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41期2014年6月)
靈修小品:聖經中的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恩沛

一.前言

「道」(word)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名詞。中國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話,是「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個「道」可指宇宙的根源;第二個「道」指「用言語說出」;第三個「道」是「非常道」,指「永恆的道」。意思可解釋為「宇宙的根源,能用言語說出來的,就不是真正永恆的真道」。猶太人認為「道」是指話語,尤其是指神的話語,指摩西五經中神親自頒布的律法。希臘人認為「道」是思想與話語,是人研究萬物所得的結論。但是在《約翰福音》中,神的「道」成了肉身,「道」就是指耶穌基督。

何謂舊約中的道?何謂新約中的道?聖經中的道有何特色?為何《約翰福音》中的道有特殊的意涵?以下擬根據聖經探討這些問題。

二.舊約中的道

在舊約聖經中,「道」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話語、事物、命令、歷史。「道」可指人的話語,也可指神的話語;可指口頭的言語,以及文字的敘述。茲簡述如下:

1.人的話

例如當羅波安作王的時候,以色列人對他「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但羅波安王卻用嚴厲的話回覆他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王上十二1-14),結果造成國家的分裂。這裡的「說」,是指口頭的話語,就是「道」。人口頭的話語,可以用文字記載下來,成為流傳千古的書籍,也就是「道」。又如大衛王始終的事,都寫在撒母耳、拿單,並迦得的「書」上(代上二十九29)。這裡的「書」,是指文字的敘述,就是「道」。

2.神的話

道也可指神的話,是以命令、預言、警告、勸勉的方式傳給人的信息。例如神的「話」臨到先知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代上十七3-4),神的「話」,就是「道」。又如經云:「摩西在耶和華那裡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出三十四28),十條「誡」就是十句「話語」,這裡的「話」、「誡」,都是指「道」。神是聖潔的,祂不與有罪的人同在,所以在士師時代的末期,神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三1)。

神的話具有權威性。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能夠存到萬代(賽四十8),所以人對神的話不可以掉以輕心。神口中所出的話一經發出,絕不徒然返回,都要成就神所喜悅的事(賽五五11)。神的話不是虛空、與我們無關的事,乃是我們的生命;因為遵守神的話語,必蒙神祝福,可以在得為業的地上日子得以長久。所以神的話語,我們都要放在心上;而且要吩咐我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申三十二46-47)。神的話有下列的特色。

(1)創造宇宙萬物

諸天藉耶和華的話而造,萬象藉祂口中的氣而成(詩三十三6)。起初,神創造天地。祂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祂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事就這樣成了。後來,神又用話語創造動物、植物,以及人類,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1-31)。

(2)啟示百姓真理

末日天地都要廢去,但神的話卻不能廢去(路二十一33)。神的話就是真理,必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一一九89)。神曾藉由先知將祂的話吩咐百姓,為要他們能殷勤遵守。遵守神的話、一心尋求祂的,這人便為有福,因為神的福氣必臨到他的身上。倘若百姓不謹守遵行神的話,神的咒詛必臨到百姓身上(詩一一九1-4;申二十八1-2、15)。

(3)救贖百姓脫離死亡

神的話語大有能力,可以醫治百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詩一○七20)。例如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時,法老的心剛硬,派軍兵追趕他們。百姓就甚懼怕,向神哀求。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神對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你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乾地。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剛硬,他們就跟著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軍、車輛、馬兵上得榮耀(出十四10-17)。結果神的話語拯救百姓脫離死亡。

綜上所述,在舊約聖經中,神的道在創造宇宙萬物、啟示百姓真理,以及救贖百姓脫離死亡的作為上,充分彰顯了神自己。

三.新約中的道

在新約聖經中,希臘文「道」的意思是話語。「道」可指人的話語,也可指神的話語;可指口頭的言語,以及文字的敘述。茲簡述如下。

1.人的話

「道」可指口頭的言語。例如雅各長老說:人在許多事上都會有過失,倘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又如使徒保羅說:我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5、29);他又說:我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四6)。這些「話語」、「言語」,是指口頭的言語,就是「道」。

「道」也可指文字的記載。例如《使徒行傳》中記載:「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徒一1);又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路三4)。這些「書」、「話」,是指文字的敘述,就是「道」。

2.神的話

道也指神的話語。例如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但百姓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百姓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太十五4-6)。「誡命」就是指神的話語,就是「道」。又如耶穌有許多的見證人,如施洗約翰、父神等。因為父神交給耶穌要祂成就的事,這便見證耶穌是父神所差來的。差耶穌來的父神也為耶穌作過見證。百姓從來沒有聽見父神的聲音,也沒有看見父神的形像。百姓並沒有神的「道」存在心裡;因為父神所差來的耶穌,百姓不相信(約五32-38)。神的「道」就是指神的「話語」。

四.《約翰福音》的道

原本神是奧祕的,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六16)。但如今神來到世上,使自己成為可以看見的人。在《約翰福音》中記載:「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14)。神的道取了人的樣式,成為一位歷史的人物,就是耶穌。因為耶穌就是神(約二十28),而且是會說話的神,與不能說話的偶像不同;所以耶穌的話與父神一樣,也具有下列的特色。

(1)創造宇宙萬物

耶穌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三16),祂在創立世界以前即已經存在(弗一4)。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祂常用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一3)。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約一3;西一15-16)。所以耶穌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

(2)啟示信徒真理

耶穌來到世上,祂將神的道賜給信徒。神的道就是真理,能夠使信徒成聖(約十七14、17)。因為真理不容易明白,所以耶穌賜下聖靈給信徒,祂要引導信徒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而且要藉由啟示,才可以讓人知道福音的奧祕。例如,基督的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使徒保羅。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三3-6)。

(3)救贖百姓脫離死亡

罪是由始祖亞當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五12,三23)。舊約的獻祭,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所以神要降生來到世上,靠著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次獻上祂的身體,就成了永遠的贖罪祭,使人的罪得赦免,可以使人成聖與完全(來十3-14;太二十六28;弗一7)。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羅三25)。我們尚未信主以前,是在撒但的權下,是在黑暗當中,沒有天國的盼望。我們信主以後,歸向神的權下,是在光明當中,因為得蒙赦罪,所以可以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天國的基業(徒二十六18)。

綜上所述,在新約聖經中,神的道成了肉身來到世上,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在創造宇宙萬物、啟示百姓真理,以及救贖百姓脫離死亡的作為上,充分彰顯了神自己。

五.結語

在舊約時期,神的道的特色就是創造宇宙萬物、啟示百姓真理,以及救贖百姓脫離死亡。而在新約時期,神的道成了肉身來到世上,就是耶穌基督;耶穌也在創造宇宙萬物、啟示百姓真理,以及救贖百姓脫離死亡的作為上,充分彰顯了祂就是神自己。所以耶穌是造物主,是啟示者,也是拯救者,耶穌就是神。

耶穌的話是生命的道(腓二16;約壹一1)、真理的道(弗一13)、救世的道(徒十三26)、和好的道(林後五19),並且是十字架的道(林前一18),所以我們要宣揚、傳遞,並且要順從耶穌的話。末日耶穌要與撒但爭戰,祂要穿著濺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稱為神之道(啟十九13)。耶穌要戰勝撒但,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一15)。倘若我們願意至死遵從耶穌的話語,我們要與耶穌一同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啟四4),一同得著永恆的榮耀。


參考書目:

1.鮑爾著,麥陳惠惠譯,《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文獻希臘文大詞典》,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09。
2.范德立著,張子義譯,《約翰福音主題研究》,台北市:中華福音神學院,2011。
3.陳濟民,《目睹生命之道:解讀約翰福音》,台北市:校園書房,2013。
4.許陳明正,〈我的歌 約翰福音〉,http://ejoytotheworld2.blogspot.tw/,2014年1月22日檢索。


作者: 恩沛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1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