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hoboth
一.序言
當我們聽到一些人的「聲音」與自己的想法不同時,尤其又是出自教會的弟兄姊妹或是同工之間,我們往往為了維護教會的和睦而選擇忍耐。同時,基督教導我們不要論斷別人(太七1),因此,我們往往選擇靜默作為回應以保護自己不受神的論斷(太七2)。
乍看之下,這種做法彷彿完全符合聖經的教訓,並使我們可以得蒙神的饒恕或是釋放(路六37)。但是,一個問題的產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若刻意忽略聖經的教訓而一味地迎合「大眾口味」,很容易被魔鬼利用而成為扭曲真理的工具。更進一步地,因著道理的妥協或是偏離,以這種道理作為根基所要求的「順服」,並非是真正順服神的旨意(太七21),而是使神的公義蒙羞(但九7),從而,得罪了神都還不自覺。好像是在為神大發熱心(王上十九10、14),卻是別有私心,成為在教會事奉中的絆腳石。任由這種想法、勢力的膨脹,最終必會招致對教會事工的逼迫,阻礙教會的發展,甚至最終導致信徒的分裂(猶17-19)。
顯然,對於聖經中「論斷」的進一步理解,可以幫助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認清每一個人的職分。切不可因著「不可論斷」這一教訓而走極端,有問題的時候也不理不睬,明明看到「破口」卻一直在上面「和稀泥」,好像粉飾太平,卻充滿隱患,終至釀成不可收拾的下場。這並非與和睦相矛盾,教會真正合一的基礎是以基督的心為心(腓二5),藉著順服聖靈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參:約十七23;羅八6)。因此,為要持守基督的道理,尤其是在這末世(猶18),爭辯是在所難免的(猶3)。其目的,是為了找出真正的問題,按神的旨意解決這些問題,除去這些絆腳石(賽五十七14),使教會能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腓一27),使我們長大成人作剛強的大丈夫(林前十六13),也懂得分辨,以免遭受來自惡者或人為詭計的攪擾(加五10,六17)。
二.「論斷」的含義
正確地理解主耶穌和祂的使徒所建立的「論斷」這一概念,需要從幾方面加以入手。
1.同一標準
主耶穌勸誡我們要用同一量器量自己和量給人(太七2;路六38b)。我們要捫心自問:這個「量器」是什麼?所以,主耶穌用比喻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到坑裡嗎?」(路六39)。很明顯,這裡主耶穌在解釋「量器」的作用,就是使我們不致於「盲人引路」,因著「量器」所給的標準可以避免掉入信仰的「坑」中。所以,這裡非但沒有否認「量器」的作用,更進一步闡明了其存在的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這個「量器」對我們自身的標準遠遠超過其對於他人的標準(路六38a)。如果我們用「量器」量別人,結果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又怎麼能逃脫神的審判呢?(羅二1、3),怕就怕因彼此批評,將重點擺在他人身上,而忽略對自己行為的約束,那麼,這人怎麼算是遵行律法的呢?(雅四11)。這就好像今日帶領的人如果成了「瞎子」(順乎血氣),又怎能用「量器」來要求別人(聯於元首基督)呢?(西二16-19)
2.神的定意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路六40),神也曾親自告訴我們:「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9)。除了天上的父,誰竟敢替代神,甚至高過神作出對人或事的論斷呢?(雅四12),既然如此,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如給別人放下「論斷」的絆腳石(參:羅十四12f,《NKJV譯本》),人切不可隨己意「越俎代庖」。
3.人的心態
主耶穌用弟兄眼中的刺和自己眼中的樑木作比喻,來進一步解釋「論斷」的教訓(太七3-5;路六41f)。這裡並沒有否認除掉弟兄眼中刺的必要性,而是給我們一個在除刺之前的要求。其中至少包括兩方面的教導:
其一,看人先看己。這是承接「量器」的教訓,不可責人嚴而待己寬。否則,所看到的只有別人的問題,而自己更大的問題卻毫無知覺,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參:約八3-9;撒十二1-7)。這一「樑木」會使我們屬靈的眼光變得盲目,所以主耶穌毫不客氣地指出這等人其實是假冒偽善,與文士法利賽人無異(太七5a;路六42b)。他們似乎能看得見,卻什麼也看不清(約九41,七5b)。試想,一個帶領者成為這屬靈上的「瞎子」,又怎能真正看到彼此信仰中問題的所在(刺)呢?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一同掉入坑中(路六39)。
第二,心中的樑木。再進一步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樑木」是發自人的內心。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五25f)。保羅在闡明聖靈的果子之後,特別強調讓我們懂得如何靠神真理的聖靈行事,以此過著得勝的生活。值得留意的是,特別在事奉中,要謹慎自負、彼此挑釁、互相妒嫉(加五26,《NKJV譯本》)。在神的家中同心事奉神,本來是一件美事,卻因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而自高自大,以為自己知道很多,其實是什麼都不知道(林前八1f)。更甚者,事奉的動機變了質,為了顯出自己在教會中的位置,硬著心按自己的私慾而行,逼迫熱心愛主的同靈,彼此相吞相咬,而最終的受益者卻是魔鬼撒但,這全因缺少真正彼此之間的關愛(加五14f)。千萬不可小看嫉妒的力量,好像掃羅嫉妒「大衛殺死萬萬」,因這足以驅使一個信徒失去理智,而不顧一切地為要盯住別人犯罪而得罪神(箴二十七4)。他們所做的工作無非就是:自己不去行,看到別人行卻要禁止,甚至冠以「不順服」等罪名而想盡辦法將他們趕出教會(太二十三13;路十一52;約叁10)。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調整這種病態的事奉心志,神的聖工必會受到阻滯,教會必會陷入癱瘓的狀態,以致事工難以推進、傳福音顧慮重重、真理與行為脫節、帶領趨向社會團體化等等。這就好像將聖物給狗,把珍珠丟在豬前,不僅被踐踏,還可能被反咬一口(太七6)。作為神家中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除了憂心,祈求神憐憫之外,更不應因此影響到自身的事奉心志;否則,就正中了魔鬼的詭計。
4.總而言之
透過以上的查考,我們可以對「論斷」作一個更為合乎聖經教導的解釋。從主耶穌的教訓來看,「論斷」至少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亦即定罪或是饒恕(路六37)。因此,綜上所述,「論斷」可以解釋為:因著一己私慾,不按神的真理或是用不同的標準,替代神或是高過神,對人或事作出定罪或是饒恕的判斷。這一概念將有助於揭露出平日我們對於「不可論斷」這一教導認識的盲點,使我們更能理解作為真信徒對神所應盡的本分。
三.「論斷」的盲點
長期以來,「不可論斷」的概念在信徒之間被過度使用。當一種聲音沒有辦法得到共識的時候,「不可論斷」常被作為一種很屬靈的理由,用以堵住別人的口而輕易省略了進一步的反省過程。漸漸地,信仰團體中形成一種共識,無論勸勉、建議,還是警戒,既然很容易成為一種「論斷」被定罪,不如不說最為保險。正所謂:「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說不錯」,這種盲點滲透於教會之中,更被一些人利用,誘導信徒閉口不言,讓他們相信這是一種順服聽話的表現,最終成為別有用心之人「集權化」管理教會的有力武器,其實質只不過是自我膨脹、打壓異己和嫉妒紛爭而已,對推進教會的事工有損無益。由於缺乏靈修和分辨能力,正確的意見不能得到及時的採納,致使即便教會鼓勵信徒長時間地為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禱告,卻始終得不到任何進展,每當如此,信徒往往將責任歸咎於神沒有動工,而完全忽視自我的問題。
1.保羅的判斷
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既然耶穌就是神本身,當然就有絕對的權柄來施行祂公義的判斷,因為這個判斷是從主而來的(約八26)。主耶穌在世的時候一再地囑咐我們:「就是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真的,因為不是我獨自在這裡,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約八16)。當我們翻開主耶穌在福音書中的教訓,不難看到這一切的教訓或是督責,都無可非議地來自於神而不是出於人。
主耶穌升天之後,賜下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永遠與我們同在(約十四16f)。不是只給個別蒙召的選民,而是給一切信祂的人(徒二39;約七39)。藉著主耶穌一次的獻祭,得蒙與神和好,成為有君尊的祭司,成為了神的子民(來十10;弗二16;彼前二9f)。我們切不可輕看這一職分,更應按照祂給我們各自不同的恩賜,參與到教會的事奉中,各盡其職,共同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f)。
保羅並沒有否認要在事奉中盡判斷的職分,可以照主所給他的權柄嚴厲地待那些不聽勸誡的信徒(林後十三10a),甚至講出:「我若再來,必不寬容」(林後十三2)。但使用這一權柄,乃是為造就人而不是敗壞人(林後十三10b)。不容忽視地,保羅深深知道並不只一次地告誡我們,雖然他可以行使這個判斷(林前五3),但真正行使判斷的乃是神(林前四4)。由此可見,保羅並沒有替代神或是高過神妄加「論斷」(林前四5),而是能按照神所給的恩賜(權柄),來盡作為一個神的僕人應盡的本分,為要造就信徒按真理而行(林後十三8)。
2.惡者的敗壞
當哥林多教會中發生了連外邦人中也沒有的淫亂時(林前五1),保羅強烈譴責當時教會的信徒並沒有按著真理處理好這一事項——教會內無論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需對他們奉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行使審判(林前五4、9-12),以防止一點酵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保羅甚至警告他們,應把這些惡者從信徒中間趕出去(林前五13)。對比上文「論斷」的概念,這不過是為教會的益處,按神的真理,奉主的名,所作出的公義審判而已,並非是所謂的「論斷」。
另一個例子記載於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提到銅匠亞歷山大多多地害保羅(提後四14)。保羅講說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並提醒年輕的提摩太要防備,因為亞歷山大極力抵擋使徒們的話(提後四15)。這裡保羅所提的確實屬實,並沒有誇大其詞。雖然保羅因這個人遇到如此巨大的逼迫,卻沒有因此隨己意進行報復,而是把這個權柄交給公義審判的神(羅十二19;參:猶9)。保羅並沒有像上個例子一樣,直接動用主耶穌的權柄而對其妄加審判,皆因他輕看自己的榮辱,凡事以造就教會為先。但這並沒有否認保羅他可以為事工的益處,警戒提摩太免受和他一樣的逼迫,這完全出於他對年輕一輩的關愛而並非是要「論斷」。(下期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