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杏仁子

使徒教會是教會復興的藍本,其所開創的福音、廣傳的格局絕對不在當代教會之下。但使徒教會的發展並不單單只是福音興旺的指標,更也記載了初始教會百來年的興衰史。基督升天後約一個世紀,教會的真理就變質了,的確是令人非常震驚的事實。主要原因非常可能是對基督的再臨失去了盼望!

要談教會的復興,就要思考教會為何會墮落衰敗,其實這真是一個與以色列人信仰起落類似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從歷史學得教訓,不再重蹈覆轍,真的成為比先前更加榮耀的教會,這是每一個信徒要深入思考的。

以使徒教會的失落為鑑


從聖經中我們看到,使徒教會初期認為得救與永生的來臨不是遙遙無期,而是指日可待。期望肉體生命尚未結束之前,便可以親眼看到基督的再臨(徒一9-11)。事實上,主耶穌臨別時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一7)。當然,人雖無法知道,但總是有預想的。

建立教會的使徒們尚未離世之前,其實教會的房角石已有開始鬆動的跡象。當許多人發現基督並沒有在他們自己所設定的時間內來臨,導致教會內部對於復活的盼望開始動搖,甚至建立在他們原先所相信所仰賴一切信仰基礎上的屬靈價值,都可能因此變得沒有了意義(林前十五12-35)。從保羅費勁地大聲疾呼:「若是沒有復活,就吃吃喝喝吧!」是何等沉痛與悲傷的語調。可想見當時教會中異道聲浪多麼的大!

斷了復活與永生的盼望,沒有來生還信什麼呢?無法從聖經中尋得真理、重燃信仰火苗。為了呼應屬靈失焦信徒的焦慮而想出各種千奇百怪人的道理,尋隙取代了神的真理,這不是以色列人為自己造金牛犢的故事悄然重現麼?等到見證基督復活的老人們都凋零歸回列祖,純正的話語更加稀少,教會疲乏終於到了極限,失落了。結果便是聖靈的停降,教會成了空殼又不能解散,只能想出不同花樣維持表面的形式來吸引人。我們從分歧的各個基督教派裡,往往可以看到混雜著其他宗教色彩的祭拜活動。

末世方舟的三個盼望


如今,在真教會這條末世的方舟上,船長是耶穌基督,真理是舵,負責掌舵的是行政體系,信徒、團契則是一群划槳的水手。第一個方舟不需航行,沒有帆,但當挪亞在方舟裡等候著洪水消退,身處汪洋大海中看不見遠方,只能放出鴿子出去尋找乾地(創八8-11)。鴿子是第一個方舟的盼望,為第一個方舟探勘尋找可以落腳之處。末世的方舟與第一個方舟不同,末世的方舟懷著福音傳遍天下的任務不斷的前進中。方舟行駛在汪洋大海上,船上屬靈的人只有爬上帆的頂端,才能看見環船的四周環境,還有遠處的目標何在。建立在信心上的盼望,是讓這艘救恩的船一路前行張開的帆,聖靈則是驅駛船前進的風力。

方舟(教會)裡各房依著教會不同的角色功能:有司職傳道的,為行政作執事的,還有信徒(弗二20-22;徒六2-12),依據這三個角色,教會(方舟)的主要活動或是教會的生活依次便是:講台(船舵)、行政(舵手)與團契(划槳手)。

方舟出了問題,絕對不在船長身上,而是屬靈的盼望分別在講台、行政與團契上出了問題。以下提出三個屬靈的盼望,兩個是在船上制高點才能望見的,一個是船員彼此心中的想望。這三個盼望,船長自方舟開始建立便指示得很清楚。

第一,終點(for destination)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

定睛於航行的終點。相對應於講台訊息的傳遞純正與否?信徒知道信仰的終極盼望嗎?

第二,路線圖(for perspective)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雅一15)。

根據每日改變的環海狀況,以耶穌基督的心來規劃教會前進的航圖(雅一5-6)。相對應於行政體系的運作透明與否?是否藉著各種管道讓信徒知道教會的策劃是朝著終點邁進,而非跟著環境世俗化,任著船在海上打圈圈?

第三,互相扶持(for sense of be longing)

主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4-35;約貳5)。

同一條船的人有生命共同體感,所以能夠同舟共濟,互相關懷幫助,同心划槳。

相對應於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信徒間可有一體感?團契生活和諧嗎?每個人可都能找到彼此了解信任的屬靈同伴?每個家庭祭壇可否健全?

教會這個末世方舟若是不能聽明白船長的指令,沒有辦法以基督的心為心,失落了盼望,這個航圖便失去了前進的指標,失去了方向,失去歸屬感,失去了堅持下去的理由。

我們可以再回過頭去用這個系統,從三方面檢視早期教會的沒落:1.看不見信仰終極目標的復活與永生,而讓異端猖獗;2.為神職所掌控的行政與政治,結合愚民貪財;3.最後教會只成了社交活動的一種。

思想今日的教會可正重蹈著歷史覆轍?

今日的教會實際活動的潛在問題


1.講台問題在於以人的道取代神的道

主耶穌早在自命不凡的法利賽人面前,絲毫不留情面地戳破以人的道理取代神的道理這種虛偽矯情的「講台控」(太十五1-14)。

這些人雖勤翻聖經,卻是在傳揚自己的道,既然不是先知講道,就無法造就教會;瞎子領路只會敗壞教會,讓信徒跌倒、信心軟弱。從講台上自我發揮了一個小時下來心裡覺得很暢快,卻可能沒有想到浪費了多少人的寶貴生命,台下若是有十個人聚會就浪費了十個小時,有五十個人就是五十個小時。

傳講神的道者無私心目的在造就教會;相反的,人的道通常只有兩個目的:

第一,為其某些不當的行為(不符合聖經或不合神心意)分訴辯解: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參:太十五5-6)。

第二,為了抨擊合神旨意的工人、事工,或是看不順眼的同靈: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祂(參:太十二1-2,9-10)。

講論人的道者振振有辭,總認為自己有根有據,主耶穌卻說:「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七24),怎麼說是「外貌」呢?表面事實!法利賽人拿律法的字面大作文章,其目的其實如司馬昭之心,人神(用聖經)可鑑。聽過這樣的例子:「批評追求謙卑的人沒有自信心」!

另一個現象就是被戳破後惱羞成怒:「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太十二14)。當然主動攻擊人的,心裡往往是脆弱的,他們只在乎自己的高傲自義的感覺受挫,卻往往不在乎被他們批評無辜者的心靈是否受傷?

人的道傷害教會,只會讓教會的嫌隙越來越大,只有神的道能達到造就教會的功效。神的道是兩面的利劍(來四12),理當會刺透人心,但因是出於聖靈的責備,會讓受教的人一方面羞愧,一方面感受到一種不言而喻的溫暖與愛,這是非常奇妙聖愛的力量,所以能夠造就教會。然而傳講神的道往往會得罪驕傲的人,但傳講人的道卻是得罪神。

靈程幼稚者站上講台自以為屬靈,這是驕傲裡面最糟、最可怕的一種!其意圖是自私的防衛與出於私慾的攻堅,那些心中隱藏醞釀很久的話語,會突然的與上下文不連貫衝口而出,然而通透萬事的屬靈人即刻便能發現,甚至有安息日還沒結束,神就感動不知情兄姊的口提點的見證。神愛祂的教會、眼目不離開祂的教會,來自神即刻的鞭策,就端看當事人自己夠不夠敏銳去聽聖靈的提醒,夠不夠謙虛去反省修正了。大體上來講,通常接受過神學訓練的講員,比較有自省力與自制力。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六3-5)。

2.行政缺失反映行道能力的軟弱

使徒時代執事的設立為的是要解決教會的問題、滿足信徒的需要。實際上,教會的行政工作是教會真理的實踐體現,教會的行政主宰著教會發展的方向。行政是方舟的導航系統,導航系統正確,教會不會偏離,真理彰顯。

若是換個角度,以牧羊人的比喻來看,就像好牧人知道羊的景況能按時分糧,有前瞻的眼力能提早為羊群勘查何處有肥沃的水草。既然如此,教會行政一定要透明、決策過程與決議都要透明,否則羊群豈不是不知道哪裡有草吃,也不知哪裡危險或乾旱不可去?

回過頭來說,牧人若當自己只是個僱工,隨意拿人工食物取代真理的靈糧,另一方面也不願在羊群之前出發探勘,不樂意尋找因應時代文化變遷的對策,愜意於舒適區(comfortable zone)。有了這些現象,表示體制的次文化力量逐漸抬頭,真理逐漸式微。行政弊端與真理變質互為表裡,是基督教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

人類歷史中沒有一個一百年的體制能夠不陳腐,能夠免除勢力角逐、勾結,能夠自始自終清新如一、永遠興盛;教會的體制亦然。我們會在這兒談復興有極大部分與這個有關。體制行年已久必會發展出一種次文化,這種次文化力量的可怕在無聲無息地凌越、牽制真理,只是當神的道被大聲的毀謗撻伐時,我們知道行政的問題已非冰山一角,卻為時已晚。

真教會行政上另一軟弱的一環是「反智」的偏執,造成人才的廢置。

福音開拓與全球化的發展,必然面臨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與不同人種等各樣的挑戰,也面臨是否能鞏固在科技與知識的傳播下,不斷被撼動著聖經倫理根本的衝擊。教會不能遺世而獨立,主耶穌與保羅都曾這麼說(約十七15;林前五10);不能逃避挑戰與衝擊,只能積極面對。

因此,我們必須明白一個事實:我們不能浪費教會內各樣專才,要善用這些資源才能乘風破浪;教會行政絕對不能,也無法一味的反智。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行政力要積極地將專才們培養成為心中有神的靈同在的但以理與約瑟。

3.缺少親密可靠的屬靈同伴

我們在教會中的生活通常僅僅止於聚會時見面,短暫的相處原本很難深入的分享彼此在日常生活裡的喜怒哀樂。更有人說基督徒與基督徒最難相處,因為基督徒最容易自以為是,互相拿著聖經論斷彼此。另一方面,同靈在討論教會裡的問題時,訴說的對象若非屬靈見識豐富與靈程較長者,在困惑與失望之中極可能只會拖垮彼此的信仰。

主耶穌離世前交代我們要彼此相愛(約十三35),這是一條新命令,也就是舊約裡沒有的。因為這個命令乃是特別為了將來的教會所設的。

我們被神揀選成為獨居的民,與世上的人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教會以外的朋友自然很少。若在教會中也一樣獨來獨往,那麼這條屬靈的道路真的是寂寞到了極點了。猶太民族不管到了何處,自然聚在一處建立猶太教堂(synagogue),所以能夠一直維持著他們的文化價值。同樣的,真耶穌教會若是能依據這個新命令在聖潔中彼此相愛(羅十六16),教會就沒有敗落的可能。

解決難題、反敗為勝,不外兩個取向


第一是就任何引起問題的癥結下手預防(to prevent),第二是以積極的方式加強(to promote)。當使徒們發現教會開始有異端,教會的盼望開始動搖時,身為教會裡做監督的他們馬上做的,第一是警誡(拉六;彼後二;猶大書;提摩太前書……),第二是鼓勵(羅馬書、提摩太前後書、彼得前後書……)。

如上討論了癥結,以下來談如何補強:

1.以真理潔淨教會

講台信息是教會真理的樞紐。「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十四3-4)。

真實的律法在祂口中,祂嘴裡沒有不義的話(瑪二6)。

建立合宜的研經方法論來防範


講道能否謹慎純正,歸根究柢在是否能使用正確合宜的研經方法。建立一套鞏固真道合宜的「研經方法論」,才是防止人的道在教會中滋生釜底抽薪的根本辦法。

研經方法論若是能夠經過專門的委員會謹慎的討論篩檢,確立之後取得傳道長執的共識,同步從神學院的訓練與宗教教育推廣,進而成為每個信徒的屬靈通識教育,那麼教會就不會輕易被人的道侵蝕。把關的通識教育建立起來,教會信徒能夠分辨真理與人道,那麼教會全體就會在健康的屬靈環境下成長,長長久久確立得救真理的盼望,不法的事沒有機會伺機發動,教會的復興便不是空談。

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前五19-21)。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弗四14)。

面對人的道要潔身自守


聽到口沫橫飛人的道理,要用甚麼樣的態度面對呢?

分辨察驗的能力是從平時日積月累培養起的,若是自己從沒有靈修生活,端依賴聚會聽道,那麼當然是容易被牽引而離棄真道的高危險群。另一方面,若是已經聽出人的道成為講台訊息,那麼跟可信賴的教會領導人反映點到為止即可,不必多說或評論,以免對初信或是信心軟弱者帶來困擾,也為迷失領會的人多代禱。

比較難的是,明顯地已經成為講台箭靶與被消費的對象。前述的見證讓我們知道神是教會唯一的靈磐石,只要我們行得正,按著神的心意為人處事,把我們盼望的矛堅固拋在這靈磐石上,神絕對會為我們發聲,也只有神的教導才能讓心高氣傲的人害怕、收斂。

有意難為我們的人或許自認為有理,所以我們沉默,其實是因為我們的盼望讓我們寬容,我們的格局夠大,讓我們可以替他們代禱,我們有神的肯定(Gods approval),所以笑笑不當一回事。一個銅板能響只有自體落地。

2.教會行政落實真理

第一,行政公開透明:屬靈領導成員乃是以基督耶穌為首的集體領導。在處理教會事物時千萬要杜絕所有宗教腐敗的共同因素:「一言堂」與「封閉」式的領導。聖經中摩西日理萬機(出十八13-27)與保羅處理奉獻捐項的例子,可當今日教會行政參考的例子。

關乎個人的事,不管是當事者或是當局者,以低調不多言為妥。但是關乎眾人的事,教會當局則必須在多方面深入了解開會協調後,以公開公正透明的方式讓全體信徒明白。開放溝通的平台才能將誤會減到最低,如此主的道才不會被毀謗。

這就免得有人因我們收的捐銀很多,就挑我們的不是。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林後八20-21)。

檢討過去的案例,提出對策,至少能做到不要讓相同的事再度發生。

第二,建立公開討論真理的平台:《使徒行傳》十五章耶路撒冷會議辯論外邦人信主後是否要受割禮,這件事給教會處理紛爭留下一個典範:辯論而後確認,確認而後教導。這是解決當前教會內任何關乎真理的不同意見,以及關乎信徒生活各種困惑的最好示範。真教會體制內的「真理研究委員會」乃建基於此。當前為了復興教會,在各國增設真理研究委員會以及建立研討會公開討論的平台應是刻不容緩了。

當然先確立真教會的研經方法論,那麼真理研討會的增設與透明化才有可能。這也就是讓教會行政回歸落實真理。這是一個用「真理研討」作為行政問題濾網的活循環。教會要確保能不斷地用真理更新、用真理活化潔淨,那麼才能防止教會衰微墮落、行政俗化(弗五26-27)。

第三,挑選適當的人:負責教會行政的聖職在講台上要固守純正的真理、無可指責,講台下處理教會事務時必須要顯出善的榜樣、言行合一,如此信徒才能口服心服。「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多二7-8)。除了按時分糧之外,總要以為父為母樂意的心情,去擔待羊隻在神家中的各種需要(彼前五1-4)。

第四,接納更多的「但以理」:目前真教會裡各方面優秀的人才濟濟,而福音要廣傳也需要他們,當然工人美好的靈性比恩賜與能力更重要。倘若能夠兩者兼具的「但以理」豈非更好?

把「情慾與聖靈相爭=屬世不與屬靈相容」概括為「有學問、能力、才華、見識,同於沒有美好靈性」是一個迷思。炫耀恩賜的凡火往往是「反智」的最佳說詞,其實帶氣負性者在服事的路上走不長久。凡火聖火不難判斷,屬靈的工作艱難,優秀的人若是能夠一直堅持下去,那絕不是屬血氣的熱情,而是發自對主的深愛。

好的屬靈領導者能夠傾聽建言,發掘人才,多方培養歷練;有不怕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胸懷;用牧者的精神以身作則,教會才能一代勝似一代。

第五,在職訓練:各地方教會發生過各樣的問題,不管成功解決或失敗。若「職務會」鑑定認為有供全球各教會學習者,應該做成案例檔案,提供總會與聯總作為教會在世界各地聖工人員在職訓練的智庫。這樣能夠減少教會行政重蹈覆轍的機會,減少摸索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減少讓信徒跌倒的機會。我們輸不起丟掉任何一隻羊!(We can not afford to lose any sheep)(下期待續)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2/01/201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