考慮到米米的心情,經討論後,決定先把兩人安排在幼稚班,爾後等米米習慣時,再把小可調班。

當米米聽到自己要當見習教員,才臨時起意要去看看外婆。米米的母親是從小信主,但卻沒能嫁於主內,婚後隨著夫婿定居台北。由於先生沒有信主,米米的母親雖然努力維持信仰,卻還得兼顧先生的感受,家庭的生活便沒有「宗教味」,信仰需成為地下化,只能偷偷地輕聲討論教會的一切。這對米米來說,在家裡,信仰是被壓抑的,不像在外婆家,只要有聚會都可以去,想禱告就禱告,要唱詩就大聲唱詩,外婆還會跟米米談論教會的事,讓她感覺內心真是自由。

當她離開外婆家,坐在要回台北的火車上時,米米的心裡充滿不捨,她心裡明白母親要維持信仰是很不容易的。當年母親要嫁父親時,與父親約定有兩樣:1.尊重自己的信仰,不祭拜祖先、偶像,能自由去教會。2.生女兒即受洗信耶穌,兒子則讓其自由選擇。

因為這樣,她和姊姊都從小受洗,母親常帶她們兩姊妹去教會聚會,直到米米六歲時,母親再度懷孕生下弟弟,這時奶奶就有話說:「那是我家的孫子,要顧好,不要一天到晚去教會。」

所幸後來父親調職,帶著一家人搬來台北居住,遠離了奶奶,母親的處境才和緩許多;只是偶爾會去教會的爸爸,再也不肯踏入教會一步了。

從那時起,母親常要求她們姊妹要有好表現,但伶牙利齒的姊姊,卻反應很快的頂嘴、回話,常引起爭端;體貼的米米,為了不讓媽媽為難,常壓抑自己的憤怒或不甘心。

她給自己一個藉口就是:「我怕吵,我不要跟人家爭」。從這樣的想法開始,到形成這樣的話語,之後變成一種行為,影響了人格。

米米這樣做的結果,並未得到尊重,反而讓家人忘記她的需求。雖然媽媽常對別人說:「我們家的米米最乖了」。但卻因為乖,而感覺常被忽略,自尊心飽受打擊。

在別人眼裡看來,米米太過害羞、不夠堅強。認識她不深的人,還會誤解米米是有自卑感。

她的事只有小可知道,在小可的代禱名單中,米米是第一個。因為好朋友是應該彼此扶持的。

× × × ×


※從國中畢業邁向高中的階段,是成長的重要關鍵,生理的成長、心理的成熟外,屬神的我們更看重的是靈裡的生命。因為孩子是神的產業,教導他走當行的道,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 北區宗教小組策劃薰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