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7期2015年10月)
宗教教育:愛與學習(十)──踩在雲端的孩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北區宗教小組策劃薰芬撰稿


在安息日下午等待中級班開始聚會前,幾位已經在兒教組見習的青年們,圍在一起分享今天的兒聚心得。

「一想到要在幼稚班上崇拜課,就覺得這對自己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挑戰,唉!讓人恐慌得很,課程內容不多,五分鐘我就全說完了,然後我就完了……」小可心有餘悸的說。

「怎樣啦!有這麼慘嗎?我在幼年班也是很怕崇拜課,小朋友在家裡都聽過聖經故事,上課時我最怕聽到的話就是才開口時,下面就有聲音說:『哎呀,這個故事我知道啦,都聽過很多次了』,瞬間讓人覺得超無力、快虛脫了。」純真很無奈的苦笑著,一副很能體會的樣子。

看起來瀟灑的志誠在一旁開口說:「幹嘛,有那麼悲情嗎?不過就是上課而已。」

小可沒好氣地斜眼看他,隨即又低下頭來,繼續為自己難過;純真則是幽幽的嘆一口氣。志誠一看兩人的樣子,馬上為自己分辯說:「哎呀!我沒有那個意思……」

米米忍不住說:「對啦,對啦,你不是那個意思啦!你只是很白目。」說完這話,米米就把手放在小可肩膀上拍拍。今天小可的挫折,她可是目睹的,米米心有戚戚焉,因為再過兩週就輪到自己了。

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惱羞成怒的志誠說:「喂!妳們不要以為在少年班就好混,我也是有千百般的,嗯……委屈。」他搔搔頭又說:「哎呦!妳們想,他們在幼年班都聽到熟的故事,到少年班時,簡直變成專家。我第一次上課時,你們知道嗎……」

志誠表情十足的比劃著,開始說起他的困境:「我在台上看他們,他們也看我,然後他們瞪著我。接著,有的抬頭,有的低頭玩筆、閉目思索,最後還有人將嘴角拉起一個弧形,真不知是欣賞或是嘲笑我的上課方式。哎……,我都以為我在表演『脫口秀』,要不就是演講比賽,班上都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大家聽到志誠的窘境,尤其是他臉上的表情逗趣,讓小可和純真都笑了出來,兩人的心裡似乎也好過了點,精神也振作一些。小可本想安慰志誠,但他看起來一派瀟灑,並不需要。

上課鈴響起,屬於他們的中級班聚會開始了。詩歌總是振奮人心,大家似乎都在詩頌課中得到安慰,此時小可忽然問米米:「今天誰是上第二節崇拜的老師?」米米小聲的回答:「是阿土師啦。」小可點頭表示收到。

經過詩歌的洗滌,小可的心情逐漸平復,看阿土師在前面講課,她忍不住地想:阿土師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有趣的課變得無聊又愛說教,常常說了一堆,又繞了一圈,就是沒說到主題,唉!真是無言。

小可不經意地看向坐在旁邊的米米,米米很認真的在看課本,小可又看一眼:「咦!課本怎麼不一樣?」

米米發現了小可的疑問,就秀出封面,是幼年班課本。小可點頭表示知道了,心想:「米米早上被我嚇壞了,現在正在默背課文,唉!真可憐。」

其實早上的崇拜課並沒有那麼糟,剛開始上課時,一切都很順當,直到意外發生……。當時小可講的是「嬰兒摩西」的故事,為了加強小朋友的印象,她還準備了籐編搖籃和娃娃。

正當小可拿起娃娃時,包在娃娃身上的布巾卻勾住搖籃邊框的藤條,以至於整條巾子滑落。本來安靜聽故事的孩子,看見了先是愣了一下,接著便哄堂大笑。小女生七嘴八舌的要老師別讓娃娃光著身體,會感冒……;小男生邊笑邊說著:「羞羞臉,沒穿衣服,哈哈……。」

當下小可有些尷尬,加上屬於新手的緊張,幸好旁邊的老師迅速協助,她才能繼續課程。但小可已經慌了,匆忙中,只是快速的把故事講完,急忙結束這一堂課。

下課時,小可難過許久,「為甚麼事情會這樣子呢?」

全部過程米米都有看見,她還看見小可備課時的用心,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不小心而破壞了。

米米除了心疼小可,還為兩個星期後自己的崇拜課擔憂,除了認真準備、加強禱告外,真是想不出其他方法了。

中級班課堂上,阿土師繼續說著:「保羅……。」一派瀟灑的志誠,背靠著牆壁,兩眼直視前方,腦海裡卻盤旋著剛剛與小可、米米、純真的一席談話。他懊惱地想著:幹嘛把自己的祕密說出來。

原本,只是想找小可哈啦一下,順便問問智偉哥在忙些什麼?誰知話匣子一開,自己先洩漏了大祕密。

一派瀟灑的志誠,看起來什麼都不在乎,講起話來一付成熟穩健、勇於承擔、辯才無礙的樣子。但真實的志誠其實是膽小、害羞,他總覺得自己很虛,為了不讓別人看穿,於是他像變色龍般的偽裝著自己。

志誠無力的搖頭想著:原來很多事並不像看起來的那般簡單,我以為幼稚班、幼年班比較好混,直到聽見純真和小可的問題,才明白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志誠逐漸陷入沉思中。

純真聽著阿土師講課的聲音,類似的課自己也曾聽過,那是一場專題講道,雖說是在會堂聚會,可是她不但聽得有意思極了,還去買了一本有關保羅的書,把保羅的故事狠狠地研究一番,並將保羅的傳道路線給默寫出來。

「這麼精彩的故事,阿土師也真是厲害,能講成這樣,讓大家都昏昏欲睡,唉!」純真在心裡嘀咕著。

正在無聊之際,她忽然想到:「應該不是在乎故事被說過多少次,而是說故事的人怎樣看待說故事這件事。」純真似乎開始有了眉目,她又想:「那我的問題呢?又是該如何解決呢?」她眼望前方的黑板,想找出答案。

小可也在這時,突然有了些感觸。

早上的課雖然讓小可有所刺激,但在看了阿土師的講課後,小可的思緒便開始更新。以前看待阿土師的課,總是感到無聊或是不耐;但在自己講過課後,才知道主領一堂課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沒上講台不知上台的難處,原來課要上得好真是不容易。想起班負責晴晴在自己上課前,只說:「小可,我知道妳準備得很好,現在放輕鬆、深呼吸,把一切都交託給神。」

課後的檢討時,晴晴也只是說了句:「感謝主,課都有說清楚,小可做得很好。小可要學習的功課,就是盡力準備,然後交託神,讓自己放輕鬆。」沒有指責,而是拍拍手以資鼓勵。

「或許阿土師跟自己一樣,準備許多,但就是無法放輕鬆,以致課越說越無法抓住要點。」小可心裡這樣想。

小可決定不要再為早上的課難過了,與其難過,不如思考如何讓自己學習得更好,既然是教員,沉溺在挫折太久也不對,這樣就不是主的好僕人;更何況下課時,學員們都說今天的課好好玩,他們一定印象深刻,把悲劇變成喜劇,自己也徒呼奈何啦!

小可不自覺地在嘴角拉起一個弧形,隨即用手摀住,她可不想讓阿土師誤解自己在嘲笑他。

此時,眼望黑板的純真,正沉溺在尋求答案的邊緣,當阿土師說到:「保羅和西拉就算被下到監獄,他們也不放棄宣揚福音,堅持是一種態度……。」

純真的嘴角忽然拉起一個弧形,隨即用手快快摀住,她可不想讓阿土師誤解了。她已經想到下一次主領時,對於自己的上課方式要如何轉變,就像榮恩老師曾經對她的勉勵:「既然有準備也有禱告,就放膽上課,不要被小朋友影響。」

坐在另一旁的志誠,忽然被自己的打盹嚇醒,他嘆了口氣,看看手錶再看看旁邊的人,發現小可和純真紛紛先後摀嘴,不禁低頭偷笑,心想:「一句話的影響真的很大。」

就在此時,志誠頓住了,他想起有次跟智偉哥聊天,智偉哥說:「不要輕看少年班,這年紀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成熟度,在跟他們上課時,不可呼嚨他們,更不可虛張聲勢,以免他們瞧不起你。在少年班,想要把課上好,一定要和他們多接觸、多關心,除了課本外,還要加入他們需求的元素,才能得到他們的認同……。」

志誠想到這裡,抬起頭來看向前方,阿土師的課已接近尾聲,阿土師說著:「保羅雖出生在極優秀的家庭,又有學問;但在傳道的路上,他放下自己,只為耶穌。不管遇到甚麼艱苦,都是靠主、靠著聖靈的幫助……。」

「就是這個。」志誠的大腦豁然開朗起來,他想:「因為刻意的偽裝自己,反把自己弄得憋扭又很不自然,看來我要修正的點還很多……。」

這一堂課裡,很奇妙地,每個人都尋到了自己的答案,每個問題也都有了解決的方法。

× × × ×


這些從小在信仰上被照顧、被呵護的孩子,都好似踩在雲端上的天使,所接受的愛與關懷,就像軟綿綿的雲,層層包圍著他們。在破繭而出時,他們就像剛學步的幼兒,前面的路還很長,當引導他們如何平穩地走在主的路上。成為教員只是起步,是為了讓孩子對神、對福音,有更深層的認識,在事奉的事上有分。

讀者迴響


文/家玉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傳七18)。

小可、純真、志誠及米米都是年輕教員,在服事的路上,因著屬靈經驗的不同,有著各自的難處:

小可在幼稚班,聖經故事5分鐘就說完了。

純真在幼年班,講述聖經故事時會被小朋友嗆「聽過很多次!」

志誠在少年班,則是面對著一群沒有反應的少年學子,不是抬頭發呆、低頭玩筆,就是閉目沒有聲音。

雖然一開始大家授課時的果效令人挫敗,但可喜的是,這幾位主人翁都能在挫敗中反省,並且向「上」尋求協助。到了最後,從他們各自心中的反省及觀察體會裡,可以看出,這群主羊因著擔任教員,在學習服事的歷程中,靈性成長的地方:

米米:除了加強禱告外,想不出其他的方法。

純真:應該不是在乎故事被說過多少次,而是說故事的人怎樣看待說故事這件事。

小可:與其難過,不如思考如何讓自己學習得更好,既然是教員,沉溺在挫折太久也不對……。

志誠:因著阿土師講述到保羅的傳道精神「放下自己,只為耶穌……」,想起一直「偽裝自己」的他,反把自己弄得憋扭又很不自然……。

最後,讓整個宗教教育的氛圍充滿了前進力量的,則是屬靈同工們的鼓勵:

晴晴:盡力準備,然後交託神,讓自己放輕鬆。

榮恩:既然有準備也有禱告,就放膽上課,不要被小朋友影響。

智偉:要把課上好,一定要和他們多接觸、多關心……。

在服事主的路上,辛苦與困難是必然的挑戰,但敬畏神的人,必能得到神的同工;相信若干年後,這群年輕教員也會變成鼓勵後輩的屬靈同伴,大家一起為神家努力。


作者: 北區宗教小組策劃薰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