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58期2015年11月)
專題報導:1935年花蓮開山闢地宣道史記(一)

陳宏模


「花蓮版」馬其頓呼求聲:

懇請差遣牧者,跨海來花蓮指導擁有得救確據的真道(徒十六16)。

就真耶穌教會臺灣宣道史而言,花蓮教會歷經八十年來的發展,一向被視為東臺灣地區教會事工的「領頭羊」,動見觀瞻。花蓮教會也是花蓮山地教會系統發源的中心地,其組織、辦事能力、活力、奉獻心志等均具相當高水準,信徒富有愛心、信心、活力……等佳評。然而就基督宗教歷史視角而言,這種傳統往往與當地最起始開創時期諸先輩的風範承傳有臍帶關聯,因此深入探究花蓮屬神的團體最開始是如何被呼召?如何開創的?有何心酸血淚?聖靈大能如何運行、鍛造早期先輩,令其得以堅持「回歸耶穌與使徒原始福音」的膽識,如何激發其神聖使命感才得以孕育出東臺灣第一個屬神的團體?本文將逐一探究敘述,俾藉由資深長輩當年的珍貴回憶,堅定這一代的信心,承傳給下一代的青年,直到永遠。

研究撰文緣起──探究「大理石城屬神團體如何被呼召出」之歷程

■研寫因由與動機

◆為何花蓮教會創設、山地教會遍佈與「呼救函」有密切關係?

昔日在見證花蓮教會早期宣道史場合,每每會特別提及「花蓮教會的創設與洪火爐等的『呼救函』有密切關係……」,這種因「呼救函」而促使教會成立的背景頗具神祕感,係本會臺灣宣道史近90年來所罕見的,究竟何所指?現值花蓮教會80週年,正是著手解密的時機。

近代華人具有相當特色的基督教團體之一「真耶穌教會」打從1925年由福建省跨越臺灣海峽傳到「美麗之島」以來,迄今已創設教會及祈禱所約300間,合計5萬多信徒,教勢排序全臺第三;其中,滿80週年以上者依序有線西(伸港)、牛挑灣(朴子)、清水、臺中、臺南及民雄、大林、二林、新港、梅山、羅東、嘉義、新竹與花蓮……等教會。本文旨在探索花蓮教會開創的淵源及歷程,以緬懷先輩創業唯艱、篳路藍縷的典範,體會上主救世救靈的大愛,藉以讓新一代體認「前人種樹」的艱辛,體認「後人乘涼」的珍惜,並立志承先啟後,將耶穌救世真理的道統、靈統承傳予萬國萬民、各行各業(太二八18-21)。

現擬將所收集的各種文獻史料,系統分析詮釋,並借助與幾位日治時代耆老深度訪談,嘗試「在兼顧日治時代歷史時空背景」下,盡量描繪出「大理石城屬基督的團體如何催生」的歷程,本研究擬探索的主題如下:

■序幕及研究動機

‧花蓮第一批信徒「為何」、「如何」歸信?與基隆、羅東有何關聯?

■「花蓮」地名溯源

■1930年代花蓮宗教社會概況──真耶穌教會開創的時代背景(歷史社會大環境)

■1934-1937年花蓮教會撒種、孕育與創設七步曲:

‧(一)1911-1927年:1911須田氏移民花蓮,1927臺南歸信,1928引領蔡聖民入信。

‧(二)1934年:花蓮洪火爐路經羅東,由朱陽光得知原始福音。

‧(三)1934年?月:洪火爐返花蓮長老會報「聖靈已降臨」佳音,被驅趕,獲知音。

‧(四)1934年冬:洪火爐等函請臺灣支部派人跨海前來花蓮指導得救要道。

‧(五)1935年3月:蔡聖民等三人特遣隊應邀,跨海登陸花蓮,開始家庭聚會。

‧(六)1935年4月:正式成立祈禱所於洪火爐家;8月朱惠民接棒牧會百日。

‧(七)1937年:100%奉獻自購首間會堂,花蓮教會正式創立。

■綜合結論及前景

■探索時間範疇:花蓮教會創設最初期1934-1937年。

■「花蓮」地名由來及其1930年代社會文化背景

-地名由來:

根據《花蓮縣誌》,花蓮古稱「奇萊」,稱花蓮始見沈葆楨奏疏,前此無閒焉。故老云:花蓮溪東,注其水與海濤激盪,迂迴澎湃,狀之以其容,故曰洄瀾,後之人諧為花蓮,至今沿襲之。不過,日治時期,日人曾有以「奇萊」字音與日語「討厭」之意相同,於是捨棄「奇萊」,取「洄瀾」(花蓮)。花蓮的開墾始於清朝咸豐年間,數十位漢人到十六股一帶搭建茅屋,成聚落。2移墾的漢人們站立於岸邊,眺望日夜奔注的溪水與海浪衝擊成縈迴狀,遂驚呼「你看~洄瀾!洄瀾!」這個集「凝聲音」與「形象」於一體,既富詩情又融合畫意的地名──「洄瀾」(花蓮)──於焉誕生。3

光緒13年(1887)臺灣建省,卑南廳改製為臺東直隸州,花蓮市的位置屬於直隸州五鄉中「蓮鄉」的範圍。至日治初期,日本人在花蓮設置花蓮港支廳,隸屬臺東廳下,而後又升格為花蓮港廳,大正9年(1920)改稱花蓮港街,昭和14年(1939),花蓮港落成啟用,昭和15年(1940)再改稱為花蓮港市。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後改稱為花蓮,是花蓮縣治的所在。4

■1930年代花蓮宗教社會背景及真耶穌教會先輩拓荒足跡

宛若1931年創設的嘉義教會,花蓮教會在創設多年前,真耶穌教會先輩們即已在造物主智慧與聖靈運行下,直接、間接的啟動先置事工,並留下扣人心弦的拓荒足跡,茲依時間順序擇要勾勒其輪廓。

○1930年代花蓮地區歷史、社會與文化概況

-花蓮火車站:

花蓮港驛5

昭和6年(1931)12月竣工,即蔡聖民等三位福音特使蒞臨東臺灣宣道的三年多前,係花蓮第二代火車站。此處也是當年花蓮教會長執信徒進出的交通管道

「黑金街」──花蓮交通樞紐,當年長執、信徒經常來往的要道

「黑金街」(今中山路東段),位於花蓮火車站前,鐵道、公路車站均匯集於此街上,係日治時期交通樞紐。6

-花蓮港口:

當年輪船由基隆、蘇澳東渡花蓮,尚無正式的港口可供靠岸停泊,須僅能先停泊在外海,用小型「檗仔船」轉接駁,駛近海灘,再由岸上原住民接上岸,即文首照片中所見情景,直至昭和14年(1939)花蓮港竣工,輪船才能在花蓮港口直接靠岸。7(待續)

註:

1.本「後山影像──洄瀾」乃雀屏中選之作(花蓮縣洄瀾攝影學會提供),http://i.imgur.com/rg0XJii.jpg(檢索日期:2015/1/7)此外,花蓮教會張培銘前輩係「洄瀾攝影學會」前會員,甚具攝影恩賜,《花蓮教會六十週年紀念特刊》諸多精湛照片多由其提供(此處:見該刊封底),2015/10/22 已打電話再向張前輩查證。
2.參考資料 http://www.hualien.gov.tw/root/root_1.asp←擷取部分內容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21504290 2014/12/20 Sa.
3.參(「陳黎花蓮」(陳黎文學倉庫)網站: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hualien.htm#%E8%8A%B1%E8%93%AE%E6%B8%AF%E8%A1%97%E2%80%A7%E4%B8%80%E4%B9%9D%E4%B8%89%E4%B9%9D 2015/2/4)
4.參:花蓮市社教工作站網頁,http://www.ttcsec.gov.tw/website/ce02/main01.htm
5.「臺中市Yuliman部落格」提供,見http://blog.yam.com/yuliman/article/64777730(檢索日期2014/12/20)
6.「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tm_2007/hypage.cgi?HYPAGE=all_detail.htm&subject_type=image&did_id=10&project_id=twpt&xml_id=0000363553(檢索日期2014/12/20)
7.參考資料:花蓮市公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hualien.gov.tw/root /root_1.asp(檢索日期2014/12/20)


作者: 陳宏模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