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8期2015年11月)
主題特寫: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黃煥超


現在教會的聖工很多,隨時都能參與,但信徒卻也比較不會珍惜作聖工的機會。其實在舊約時代,做聖工的機會少,若不是利未人,根本沒資格參與(民三5-10)。感謝神,自從耶穌為人類釘死十架,進入全民祭司時代(彼前二5、9;啟一6,五10),每個人都可以進前來服事神。這不但是恩典,也成為義務。因在耶穌所講「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中(太二五14-30),每人都從神領受或多或少的恩賜,多的有五千、三千,少的也有一千。因此,我們必須做聖工與所得的恩賜相符合,否則就要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了。

每項事工都有人做,比較簡單,雖美其名能者多勞,但教會裡是否有更多能者未被發掘、重用呢?或者信徒過於謙讓,以致領受多於付出呢?所以人人都有事工可做就比較難,這是現在教會普遍的現象,勞逸不均,教會整個肢體並不健全。唯有全體動員,教會才能發展,才能復興。但要一群人一起推展事工,彼此間的搭配就很重要,以下就提出幾點供參考:

同心彼此順服,確定共同目標


事奉要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同心去完成,而這個共同的目標是經由一定程序來制定。在還未完成前,每個人都可發表意見,但取得共識後,就應同心來完成,不可因自己的意見沒被採納,事後就一直批評,造成同工不合,事工推展不順利。

有時或許你的意見真的比較好,只是別人眼光短淺或智慧不足,以致決議非你所願。但眾人不同心去執行最佳方法,絕對比不上眾人同心去執行次佳的方法。「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若不同心,神如何成全呢?

我們當知教會是以神為首,大家同心禱告,神的靈運行在其中,靠神引導決議之後,我們就要相信一切都有神的美意,神有更美好的安排,不是用人認為最好的方法去做。「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6)。

同樣的出發點,同樣為了聖工做得更好,不同的方法或看法,會引起同工之間的不和,將造成教會極大的傷害。所以彼得及保羅在許多書信中再三勉勵信徒要同心,詳列如後:「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6);「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三8);「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五5);「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十三11)。使徒時代就是因同心而有神的同在,所以聖工發展:「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都同心合意的在所羅門的廊下。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徒五12、14);「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6-47)。

聖工無大小之分


「不要說一千了,連一毛錢都沒有從神那裡領受到!」想想,真的有一無用處的人嗎?「眾人問祂說:我們當行甚麼,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約六28-29),這裡耶穌說信神就是做工了。真相信神的人,會親近神,常來教會聚會,慕道者看見教會這麼多人來聚會,自然會想來查考。否則聚會時冷冷清清,慕道者就會認為信耶穌如果這麼好,怎麼人不多呢?也可能就會打退堂鼓。

當然我們可以做得更多,「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2),給杯涼水是舉手之勞,但主必記念。況且「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箴十六4),所以不要認為自己真的連一毛錢也沒有領受。神所造的,豈會一點用處都沒有?更何況聖經給我們這樣的應許:「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提後二21)。恩賜雖為神所賜,但人也當盡自己本分裝備自己。摩西40歲時,自認拯救以色列人,捨我其誰,但神認為他還不夠格;80歲時,自認無恩賜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但神認為他是最佳人選。我們不要強求要做怎樣的事工,但也不要老認為自己沒有恩賜可以做任何事工。

即使真的恩賜較少,好像什麼工作都做不來,但至少代禱人人都會,而代禱是很重要的聖工。約書亞打仗,摩西代禱,摩西手下垂,亞瑪力人就得勝;摩西手舉起,以色列人就得勝(出十七8-13)。代禱的比做工的還重要呢!所以人人不可妄自菲薄,絕對沒有一無用處的人,也沒有一項是主所看輕的聖工。人人都要善盡自己的責任,聖工才能推展,也才能對主有所交代。

同做肢體,互相搭配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十二8-18)。

除了聖工無分大小,在這段經文中,保羅用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來說明教會中信徒之間的關係及所當注意的事項:恩賜為神所賜,信徒就如同身上各肢體,各有所用,無需比較或強求。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用處,善盡自己的本分,才能使教會這一個身子在互相搭配之下正常運作。主所創造的人類,全身上下沒有一樣是多餘的。相同的道理,在教會中所有的信徒都屬於教會這一個身子,自然也沒有一個人是可有可無的。只有大家都有這種觀念,齊心努力,才能使教會這個身子健壯起來。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2-26)。

當然,牙齒偶而也會咬破舌頭,信徒難免也會有軟弱的時候。但保羅強調軟弱的信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但不可少,更應得到其他肢體更多的關愛,就如同我們的身體哪裡有病痛,我們總是想盡辦法讓病痛能早日得醫治。在這過程中,其他肢體必付出更多或犧牲而無所怨言。如舌頭破了,我們就會吃些較清淡、柔軟的食物;右手受傷了,左手自然多出一些力,這一切無非都是希望身體能早日康復。保羅善用同為肢體的概念,希望信徒能體會肢體彼此相顧及肢體同苦同樂的精義,而這也是信徒在事工上是否能互相搭配最重要的關鍵。

結語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1-16)。

教會的復興有賴健全的教會,健全的教會有賴健壯的肢體,健壯的肢體有賴肢體之間各盡其職,彼此相助。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漸漸增長),重要的是要連於元首基督,本於愛心彼此順服,自然就能同心作工,完成主所託付的使命。


作者: 黃煥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