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陳勝全


「教會」這個宗教性的名詞,對一般人而言,大概都認為就是信耶穌的人在崇拜活動的地方,例如民間宗教一般,總要有一個地方,或是寺廟,作為拜拜的地方。信徒為了表示虔誠與愛主,也會把會堂建築得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當然有些會堂僅有一個小小的空間,作為崇拜的場所,其實這都是次要的,最要緊的還是內心的虔誠。

不過對於教會,有些人就是很少去追根究底,甚或仔細的探討,即使已經信主多年的信徒,也不見得了解教會是「何等場所」。筆者要藉著本文,簡單介紹教會,包括設立的意義與功能,好讓基督徒或是未信主的人對教會有所認識。

教會不同於會堂


會堂是一座硬體的建築物,不會擴張成長,除非擴大建物,或更換新會堂。各地所建的會堂,有些很漂亮、體積很大,但有些會堂很簡陋,甚至只能以木、石、草稭建造而成。不管會堂的硬體設備如何,重要的是能提供信徒作崇拜活動的地方。

「教會」可就不是如此,她不是指物質的會堂,乃是由一群信耶穌的人組成的宗教團體,雖然她往往棲身於硬體會堂之內,但卻是一個會成長的團體,因為隨著信徒的增加,她的外在形體就會擴張;再說,信徒的品德可以藉著教理的薰陶,不斷的提升,以致教會的素質也跟著提升。

總而言之,教會是活的;會堂是物質的,這就是教會與會堂不同的地方,這也是認識教會的前提。

何為教會?


「教會」一詞原指集會的意思,它源自於希臘文的「愛克蕾希亞」(),這個名稱後來就被引申為信徒的集會團體,進而指為基督徒參與宗教性活動的團體,就是教會。

若依聖經的角度作較嚴謹的定義,教會就是指信耶穌的人,因著神的靈的同在,共同以聖經為經典,敬拜耶穌基督,追求將來的永生作為主要的宗旨,所集合而成的團體;但它的本質是異於一般世上的團體,類如:以政治為目的的團體、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團體,也不全屬於公益慈善性的機構,即使教會重視慈善事工,還是純粹以敬拜及事奉基督耶穌為主旨的基督教團體。既然如此,教會就未必設限於會堂的大或小,輝煌或簡便,室內或室外,就像初期的教會,就是在家中作禮拜(西四15),只要信徒聚集作崇拜活動的地方,相對的就是教會。

「教會」又是一個有奧祕性的團體,她被視為耶穌基督的身體,這是使徒保羅在他的信札中所闡述的真理,好讓歷來的信徒對教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保羅原名掃羅,在他信主之前,是個猶太教中的狂熱分子;他不但以追求成為當時猶太社會中最受尊重的法利賽人為目標,更反對猶太人背棄他們傳統的信仰,去相信耶穌是基督,所以他藉助於所擁有的權勢,極力的逼迫這些猶太的基督徒,並施以嚴酷的手段。就在公元35年,也就是他31歲的時候,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徒九2)。

然而事情並不如他所預期的,其間出現了強烈的變數,因為這位憐憫人的耶穌親自向他顯現、呼召他。既保守了當日的基督徒免於他的逼迫,甚而揀選了他作為日後重要的器皿,路加在他的行傳中如此記載:

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啊!祢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徒九3-5)

此時的他,腦袋瓜必彷彿遭到大鎚重重的一擊,立時恍然大悟,原來他所反對的耶穌就是他過去一直深信不疑的獨一神──耶和華,是道成肉身的主基督耶穌;他所逼迫的教會,就是耶穌,教會是祂的身體。自此,他的信仰不但有180度的轉變,對於原先所逼迫的教會,他也擁有了超越常人認識的智慧。

當他在所寫的信中提及有關「教會」的論述時,他以「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作為比方,是那充滿萬有者──聖靈所充滿的(弗一23)。之所以他會以「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就是他在前往大馬色途中的經歷,是耶穌基督向他釋出的教義之一。

教會的建立


今日的教會(也是會堂)林立,教會廣布世界各角落,姑且不去探討所傳的教義為何,畢竟都是緣自於公元第一世紀的使徒教會。

公元29-30年,這位道成肉身來世間的主耶穌,為了世人的罪,甘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就以祂的寶血成全了救恩;沒有祂為世人的犧牲,就談不上救恩,更談不上教會的樹立,所以教會是藉著祂的寶血所建立的。同時也有一件不可忽視的條件,就是「五旬節聖靈」的降臨,末世的教會就是從那時起始的。

當主耶穌復活顯現四十天,就在升天之前,祂指示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應許聖靈的降臨: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4-5)

經過十天,也就是猶太人的五旬節,這「應許的聖靈」終於降在門徒的頭上,他們就領受了聖靈的洗。自此,出現了與人同住的聖靈,也建立使徒教會。所以教會要有基督的寶血(徒二38),有聖靈的內住,有真理的教會。

教會的功能


教會不但異於一般的社會團體,也不是一般性的宗教團體,她既擁有基督寶血赦罪的功能(徒二38),也有應許聖靈內住在信徒的身內(羅八9)。之所以要有基督寶血洗禮的要件,是因為教會是藉著主耶穌的血所建立的,沒有基督流血犧牲,就沒有教會的建立,每一個教會的成員,務必領受基督寶血的洗。至於應許的聖靈也就是基督的靈,因為教會是祂的身體,身體沒有靈魂就是死的,教會既是基督的身體,也要有祂的靈同在,誠如使徒雅各所言,身體沒有靈魂就是死的(雅二26)。

從教會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使徒教會的建立,是神刻意選在表明豐收的五旬節,藉由應許聖靈的降下建立的,可見這原不是一件偶然性的事,乃是在神的預定與計畫中(弗一9-10);舊約的律法規定以色列民要守的五旬節,有收割的屬靈意義。應許的聖靈也就是晚雨的聖靈(耶三3;珥二29;徒二18),是進入神收納人的靈的時候,屬靈信徒的靈魂將進入神的倉庫,也就是永遠的天國,所以晚雨聖靈降臨表明了末世的來到。

既然神如此安排教會的建立,要接納屬靈信徒的靈魂,也是進入永遠的天國,主耶穌必定賦予這個教會一些重要的功能,茲分別說明於下:

1.教會促使信徒成聖

神藉著祂所建立的教會,要施行祂的救恩,從新約的「救贖論」來看,祂乃是要藉著耶穌基督的降生與代死,來成就世人的救贖,就因著耶穌基督的釋放,世人就可以不再作罪的奴僕,也不再受到罪的挾制,誠如保羅所言: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五1)。

使徒們藉著聖靈的降臨,建立了耶路撒冷的教會之後,教勢的發展就如火如荼的展開,凡與得救有關的教理,包括教義性的真理與信仰性的倫理,全都落在教會的身上;從此,這些崇拜與得救的禮儀,都是藉由教會來執行的,職是之故,聖徒的成聖,就得藉助於聖禮,而教會就是行聖禮的所在。

所謂的聖禮,包括:奉主的名施洗,洗去人的罪(徒二38);洗腳與主有分(約十三8);按手使人得到應許的聖靈(徒八14-17,十九6-7);領受聖餐以記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3-27);安息日──星期六的崇拜,也是教會不可少的。如果教會沒有行使聖禮,世人又從何處完成救贖的大功?又如何來擺脫罪的挾制呢?可見教會在神救恩的一職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教會是真理的寄託處

基督的救恩是建立在真理上,這些教理就是教會所要傳揚的道(約一1)。因此教會就是真理的寄託者;誠如保羅所說猶太人是聖言的交託者(羅三1-2),因為舊約就是保存在這些屬肉的選民之中,最後轉而為使徒教會所承受,舊約的經典若沒有寄託在這些猶太人之中,新約的真理又從何得到印證呢?使徒時代之後,神就把得救的真理,存放在教會──信徒當中,以至延續每一代的教會。

當主耶穌在彼拉多的面前受審時,他問主耶穌說:「祢是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彼拉多說:「真理是甚麼呢?」(約十八37-38)。彼拉多問到真理議題,我們看不到當日主耶穌直接的答覆,即使主耶穌答覆了彼拉多,難道他就會相信而釋放祂嗎?答案是否定的。然而這個問題最後還是由使徒約翰把它表明出來了,他說:

這藉著水和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作見證的原來有三:就是聖靈、水,與血,這三樣也都歸於一(約壹五6-8)。

「聖靈」就是真理,祂要見證凡從神生的,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並且以聖靈作見證。當教會施行洗禮時,聖靈要見證是藉著耶穌基督的水、血與聖靈施洗的。所以應許的聖靈印證了我們所聽見的就是真理的道,是得救的福音(弗一13)。

由此可知,教會雖然是由信徒集合而成的有機體,但她與真理是絲毫不可分開的,教會必需具有完備的真理,而真理要因著教會而存在。

3.教會是信徒的庇護所

教會又是信徒的庇護所,是牧養信徒的有形環境。在四福音中主耶穌對門徒最後一項的交代,就是牧養祂的羊,祂三次質問彼得:「你愛我嗎?」同時也三次告訴他:「餵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餵養我的羊」(約二十一13-17)。信徒被譬喻為神的羊,神的羊無論是小的、壯的、老弱的,都需要受到餵養、牧放、照顧,而庇護羊群的主要場所就是教會,當然教會存在於會堂之中,所以教會既是要牧養,就要庇護主的百姓。

主耶穌對當日聽祂道的人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7-10)

「草」是屬靈道理的比方,「羊圈」就是教會的比方;「吃草」就是領受真理;「進入羊圈」就是進入教會;「得生命」就是得屬靈的生命。教會擁有主所預備的真理,凡進到教會就有屬靈的道可領受,而屬靈的生命也必更加豐盛。所以教會是以真理牧養信徒,提升信徒靈命的地方。

古時所羅門在完成神殿舉行獻殿時,他如此的禱告:「人若得罪鄰舍,求祢定惡人有罪,定義人有理,祢的民以色列若得罪祢,敗在仇敵面前,又歸向祢,承認祢的名,在這殿裡祈求禱告,求祢在天上垂聽,赦免祢民以色列的罪。祢的民因得罪祢,祢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求祢在天上垂聽,赦免祢僕人以色列民的罪,若有饑荒、瘟疫、旱風、霉爛、蝗蟲、螞蚱,無論遭遇甚麼災禍疾病。論到不屬祢民以色列的外邦人,為祢名從遠方而來,向這殿禱告,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照著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萬民都認識祢的名。祢的民若奉祢的差遣,向耶和華所選擇的城與我為祢名所建造的殿禱告,求祢在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祢的民若得罪祢,回心轉意,懇求祢說:『我們有罪了,我們悖逆了,我們作惡了』;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他們的禱告祈求;饒恕得罪祢的民,赦免他們的一切過犯。因為他們是祢的子民,祢的產業。願祢的眼目看顧僕人,聽祢民以色列的祈求,無論何時向祢祈求,願祢垂聽。」(摘錄王上八31-52)

每逢舊約選民遭遇糾紛、犯罪、天災、乾旱、疾病、戰爭、悔改……,所羅門祈求說:「願祢垂聽」。

此番的患難必也是信徒一生中不可免除的遭遇,此時教會就成了信徒禱告的殿,是信徒的庇護之所。所以包括崇拜、團契、喜怒哀樂、婚喪節慶,教會與信徒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她是信徒所倚恃之所。

4.教會擁有審判的權柄

在彼得認識主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之際,主耶穌告訴他: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六18-19)。

彼得()是「小石子」的意思,而「磐石」是基督的比方(林前十4),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意指教會是建立在基督身上,所以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彼得是使徒,是教會的代表,主耶穌把天國的鑰匙給他,凡他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他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表明教會擁有使人得救權柄與定罪的權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這正是教會的權柄(可十六16),一方面藉著真理使人得到救恩,得到自由;二方面也叫不信的人被定罪,被捆綁。

末了要提醒的是,若有人高舉個人的信仰主義,自認為得救是個人與基督的關係,與教會、與信徒有何關係?以致於只信耶穌,不信教會,遠離教會──教堂、教派;不參與教會的崇拜與事奉,不與信徒相接、團契,甚至不傳教會、排拒教會;這種自我獨行的信仰態度是矛盾與偏差的,豈有只要頭──基督,而不要身體──教會?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五23、29),教會與基督不但是一體的,更是生命的共同體。今天每位基督徒,唯有認識教會,才能夠認識基督;唯有相信教會,也才能夠聯屬耶穌,領受從基督而來的生命。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1/01/2014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