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倉億
在「撒上二三1-14」這段經文中,描寫著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王的追殺,繼續逃難到基伊拉和西弗的曠野之地。在這裡,我們發現大衛有幾方面的表現,明顯跟前面幾章所描述的略有不同,也可以說是大衛的長進。大衛被稱作是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我們或許可以思考他在這幾方面的長進或經驗,好作為我們學習和效法的榜樣。
一.在愛心與付出上
之前單求己益→在「撒上二一1-2」中記載,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王的追殺,流亡到祭司城挪伯之地。因為逃亡這件事發生的突然,使得大衛並沒有作充分的準備,於是在又疲累又飢餓的情況之下,為了自己的生存,大衛做了一件事,就是沒有求問神,以說謊來得到他所需用的。說到這裡,或者有人會想,大衛在這裡說了不是事實的話沒錯,但是他並無不好的動機,當時也是情勢所逼,不得已只好說出這種「白色的謊言」。因為假使大衛沒有這樣臨機應變,祭司亞希米勒若知道事實,說不定就不願意供給大衛,甚至也可能抓住大衛,直接押解給掃羅王了。以非事實的話來方便成事的想法,對一般人似乎是不怎麼要緊的,但是我們基督徒要想到,在聖經當中,神其實並沒有允准祂的子民以任何理由說謊。雖然大衛確實是情勢所逼,也無不良的害人動機,但是我們看這事情的結果。有一句話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是因我而死」,或許也能符合此時的狀況,就因為大衛當初單單只想到自己的需求,並沒有進一步考慮到,一句所謂沒害人動機的謊話,最後竟然連累挪伯一城之人遭掃羅與多益的殺害,以致滅城(撒上二二13-19)。這就是罪的厲害,人給魔鬼留地步的後果。一個原本看似不要緊也不會妨害他人卻不符真理的決定,卻往往演變成最終無法以個人之力扭轉,又令人悔恨惆悵的發展,這就是罪的酵性。只是我們今天並非專門探討誠實與謊言,所以我們跟著經文往下看。
之後顧念他人→在這「撒上二三」前半段的經文記載中,其實大衛的處境並沒有比逃亡到挪伯城時還要好多少。但我們可以看到大衛,當他聽到基伊拉的同胞遭受刀兵之難的時候,卻願意馬上出手幫助,最後將基伊拉全城的人,從仇敵非利士人的手中救出。
教訓→我們可以發現這其間大衛的轉變。大衛經歷挪伯事件之前,本來眼中只見自己有難,心中只考慮自己,而犯下連累無辜者的過錯。然而他必然經過徹底的反省,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與這一段事蹟相呼應的經文中發現(詩五二)。在當中,大衛一方面用1-4節描寫多益的惡行,繼續在5-7節陳說惡人的後果,最後8-9節則是反省並立志。得見作詩者,曾反省了自己之前信心全失,而且沒有完全倚靠神,也沒有剛強壯膽而進一步顧念到他人,因而此時願意立志以神為力量,更重新下決心要在患難中倚靠主的心境意念。所以我們看到「撒上二三3」,當那些跟隨大衛的人,都還信心不足的說:「……尚且懼怕」的話,大衛卻已經能夠不受情境的影響,作出高貴並正確的決定,也因此終能彰顯出神的榮耀。大衛雖在患難被壓迫當中,仍然還想到其他跟他一樣遭遇的同胞;自己正面臨性命危險,卻能不猶疑地去幫助別人,這種態度豈能不讓我們想到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十五13)。也使我們知道人在自己都還不足的時候,卻願意關懷,甚至分享和付出,這乃是真施捨,是一種更完全且高尚的愛心。並非是等自己有了再說,也不是凡事都富足了、有餘了,才想到他人,可見大衛在這裡所表現出的愛心,是已經長進,更加完全,更合神心意。
二.在禱告與交託上
之前不常求問→其次我們可以發現大衛自「撒上二三」所記載,與之前不同的地方。自「撒上十八」大衛打贏歌利亞之後,經歷了迎娶掃羅女兒米甲的事件、殺非利士人取陽皮(十八章),從拿約開始逃亡(二十章),一直到避難至挪伯城(二一章),甚至到了所記的迦特王亞吉那裡(二一12-15)。我們並沒有發現大衛在這些事件當中,有特別提到他求問神的舉動。或許有人認為這種當然之事,聖經並不一定特別記錄。既是如此,這自然之事,又為何在「撒上二三」連三次特別提到呢?故而筆者願意單純體會經文的用意,以為之前大衛雖心中有神,但是在倚靠神的事上,表現卻不夠徹底。又加上遇著一連串的患難操練,信心逐步失落,也就更加注目於自己的困難,倚靠自己的方法。在大衛某階段的信仰生活中,在他自以為心中還有神的時候,他其實快忘了全然交託神這件事。我們可以從其他的經文裡,找著相當明顯的對照。回顧大衛逃亡到祭司城的時候,所說的一句話,大衛問亞希米勒說:「你手下有槍有刀沒有?因為王的事甚急,連刀劍器械我都沒有帶。」祭司說:「你在以拉谷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那刀在這裡,裹在布中,放在以弗得後邊,你要就可以拿去。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大衛說:「這刀沒有可比的,求你給我」(撒上二一8-9)。現在我們回想,神當初使用大衛打敗非利士人,也就是那使大衛揚名的那一戰,其中大衛自己曾說的話,他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祂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撒上十七45-47)。數千年來,多少尋求神的人,曾經聽聞此話而倍受激勵、重新得力,甚至遙想是具有何等信心的神僕,才能見證這樣宏大的信心之語。可是,正是說了這些話的同一個人,不久之後,卻說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番話語。同一個大衛,在這兩段經文中所記的信心差了多少呀!不禁使人感嘆人類的軟弱不堪,又驚覺於人在自己信心的認識上竟有著多少的盲點與缺欠。
之後事事求問→後來我們看到大衛轉變的原因,「撒上二二20-23」記載,當大衛知道服事神的眾祭司因自己而被害,此事大大衝擊了他,大衛知道自己的責任。他雖然一時失落了信心與交託,但畢竟還有悔改之心,經過此事的反省,察覺到自己不足之處,所以在二十三章基伊拉的事件中,大衛完全改變了他過往的態度,之前不常求問神的大衛,在這章短短期間,在2、4、10三節經文裡,就記載他連三次求告神。
教訓→人當然可以靠著自己的判斷行事,有時或可解決。但是人畢竟不比神,人常犯錯,甚至因錯誤的決定,產生了嚴重後遺症,所以有一句話說「百密一疏」或說「人有失足、馬有失蹄」,這就是形容人是不可能事事考慮完全或避免意外。《路加福音》十二章當中,主耶穌比喻中的那位無知財主──甚麼都計畫好了,就是沒計畫死亡,這是他的失算。「路十六」中那位與拉撒路相對的財主甚麼都有,但就是沒有一樣,就是神與真理,可那乞丐看似一無所有,卻擁有那最重要的神,這也是財主看似完美人生中的最大失算。
許多人想要發財過得好,卻反被愁苦刺透;想要發達有地位,卻失去家庭溫暖;想要擴大投資卻意外破產;想信任朋友,卻反倒被騙。這就是人生,也是人想要單靠自己的不足。但是獨一的創造主卻是完美、全能、全知且慈愛的。大衛的覺醒,是終於知道除了要自己努力,更重要的是必須凡事倚靠神。就像保羅所提醒我們的,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也不能只以為自己心中有神就好,還要更注重禱告與交託、尊主為大,這才是完全之道。有部分信徒或許認為心中有神就好,禱告的次數不用那麼多,時間也不是重點,心誠就好,這樣長期下來,恐怕會重蹈大衛在「撒上二三章」之前的缺失。正是因為疏於常常親近神,以致漸漸遠離神,卻渾然不知,以致遭遇原本不需要遭遇的困難痛苦。大衛的信仰之路,我們已經看到了,也應當放在心中,避免再走那條曾經失敗過的路。
三.在憐憫與饒恕上
原可選擇以眼還眼→在「撒上二三5」,我們看到基伊拉全城蒙大衛救助。照理說,大衛是基伊拉全城人民的恩人,應該要回報大衛,就算不講回報,也應當幫助大衛。但這時非常意外地,神卻指示大衛說,基伊拉必將他交給掃羅王。講起來,基伊拉城對大衛所作的,就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對於忘恩者,甚至可以說以怨報德,恩將仇報的人,大衛是可以找他們算帳或計較的,因為大衛既有能力擊敗壓迫基伊拉城的非利士軍隊,當然也有能力報復或壓迫基伊拉全城的人,可是大衛並沒有如此做。
選擇寬恕與原諒→在「撒上二三13」,我們還看到大衛不只默默的原諒了基伊拉全城的人,連那想要交出大衛的西弗居民,大衛也不與他們計較。這就是大衛選擇了真正的王者之道,而非霸者之道,只因大衛知道一直牧養他的,也是一位真正永恆的王者,所以大衛願效法自己的神,這位神在大衛的心中乃是這樣。「主啊,祢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祢的人」(詩八六5)。
教訓→所謂同理心,就是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替人思考。大衛的智慧使他能夠體諒這兩個地方人民所作出的決定,畢竟掃羅現在還是他們的王,他們不照王的命令作,就是不忠,不作就是招災禍,下場恐怕與挪伯全城一樣。但是大衛不只體諒,他所作的決定比「同理心」更上一層,就是寬恕與赦免。人樂意施恩給別人,但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曾接受過自己恩典的人,不只不知感謝,還反過來反對自己,絆自己的腳。對這樣的人,我們常以盛怒或怨言來反應,以致在心中產生了更多怨恨和不甘。想一想,要饒恕與自己無關的人何其簡單,而要饒恕那得罪自己的人就比較困難,若要饒恕與赦免那些對自己恩將仇報,或曾傷害過自己或自己所愛的那些人,又是何等的困難。但這不就是基督的心嗎?耶穌基督願意饒恕赦免一切對祂忘恩負義的人,甚至連那些曾將祂判死刑,又戲弄祂,釘祂十字架的人;祂在十架上瀕死之時,都還為他們求饒恕代禱。大衛的憐憫和饒恕在此更完全了,因他願效法他的神一樣。被主耶穌期待更加完全的基督徒呀(太五48),又豈能不以基督的心為心呢?
有句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連大衛也不免有這樣的軟弱或過程,但他不只長了一智,在我們所查考的經文中,我們發現大衛越發地成為一個更符合神心意的人。也願所有追尋神愛神恩的,都能從神所默示的聖經裡,獲得鑑戒和榜樣,使我們更加完全,更蒙神悅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