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5期2013年12月)
專題報導:諸羅城教會開創80週年(1931-2011)探源──日治時代臺灣宣道史研究(六)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陳宏模

【教會歷史】
文/陳宏模

2011年嘉義教會教勢最新盛況


嘉義東門教會宛如多產的母會 最興盛時信徒數達1440名 分設六間子會

嘉義母會迄今已分設六間子會:內埔、西門、北興、南興、灣橋、新營,未來前程必然似錦,端視今日桃城全體神國子民如何回顧審視諸前輩八十多年歷史所遺留之風範?如何檢討過去,策勵將來?如何為神國設大謀?如何籌備?……(嘉義教會 提供)

■綜合結論

◆「悲天憫人切切救靈魂的心志」係成就「神的教會誕生」之核心要件

本文曾提及須田長老於〈嘉義真耶穌教會沿革概況〉一文追憶,1928年作者須田長老親自參與嘉義首度佈道大會,係為嘉義教會之創設扮演著近似施洗約翰作為耶穌的宣道準備、開路之角色。針對此於該文特別引用兩個經節(太三3;賽五四2),來旁註當年佈道隊來嘉義市開拓的歷史意義,換言之,在嘉義市預備主的道路,為開創屬神團體進行披荊斬棘、開道的準備工作:

這人就是那藉著神言人以賽亞所說到的,說:

有聲音在野地裡呼喊著說:

「要豫備主的道路,

造直祂的路徑來。」

(呂振中譯本:太三3)

擴張你帳篷的地方哦!

張大你居所的幔子哦,不要限制!

拉長你的繩子,

把你的橛子釘堅固哦!

(呂振中譯本:賽五四2)

是的!在那諸羅城連一位信徒都沒有的時代,1927/1928年黃基甸、須田兩長老連袂率領鼓號佈道隊,來嘉義中華會館遊街,舉開三天宣道大會;1929年2月蔡海清輾轉追蹤留日親友到嘉義醫院,展開首度個人「臨終」佈道,陳萬玉死而復生;4月大林陳家族受浸歸主(包含由嘉義嫁到大林的張井);5月大林教會成立;至於福音種子傳播到嘉義的工作則是分別開展:陳萬玉(復生長老)專程赴嘉義將福音傳給趁嬸(張井住嘉義的繼母),歸信後成為嘉義第一粒種子;大林教會成立當日受浸的林宗光於秋季至嘉義將福音傳給拜把好友──陳硯、林連水、蔡伯宗,至1931年間,三人在各自歷經奇妙靈戰、思想戰後,陸續臣服於造物主大能之腳前。

上述諸位前輩種種豪情壯志背後的靈裡──擁有一顆悲天憫人愛靈魂的心──放眼眾多即將沉淪的靈魂,眼觀諸多人生無助的靈命,亟盼真正能拯救靈命,且有得救確據的屬神團體,能早日在諸羅城被呼召而出!根據基督宗教傳統上的理解與經歷,這樣子美好的馨香之祭終於飄浮至天堂,蒙造物主悅納,及時施恩惠予本文上述各人,屬神團體就這樣孕育的歷程中,在諸羅城自然而然的誕生了!

換言之,上述「悲天憫人切切救靈魂的心志」與「身體力行,突破萬難,貫徹始終」乃成就「神的教會誕生」不可或缺之核心要件,此乃從使徒時代以至於早期兩岸各地真耶穌教會,諸多前輩(包括嘉義教會)披荊斬棘的血淚歷練與熬煉所得來的屬天結晶與祕笈,放諸四海而皆準,謹藉本文記錄、承傳之。

◆靈戰──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撒但堅固的營壘

由基督宗教靈界爭戰視角而言,嘉義地區有史以來長期被撒但所轄制,撒但如何肯輕易「禮讓」?僅能藉由神與人密切合作,主動進攻,突破封鎖,使其堡壘露出缺口,讓真神慈光射進幽冥洞穴,讓裡面的生靈體驗比較之下,自行悟出「耶穌真的是不一樣!」

這正如保羅當年歷經奮戰不懈後,所獲致的靈戰智慧結晶:「……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3-5),吾等回顧上述嘉義(山仔頂)教會八十多年前來自各方見證獲致綜合結論,與兩千年前使徒保羅的經歷,竟然不謀而合,可見神的慈愛與權能兩千年走來,始終如一,以色列的神是永遠可以信靠仰賴的!

◆嘉義教會的創設源自大林與民雄教會的分工合作

歷年來,每當提及嘉義教會由來時,答案似乎明顯傾向於「民雄為主,大林僅點綴」。由本文系統考證,答案似倒過來較合乎事實:「大林為主,民雄為輔」,換言之,主要應是源自大林教會,因為由於少爺陳萬玉重病瀕死,林宗光、郭柱兩位陳萬玉主治醫生均先後宣判:「確定無救藥,只能等死!」幾年後陳萬玉竟活生生出現在他倆面前向他們宣講耶穌的權能!因為透過蔡聖民的祈禱按手,靠耶穌不藥而癒,1929年5月大林甘蔗崙教會成立,宅第成為耶穌的堡壘,林宗光、郭柱等也於同天受浸歸信,其中陳萬玉、林宗光分別成為嘉義創設教會重要傳喜信使者。民雄的角色偏重在「未設祈禱所以前,基於地利,成為安息日聚會地點;再則,祈禱所設立以後,偶由民雄差派謝萬安於安息日領會,再加上嘉義申請升格為教會行政手續則由民雄教會承辦」。綜觀之,嘉義教會創設的主要源頭:就「主要人物領受福音歷程」而言,幾乎全數源自大林教會的同靈;就「教會行政關係」而言,主要由民雄教會承辦,兩者既「按恩賜分工」,同時又能「合作無間」,相輔相成,神國大業就這樣成全了!(林前三5-9)

◆所屬地方母會已有多久未再分設子教會?個人已有多久未引人歸主了?

與嘉義教會幾近同步成長的高恩峰長老,於回顧八十週年教會史時,懇切期勉:「……嘉義教會母會自成立以來雖已分設6間子會,然而至今(2011)已多年竟然沒有再分設過教會,應引為警惕!……」64這雖然是針對嘉義教會的期勉,卻也值得全球各地方教會當作自我警惕。同理,就個別信徒而言,打從信主之後,已有多久未帶領親朋好友來認識耶穌基督了?

◆諸羅山昔為臺灣第一座縣城,今嘉義教會成諸羅城首座本色化教團

「真耶穌教會」也首度由華南進入嘉義市,這是清朝在諸羅山設城以來,第一個由華人創設的本色化基督宗教團體,從此展開基督宗教多元化、繁榮的新局面(此前已有天主教、東門長老教會、日本基督教等存在),更為八十多年前桃仔城的眾教派豎立起第一間「自立、自傳、自養」的嶄新範例。

◆以宣道80週年為契機,激發信仰尋根之熱忱

中南區民雄大林 → 梅山 → 新港……等均已在2009年陸續達到宣道屆滿80週年,如今嘉義教會剛過80週年,不久即將達90週年,屆時將出版《嘉義教會成立90週年紀念特刊》,然而眾所周知:尚有許多與諸羅城教會相關珍貴歷史、感人見證、文物尚待收集,若等到幾年後的90週年紀念刊,唯恐將遭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憾,「今日不做,明日將後悔!」因為能擁有早期信仰歷練者,必然碩果僅存,年事已高,盼能把握其記憶體力尚佳之良機,共襄盛舉,及早提供嘉義教會相關老照片、文獻及文物等史料,讓神國宣道寶貴史料及感人事蹟能代代相傳,萬世流芳!是所至盼。(其他全球各地教會同此理,本文即是明證,許多史蹟只要用心追錄,聖靈同在、引領,必有具體收割!)


嘉義教會元老首回集體辨識老照片 腦力激盪下硬是額外辨認出十多位

2011.8.13 16-17點 嘉義教會早期前輩攜帶各自已辨認老照片成果,連袂圍繞辦公室圓桌,絞盡腦汁,逐一核對,亟欲把照片裡當年每一位尊姓大名逐一列出:「啊!這位就是趁嬸!……店嬸……」「這位不是○長老,而是○長老……」時光頓時回溯到80年前……。

參與辨識成員──坐者:高恩峰、蔡守道長老、蘇修德執事(站者‧右);臺中施弟兄(站‧左1)、教務負責人許世輝(站‧左2)也專注觀摩分享辨識的喜悅!(筆者 攝)

因為吾等常可體認:經過辨識人名的老照片公諸於世後,對讀者,尤其對當事人及其後代所獲得的美麗回憶、榮耀與對信仰的激勵,不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更是無法用金錢來換取的;歷經辨識的老照片,其屬靈價值將瞬間躍升數倍,因為「百聞不如一見」65(德文:Ein Bild sagt mehr als tausende Worte. 筆者漢譯:透過圖像所能呈現出的內涵,常超越千言萬語!)

◆原始史料僅7行字,竟滾雪球成40頁──掌管歷史的神之引領

針對「1931.11.3嘉義教會成立以前」之史略,迄今所能找到的原始史料記載為「一小段,約7行字」,筆者研判後,原擬撰文10來頁,未料聖靈引領,長執先進不吝指導,各式各樣史料如滾雪球,至終雖已超過40頁,筆桿急搖仍未及完整記述,也由此親身體驗到「掌管歷史的造物主本身對神國事工史略研寫也充滿興致」,更能深刻感受到「掌管歷史的主宰親自同工」之欣慰。本文因時間、篇幅之限,仍有諸多感人史蹟未及採訪或記述,謹於此拋出幾塊磚頭,期能激發諸先進將歷年來所孕育的玉石公諸於世,造福全球有需求者。

◆鑽研與構思主軸──歷史學要素與「造物者」的融通

依據基督宗教的認知,教會係神所呼召出來專屬於祂的神聖團體,因此在研究時,不能單單思索時下「歷史學」構成要素:人、事、時、地、物,更要把呼召教會的主導者──神(屬天)的因素(神學──「全方位探究造物者」的學養)列入不可或缺,甚至於是比「歷史學」更上層的主軸。因為造物者是掌管人類歷史的神,其權能、恩典與智慧不僅運行在整體國家政經文化之間,更俯瞰、垂聽個人心酸血淚,並澤及教會──擇機善用罪人的悔悟,使其戴罪立功,創設救靈命的基地,此原理可由數千年來的新舊約先知、使徒的承傳,及古今中外諸多從事「教會(宣道)史」研究者長年來的經驗,可以明顯印證之。

◆讓老中青三代藉此蘊育未來承傳並發揚光大的藍圖

透過本文「嘉義首座神國橋頭堡」發源史蹟的追溯、研究與考證影像,年長者可以回憶過往的歲月時光,年輕一代也能藉此體會昔日的神國徒手開拓歷史,讓身處老中青三代的我們得以藉此研考,共同瞭解、重述、連結這塊土地的過去與現在,同時蘊育未來繼續承傳並發揚光大的胸襟、遠見與建設的藍圖。

■未來待續研究願景

◆「黃基甸鼓號佈道隊老照片」後續疑問

在臺灣真耶穌教會日治時期宣道史上,本寫真係迄今所發現唯一僅存的鼓樂佈道隊老照片,極為珍貴,然而該照片最少有兩種版本,個別攝影師是誰?拍攝地點究竟何在?(拍攝地點最少有三種記載、說法)。

◆諸多早期老照片待尋覓

根據蔡守道長老回憶:家父蔡伯宗行醫之餘,購置相機,喜拍攝,嘉義教會諸多團體照多由他擔任攝影師,照理說嘉義教會、蔡家應留存比現有更豐富的老照片庫藏才對(諸如:1931年支部大會及嘉義成立團體照、聖靈常大降的保安堂二樓及番路老家等居家私人照片等),謹敦請其後代及同靈能協助收集,應會有所獲。

◆史料及老照片待尋:

日治時代黃基甸長老佈道隊舉辦佈道會場地──嘉義「中華會館」相關史料及老照片待尋。此外,當年「中華會館」究竟座落何處?今日是否仍存在?66

日治時代位於「嘉義山仔頂第一代木造小會堂」老照片待尋或待描繪。

1931年嘉義(山仔頂)祈禱所係神國開創史上在嘉義第一間自建的會堂,甚具歷史意義與價值,然而其內外貌歷經各方詢問、蒐集,迄未發現有任何照片、圖片存留,所幸松山教會蔡牧民長老娘陳素馨對此會堂瞭若指掌(係陳道生長老女兒,至20歲仍住在此會堂內),筆者嘗試邀請高手,擬運用素描、電腦繪圖與蔡長老娘合作,促使其原貌重現,惜因時間急迫,未能如願,甚為遺憾!期盼有此恩賜者能與文宣處或筆者聯絡,共襄盛舉,阿們!

◆「嘉義創設教會」何以未見上海總部《聖靈報》報導及刊登照片?

日治時代兩岸均極為注重開拓宣道,每逢新教會成立,經常顯著報導,例如民雄、大林教會的創設均成為1929年臺海兩岸《聖靈報》頭條新聞並刊登團體照,然而堂堂位居大城市又蒙全臺灣長執親臨主持的嘉義教會之開創,卻未見照片及隻字報導,何故?

◆早期信仰尋根──陳硯、林連水一家如何歸信?

陳硯等人如何突破民間宗教改信耶穌具體歷程如何?其間靈內掙扎考驗之詳情,還有待進一步釐清(就好比當蔡伯宗家孩子年年夭折,林宗光即使說破了口,也須經一番掙扎體驗才信服,正如蔡長老證詞),如此的信仰體驗,才讓一個民間信仰者願下決心歸信在當年「信那背叛祖宗不孝父母的洋教?」),陳硯(道生長老全家)、林連水均比蔡家更早一步歸信。同理,林連水一家歸信歷程,至今仍陷於「失傳」,也是個還待尋根的主題。

◆嘉義教會歷年來重要牧者及負責人牧養經驗記錄承傳

嘉義教會成長、茁壯之挑戰與考驗,尤其歷年來負責人牧養經驗承傳(含正面經歷及負面諫言)。

◆「嘉義教會」最早期聖靈(行傳)恩典及浸禮(八掌溪)及其相關見聞,有待系統整理撰文

諸如「蔡伯宗醫生館樓上昔年曾是聖靈常大降之處所」。吾等可預見,這些史實既極具價值,又甚具使徒時代與真耶穌教會原始信仰的特色,亟待挖掘。

◆「嘉義教會」最早期駐牧傳道人如何牧會?如何儉樸、刻苦己心?對現今有何啟迪?

蔡聖民執事駐牧嘉義教會十多年期間的風範(個人榜樣、全家搬住教會兼接待;非比尋常的牧會、宣道風範);此外,相關傳略文宣處雖已出版一本紀念專輯(《報喜信的人》,臺中市:腓利門,2002年7月初版),即使再出版三本也無法充分描繪其感人的嘉言懿行。

◆出身嘉義的資深傳道人與前輩盼採訪研寫,集結成專書,將其風範承傳予新一代

諸如林獻生、林奉生長老等,此外,林悟真、蔡伯宗、陳硯、林連水、趁嬸家族(含嫁大林的瑞祥嬸)、陳慈愛執事……;此外還健在的長輩,身懷豐碩神國閱歷,當及早採訪記錄,集結成專書出版,諸如:蔡守道長老、高恩峰長老、蔡實夫執事……等。未來其他各地方教會,尤其歷史悠久的教會或可考量參照辦理。

◆趁嬸的女兒羅款何以被尊稱為「神學院的活教材」?!

本文前述趁嬸的女兒羅款(新莊稱:阿款姨),後來不幸於日治時代因罕見疾病被強制隔離,遠在新莊(當時屬臺北大橋頭教會牧養),雖病未癒,日後卻長年在院內廣傳福音,拯救許多喪失人生希望的靈魂;後來又成為張國清傳道(於新加坡教會)證道時所說的:「新莊阿款姨乃是神學院的活教材!神學生實習必修課!」此證道詞乃筆者2003/2004於歐洲進修時,曾於海德堡會堂附設真光圖書館所收藏講道錄音帶,聞悉此訊息,靈內震撼,深有同感,因為筆者1997年曾赴新莊探訪之,親眼目睹80多歲手腳趾均萎縮,僅靠乘坐木板滑輪在地面爬行的她,在極度苦難中,靈命仍展現出單純、充滿喜樂,毫無怨天尤人。臨別的祈禱中,阿款姨直呼:感謝主鴻恩!……,種種表現呈現出「平凡而實在的信仰之自然流露……哦!不止如此,這才是真正的聖靈充滿!」──那種資深長輩口裡所常形容,但今日已罕見的早期信徒屬靈的情操與風骨。

阿款姨的信仰風範極具撰述價值,於此懇請知悉或擁有相關史料、照片的同靈踴躍提供,俾能安慰並激勵那些「不知何故,禍從天降」,長期活在苦難交加的人或吵鬧紛爭的家庭。

■致謝詞

◆《聖經》典範──路加的精神感召:《路加福音》開宗明義即明志:「……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呂振中譯本:路一1-5),針對「神國事工歷史」之考究、研寫,2000多年前醫生兼教會史家的路加所展現的風範:「詳細調查」、「考究」並「系統記錄」與「承傳後世」的專注精神與使命感,於本文研究、撰述過程間,宛如明燈似的,常光照、導引著。

◆本文歷經多年孕育,於2009.2.4張井(於大林受浸第一位嘉義信徒)前輩辭世22週年紀念日正式下筆。其間領受多位前輩、有志之士多方鼓勵協助,始得順利進行,謹此銘謝:感謝諸位長輩蔡守道長老、高恩峰長老、蔡實夫執事及高雄市文獻委員蔡景軾、陳燦雲執事(陳復生長老長女)之耳提面命,提供寶貴意見;黃豐富長輩在眼疾纏擾下仍奮力由日文漢譯的珍貴史料;嘉義諸負責人許世輝、高志聖、志光與駐牧林恩賜、田輝煌傳道同心籌劃嘉義教會史系列回顧活動……等的鼓勵、協助。此外,蔡景軾、羅擇真長老、蘇修德執事全文批正,羅大維、羅大德醫師提醒「醫師帶職宣道」視角與鼓勵;文宣處同工的愛心鞭策與激勵……等,均對本研究有重要啟迪。

※多年來筆者於《聖靈》月刊所刊載數篇日治時代臺灣早期教會宣道史文稿,多仰賴上述高雄市蔡景軾、陳燦雲執事夫婦倆精心指導,他倆係這些文稿研寫不可或缺的幕後功臣,可惜他夫婦倆已先後於2012年10月12日(燦雲執事)與2013年3月17日(蔡前輩)安息主懷,本文稿可謂其「晚年最後指導下之遺作」,可惜已未及與其同享出刊的喜樂……,舉目望天,手捧本文,謹此當作懷念感恩的獻禮!撫今……追昔……,不禁哽咽……。

2013年11月21日於學海堂研究室
恰逢安息主懷慈父生日(全文完)



註:

64.按:近年來嘉義教會曾有增設分會之構想議案,惜最後並未通過,諸如嘉北,及「蘭潭祈禱所」(羅大維於2013年6月會議中所提出),或許神的時候尚未到,有待持續努力、籌備、裝備自我。

65.今日一般運用「百聞不如一見」成語時,似乎譯自英文“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有趣的是連西洋人原文還直說那是來自中國古諺,而該英文成語似又由日本哲學家所謂「畫意能達萬言」轉譯成英文,總之其總源頭來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7%99%BE%E8%81%9E%E4%B8%8D%E5%A6%82%E4%B8%80%E8%A6%8B;另下列網頁有進一步相關討論http://bigelk176.blogspot.tw/2011/06/picture-is-worth-thousand-words.html,檢索日期:2013-11-11。

66.2013.5.4 (六)臺灣總會負責人曾恩榮執事來嘉義領會,愛餐間曾執事熱切回顧諸多早期教會史略,甚至於忘食。受此感悟,會後筆者偕同羅大維醫師就近拜訪上午驅車經延平街時,眼目餘光所閃見的招牌──「福州同鄉會」,上樓請益是否知悉「中華會館」,惜未果,因「福州同鄉會」資深幹部委婉表示:本同鄉會與「中華會館」毫無關聯,也未曾聞悉其名址。此外,後來筆者偶閱及另一種看法──羅傳道與黃豐富長輩初步推論:「福州同鄉會」很可能就是「中華會館」的前身(參羅真聲傳道撰,〈從過去看未來〉,文載《荊棘火中的呼召──嘉義教會成立八十週年紀念專輯》,2011年,頁87)。姑且不論其真相如何,此種針對教會歷史的執著與探究的精神,實值得吾等欽佩!總之,當年「中華會館」座落地點仍有待來日續究之。


作者: 陳宏模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