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蔡彥仁


真耶穌教會自1917年蒙神帶領設立,迄今已將屆一百年。從世界大宗教傳統的歷史比較,一百年的時間並非太長,但是從本會發展的艱辛脈絡觀察,這一百年卻是蜿蜒曲折,處處展現神恩,也看到數代以來,神的工人和愛主的信徒們辛苦奉獻的結晶。撫今追昔,我們在這百年旅程的分水嶺上,到底能學到什麼道理?我們可從《聖經》所記載的救恩歷史進行反思。

真神第一次向摩西顯現時,祂是如此地自我介紹:「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三6)。我們不免納悶,神為何不簡要直說「我是你祖先的神」或「我是真神」即可,而改以冗長贅言,迂迴的提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摩西的父親?而此節的重要性,又被耶穌在反駁撒都該人不明白復活的道理之後,總結複述一遍(可十二26)。其實真神要強調的是,信仰是一個傳承久遠的歷程,單一個人可能有好的信仰,但不一定能夠持之以恆,更不一定有辦法傳給下一代。亞伯拉罕在世時,憑單純而堅定的信心與神互動,度過他漫長的人生,難能可貴的是,他將這分寶貴的信仰資產傳給兒子以撒。以撒也以他絕對倚賴真神之情,憑其順服的個性,到處漂泊卻到處蒙福,度過他豐富的一生。第三代的雅各承襲以撒的信仰,雖然因逞強的個性而終生坎坷,但緊抓神恩、遇難呼求的作法,使他在許多人生轉折點上親眼見到了神。他們祖孫三代都經驗到「活人的神」(可十二27),雖然個人身軀離世,但是信仰代代相傳,構築成一個屬靈的、活的信仰傳承,連神在重要的歷史關鍵時刻,也向摩西和世人親自指名見證。

古代以色列人一旦理解信仰傳承的珍貴性與重要性,在他們的宗教教育裡,或者在日常生活實踐上,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念背誦,不達刻骨銘心絕不休止。因此,《申命記》教導以色列百姓,每年向真神獻上初熟的土產時,必須唸誦:「我祖原是一個將亡的亞蘭人……」,現在卻蒙神拯救賜福,在流奶與蜜之地享受收成的果實(申二六5-10)。古今對比,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信仰也進一步深化。《詩篇》許多歷史敘述之詩(一○五、一○六篇),目的也在教導百姓吟頌神的救恩,以亞伯拉罕的蒙揀選開始,以出埃及的救贖為高潮,以曠野的磨練為鑑戒,千百年來代代提醒,「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祂的能力,並祂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詩七八4)。一個久遠的信仰,唯有在有意識的傳承與努力實踐下,方能傳諸千百年。

但是,反面而言,信仰傳統往往在傳承久遠之後,容易陷入因襲舊章或人為積習,成為毫無生命力的例行公事。更有甚者,許多信仰中人以此傳統為至尊,視習俗規章為不可撼動的真理,忘卻其中的原始精義,阻礙創新活力而渾然未覺。施洗約翰嚴厲指責當代的猶太人,如果徒有亞伯拉罕子孫之名卻倚勢而驕,缺乏結果實的新生命,下場必與被焚燒的枯枝敗葉無異(路三7-14)。悔改、心意更新實為不易,這就是為什麼浸染猶太傳統積習的彼得,需要神三番兩次的藉由異象啟示,方能體悟原來神的救恩不侷限於猶太人,而是要多方開展,涵蓋所有全人類(徒十9-16)。幸好有彼得以及其他固守猶太傳統主義者的覺醒,早期基督教的宣教活動,才能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循序卻快速的拓展開來。

信仰的傳承與開展是教會存續的一體兩面工作,缺一不可。本會正值百年之慶,全體信徒有必要反思過去神一路引領的救恩歷史,一方面感恩,另一方面則需補強,以更具智慧的高度釐定未來該走的方向,在神的救贖經綸中克盡我們的棉薄之力。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12/01/2015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