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7期2015年10月)
專題報導:濁水溪以南第一粒福音種子──吳道源長老(三)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羅真聲

聖工的接力


主耶穌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6-38)。

高路加執事是福州人,家不在台灣,在台南只能短暫的停留,但神的工作是一直持續下去的,需要工人不斷地傳承接力。當高路加在台南的那一年,神感動日本的傳道人須田清基歸真,並決心獻身為本會傳道人,經過高路加短期培訓,按立須田清基為長老,聖名彼得。1928年初春,高路加返回中國,須田長老就負起台南教會駐牧傳道的大任;縱然駐牧後即面臨吳道源長老的離世,但由他在台灣支部第三次大會的報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他已扛起教會的重責大任。

1928年9月28日,在台南舉開的台灣支部第三次大會結束後,《台灣傳教卅週年紀念刊》這樣描述:「是晚七點半起,又在台南公會堂,開佈道大會,聽眾紛紛而來,約達五百人……聽眾多係各教會的信徒,均肅靜傾聽,受感的人很多……可謂是晚最好的收穫。因此,台南本會每晚聚會的人數頗多。台南本會蒙主祝福,自開設以來信徒日日增多,今再得這良機,想以後恩門必定大開,選召各方的主民,讚美主耶穌。」台南教會不因吳道源長老的離世而喪志,蒙神的安慰,有機會就傳福音,也不因大會剛結束而疲乏,而是接著舉開佈道大會。那次台南公會堂的佈道大會,果然得主所悅、恩門大開,選召了各方的主民,早期開拓工人之一的蔡聖民長老,也因參加了那次的佈道大會,首次接觸到真耶穌教會。

蔡聖民長老為嘉義民雄人,1898年出生,自幼天資聰穎,卻是體弱多病。1920年從台北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在太保公學校擔任教員;1921年轉入民雄江厝店公學校當教員,半年後因病離職,性情暴躁,時常毆打太太,同時也是在這一年開始接觸基督教,知道道理的好處,但是耗弱的心靈仍無法剛強起來,工作不能穩定,在家隱居多年。1928年,蔡聖民當時年紀30歲,到台南好友基督徒蔡培火家養病,蔡培火後來是台灣名人。那年的9月29日晚上,蔡聖民在台南公會堂聽到真耶穌教會的佈道,頗受感動,但沒有主動積極與真教會接觸,仍想和蔡培火學習社會運動,又遍訪台南市各教派的牧師,仍無法醫治軟弱的心靈。

直到11月中旬,蔡聖民閒步台南街上,偶然發現水仙宮口的真耶穌教會,決意查考此會的道理,當時的傳道就是日本人須田清基長老。後來,蔡聖民終於明白,決心相信,11月17日下午,就在台南運河接受大水洗禮,歸入真耶穌教會,不久又得到聖靈,身體日漸康復,內心充滿喜樂。1929年初,他就把這大好信息帶回民雄故鄉,向親屬密友作見證,神的同工,福音很快傳開,同一年間,就在嘉義地區建立了四間教會,就是民雄、大林、梅山、中庄(新港)。以後,蔡聖民長老的足跡遍及全台灣的平地與山地。

人會過去,神的工作卻是永續不斷地推展,每個人的工作就如接力賽的棒子,一棒一棒地傳遞下去,而這過程的主導者就是天上的真神──主耶穌基督。高路加執事駐牧台南教會時,神就安排須田長老為未來的聖工做準備,這是高執事先前不知道的,神卻留下了伏筆。當吳道源長老離世了,高路加執事離開了,須田長老接續了教會的工作,神又安排蔡聖民長老,要把福音傳開。不僅是蔡長老,當時還有一些信主的工人,如1928年1月1日受洗的陳克忍長老,後來就把真道帶到高雄。

信仰的傳承


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祢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將祢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七一18)。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其中重要的,就是能將所識得的神並其大能的作為代代相傳。吳道源長老原屬的太平境長老會,在黃茂卿所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九十年史》裡寫道:「吳道源生前重返太平境教會……」,此與史實不符,楊森富弟兄在《台灣文獻》第52卷第4期及《聖靈》月刊第303期都有辨正,此外,從真耶穌教會早期的會友及《聖靈》月刊第356期吳繁禎弟兄所提供吳長老喪禮的相片就可佐證,吳道源長老沒有離開真耶穌教會。不過,我們也可以體會,吳道源長老早期對太平境長老會的貢獻,他們都很懷念,都很希望吳長老能再回去,雖是如此,歷史的事實仍無法否認。

施洗約翰傳道時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約翰的門徒為約翰叫屈,來見約翰說:「拉比,從前同你在約但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祂那裡去了。」約翰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什麼。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祂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26-30)。我們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成就從主耶穌所領受的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所以,認識吳道源長老的朋友們,不當因吳長老來到真耶穌教會而難過,反要歡喜。

吳道源長老既在真耶穌教會觸摸到神的權能,便希望他的家人及親屬密友也能分享這份恩典,所以特地從中國回台,來到偏僻的故鄉牛挑灣,告訴弟弟與親友;又收拾在中國的家當,回台南定居,過刻苦的生活,就是為了在台南建立真耶穌教會。神悅納他的心願,1927年年初返台,短短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同年4月29日就成立了台南教會。未料,教會成立不到一年,隔年的3月13日吳長老就離世了;但是他已完成階段性的使命,息了世上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教會也沒有因他的離世而衰微,反而更加發展,因教會是神的,神會為自己的教會負責。

至於吳道源長老的家人,有否因他的突然離世而喪志呢?神的憐憫保守,事實證明,吳長老的家人與後代子孫,皆能夠承襲他的遺志,在真耶穌教會熱心事奉。

吳道源長老的二弟吳清條醫師,即是1926年吳長老特地返台到牛挑灣向他見證的那位,他帶領全家三代歸入真耶穌教會之後,後代子孫分布全台各地,對教會的關心奉獻,前面已有略述。吳長老的三弟吳清誡,是一般教會的傳教師,所以沒有轉入真耶穌教會。吳長老的四弟吳贊生醫師,有關他的資料,在真耶穌教會的《台北教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裡,「佳美的腳蹤」分類裡有「模範信徒」一文,介紹了幾位信徒,其中寫到「吳贊生長老及長老娘:光復後不到一個月,從大陸回台,被立為台北教會的長老。吳長老是醫生,住處離教會很遠,卻沒有一次停止聚會,無論多大的風雨,也必到教會,關心教會的一切事工,夫婦二人皆如此愛主。註:吳贊生長老的聖名是吳哥尼流長老。」此外《台北教會七十週年紀念刊》裡,從歷任負責人的介紹,可看出1955年2月1日至1970年2月28日,共有十五年的時間,吳哥尼流長老擔任教務負責人的工作。吳哥尼流長老夫婦這樣熱心愛主、愛教會,相信也一定是受了他哥哥吳道源長老的影響。

《台南教會成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中,楊森富弟兄有介紹吳道源長老家族譜系,共有九男五女,筆者就針對我比較熟悉的次男吳國義作概述,藉此了解吳長老後代子孫的信仰。

前面吳長老的孫子吳明哲弟兄的見證中提及,吳長老將真耶穌教會的道理帶回故鄉之後,再回廈門,就將其煤鐵礦事業移交給次子吳國義管理。吳國義就讀國立旅順工科大學,當時是國立廈門大學教授。在幾本教會紀念刊裡,筆者找到一些有關他的資料。《台南教會八十週年紀念特刊》中,有台南教會按立的長執一覽表,表中提及:「吳國義執事按立日期為1941年。備註:辭職,息勞」,又從台南教會歷任傳道負責人名單中,得知1941-1944年為吳國義。可見,吳國義按立執事,當時他就是要當傳道,駐牧台南教會前後有四年的時間。由此我們也能知道,他後來結束了在福建的事業,回台灣專職事奉神。

除了台南教會,嘉義新港、台北也有吳國義的腳跡。《新港教會八十週年紀念特刊》提及:「駐牧傳道:蔡永輝、吳國義。駐牧時間:1944年11月」;《台北教會七十週年紀念特刊》提及:「歷任駐牧傳道:吳國義,1944年2、3月、1945年2月」。從教會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1941-1945年吳國義在台灣當傳道,後來就辭職了。那段時間因適逢戰爭時期,當傳道是何等艱苦,那時信徒疏散,紛紛遷至郊區,台北教會仍在大橋頭,所以吳國義執事在那時駐牧台北教會何其不易。前文中,美國吳雅各長老回憶祖父信主的經過,便是父親吳國義執事駐牧於台北教會大橋頭時期跟他講的見證。

吳國義執事的兒子吳明哲弟兄,後來屬新竹教會,《新竹教會六十週年特刊(1930-1990)》有歷任負責人表:「1978年,總務負責人吳明哲;1981-1984年,財務負責人吳明哲;1987年,教務負責人吳永豐;1990年,財務負責人吳永豐」。可見吳明哲弟兄接了一屆總務、二屆財務,他的兒子吳永豐弟兄接了一屆教務、特刊發行時接了財務。吳永豐弟兄也是林奉來長老的女婿。

吳明哲弟兄的弟弟吳明正(美國南加州的吳雅各長老),很長時間都關心美國的教會,梁得仁傳道即是他的女婿。梁得仁傳道是筆者神學院的同學,從台灣調到美國已超過三十年;梁傳道的女婿在美國又接續傳道的工作。

從以上的報導,我們可以知道,吳道源長老有生之年沒有後悔來到真耶穌教會,至死忠心。他的家人及後代子孫則繼續發揚光大,不管在台灣或國外,都能盡力在真耶穌教會事奉,傳承吳道源長老的信仰,完成主耶穌所託付的使命。

觀古知今


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7-8)。

想念我們的前輩,並非要歌功頌德,乃是要效法他們的信心,學習他們的榜樣。所以,綜觀吳道源長老的一生及真耶穌教會早期發展的情形,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寶貴的道理。

1.順服神的呼召

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說:「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色,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二六19-20)。

曾有其他教會的牧師研究台灣近代的基督教史,不明白吳道源怎麼會到真耶穌教會。但從上面的見證裡,我們很清楚知道,他就是深知道神的呼召,就如保羅所言:「我沒有違背天上來的異象」。

在台灣真耶穌教會早期,不只是吳道源長老,還包括台灣第一粒福音種子黃基甸長老、他的父親黃約書亞長老和他的哥哥黃以利沙長老,還有須田彼得長老及蔡聖民長老……等等,無法一一細說,總之,他們都是順服神的呼召。

而今,當我們關心教會是否能像早期那樣有突破性的發展時,神的僕人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清楚神的呼召?是否順服神的呼召?

2.善用所得恩賜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一26-31)。

受主蒙召的,有智慧、能力、尊貴的不多,並非沒有,只是不多,乃表示不管有沒有智慧、能力、尊貴,都要在神面前謙卑,不像世人以智慧、能力、尊貴誇口;其實,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誇口自己的軟弱,若有智慧、能力、尊貴也是為了主,能為主所用。

台灣早期社會,按著肉體有智慧、能力、尊貴的不多,但是早期在福建歸入真耶穌教會的台灣同胞,有智慧、能力、尊貴的卻是不少,如吳道源、黃基甸、黃以利沙等長老,但是他們清楚神的呼召,以主耶穌為至寶,不自誇,善用神所給的恩賜作為傳福音的工具。試想在當年,一切只是起步,沒有組織制度,要坐船回台佈道,需要一筆龐大費用,錢從哪裡來?就是他們有良好的背景,自掏腰包,完成福音的使命。

也因他們不以此自誇,所以能深入那軟弱卑微的群眾,發揮同胞愛;就如吳道源長老捨棄在鼓浪嶼的豪宅,搬到台南擁擠的巷弄,為的是藉那裡的人潮傳福音。很多軟弱卑微的群眾,因此同得福音的好處。

而今,台灣的社會,按著肉體有智慧、能力、尊貴的不少,真教會這樣的信徒也不少,期盼有智慧、能力、尊貴的信徒,能如早期的前輩,為了福音的緣故,不志氣高大,能俯就卑微的人,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再者,現今教會的組織制度與早期相比,有明顯的進步與規模,但我們仍不能忘記當年那種把教會當作家的精神、為教會犧牲奉獻的心志,因為再好的制度,仍有不完整的地方;而且,過於強化組織制度,會失去彈性而僵化,教會就會失去家的溫暖,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今日在教會組織制度內事奉的神僕,不該太專注於福利制度,那是社會機關團體所追求的;教會對神僕的要求,也不是用福利獎懲,乃是能感受神愛的呼喚而奉獻所得恩賜,大家也能用神的愛來包容制度的不足。

3.發出生命光輝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5-16)。

早期信徒因觸摸到神的能力,迫不及待向親屬密友分享這份喜悅;親屬密友因感受那份熱情,單純查考相信,結果也同得屬靈的震撼,一傳十,十傳百,真耶穌教會的道理很快就傳開。

但是神的福音不只是神能力的震撼,還有內在生命的轉化,得以脫離罪惡,舊人成為新人,有屬靈的新生命,如保羅所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二14-16)。

教會早期的篳路藍縷,到了今日已有一定的規模,信徒人數與早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當然,我們不以此為滿足,信徒人數的增加不嫌多,何況尚有許多未得之地,我們也期待能像早期那樣,有突破性的發展。不過,反觀今日,在我們透過聖經查驗神的旨意、在我們既有神的權能後,有否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我們擁有生命之道,洗禮赦罪之道,順服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得以完全脫離罪惡,照理說,我們該過著在地如天的生活,天人合一、神國在心,神同在的教會當如同伊甸園,和樂融融;我們的家、我們的教會,彰顯出神的榮耀,讓世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神。尤其在這個彎曲悖謬、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世代裡,使眾人看見這群神的兒女無可指摘,誠實無偽,滿有良善慈悲而被吸引。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將來必有列國的人和多城的居民來到。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說:我們要快去懇求耶和華的恩,尋求萬軍之耶和華,我也要去。……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亞八20-23)。

教會早期應驗了先知撒迦利亞的話,信而歸主的人很快;而今,未得之地雖然尚多,福音的拓展卻似乎停滯不前,令人憂心如焚。然而我們深信神的應許不落空,神的權能不改變,希望福音拓展的同時,是否也該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合乎神的心意?能否坦然地讓親屬密友檢測我們所領受的福音?在他們尚未接觸福音時,透過我們的介紹,同得了屬靈的震撼,神蹟奇事顯明;而今,信仰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更多的親屬密友已知道我們所信的與世俗不同,他們正在觀看我們是否能靠主常常喜樂?是否夫妻恩愛、家庭美滿?是否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

除了對外能吸引人之外,對內是否有向心力?是否能保守主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看別人比自己強?是否能包容、接納不同的意見看法?種種複雜的問題,這是早期信徒人數少時所沒有的,不過,這也正考驗我們所領受真理的智慧,這樣,也才能在黑暗的世代中,顯出生命的亮光。

最後的話


筆者雖然從教會的傳道制度退休,但神的工作仍在進行。如今退休了,比較有時間看教會早期的歷史資料,發現吳道源長老有很多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地方,但因他在真耶穌教會的時間不多,前後不過四年就離世了,很多信徒對他依舊陌生;所以,當我有機會講道時,就常講吳長老的見證,又因得到了有關他的資料,如吳道源長老的孫子吳明哲弟兄及吳雅各長老兩兄弟所寫的見證,使我覺得不只是講,更該進一步寫出來。這樣,醞釀了好幾年,感謝主!終於能將之完成,願此文對讀者及教會都能有所造就。


參考資料:

1.楊森富著,〈台灣真耶穌教會史略及發展原因分析〉,《台灣文獻》第52卷第4期,2001年12月31日出版。

2.史蒂亞著,梁元生譯,《摯愛中華──戴德生》,福音證主協會出版。

3.魏以撒主編,《真耶穌教會卅年紀念專刊》,南京:真耶穌教會總會,1947年12月。

4.真耶穌教會編審委員會編著,《台灣傳教卅週年紀念刊》,台中:棕樹出版社,1956年12月。

5.《聖靈》月刊第303期〈吳道源醫生事略〉,第342期〈真耶穌教會傳入台灣八十週年溯源〉,第354期、355期〈台南府城第一座橋頭堡開創八十週年之回顧與溯源〉,第356期〈高路加執事與台南府城教會的茁壯〉。

6.《台南教會成立八十週年紀念特刊》、《新港教會八十週年紀念特刊》、《新竹教會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教會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教會七十週年紀念特刊》。(全文完)


作者: 羅真聲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