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40期2014年5月)
專題報導:第59梯次雲林斗南愛心醫療義診報導

許曉娟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一5)。

在這十幾年來,醫療宣道不論在海外或國內,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我們都會前往,同工們也會預備好自己,隨時出征,傳揚福音。醫宣是付出心力與勞力的工作,做聖工期間並沒有多餘的時間聊天、敘舊。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工,為了醫宣聚集在一處,休息足了,便蓄勢待發準備上工。當義診結束之後,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來匆匆,去匆匆,他們不為自己,只為主。

此次醫宣團隊,於2014年3月1日第一次來到斗南這個鄉鎮舉辦愛心醫療義診活動,許多同工剛參加完台總宣道處第十二屆醫宣團契動員聚會,一結束就馬上從台中趕往斗南教會集合準備出發。第一次參與的同工看到舊同工們如此專注的神情,讓他們不得不立刻上緊發條,開始工作。

第一個晚上是在斗南鎮石龜里的活動中心做義診,除了醫宣同工忙著佈置會場之外,看到許許多多穿著教會背心的本地與鄰近教會的同工一起來協助,較遠的教會甚至租遊覽車來到這裡,為了協助晚上詩歌佈道會及帶領流動人員,斗南教會也事先結合社區發展協會大力支持,甚至派出巡守隊同仁協助指揮交通,全體信徒大大小小總動員投入配合本次醫宣的運作。感謝主,此乃傳道、長執、負責人們事先宣導、運籌帷幄,用心可見。

特別的,此次出團的醫師居多,有牙科、外科、骨科、內科、小兒科、耳鼻喉科及中醫共十位醫師。這次醫療儀器也增加了四種,LED燈、傻瓜電擊器、肺功能機及心電圖機。不只藉著義診傳揚福音,更在醫療設備使用中慢慢擴充進步,實為百分百的醫療服務,加上百分百的福音(得救之恩)。

當晚看診人數共五十二位,平均年齡集中在五十至八十歲間。石龜里的居民以年長者居多(年輕人外出工作),內科看診人數年齡偏高,願意教會做信仰跟進的有二十三位居民。晚上休憩地點在斗南教會,感受到教會的愛心接待,使醫宣同工肉體上得到飽足,心靈上也充滿了力量。

隔天(3月2日),早禱會由宣道處翁傳道主領「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分享信仰不該只停留於山上籌搭帳篷,而是應當靠主耶穌的愛實際行動,選擇付出,才能讓生命真正具有意義。接著眾人一同禱告,求神帶領早上義診順利。

今日義診的地點是在斗南教會裡舉辦,教會空間雖不大,同工之間的默契卻是最大的,隊長很快地分配好各科地點,卸下器材之後便開始佈置場地。斗南教會所有同靈也一同參與聖工,有的負責陪談,有的幫忙櫃台與流動人員。眾人同心合意地讓聖工能夠順利,分工合作的精神值得讚賞肯定。

義診並非事事皆順利,有時必須克服某些狀況,但在神的帶領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後順利的將聖工完成。此次早上看診人數共九十位,平均年齡在四十至八十歲之間,願意教會做信仰跟進的民眾有二十二位,以內科看診人數居多。

羅大維醫師說,醫宣是個傳福音的平台之一,並非唯一。義診結束不代表福音工作結束,接下來的跟進,才是本地教會長執傳道與信徒需要多費心去關懷,更是關鍵的步驟。

結束義診工作之後,按慣例每梯隊會舉開展望會來做回應與分享。一開始是各科的工作報告,其中心靈關懷科代表黃文生傳道(駐牧傳道),說到自己是第一次參與醫宣工作,在了解整個團隊的辛苦付出後,更擔心自己無法做好跟進的工作,深怕跟不上大家的腳步,他希望能用行動來回饋大家的付出。接著是第一次參加的同工們分享心得,這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階段,他們多數還是在學學生,在醫宣中學到不少東西,希望未來也能為所屬教會付出。

心得分享結束之後,隊長親自將這兩天的病例資料交給斗南教會駐牧傳道──黃文生傳道,願神親自帶領傳道在牧養與跟進上的事工,加添力量。

翁正晃傳道提到他發現團契整個工作流程越來越順,也感謝許多舊同工來幫忙,更感謝從花東地區遠道而來的同工,大家憑藉著主裡一家人的精神來服事,這是他看到很感動的地方。傳道希望我們繼續把這個醫宣工作傳遞下去,因為我們都有責任做傳遞的工作。

最後,展望會在契長羅大維醫師與教區負責人的勉勵之後,用禱告來結束這兩天共兩場的義診工作。

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1-12)。

感謝主,醫宣工作在主的帶領下,順利並持續地進步,越來越多主內年輕人加入醫宣團契,生發為主做工的心志,並且願意學習投入,相信神必加添每個人的心力。神何時動工我們不知道,但只要有願做的心繼續前行走下去,時間不論長與短,相信神也不會虧待我們的。願一切榮耀歸於天上真神,阿們!

心得分享

文/灣橋教會黃雅雯


距離前一次參與醫宣,時光又過三年。研究所畢業後,立即帶兒子祈儒參加。感動的是,許多人於百忙或生病當中,仍投入此緊湊、保持秩序又可彈性調整的事工。感謝的是,從過去堅持到現在的同工及更多年輕同工投入,有機會傳承此事工,求主持續帶領。

在醫宣中,我學習走出教會,直接接觸群眾,在過程中收穫頗多。我是在高中職校擔任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對象是學生,常透過會談和孩子建立關係,協助解決問題及幫助他們成長。而醫宣現場就診的民眾年齡層較寬,在福音人員角色中,以著在學校與學生會談的態度及技巧,學習與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對談、輔導,倒也新鮮。

雖然我無法給予醫療上的幫助,無法如傳道或執事給予福音清楚的說明,但專長告訴我,可以給予傾聽、同理與陪伴就醫。有一位在醫宣就醫的長輩說:這麼多宗教裡,只有基督教對人真的很好。對一位老人家而言,至少對基督教信仰有好的印象。

因自身工作經驗,對於初次見面、稍有交談互動的病患,會思考他們生活中可能遭遇哪些內外在的困境,思考若站在社工角度上,如何協助其度過困境。若遇特殊境遇患者,可告知當地教會特別關心及追蹤,讓他們接觸褔音後,得享喜樂人生;甚至通報,循管道交與相關社政單位介入協助之。

醫宣現場是一個觀察社會百態之處,看見一個社區文化及在地人社經背景之處。透過觀察及了解,就會產生理解、包容,甚至學習。也許看似我們處於助人者的角色,但實際上,我們自身卻因此成長更多。例如聽見病患在描述遭逢多重困境仍努力生存的韌力,更是體認自己有主耶穌同行,更當要認真生活,懂得感謝,且積極傳揚福音到需要之處。

平時朝九晚五的規律舒適生活,會使人逐漸在信仰及生活中失去儆醒及熱情。醫宣的流程,依我的個性及平時生活習慣,都是背道而馳的,在此處要學習配合團隊:準時,早起,快速用餐,主動找事情做,變通以解決當下困境,晚睡,克難生活,以完成梯隊任務為首要目標;讓我在醫宣過程中,特別能體會靈裡一家之感。感謝主!有此事工成為我和孩子之間往後特別深刻的回憶。


作者: 許曉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1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