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0期2015年3月)
主題特寫:陪伴孩子的成長路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宜涵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猶太法典》說:「我希望將父親以前遺留給我的東西,同樣留給我的孩子。」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它們是愛、勤勉、謙虛以及節儉的精神。在猶太人心目中,這是比金錢寶貴得多的財富,是應該一代一代一直傳遞下去的。而身為基督徒,我們更篤定的是,將信仰代代相傳。以下分享筆者陪伴孩子成長的生活點滴……。

先生喜歡大自然,因此常常帶著孩子去爬郊山,常親近神所創造的花草樹木與泥土,可讓小朋友免疫系統較好,也較少生病。科學家畢特拉斯說:「去吧!孩子,賣掉你的田地衣服和戒指,燒掉你的書,給自己買雙堅固的鞋子,登上山頭、邁向山谷沙漠河濱和深淵,觀察動物的習性、植物的異同和各式各樣的礦石,研究萬物的起源。常向農人請教學習天地之妙,不要感到難為情,不停的觀察和試驗,這樣你才能了解萬物之道。」因深受父親的影響,老大從會走路開始就很愛爬山,走起來也非常輕鬆。老二在養獨角仙期間,利用爬山後去換一次培養土,照顧過程極具細心和耐心;四月野草莓成熟要找野草莓吃了,從小愛睡覺的她可以忍受早起之苦,從神創造的大自然中看見神的大能。孩子接觸大自然的生物之後,小時候讀經時,讀到有動植物或昆蟲時就特別開心,因為可以實際參與分享。如今,孩子在外地就學返家時仍會跟家人去爬山,親子互動活絡親密。

孩子從小跟著大人養成睡前禱告、出門前禱告、飯前默禱的習慣。國小一年級開始睡前與父母一起禱告從三分鐘,慢慢增加到十分鐘,孩子習慣較長時間禱告後,禱告會求聖靈就不會排斥或有跪不住的情形。他們在國小時都得到聖靈,從小也常請孩子幫忙代禱,他們的信心單純,我們會告知神垂聽他們的禱告也謝謝他們。有一首兒童詩歌提到:「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不禱告沒有能力。」這是極大的奧祕,全能的神可以做祂想做的任何事情,祂選擇直到祂的孩子有信心在禱告中向祂祈求,祂才採取行動。當我們憑著信心禱告時,我們是在與神同工;能力取決於祂,但信心取決於我們,祂渴望我們與祂同工。我們小時常常和孩子互相勉勵,現在讀大學體驗代禱的功效更多,換他們跟我們分享,信仰開始成為他們自己和神的關係,願神持續帶領同走天國路。

而我自己的信仰和長輩幾乎同時為第一代,家裡信主是從基隆、東園教會二姑媽開始,家中陸陸續續有三十多人受洗,她的見證、體驗最多。去年她榮歸主懷後,我自我勉勵要傳承下去,媽媽經歷的見證也在「厝邊隔壁」的廣播節目分享。我自己的宗教教育不是很完整,因為當時父母親工作忙碌沒時間載我們去教會,但感謝神,兒教組的教員很有愛心,都會來載我們。初級班則是自己騎腳踏車,當天晚上下課後,學員和教員留宿教會,隔天再回家,感謝他們的陪伴,這時候有一些同靈夥伴,一起查考聖經道理。高中和大學的信仰又出現斷層,但緊緊抓住的信仰理念是要嫁娶主內,後來透過婚姻介紹,先後經過兩年,不同婚姻介紹同一人,中間各自有不同的介紹,如今想來,都有神的旨意。婚後,安息日的聚會在傳道家庭裡開始正常。孩子出生後理所當然參加安息日和宗教教育,他們的宗教教育完整,對聖經的了解在我之上,我因為當教員的關係,教學相長對聖經的了解在點點滴滴的累積,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就在陪伴孩子信仰之路中成長。

孩子在國小二年級開始家庭讀經,到現在已實施十年,先從《箴言》開始,新約聖經四福音書,後來大家決議從《創世記》開始,現在讀到《列王紀上》。從四個人開始到家族最多十七人,陸陸續續加入,祖孫三代,由孩子擔任輪流主領和記錄,信仰落實生活中,而且因有家庭祭壇,從小教育孩子分享信仰生活點滴,讀經疑惑或看法,最後是代禱事項,學習關懷別人。進入高中時就要求他們讀閩南語,大人也都讀閩南語,現在大的在外地就學,主動參與團契查經分享代禱和當地聖工。在家庭祭壇中成長,大孩子在大學的團契裡擔任重要幹部,也成為當地教會的一員投入聖工,較小的孩子在教會排跪墊、領詩、司琴、翻譯、當宗教教育教員……。這是一種傳承,而他們各個也都是神的小工人。

你只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你一生這事離開你的心;總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四9,六7)。

兒童宗教教育時背誦聖句,農曆年除夕安排詩歌表演、樂器表演、感恩禱告後分紅包。新春家族旅遊已經實施二十幾年持續著,外宿當天晚上各種詩歌表演,大的孩子帶領小的,一起玩「戳戳樂」老少同歡。少子化的現代,他們有這麼多夥伴,感情都很好,感謝神!雖然課業壓力大,但參加青教組宗教教育仍然保持全勤,有需要補習時都避開安息日聚會和宗教教育的時間,因為我和先生有共識,倘若習慣了不遵守安息日,即使考上好學校、讀到好科系,失去信仰,都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大學可能到外地就讀,但有了這條信仰的風箏線,我們知道有神同在的孩子,到哪裡都會蒙神看顧,因為那是祂的寶貝。

我看過《但以理讀書法》後和當時讀國中的孩子分享。孩子閱讀後,開始讀書前先讀經禱告,很喜歡這種感覺,當實施覺得不順時,又讀一次,先後至少讀了五、六次,思想為何別人可以辦得到,我又是哪裡做不到?先預習、學習和複習如何分配,因每天的內容不同,需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讀經是學習將神的話語當糧食吞下,「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祢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十五16)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無法一路有晴空映照,總是會遇到烏雲與暴雨,不論是花香或荊棘,在這漫長的路上,試煉是人生最佳的提鮮劑。老大歷經大學重考,是神給的寶貴功課,全家一起面對,當時老二是高三也在準備考大學,她怕我們擔心,很認真學習,自己有計畫複習。補習重考讓孩子學習面對她碰到的課業問題。老大高中有段時間是逃避的,什麼都讀不下去,看課外書和電視或電腦影集,心情煩躁,我們看了心疼,想幫忙都幫不了,請家教也是徒勞無功,和先生一起安息日早上禁食禱告,持續一年半。第一年學測申請和指考不順利,決定重考,心情從煩亂中獲得平穩,但聖經《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提醒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這節聖句是我們常掛嘴邊互相勉勵的,因為為人父母也需要穩定支持。這段期間作息很正常,早上五點半起床,讀經禱告,運動梳洗後去補習班,晚上回家睡覺,完全不知道今天是哪一天,只記得安息日,因為一開始就跟老師請假,而當天的課程就於他日再看教學影帶自我學習。這段陪伴的過程也是學習交託的功課。

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讀大學了,回首那段為考試奮鬥、極為煎熬的日子,一路走來,我們和孩子都很感謝神,因為神的愛讓我們與孩子的心很貼近。我也想告訴孩子:「謝謝你們,因為陪伴,讓作父母的我們,再一次經歷了童年、青少年和大學的美麗時光。」但願為人家長的,要能夠以身作則地負起信仰傳承的責任,不但為了孩子,也為教會儲存一代又一代扎實又豐厚的信仰資源。



作者: 宜涵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