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0期2015年3月)
主題特寫:父母的人生功課:斷─捨─離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yun


現在的我正處於空巢期,大兒子當兵、小兒子工作、女兒在外讀書,就連最親密的另一半也在外地工作,假日才回來。我除了上班之外,就是到附近的公婆家「巡頭看尾」,看看他們老人家是否需要幫忙、帶他們就醫,及聽聽婆婆發發牢騷……。返家後操持家務,澆澆花、餵食兒子所養的兩隻寵物鴨、烹煮清淡的晚餐、讀聖經、看看喜愛的公視節目,最後到附近學校操場活動一下。步調明顯地放慢許多,與以往忙碌的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型態。記得孩子還小時,下班後還要趕著到安親班接小孩、煮晚餐、督促功課、打理他們的一切。盡可能利用時間,甚至在車上也教導他們一起作悟性禱告、聽聖經故事CD,期望他們長大後在信仰上能夠扎根。等到哄他們上床睡覺後,自己也累癱了,就這樣,每日像陀螺般周而復始的為生活打拚著。

而未信主的親戚間的話題,總是繞著孩子的課業打轉,競相學習各種才藝──哪家補習班環境優?誰的成績好?尤其婆婆總以孫兒們的學業分數來判定將來出息與否,甚至以金錢作為利誘獎賞,讓小小年紀的孩子就感受到競爭的壓力,連帶大人們無不卯起勁來督責小孩,不僅希望他們可以獲得良好的成就,也可以得到老人家的認可與歡心。這種策略在小學階段或許有用,但青春期之後,孩子漸漸有自己的想法,執意選擇要走自己的路,不願受約束。他們認為人生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闖蕩,與之前孩提時與我寸步不離的景象相距甚遠。

還記得懷老大的時候,利用晚間在職進修,因為需要繼續工作,因此坐完月子後將孩子交給在鄉下的公婆幫忙帶。那是沒有手機的年代,老公為一解我思念小孩之情,還特地安裝答錄機。雖已過二十幾年了,我仍記得老大稚嫩的聲音說:「媽媽快回來,我好想你哦……。」每當聽到他這樣的呼喚,我就心好痛,甚至有考慮休學,在家帶孩子的打算,但礙於家計的考量,只好週週上演母子分離的哀傷戲碼;幼小的女兒也是整天黏答答地跟著我,只要我的身影不在她的視線範圍,就嚎啕大哭,因此被取了個愛哭包的綽號。偶而因業務出差,她晚上還要抱著我的衣服才能安然入睡。曾幾何時,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各有各的生活圈,不再處處以我為中心,但他們因著愛與信任,有了更大的勇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蒙神的保守,平安長大了,漸漸地學會獨立,也有各自的交友圈及生活方式,我們都予以尊重,並在旁觀察、代禱,必要時互相溝通及給予協助。孩子也會從失敗中學習適應社會與修正為人處事的方法。我們夫妻倆等到孩子大學畢業後就讓其自立更生,不再有金錢上的支援,因為我們也要學會放手,相信孩子的潛力,而不是事事都幫他們扛著、護著,這樣反而讓他們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與機會。

尤其對於已論及婚嫁的孩子,當父母的更應該遵從聖經的教訓:「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有一位媽寶型的弟兄,在主裡娶了妻,卻仍事事樣樣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規範。當母親與妻子意見相左時,他像駝鳥般的退縮、不願意正視,以致遲遲未能解決問題。在我看來,做父母的應該不要干預小倆口的生活模式,也不需強勢介入,要求他們非得照自己的心意來活。結婚後,需要兩人同心去承受生命之恩及面對未來人生種種的考驗。我們做父母的豈能背負他們一輩子?只要他們有神的話語在心中,相信神必定賞賜智慧來化解,不然,摻雜了人意與私心,原本單純的問題也頓時會變得複雜許多,不是嗎?

有一篇網路文章提到,「看著孩子背影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卻不可能緊緊抓住他們或改變什麼,他們只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獨立的個體,在他們身上無法複製我們所寄望的一切。」有了這樣的體認,似乎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會像漣漪隨著時間沉澱下來,如一面鏡子給了我們心靈愈照愈清明的機會。其實,許多父母仍有些迷失,比如,小時候因家中經濟無法提供學鋼琴,在自己有了孩子後,就希望他可以學琴。雖然「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諸如此類的栽培與期待,但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還是只是滿足大人小時未能完成的夢想?值得我們為人父母再次省思。

筆者的先生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要認真讀書,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經濟並不寬裕下,仍然為他們買了英文翻譯機、書桌、檯燈、佈置良好的讀書環境,而且不偏待任何小孩。但孩子們卻始終都不願照父親所提議的人生藍圖來走,後來先生覺得與其怨天尤人、碎碎唸,惹得孩子不高興,倒不如改變自己,由自身做起,也當作一種自我的考驗。訂立了人生的目標後,先生就像蝸牛一樣慢慢爬,非常有毅力地從夜間部大學一直拿到雙博士學位,我常陶侃他說,孩子的書都讓你讀完了。雖然是句玩笑話,但追求學問的過程中,先生不會有遺憾,孩子也自在,不僅成就自己也解放了孩子。

就像筆者喜歡旅遊,幾個與我同齡的好友,不是放不下小孩就是有許多的顧慮牽絆,所以總是羨慕歸羨慕,未能及時行動,停留在說說而已的階段。但筆者卻以為要趁著身體還能走動,經濟尚許可的時候,就要去完成夢想。感謝神的垂聽眷顧,數次的出國旅遊總獲得先生的支持、孩子的配合,與公婆的諒解,都能快樂成行。在旅遊中不一定要有熟識的朋友相伴出遊,自己也能怡然自得、樂在其中,因為能出去玩就有好心情,沿途看看各國風光,讚嘆神奇妙的作為,加上可以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交換旅遊心得,真是好不快活啊!

當我們有了這分信仰,就不該再陷入各種養育孩子的潮流與迷失。因為孩子是神所賜的產業,做父母的只能盡力將他們帶到神面前,以神的話語來教導他們明辨是非及待人處世,其餘就交給神來全權處理了。生活中我們要倚靠神,學會放下與交託,並且以正面角度來看待一切的考驗,如經上所說:「求祢照著祢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詩九十15)。



作者: yun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