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家驎
一.苦難,能顯出神的恩典,是經過包裝的祝福
當我們經歷苦難時,神在哪裡?神知道我們的苦境嗎?當以色列民在埃及受欺壓時,全能的主清楚知道他們所受的痛苦(出三7)。神未曾應許我們天色常藍、一切順利,但神卻應許我們「與我們同在」,這是最大的安慰。祂會藉著弟兄姊妹鼓勵我們,讓我們體認到祂的同在與鼓勵。
有時,我們會以為苦難是不好的,但苦難卻經常是包裝的祝福,神透過苦難熬煉我們,甚至管教、提醒,讓我們遠避惡事,進到豐盛的屬靈生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樣貌各不相同,因為冬天的酷寒,才更顯出春季的美好,因為乾旱的枯竭,更顯出雨水滋潤的可貴。
在我們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當中,其實隱藏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苦難,也許是病痛,也許是挫折,也許是壓力。這些苦難是否會壓垮我們,讓我們遠離神呢?或是我們能從這些大小苦難中,學會仰望、交託、信靠、感謝神呢?
未嚐苦澀,怎知甘甜的美好滋味?經歷苦難,才能看見人的軟弱,學習仰望信靠神,淬煉出對神堅韌的信心,如同金銀需要火煉。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有個疼愛他的丈夫以利加拿,看似幸福快樂,但因哈拿無法生育,常常被和他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毘尼拿冷嘲熱諷,心情鬱悶。敬畏神的約瑟聰慧乖巧,雖然最受父親喜愛,但卻被哥哥賣給以實瑪利人。年少時期即流落異鄉,甚至被下在監牢,過著囚犯的生活,漫漫歲月,委屈、不自由、思鄉,都只能默然承受,那種看似遙遙無期的苦難,直至約三十歲才被拔擢為宰相,脫離慘澹的日子。
二.不起伏,非人生
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4-14節,主耶穌講解末世的預兆時,明顯指出門徒在這段時間中,生活絕非輕鬆自在。除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以及地震、饑荒之外,門徒還要遭受無理的逼迫,以及面對信徒可能有的軟弱。但緊接著,祂卻突然話鋒一轉,指出正面積極的作為,意即信徒會得救並且福音會傳及普世。這表示在最後審判之前,雖然是信徒生活最為艱難之時刻,神仍然會施行救贖的工作,普世萬民都可以像主耶穌那個時代的猶太人一樣,有悔改的機會,躲避神嚴厲的審判(太三7-12,四17)。
跟從耶穌的人,必定會在人生的路途中,遇見各種生活的現實問題。首先,當門徒跟隨主耶穌從加利利海的東北角去到西南角工作的時候,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加利利海那種難以預測的狂風巨浪,即便彼得、約翰這些經驗老道的加利利漁夫,也無法應付,經文生動描述船被風浪淹蓋,門徒甚至覺得快要喪命了。經歷人生的無常之後,即便上了岸往目的地出發,路途也不一定是平坦無阻。經文描繪說:「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裡出來迎著祂,極其兇猛,甚至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太八28)。惡鬼本來是凶煞無比,只有世人央求他讓路,斷無他求人開路之可能。可是經文卻說,惡鬼看見主耶穌時,竟在主耶穌的面前,要求耶穌給他一條路走。主耶穌擁有掌管自然界的權柄,也有掌管靈界的權柄。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恐怕是門徒回家後,在會堂裡發生的事件。這是一個敬拜神的地方,在這塊地土上的人,理論上都是屬神的子民,他們的領袖應當是一批最容易回應神的人。但是這一片禾場中,卻有人被疾病和罪惡所捆綁,而其中的領袖也不願接受主耶穌的福音。然而在此同時,主耶穌的權柄也在這一切的攔阻與困難中凸顯出來。讓我們緊緊地跟從主耶穌,一同與主冒險,一同與祂經歷人生的現實苦難,同時也經歷神的大能。
苦難中學習信靠神
T弟兄敬神愛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卻在意氣風發的青年時期,因一場意外,失去一條腿。雖然痛苦與不解,但卻不敢埋怨神,只能默然承受,在禱告中感謝神留下生命,也在禱告中求主看顧帶領人生路程。這樣大的打擊並未擊垮他,在教會,依然能看到他認真聚會的身影。
中年時期,依然重視信仰,積極參與各項聖工。有天,病痛悄然上身,需一輩子洗腎,彷彿青天霹靂。心情鬱悶,但卻靠神勇敢面對。每三次血液透析(洗腎),每次血液透析精神壓力都不小,因為常有鄰床病人血液透析到一半就突然離世。歷經數年,每次都能平安返家,他對神有滿滿的感謝。
因著神的恩典與憐憫,數年之後得到換腎機會,成功換腎。
老年時期,因為脊椎有狀況,又動了兩次脊椎手術,過程有神滿滿的恩典。
T弟兄從年輕至老年,歷經了數次危難及重大手術,沒有埋怨、離開神,反倒緊抓住神,因為他深知,雖然各種苦難臨到他,但因神的眷顧與憐憫,他能穩妥地走過死蔭幽谷,也從這些苦難中學習信靠神,體認神的奇妙恩典與慈愛。
三.苦難既然必存,坦然接受
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保羅的宣教工作一開始,就遇見假先知的干擾,和猶太人的反對與逼迫,在路司得甚至幾乎喪命。也基於此,他對那些在各地信主的基督徒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更是看見保羅尚未出發,就因選擇同工的問題,而與巴拿巴分道揚鑣。從進軍歐洲的第一站開始,保羅更是被猶太人到處追殺,離開腓立比後,又被迫逃離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前往雅典,本來就是因為要避難,所以他應該是在一些人的陪伴和保護之下,乘船到雅典,以逃避敵人的跟蹤(徒十七13-15)。到了哥林多之後,保羅才有一點喘息時間,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不過後來又因為猶太人引起的擾亂而離開,也因著猶太人的反對,導致保羅宣告他要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外邦人中間(徒十八6)。但是,保羅卻能有這樣的心態:「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
任勞任怨,未發怨言
一位原本信奉道教,後來帶著先生、小孩來信主的C姊妹,認真聚會、熱心查考真理,人際關係良好。看似和樂平安的生活,卻因高中的孩子遭遇一場意外而變了調。
孩子全身癱瘓,只剩脖子以上有知覺,一切大小事情都得假手他人。
每天得準備三餐、照顧孩子、整理家裡,還得悉心照料癱瘓的孩子。面對這樣的苦境與無奈,C姊妹只能靠主繼續人生路程。
一眨眼,這種日子也過了將近三十年。這近三十年的時間,漫長且極其繁重,身體、心靈都難以負荷,但C姊妹任勞任怨,從未向神發怨言。
四.回首來時路,我勝過了嗎?
第一世紀時,福音確實已在歐亞兩洲生根,不過在主後六○年代至九○年代,基督徒在社會上仍然屬於少數,而傳福音仍然遭遇到相當大的阻力。教會不單要面對內部異端的困擾,來自社會和政府的壓力有時也越發嚴重,這些阻力帶來許多問題和挑戰。
《希伯來書》的收信人當中,有些曾經因為信仰而付上極重的代價(來十32-34),而且還處在極大壓力之下。作者寫這卷書信的目的,經文說得相當清楚:他要讀者憑著信心走到底──「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致搖動……。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3-24)。作者最後也清楚地表明,這封信是「勸勉的話」(來十三22)。整卷書信的架構,經常是在一段論述之後,就插入勸勉的話(來二1-4,三1、12,四1、14、16,六1,十19-39,十二1-3)。所反映出來的情況,是信徒面對來自社會巨大的壓力。
《希伯來書》從信仰的角度檢視當時信徒所要面對的逼迫,作者以為逼迫之所以可怕,是因為魔鬼以此為工具,不單對受害者構成生命的威脅,更讓他們因著怕死而活在罪惡的勢力下(來二14-15),因此,作者指出「苦難」是天父培育與訓練他兒女的特殊方法。在第十二章4-12節,「管教」(paideia)一詞原是希臘文化中的教育訓練用語,作者指出希臘當權者,為著培養出德智體群兼備的接棒者,都要兒女接受吃力的訓練,而天父也要祂的兒女在苦難中展現出神的聖潔,不受罪惡與死亡的轄制。
《希伯來書》作者也注意到信徒間整體的支持和彼此的關懷,誠如他在第十章24-25節所說的。第24節的「彼此關懷」(思高譯本、現代中文、和合本譯為「彼此相顧」),表現出來的是「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而彼此相顧的關鍵在於第25節所說的「不可停止(亦即不可放棄)我們的聚會」,落在患難中的信徒有個致命傷,就是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況。在第十三章中,作者提及另外三個積極的行動:第1節提及的是愛弟兄;第2節指出要接待異鄉人;第3節提及要記念被囚禁的人(思高譯本),也就是為真道而坐牢的人(現代中文譯本)──這是一件他們也經歷過的事情(來十34)。在迫害與苦難之下,整體團結非常的重要。這種團結是以信徒對耶穌基督的信心為根基,而神子民信心的生活,具體的表現就是在集體聚會,敬拜獨一真神,藉此互相支持與激勵,呈現出愛心與聖潔的特質,使福音在不利的環境中,仍得以代代相傳延續下去。
因神安慰,走出苦難
一對謙和、受人敬重的K夫婦,家庭和樂,教養孩子盡心盡力,孩子乖巧敬畏神。原本孩子計畫著學校畢業後要實踐理想與抱負,卻在一場車禍中蒙主恩召,留下眼淚汩汩的父母。
K夫婦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得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面,他們原本以為能夠像別人一樣,看著每個孩子成家立業,但事與願違,只能默默地承受著喪子之痛。
然而,K夫婦憂傷時總是不忘禱告,因著神的安慰,漸漸走出喪子之痛,繼續熱心事奉神。
苦難終將過去
R姊妹未信主前,因為先生生病,家計都落在她的身上,孩子們尚年幼,照顧先生、孩子的辛苦,及龐大的經濟壓力,讓他產生許多負面想法,甚至萌生尋短的念頭。在偶然的機會中,拿到了教會的福音傳單,看到了「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太十一29)這句經文,抱著好奇的心態來到教會。因為神的憐憫,她認識了主,生活雖然辛苦,但因神的恩典及同靈的扶持,笑顏逐開。因她明白,神時刻攜她的手前行,這些苦難終將過去,人生所盼望的是一個無哀傷、無痛苦的天上家鄉。
五.結語
主耶穌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生長在貧窮的家庭,傳道期間被世人輕蔑。為擔當我們的罪孽與痛苦,忍受極重的十字架苦難,背受鞭笞、頭被荊棘刺傷、肋旁被槍刺透、手腳被釘子穿透,榮耀的神卻因世人經歷這些凌辱、苦難,只為讓世人免受永刑,得以享受永生福樂。
脆弱的人們如同滄海一粟,日子短少卻得經歷各種苦難(約十四1)。但是,因為慈愛的主耶穌為我們犧牲,讓我們在主裡面有平安,所有苦難雖然真實又難熬,但一切終將過去,將有一天,必見主聖顏,在新天新地頌讚主恩,享受永生福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