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為昇
活著是基督之意義
保羅在第21節一開始便以「因為」,來表達接著所說的與上文所提及的事互為因果關係;也就是說,本節正是當他在羅馬無論是身陷囹圄之困、或是遭遇被人妒忌之憂,他仍能滿心感謝神的原因。也正因為這原因,使保羅面對周遭環境充斥困苦與挑戰之際,仍能想到身邊令人安慰的同工;也能以整體的利益來調整心態,轉變看待事情的角度,轉移得失的焦點;並能對他的未來充滿信心,看到四周各樣對他有利的利基,也藉此機會更可以再次清楚檢視自己事奉的心態。
所謂的「活著是基督」,保羅用現在不定詞「活著」,表達連續或反覆的動作,若以字面意思來看,表示這「不斷地活著」這動作就是「基督」,如此的表達的確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一般來說,未信主的人其生命屬於世界,他們「活著是自己」,追求的終極目標是自我實現,希冀找到真正的自我為人生的圭臬,因此在追求生命目標的時候是以自己的感覺、想法、利益為出發點。然而,基督徒的生命應該是「活著是基督」,因為我們的生命已經重生,理論上生命不再屬於世界,也不再屬於自己,也就是說,一旦我們接受重生的洗,裡面的我應該屬於基督,人生的圭臬將是在世上活出具有永恆價值的生命來,因此生活的目標便以基督的感覺、想法、利益為出發點,活出基督。
首先,第一步必須先追求「活著為基督」,也就是說該信徒已經學會不再只是以自己的利益、得失為出發點,更學會以基督的利益為出發點,因而其生活換了目標。
接著,更進一步必須追求「活著像基督」的生命,之所以會「像」,乃是因為學習、模仿而得,使我們從中漸漸活出基督的樣式。但若此時生命的主權仍是自己時,表示生命中只有用肉眼看得到的層面像基督,看不見的部分仍保有自己,甚至將自己隱藏起來,如此的生命就會中了法利賽人的酵,使基督無法成形於生命之中。
最後,我們更要進一步追求「活著是基督」,也就是說,生命的主權由神所掌管,也就是要捨己並跟隨耶穌(可八34)。所謂的「捨」,就是對某件所在乎的事拒絕去想或表達關心,因此「捨己」就是為了跟從主,而拒絕去想或關心那些會造成阻礙我們跟從主的事:包括放棄滿足自己的喜好與意願的想法、放棄滿足自己的需要與感覺的行動、以及放棄想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意念。
所以十字架的道路就像門徒一開始跟隨耶穌一樣,將所有的撇下(路五11),這「撇下」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把某物放在後面某個地方,暫時不去理會,專心向十字架的道路前進。耶穌從來沒有用一個安逸生活的捷徑作餌,叫人來跟隨祂;祂在人的靈魂深處,激起人的回應,即使我們知道這條當走的路雖然是艱苦的,但因為是要對付我們自我的魂,我們依然直往不悔。就如同主耶穌要一位被醫治的瞎子離開伯賽大(可八26),因為這是一座對耶穌的作為麻痺的地方(太十一21),這得醫治的瞎子在這樣的城市無法發揮見證的果子,因此主要他離開。沒想到他得醫治的代價竟是不能回到熟悉的地方,要放棄過去生活的環境。
所謂的「利益」2,意思是從某人商業行為或投資所得到的財富,因此按第21節字面來看,過去不定詞的「死」單純指死去的動作,而不是指死的過程(林前十五31)3,也不是指死後的狀態,所以「死了是利益」按字面解釋是指著死的時候所擁有因商業行為或投資所得的利益。
當然我們相信保羅的意思絕對不是指物質的財富,因為一個再有錢的人,他一旦死了,財富便不再屬於他的,而是歸給無需像他如此勞碌的繼承者,所羅門給這種情況下個結論:「這也是虛空與大災難(直譯)」(傳二21)。這利益不單只是指死後要得天上的賞賜(腓三14),更是指聖徒成為神被贖的產業(弗一14),在光明中與眾聖徒同得基業(西一12),而且又誠如20節所提及,他的死和他的生都能使基督的名得到顯露,使更多人相信主,更多同靈宣傳主。
兩難之間
第22節中的「在肉體活著」,其意是指生命仍停留在會朽壞的肉身,換句話說就是還活在世上之意;所謂的「工作的果實」是指在某工作流程中,最後收成或結尾的階段,好像種植果樹最後摘拾果子的收成階段。
雖然保羅有把握他現在離世可以得著上述的屬靈利益,但是保羅接著說,如果他在離世或活下來之間選擇,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為保羅擔心他若選擇此時離開人世,對他個人雖有極大的好處,但很可能他之前所努力的將付之一炬。
第23節所謂「(歸回)」,就是移回到先前離開的地方,也有「離開」之意,原指當船隻啟碇,解了捆鎖,緩緩離開岸邊之意,在此處保羅用此字有離世的意涵。當然一旦如此,他就真的卸下所有的重擔,與基督永遠在一起,並且領受神所賜的獎賞,所以他說「多多更加美好」。
但保羅說「我從這兩者被折磨」,其意思是他正陷入兩個不同方向的想法,或是他的意念被兩個方向拉扯,或是指他的心同時浮現出兩種不同觀念的自我對話,這樣的狀態的確是挺困擾人的。而且保羅覺得這種強烈的感覺,則是發生在「當我有強烈的願望離開並與基督同在」的時侯。
他之所以會有「從這兩者被折磨」的意念,乃是因為他感覺到他將會離開捆鎖,完成他尚未完成的工作。換句話說,對保羅來說,生死早就不會成為困擾他的問題,他自己早已學會超越生死、得失的觀念,生也好;死反更好,反正他有得救的把握,所以他才對離世「有強烈的願望」。但是他知道神要他繼續活著,是為了完成神所交付最後階段的工作,而不是因為還沒有得救的把握,或是個人尚未準備好,以致於他還必須繼續活下來。也因為有這樣的責任託付,反而讓他對選擇安然離世見主的意念感到不安。
第24節當中的「停留、殘存」,意思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相同的地方,因此「留在肉體中」是指他仍舊繼續存活下來之意。4他之所以仍然活著是「因為你們」,也就是腓立比教會,這就是保羅放不下心離開的理由。「更需要」是「需要」的比較級,也就是說保羅把他立即安然見主與繼續活著來造就腓立比教會作個比較,他仍覺得存留下來更是需要。
活著是基督就是為你們而活
雖然保羅在第25節再次強調「我將留下」,而「留下」之意是停留在相同的地方超過一段時間;並且他接著說「我將與你們所有人同住」,此處的「同住」是指與某個人一起待在一個地方。這樣的感受或許有人會質疑是否只是出於保羅一廂情願的感覺。但若我們再深入看保羅用第25節的「確信」這個字,其意是相信某事或某人把寄託與指望放在這事或這人之上的程度,而且他用完成分詞的「已確信」,表示這確信的動作發生在「我知道我將留下……」之前,而且這確信的狀態一直持續著,而不只是一剎那的心靈觸動而已,所以這不是保羅一廂情願的想法。
當我們在察驗神的旨意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要如何知道剎那間發生在我們腦海中的意念是否是神的旨意,那就是仔細察驗當初在我們心中驛動的初衷,是否讓我們產生願意將寄託與指望放在這微微顫動之意念的信心,而且如果這是出於聖靈的感動,這種「確信」不會因時間或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並且會產生從神而來的等候力量,讓我們願意等待神成全的時候到來。《希伯來書》將這種現象稱為「所望之事的實底」(來十一1),所謂的「實底」意思是為了使對方對我們的承諾產生信任而提出的保證。5
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他是「為了你們的長進與信心的喜樂」而留下的。這裡提及到兩件事,頭一件是「為了你們的長進」,另一件事是「為了……信心的喜樂」。
所謂的「長進」意思是向前移動到更進步的狀態,或是為了更好而藉由前進或進步而改變某人現在的狀態。至於保羅留下來是使他們在哪方面有所進展?應該與後面所說的「信心的喜樂」有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腓立比教會雖然他們有信心,卻尚未從信心中得著喜樂,也就是說,在信心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彷彿進入半山腰,暫時看不見山頂,也還未享受到站在至高點欣賞全貌的愉悅,因此保羅才會在後頭用頗多的篇幅提及「你們要在主裡喜樂」6的主題。
「以致於」這字是表達結果,在有些時候甚至隱含有潛在或間接的目的。因此保羅為了他們的長進與信心的喜樂留下,其目的是要他們「你們誇口滿溢在基督耶穌裡因為我」,所謂的「誇口」是指在某件事讓人有感到得意,引以為傲的舉動,或是有構成值得自豪原因的事情;換句話說,保羅不否定誇口這個動作,甚至還要他們「滿溢」,誇口到超過所期待的地步。但問題是,我們要謹慎、留意,保羅到底要他們誇口什麼?
在這裡,保羅要他們因為他而誇口滿溢,不是要誇保羅為教會做了多少事,而是要他們對他將來可能再次與他們見面的事誇口。因為從保羅在耶路撒冷因居民暴動被拘留,後來被囚禁在該撒利亞,之後又千辛萬苦地來到羅馬向羅馬皇帝上訴……等,甚至到最後還有機會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再次見面,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辛,卻充滿神說不盡的恩典。當腓立比教會能為此事誇口,代表在這件事上他們很關心、很在乎,他們在幫助保羅的事上有份。當他們在主裡誇口這些事,以後可以成為腓立比教會將來面對難關、勝過考驗的最佳教材。
一個人會誇口,一定是因為他認為這件事非常有價值,值得花心血讓他注意,因此當有符合他的期待,讓他對這件事的發展感到滿意的時候,他便不自覺的自喜,引以為傲。保羅的觀念便指出,若要誇口,就是在主裡誇口,也就是說,當我們覺得滿意、感到沾沾自喜時,若我們透過禱告或默想,在主面前向祂陳訴我們引以為傲的事,相信不多久,我們便會被聖靈所提醒:「我們所做的怎麼能與神相比,就算有稍許的成就,都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基督使然」。所以,保羅也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誇口的,當在主裡誇口(直譯)」(林前一31)。
結語
因此,我們再回顧保羅所說的「活著是基督」,其意涵更是表示出,他活著的目的不是只有追求自我的利益,包括靈魂得救;生命存在的目的,乃是更要想到自己的生命責任。
所以我們活著不單單只有追求問心無愧而已,更要為主、為主所交付給我們的人與事而活,而忘卻自己的意願如何。換句話說,當某時某刻我所做的事、我所說的話,與自己的利益與感覺無關,而是站在主的情感、理性、與意願來做這些事或說這些話,這就是「活著是基督」。
參考書目:
原文聖經部分
1.希臘文聖經Nestle-Aland 27th edition,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Stuttgart 2001.
希臘文字典部分與文法部分
1.Arndt, W., Danker, F. W., & Bauer, W. (200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ouw, J. P., &Nida, E. A. (1996).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3.Newman, B. M., Jr. (1993). A Concise Greek-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Stuttgart, Germany: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United Bible Societies.
4.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Greek (New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5.J. Gresham Machen, 呂榮輝、戴紹曾譯,《新約希臘文》(第四版),高雄:聖光神學院,1983。
註:
1.筆者為了忠於原文,所引用的經文均直接從Nestle-Aland 第27版希臘文聖經與BHS希伯來聖經直譯為中文,因此筆者所譯出的經文便忽略中文的流暢與文雅。
2.本文的字義皆出於希臘文原文字典,書目請參見本文末所列的參考書目。
3.「林前十五31」的「我每天死」,是指保羅天天面對死亡的威脅。
4.為(停留)的現在不定詞,有連續、重複的意味,用來表達例如補充說明,表達原因,或目的。
5.蒲草文獻內「實底」這字是一個商業常用的辭彙,指當二人同意某項交易時,他們便在合約上簽上名字,那份檔遂稱為「實底」;換言之,在地土買賣上,「地契」就是「實底」,買方雖還未目睹那塊購買的土地,但因契據在手,證明那塊地已經屬於買方,便視同已經擁有了。
6.本句出自於《腓立比書》三章1節,而《腓立比書》四章4節更在「你們要在主裡喜樂」之後加上「總是」的字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