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4期2013年11月)
主題特寫:願主旨意成全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まつ


思考問題


真耶穌教會的信徒們,每當你我唱起讚美詩231首「照主所願」的時候,我們想到什麼樣的故事?每當我們口口聲聲說:「願主旨意成全!」的時候,我們想起什麼樣的經歷?

引子


對基督徒而言,特別是真教會的我們,完全照主的旨意禱告祈求,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然,許多依照神旨意所行的工作,必能克服艱難與阻礙而竟全功。然而,實際上,我們看到太多因人意主導的事件不斷地發生在教會裡,此時,我們就不當振振有辭地說:「啊!那都有神的美意!」每個人都會禱告,可是並非都照神的旨意祈求。這是信主的人一生要面對的課題:究竟當如何禱告?

察驗神的旨意


感謝神,很多信徒都有良好的禱告習慣與值得效法的代禱典範,甚至有如「吾日三省吾身」一般,每天三次禱告以檢視自己、向主認罪悔改。不過,禱告絕不光是這樣而已!並非次數多、時間長就能得主的喜悅。禱告既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從當中建立與神親近的關係、尋求遵行神的旨意,就是永遠也不嫌多的進步過程了。真教會的信徒普遍來說靈言的禱告多、悟性的禱告少,也因此在靈裡造就自己很多,但卻在悟性的祈求上顯得較不足。因自幼沒有這樣的習慣,導致大多數人在祈求時常常表達得不是很順暢。以前求受聖靈、現在求聖靈充滿;以前求智慧、現在求平安……;似乎只能籠統地求主看顧聖工發展、賜所愛的人健康喜樂或病恙得醫治,卻讓人感覺不到「神的旨意」究竟是在哪裡,又該如何照著祈求。

保羅勉勵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意思是說,我們所求所想的不應該和世人一樣,應當思念天上的事而非地上的事。此外,還要更新自己的心靈,讓自己一直保持在很敏感、很機靈的狀態,可以隨時留意、變化,以跟上神活潑的旨意。如果真是這樣,回想一下我們平日的禱告,有多少是在求「地上的事」?有多少是出於「效法這世界」的祈求?而我們是否有「察驗神的旨意」、找到何為神所喜悅的良善與純全呢?這都是大家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那我們該如何順從神的旨意禱告呢?想想看,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是怎麼教我們的?又留下怎樣的典範呢?聖經上記載許多古聖徒的禱告,特別是耶穌基督在世時的禱告。若我們能仿照祂的樣式,我們必能得神喜悅、坦然無懼地見主,因為祂如何,我們在世上也如何!(約壹四17)

基督在世上最深沉、最痛苦、最令祂抗拒的一次禱告,無非是祂在被賣的那晚於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了。那是祂為自己所要受的苦杯,三次求主的迫切禱告,是我們印象中祂一生服事的紀錄裡最憂愁、驚恐、難過的時候。今日我們所遭遇的實在比不上祂當時的痛苦,因此若我們想起救主耶穌曾有的經歷,以後我們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也應該能懂得如何禱告以順服神的旨意了。

進耶路撒冷前──變貌山上


耶穌與門徒在逾越節前回到耶路撒冷之前,祂曾帶彼得、雅各及約翰三位親近的門徒暗暗地上了山,又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像。忽然有兩位古聖徒摩西及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參:太十七1-3;可九2-4)。他們談的不是別的事,正是關於耶穌離世的事,也就是祂將在耶路撒冷成就的事(路九31)。分離之前,彼得在打盹了又清醒之間說了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話:「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

若要談起耶穌回到耶路撒冷、走到客西馬尼園,以致最後承受當受的死與苦杯,我們就一定要從祂在變貌山的故事講起。這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何以彼得會那樣說?又為什麼最後耶穌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仍於第二天下了山呢?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時彼得會有那樣的提議,應該是自然地、眾人以為美的事。這樣的話或許是出於靈裡的感動,使彼得覺得在那裡真好,且樂意為大家支搭帳篷來住宿,於是藉由他的口表達出這樣的心願;而這番突如其來、非出於己意的言詞也使剛說完話的彼得甚是懼怕。但若真是這樣,為何耶穌不接受?又為何後來有聲音從雲彩出來說:「你們要聽祂」(而不是聽從彼得口中說出的提議)呢?

沒錯!這正是耶穌撇下人的意思而順服神的重要決定。發現了嗎?縱然就人的意思來說,耶穌留下來是好的,既使門徒快樂也能使自己免受接下來各樣的苦害,但祂卻沒有體貼人的意思,毅然決然於次日下山,進入對抗死亡的戰場。雖然耶穌大可以照大家的心願留下來,暗暗地將自己隱藏在山上,祂明明知道神在祂身上所定的旨意,也就是將在耶路撒冷去世、成就自太古就預備的救恩;耶穌沒有猶豫,沒有顧念地上的好處,祂依照神的計畫再度走回預備死而復活的道路。正因為祂做了正確的選擇:「不要照我的意思,只照祢的意思。願主旨意成全!」因此天父立時從雲彩裡回應了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祂。」即是要門徒們都向耶穌學習,聽從了祂,即是聽從父了。

原來,聽從神旨意、順服神那高過天地之意念的人,才是祂所愛的兒女,是神所揀選的僕人。若我們要祈求什麼,一定要記得自己是祂的兒女、祂的僕人的身分。兒女的意見不該高過父母的意見;僕人的意思從沒有高過主人的意思。我們在禱告、向神尋求恩典與憐憫的時候千萬別失去這樣的身分──主客易位,竟把神當成自己的子女或傭人來使喚了!那樣絕不會是蒙神喜悅的禱告。相反地,向耶穌那樣以果斷的行動表明自己願意遵從主的旨意、行在主所預備的道路上,祂的禱告才是隨時得天父悅納的。我們效法了嗎?

我可以求,但不都實現


在逾越節的夜晚、被自己的門徒出賣之前,耶穌唱著詩,再度上了橄欖山,進入客西馬尼園。這次祂也是帶著彼得、雅各與約翰同去。接下來祂吩咐門徒坐在原地等;自己則稍往前走,離開門徒有扔一塊石頭之遠,跪下來、俯伏在地禱告(太二十六36-39;可十四32-35;路二十二39-41)。雖然那時三位門徒似乎仍沉浸在過節的安逸、歡樂氣氛中,他們無法保持儆醒而睡著了(畢竟也深夜了,他們「眼睛困倦」實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耶穌卻有異於往常的激烈反應。經上明文記載祂「憂愁起來、極其難過,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甚至連祂自己都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足可見當時耶穌是在多麼兩難的處境,竟令祂憂傷難過到幾乎要死!我不由得這樣想像:好在當時門徒睡著了,沒有人親眼看到耶穌這麼「軟弱」的一面。因為這和祂平時以權柄說話、行異能與神蹟奇事的形象實在相差太大,有如天淵之別呀!若被當時尚未被堅固的門徒看到了,他們豈不更加徬徨無助、驚恐畏懼了嗎?

那麼,耶穌在這樣的處境下求的是什麼?照對觀福音記載,耶穌一連三次去禱告、回來叫門徒,而祂所說的話都是與先前一樣(太二十六44;可十四39)。究竟是什麼樣的事,讓與父原為一的人子耶穌要祈求三次呢?祂所說的是:「阿爸!父啊!在祢凡事都能;求祢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

是的,祂原本祈求的其實是「將這杯撤去」。這「杯」也就是先前祂在門徒爭論誰為大的時候對他們說的「我將要喝的杯」了(太二十22-23;可十38-39)。這是否有實現呢?這個「杯」是否真離開他、被天父移去呢?

我可以求,但以神為尊


如我們所知,耶穌這個祈求最後是沒有被應允的。

然而,為何在經上的另一處說到「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來五7)。神到底應允了耶穌什麼?

依《路加福音》所述,在耶穌禱告的時候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祂的力量。這也是神耐人尋味的回應。我好奇地想:當時正俯伏在地上禱告的耶穌知道嗎?有感受嗎?天使是加添祂什麼樣的力量?給祂更多的體力繼續禱告?還是給祂更多的靈力使祂不再憂傷驚恐呢?

其實,在我看來,這位天使的顯現正是神對祂愛子的回應。那神的使者前來幫助耶穌、應允了祂的禱告。所應允的不是「將這杯撤去」的祈求,而是「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祢的意旨成全」的祈求。是的!不要忘了,耶穌的禱告詞不是只有前面那句而已,更重要的是還有後面這句尊主為大的話。那才是祂祈求的重心啊!也是祂虔誠的表現;也因此經上說「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因為這個祈求正是立刻被神垂聽、及時應允的。

天使的顯現及加添力量給予當下憂傷難過的耶穌適時的幫助,使祂力上加力,得以繼續走上往各各的道路,至終成全救恩。能救祂免死的神乃是應允了耶穌「以神為尊」、「照主的意思」的祈求,使祂重新得力、順服神的旨意到最後。這是非常蒙神喜悅的禱告,因此神立時派遣使者來幫助,使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並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祂為大祭司。」(來五7-9),一如經上所記!

於是,我們看到禱告後重新站起來的耶穌似乎又變了一個人。前一刻還顯得軟弱的耶穌瞬間轉變成為勇敢無懼、視死如歸的精兵,彷彿神的勇士再度踏上征途,在對抗死亡的戰場上平靜地勝過一切試探。當猶大帶著手持刀棒兵器的一隊兵(將近六百人)來到的時候,耶穌已不再躲避、隱藏,而是光明正大地出來,告訴他們:「我就是(你們要找的拿撒勒人耶穌)!」我們看不到這當中祂有任何猶豫、疑惑、戰慄或恐懼,反而是面對驚慌的泰然與平靜,甚至祂還對奮勇拔刀、試圖抵抗的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正因為耶穌已知道所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也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主的意思成就;祂已不再反抗或拒絕,而是憑著神所加添的力量、那從上頭來的能力執行神的計畫、完成神的旨意。祂並且堅持到底,順服以至於死,於是成了凡順從祂的人永遠得救的根源。祂以神為尊的禱告也成為後世基督徒的最佳典範。

結論


我們的救主耶穌是這場終極善惡爭戰的先鋒。祂既要領許多的兒子進入榮耀,是救我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在祂面對爭戰最艱難、最難堅持下去的時候,祂在禱告中選擇了遵行神的旨意、順服神的計畫、照神的意思與安排,走完在世的路。願我們也追隨祂的腳蹤行。

想要禱告蒙神應允、得主喜悅,「照祂的旨意祈求」是不二法門。這也是使徒在經上告訴我們的:「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約壹五14-15)。問題是,我們今日是否明白神的旨意、是否真的執行這教訓、確確實實照著神的旨意祈求呢?不照神旨意的祈求,那是出於人意的強求,神未必會應允;即使神真的因祂豐盛的憐憫而應允了我們,將我們硬要尋求的給予了我們,恐怕也會向昔日硬心的百姓一樣落得心靈軟弱的下場(參:詩一○六15)。希望我們都能察驗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在禱告中建立健全的信仰及與主親近的關係,如此必能在行動中真正實現「願主旨意成全」的盼望。

願主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成就你的一切籌算(詩二十4)。



作者: まつ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