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64期2016年5月)
主題特寫:年輕是什麼?──超越世代

亞特

網際網路加上行動裝置,目前是個全新的世代。但是有些挑戰,卻是任何世代的年輕人都要面對的,以下分享其中三個,做為年輕人的參考。

一.面對壓力


有位年輕人,剛畢業就進到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在短短幾年間,因為受到主管的賞識,很快地升到了中階主管,意氣風發,讓其他同時進公司的同事既羨慕又嫉妒。後來他的主管為了培養他,將他從總部外派到新的工廠去歷練。然而到新工廠後,工廠其他單位配合意願低,不像以前在總部時很容易得到其他單位的協助。他的部屬對於這位新來的年輕主管,也心存不信任,最後工作成效不彰,心情低落,甚至影響到生活和睡眠。幾個月後,他向栽培他的主管提出職呈。

這位主管很難過,請我以過來人的身分與朋友的角色找這個年輕人聊一聊。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分享以前在職場遇到的幾個難關,希望能給他一些幫助,然而最後他對我說:「你有信仰的力量支持你,我沒有。」終究,他還是選擇了逃避,不願面對眼前的困境。我對他下的結論有些驚訝。然後細心回顧往事,自己從原生家庭、服兵役、工作,到後來的婚姻和家庭,有許多困境,都是在流淚禱告中慢慢拾回力氣,慢慢懂得一點點包容和設身處地,甚至有些難關是忍耐許多日子之後,在祂親自出手的奇妙中,感謝度過。我若沒有阿爸父的愛和憐憫,將度不過這些難關,沒有現在的工作,沒有現在的家庭,也沒有身邊這麼多的幸福。

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祂的救恩,這原是好的。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三24-27)。

當我們壓力大到要崩潰時,當我們哀傷難過得幾乎要死時,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這個陰影將會沿路跟隨著我們的人生,成為我們的夢魘和遺憾;然而當我們仰望耶和華,尋求代禱的雙手,靜默等候祂的救恩,主是信實的,總要給我們開一條路,叫我們承受得住(林前十13)。今日我們所負的軛,是主為我們明日所預備的幸福。

二.面對學習


有些時候,陪著大專團契一起聚會,主領的年輕人,自顧自地發表心得感想,完全沒有發覺現場的空氣幾乎令人窒息。因為這些感想一部分是從別處聽來的,一部分是參考資料來的,彷彿不是屬於這個世界,跟主領者與周邊聆聽的人都沒有關係。令人意外的是,在場其他的年輕人竟然多是默默等著時間的流逝,偶有耐不住的,會從袋子裡拿出手機。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嗎?少年的主耶穌,坐在老師前面,從上課到下課,乖乖聽話地坐著,真的很無聊的時候,從袋子裡拿出……。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祂。過了三天,就遇見祂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路二45-47)。

聽進耳朵的言語,讀進眼睛的文字,如果不經思考,那些言語,還是別人的言語,那些文字還是別人的文字,信仰仍舊是別人的信仰,與自己毫無相干。縱然我們背了許多經節,記住「五大教義」、「十大信條」,熟讀「信徒生活須知」,照著所有的規定去行,卻不去思考這些經節為什麼這麼寫,這些規定為什麼這麼設立,那我們跟那些守著舊約律法的猶大人有何差別呢?跟守著祖先遺傳下來的傳統信仰的同胞又有何差別呢?有信仰卻無思考,又怎能知道律法的總綱原來是對神和對人的愛呢?

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可八18)

我們並非全知全能的神,我們聽到的話、讀過的文字,以我們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必然有不明白的地方,甚至和我們從其他資訊思考得來的認知會有衝突和互相挑戰之處。當我們去思考的時候,這些言語和文字就和我們產生了關聯,當我們開始問問題,就是我們準備收割知識的時候了。而思考過的信仰問題,當真的領悟到答案時,喜樂常常是從靈裡而生,讓我們與主耶穌更親近。

問問題的第一個對象必然是自己。想不出來時,有時我們會放在禱告裡問主耶穌,有時我們會去問周遭的長輩,有時我們會在同儕間提出來討論切磋。我們可能會得到很多回答,所有的回答仍然該自己仔細想過,或許沒有一個回答可以成為自己滿意的答案,然而我們仍然可以將問題放在心裡反覆思想。在某次禱告,某次聚會,或某次生活上的遭遇,主就讓我們明白了。

很幸運的是,絕大部分的人對年輕人所提的問題,都能忍受並樂於回答。記得曾經在一門心理學的通識課,老師照本宣科,學生昏昏欲睡。為了不讓自己睡著,就逼自己去想老師說的,一想,就覺得老師說的內容和我原本的認知不盡相同,於是開始舉手問問題,當我開始問的時候,同學醒來,老師突然感受到自己對學生是有價值的。這門通識課,我竟然莫名其妙地拿了全班最高分。也記得年輕慕道的時候,幾乎每個經節都可以有問題,大哥大姊、傳道們從來都是耐著性子,努力回答我的問題。記憶中只有一次,有位大哥對我說:「我們可以討論聖經以外的東西嗎?」

「思考後,問問題」是一種能力,在基於想更進一步認識神的前提下,我們會一步一步親近神,終將我們的生命和信仰結合;在基於我們對知識的好奇為前提下,我們也能養成舉一反三,在學業和工作上事半功倍,將幾乎窒息的場景,變成有趣的地方。

三.面對人際關係


有個大家眼中的優秀青年,從小在愛神愛人的主內家庭長大,讀書時和畢業後的工作,也都沒有忘記要殷勤聚會多做聖工。然而,在工作上,他一直有個自我期許,要很有成就,要出人頭地!所以他在工作上十分努力,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當有機會跳槽更上一層樓時,也會仔細考慮。工作幾年後,他卻遭遇了重大挫折,挫折的原因無關乎專業,而是來自於人際關係。在需要團隊完成專案的時候,他陷於孤立無援,甚至被別人落井下石,最後保不住現有的工作。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5-19)。

志向遠大、奮發向上,原是好的。但在現今的世代,沒有任何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僅靠著個人獨力完成。經營美好的人際關係,凝聚團隊力量才是關鍵。英雄只存在於漫畫和電影裡面。無論在教會事工,或在職場生涯,這個能力比個人的獨立作戰能力更重要。而這個能力的養成,在於同理心與謙虛,包容他人的錯誤和缺點,聆聽大家的意見,不以惡報惡、樹立敵人。保羅在《羅馬書》裡有精闢的見解──因著我們的軟弱,聖經提醒我們,還有一位無比強大而且深愛我們的阿爸父,保護我們不會一直被欺負。而近來出版界推出很多有關經營人際關係的好書,譬如《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就是,聖經的真理,整合這些好書提供的技巧,必能讓我們有更圓融的人際關係。

四.結論


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回不了頭的。在壓力環境中,我們需要生存的智慧與神的憐憫,困境是主耶穌給我們的功課,既是主給我們的功課,在祂的幫助之下一定可以完成。每個痛苦都會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得到些教訓和能力,終能享受生命。「思考和問問題」的能力,幫我們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不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經營人際關係,換個角度思考,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可能都是主差來幫助我們的天使,不能把天使都趕走了,再怪主不幫助我們。求我們的阿爸父給我們勇氣和智慧,勝過挑戰,邁向在祂愛裡的幸福人生。


作者: 亞特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1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