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日星
一.約伯記詮釋之謎
詮釋《約伯記》,先碰到的難題,就是《約伯記》的定位,也就是它的主題。這卷年代久遠的智慧書,它的主題到底是什麼?──義人為何受苦?信徒的試煉?
在傳統上,我們認定它的主題是「試煉」。認定約伯在辯論的過程顯露自義的罪,而約伯因為自義,所以面臨試煉。這真是倒果為因的說法,聖經說約伯「自義」,是說約伯不認罪:「於是這三個人,因約伯自以為義就不再回答他。」(伯三十二1)。另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就是信徒越屬靈,試煉就越重?若果真如此,多少信徒有勇氣走上靈性成長的旅途?
在《約伯記》中,約伯有超凡的表現,他對神主權的尊重與信仰動機之單純,皆非凡人能及。這卷不平凡的故事,對平凡的「一般信徒」有何價值與意義?筆者認為,《約伯記》的中心主題,不是「義人受苦」或「試煉」,而是「人與神的關係」。
二.撒但質疑約伯的信仰動機
撒但質疑約伯敬畏神只不過是與神利益交換:「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祢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祢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祢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祢。』」(伯一9-11),並以打賭向神挑戰。神接受這挑戰,於是一場空前的災難臨到約伯。約伯在一日之內,喪失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並所有家產。面對這災難,約伯的回應是:「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一21)
撒但不甘心約伯沒被擊倒,再次質疑約伯敬畏神是因為核心利益(身體健康)尚存:「撒但回答耶和華說:『人以皮代皮,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祢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祢。』」(伯二4-5)。神再次接受挑戰,於是第二次災難臨到約伯身上,在撒但的攻擊下,他全身長毒瘡,僅一息尚存,在這非常痛苦時刻,他撐住信仰,回應說:「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9-10)
約伯對這兩次災難的回應,證明魔鬼誣告,也證明約伯信仰動機的單純。相對的,台灣傳統的民間信仰,產生很多落難神──被丟棄的木頭偶像,證明偶像崇拜的信仰本質才是利益交換。
三.舊信仰與新經驗的衝突
約伯三友堅持約伯的災難出於神的管教:「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五17)。他們依據賞善罰惡、因果報應原則,與約伯展開三回合車輪戰的激烈辯論,堅決認定約伯有罪:「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伯三十二3)
以利戶,這位在旁聆聽辯論的年輕人,對約伯三友視野狹隘的論述非常不滿,最後激動的跳出來說話。他以較廣的視野去理解約伯的苦難,並詮釋苦難的正面意義:「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離患難,進入寬闊不狹窄之地;擺在你席上的必滿有肥甘。」(伯三十六15-16)。並提醒約伯神的公義本質永不改變:「你們明理的人要聽我的話。神斷不致行惡;全能者斷不致作孽。」(伯三十四10)
四.約伯面對苦難的典範
約伯沒有為了讓自己能趕快脫離苦境,而輕易認罪,讓神的誇口落空:「祂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伯十三15)。他既然問心無愧,就寧死不屈,勝過撒但的挑戰:「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正!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伯二十七5-6)。事實上,約伯堅持不認罪這件事,神並未責備他;反而是約伯三友雖虔誠卻無知,最終被神責備:「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伯三十八2)
約伯另一典範,就是他是個清醒的受苦者。他清楚知道自己當時的精神狀態:「絕望人的講論既然如風,你們還想要駁正言語嗎?」(伯六26)。他也深知三位好友的安慰任務徹底失敗:「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醫生。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伯十三4-5)。更甚者,兩次災難沒有擊垮他的信仰,他信心猶存,仍然仰望神:「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伯十九25)。他在極度痛苦之中,仍然不忘數算神恩:「我願如壯年的時候,那時我在帳棚中,神待我有密友之情;全能者仍與我同在;我的兒女都環繞我。」(伯二十九4-5)
五.旋風中的迴響
故事的末了,神在旋風中顯現。神的顯現,解決了約伯最大的難題。約伯喪失一切之後,感覺天天面對神的威嚇:「就是把祢的手縮回,遠離我身;又不使祢的驚惶威嚇我。」(伯十三21)。他在災難中的最大恐懼,就是怕神以他為敵:「祢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伯十三24)。如今神的顯現,讓他明白,原來神從未棄他而去。
而神在旋風中發出的主要訊息,就是神超越的智慧與人理性的限制:「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誰為雨水分道?誰為雷電開路?(伯三十八4、25)。並暗示約伯,苦難有其界線,如同海浪以海岸線為界:「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伯三十八11)。事實上,神雖然撤了保護約伯的兩層籬笆,但是保護約伯第三層籬笆卻堅如銅牆鐵壁:「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伯二6)
「因此我撤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修訂版)。當約伯親眼看見神之後,他把心中所有對神的不滿、疑惑、憤怒、抗爭、無奈、絕望等心情,通通撤回。在舊約聖經,「懊悔」這動詞的原文,其主詞若是神,通常譯為「後悔、憂傷或改變心意」;其主詞若是人,通常譯為「安慰」。因此這節經文的更好翻譯應該是:「因此我撤回,在塵土和爐灰中得了安慰」(伯四十二6修訂版的個人修訂)。
約伯在試煉中表明其信仰動機的純正,他雖經歷劫難,與神的親密關係卻完整無損。神終於在勝利中顯現,使約伯得安慰,當其為三友禱告之後,神使他脫離苦境,神雙倍的祝福臨到他的後段人生。
六.結論
雖然人生禍福交替,我們卻知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所有信徒確實都活在神愛的計畫之中,神對人有絕對主權,祂不欠受苦人答案;面對神的主權,我們只能憑信心領受神所鋪排的命運。
真信仰從來不是利益交換。我們信主,是為了脫離黑暗的權勢,得到永遠的生命,與神恢復父子關係。約伯典型在夙昔,活出真信仰。「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耶穌不改變,但願我們的信仰,純正如同約伯,也永不改變,阿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