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天梯)
天梯 第四章 人人須歸真教會

第四章 人人須歸真教會

 

為什麼人須歸真教會?我們的得救豈不是在乎信耶穌,而不在乎歸屬某某教會嗎?難道教會還有假的嗎?究竟那一家才是真教會呢?…這些問題,乃是一般人常常懷疑的問題。茲將這些疑問,逐條解答如下:

 

 

第一節 為什麼人人須歸真教會?

 

耶穌是世人獨一無二的救主(徒四12),信耶穌的益處確實多得不勝枚舉;祂也是世人當敬畏的審判主(徒十七31),凡是不信祂的,都必被定罪,永遠滅亡(約三18;帖後一7~9)。故此,「人人須信耶穌」這問題,可以說是關乎全人類生死禍福的切身問題。任何人都不得等閒視之。但是今日教派林立,分門別類,令人眼花撩亂,究竟那一家才是我們應該歸入的真教會呢?

 

固然,我們之所以能得救,乃賴乎主耶穌的救贖恩功,也因著我們的信(弗二8),好像與教會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我們所歸屬的教會若已變質,更改了原始的福音,喪失了基督的生命,那麼,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還有得救的指望嗎?請看下面事實:

 

「活下去,是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悲劇,一種發自內心的沈重負荷的掙扎。他必須在機械爭吵中拋擲名片與權勢,同時又必須在名片與權勢下討取麵包,供給腸胃;在這種生存的壓力下,人已漸漸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一週中六天賣給腸胃,星期天匆匆忙忙的擠進教堂,企圖得到解脫,求得罪贖的機會,讓六天的罪惡在這一天內洗滌乾淨。可是,星期天的電梯仍然上下昇降,公共汽車加了一次又一次的班次,長龍仍然在候車亭蜿蜒著,酒吧間的燈光亮的特別迷人,大菜館蒸發著誘惑腸胃的氣氛,搖滾樂滿街嘶喊。教堂的大門雖然開著,但耶穌已召不來顧客,聖經也美不過廣告單。人,便有如走失的嬰孩,面臨阡陌的街頭,找不著歸家的路;徬徨、恐懼與不安,是作為現代人普遍所受到的壓力。自從德國詩人霍德林發現了上帝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無效,上帝的失敗,人類的信仰漸漸被科學儀器分析成片片碎片,尼采便直接宣佈了上帝已經死亡,近代人已痛切感覺到無家可歸的悲哀。」(見劉載福編著「沙特論」二五頁)。

 

我們的答覆是:生存成為現代人的悲劇,人人迷失於阡陌縱橫的街頭,…是離棄真神,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必然結果。教堂失去了吸引力,基督徒不能改造社會,並非因主耶穌沒有乎召和感化罪人的能力;乃因教會俗化,更改了原始福音,喪失了基督的生命。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是自有永有的神,無生之始,無命之終;那早已死亡的,是原始的信仰,而不是真神。真神對我們這個時代仍有功效,只要專心尋求祂,祂便被你尋到了(耶二十九12~13)。

 

眾所皆知,西方各國向來均已被稱為基督教的國家,其文明也已被稱為基督教文明而著名,而誇耀。但宣佈神的死亡,否定基督教的存在價值的所謂「存在主義」,竟然產生於西方國家!當我們虛心研讀新約聖經,細心考據古教會的歷史,再冷靜思考之後,我們必須發現一個事實:現代教會與初期教會的情形,多麼不同!死的信仰和活的信仰之間的距離,何等遙遠!

 

「存在主義」之出現,是對現代教會的一大挑戰,也是對現代基督徒的一大考驗。諸位基督徒!請問: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能戰勝「存在主義」嗎?初期教會有許多明顯的神蹟奇事,也有聖靈活潑的工作,可以證明神確實活在他們中間,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有沒有?初期教會有寶貴的真理,可以駁倒錯誤的哲學思想,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有沒有?初期教會在迫害中仍能不斷的生長,在錯誤的哲學思想的迷惑下能然能站立得穩,你現在的信仰有這種力量嗎?經得起「存在主義」的考驗嗎?你願意知道初期教會為什麼能戰勝迫害與哲學的夾攻嗎?你願意知道真教會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嗎?

 

諸位尚未歸主的朋友!你深感生存是作為現代人的悲劇嗎?你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嗎?你覺得你有如迷失於街頭的小孩,因找不著歸家的路而徬徨、恐懼、不安嗎?你願意解脫這種內心沈重的負荷嗎?你願意活得有意義嗎?你願意知道人生正確的目標嗎?若然,請你趕快歸入真教會吧!可是在這麼多的教派之中,究竟哪一家才是真教會呢?

 

 

第二節 真教會應有的條件是什麼?

 

神有真假之分,教會也有真假之別。

 

主耶穌便藉著使徒所建設的教會,我們通常稱為「初期教會」;也有人叫做「初代教會」,或「早期教會」等。我們知道,使徒們都是主耶穌親自選召的,而且親耳聽過主的吩咐,親眼見過主所做的事(約壹一1~2);惟其如此,他們所建設的初期教會,毋庸說,當然是最標準的教會了。依此推論之,凡與初期教會具有相同的條件的,便是真教會;反面說,凡是缺少初期教會的條件的,便是假教會。那麼,初期教會所具備的條件是什麼呢?換句話說,真教會應有的條件是什麼呢?

 

一、真教會必須以真理為根基

 

主耶穌曾對使徒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於是,彼得便代表眾使徒,成為建設教會的根基了。保羅也說過與類似的話,他說:「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弗二19~20);「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三11)。由此可知,教會既然是主耶穌的,是神的國、神的家,就必須建造在主耶穌和使徒的根基上,即當以主耶穌和使徒的吩咐為信仰的唯一依據了。反過來說,教會的信仰若不合乎主耶穌和使徒的吩咐,便不是主耶穌的,也不得稱為是神的國、神的家了。

 

保羅又說:「…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教會與真理的密切關係。前面所說,「教會必須以真理為根基」,乃是說教會的信仰必須合乎真理;這裏所說「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則所謂教會必須支持真理,擁護真理。因此,任何教會的信仰若違反真理,便是假教會;再者,任何教會若不能成為扶助真理的支柱,也是假教會。真教會的信仰不能與主耶穌和使徒的吩咐背道而馳之理,至此已甚明矣!

 

那麼,初期教會所信的是什麼呢?主耶穌和使徒怎樣吩咐他們呢?茲摘錄三則如下:

 

(一)、關於洗禮

 

1.洗禮有歸入基督(加三27)、重生(多三5)、赦罪(徒二38;二十二16)、成聖、稱義(林前六11)、得救(彼前三21)等屬靈的功效。洗禮之所以有這些功效,乃因主耶穌曾在十字架上流出血和水來,又因藉著聖靈的見證,使施洗時,水中有主耶穌的寶血,成為救恩的泉源(約十九34~35;約壹五6~8)。本會在施洗時,常常有人看見水中有主耶穌寶血的異象,也可以證實這項真理。

 

2.施洗者必須是奉聖靈差遣的人(約二十21~23),即要有聖靈在他裡頭。

 

3.受洗者必須悔改(徒二38),也要明白真道,對基督有信心(徒八36~37;可十六16)。

 

4.洗禮的方式是低下頭,表示與主耶穌同死(約十九30;羅六3~5);全身入水受浸,表示與主同埋葬;從水裡上來,表示與主同復活(太三16;約三23;徒八38~39;西二12)。

 

5.也要奉主耶穌的名施洗(徒二38;八16;十48;十九5);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所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的正意是,「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一般教會多數認為洗禮只是一種入教的手續而已,而不相信洗禮有任何屬靈功效。施洗者也沒有奉聖靈差遣,因為他們不會說方言(參考:徒十44-46)。至於,洗禮的方式,則有滴水禮,也有浸禮(縱使是浸禮,也是仰面,而不是低下頭);而且是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這些主張和作法,都不合乎聖經。

 

(二)、關於安息日

 

1. 安息日是基督徒當遵守的十誡之一(太十九17~19;參考:林前七19),在新約聖經上並沒有廢掉安息日的任何根據。

 

2.「當守安息日」這條誡命並沒有時代性,是從舊約時代一直遵守到新約時代的(徒十五21)。

 

3.主耶穌平常有遵守安息日的規矩(路四16),保羅也是如此(徒十七1~2)。

 

本會信徒,常有因遵守安息日而蒙主祝福的見證,也有因不遵守安息日而受主管教的見證。這些寶貴的體驗,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安息日確是神賜福的日子,遵守的人必蒙主祝福(創二1~3;賽五十六2);反面說,若是干犯安息日,則必惹神的忿怒,而遭受災禍(尼十三15~18)。

 

一般教會多數認為「當守安息日」這條誡命,是舊約的選民要守的律法;現在是新約時代,基督徒已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羅六14)。故此,基督徒不必遵守安息日。他們更以「西二16」為最有力的根據,肯定「當守安息日」這條誡命已被廢掉。我們的答覆是:

 

1.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祂有權柄改變安息日的守法,而且祂已經將它改變了;因為安息日是為要給人享受身心的安息而設立的,並不是為要綑綁人而設立的(可二27)。

 

2.保羅在「西二16」所說的安息日,與律法上所制定的飲食、節期、月朔相提並論,乃屬於律法的安息日,其守法必須一一遵照律法所制定的條例。因此,「西二16」的正意乃是叫歌羅西教會不可因沒有遵守律法的安息日而被論斷,並不是叫他們不可因沒有守安息日而被論斷。

 

3.主耶穌為了改變安息日的守法,曾受猶太人的攻擊(太十二1~14;約九13~16);保羅為了以浸禮取代割禮,也受猶太教徒很大的逼迫(西二11-12;加五11;六12)。如果主耶穌或使徒曾廢掉了安息日,為什麼沒有因此而受逼迫呢?

 

4.十誡中,除了第四誡「當守安息日」之外,其餘九誡,一般教會都認為新約時代仍然要遵守,並不受時代限制;那麼,為什麼只有第四誡卻不必遵守呢?新約時代已廢掉第四誡的聖經根據在那裡呢?

 

(三)、關於聖餐禮

 

1.聖餐的材料是餅和杯(葡萄汁)。餅要用無酵餅,因為酵象徵罪(林前五7~8)。杯要用葡萄汁(太二十六29),不得用酒,因為酒中有酵。餅和杯都是只能用一個,表示全教會在基督裡的一體關係(林前十16~17)。

 

2.經祝謝後,餅便靈化為主的聖體,葡萄汁則靈化為主的寶血(太二十六26~28;約六63)。

 

3.餅要用手撥開(太二十六29;林前十一23~24),不可用刀子切,因為主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約十九31~3336)。

 

4.領受聖餐,有與主聯合、得永生、在末日復活(約六53~56)等屬靈功效。

 

5.舉辦聖餐禮的意義,乃為要紀念主耶穌的死(路二十二19~20;林前十一23~25)。

 

一般教會的聖餐,卻多數用發過酵的餅,而且用酒。餅則一人分領一個,或用刀子切成好幾塊。他們又認為餅和杯乃象徵主的肉和血,祝謝前與祝謝後的聖餐毫無二致,所以領受聖餐並沒有任何屬靈的功效。

 

初期教會的信條當然不止這些,但「窺其一斑而可知全豹」,其餘的問題恕不多贅了。上述初期教會的信條,正是本會的信條,就是連其他許多重要教義也都是節節相符的;因此,本會確實堪稱為真教會,即復興初期教會的末世真教會。至於一般教會的信條,因多數與初期教會大有出入,所以不得算做真教會。理由很簡單:真理只有一是,斷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後一18~19);故此,任何教會的信條若與初期教會不同,便是假教會了。此事猶如一加二等於三是絕對真理,凡是與此不符的答案便是假的一般無二。

 

保羅曾說,無論是誰,所傳的福音若是與他們所傳的不同,他就應該被咒詛;那怕他是由天上而來的使者,或是同為使徒的(加一6~9)?這就是說,福音的內容必須以使徒所傳的為絕對標準;若是違反了使徒所傳的,便是假福音,而且要受咒詛。因為傳錯了道的結果是使人滅亡(太二十三1315),其責任可以說非常重大。猶大之所以說「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保羅之所以說「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西一25),又吩咐提摩太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就是為要「把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這也是本會六十多年來的傳道精神,無奈一般人卻不能暸解,而誤會本會是自高自大的,或是愛論斷人的!

 

二、真教會必須有聖靈之內住

 

主耶穌復活後,曾對門徒說:「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二十四49)。又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4~5)。門徒遵從主的吩咐,約有一百二十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天天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一12~15)。到了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果然降在他們各人身上,他們就都聖靈充滿了。當天因門徒的見證而受浸歸入基督裏的,大約有三千人。於是,初期教會便在一日之間建立起來了(徒二1~437~41)。之後,門徒無論往何處去傳福音,聖靈便降在那些信從福音的人身上(徒八17;九17;十44~46;十九6),以印證他們為神的兒女(羅八16;加四6)。

 

這段教會歷史告訴我們,初期教會完全是靠著聖靈的降臨而建立起來的,沒有五旬節的聖靈之降臨便沒有初期的教會。依此推論之,今日凡是沒有聖靈內住的教會,因與初期教會迥然不同,所以都不得稱為真教會。

 

經上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西一24);又說:「身體只有一個」(弗四4)。換句話說,堪稱為基督的身體的「真教會」只有一個,其他各教會都與基督無關。那麼,在許許多多的教會之中,究竟那一個才是真實的基督的身體呢?答案是:有基督的靈之內住的,才是基督的身體;反面說,凡是沒有基督的靈之內住的,都不是基督的身體。譬如說,我的身體之所以是我的,乃因有我的靈在我裡頭;你的身體之所以不是我的,則因我的靈不在你裡頭。因此,保羅很肯定的說,教會之所以得稱為基督的身體,乃因它是那充滿萬有者(神的靈)所充滿的。」(弗一23)。

 

經上再說,教會是神的殿,有神的靈住在它裡頭(林前三16)。這就是說,有神的靈之內住的,才得以稱為神的殿;反之,若沒有神的靈之內住的,便不是神的殿了。

 

由此可知,或謂「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也好,或謂「教會是神的殿」亦罷,所不可缺少的乃是聖靈之內住。所以保羅告訴我們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聖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所謂「不是屬基督的」,即謂不是基督的身體,也可以說不是神的殿。信徒個人如此,整個教會也是如此。至此,「真教會必須有聖靈之內住」的問題,已毋庸爭論了。

 

那麼,是不是一切教會都有聖靈之內住呢?那一個教會才是「有聖靈之內住」的教會呢?信徒受聖靈有什麼憑據呢?

 

「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有些人根據這段經文說,一切基督徒因信了基督,所以都已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我們的答覆是:固然信從了基督是受聖靈的唯一條件,因為這是神的應許(徒二38~39)。但你所聽見的是不是「真理的道」?或是「錯謬的道」?你所信從的福音是初期教會的「純正的福音」呢?或是「被更改過的福音」呢?你果真已受了神所應許的聖靈嗎?你曾冷靜的思考過這些問題嗎?對於這些問題,你是否毫無疑問?

 

「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十二3)。有些人根據這段經文說,一切基督徒都有聖靈在他裡頭;否則,他們為什麼能承認耶穌是主?

 

我們的答覆是:這裡所說的是「聖靈的感動」,並不是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的永住」(約十四16~17),聖靈的感動與聖靈的永住是兩回事。因為凡是受過聖靈的人都必有聖靈的感動,只是有聖靈的感動的人卻未必受過聖靈。在新約聖經上,至少有兩個實例可以支持這種見解。

 

第一、在撒瑪利亞城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並且受了浸的人,都必能稱耶穌是主,絕對沒有人敢說耶穌是可咒詛的;但經上卻說他們只是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一個也沒有受聖靈,等到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才受了聖靈。(徒八12~17)。

 

第二、以弗所的門徒信主的時候,並沒有人受聖靈,保羅奉主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浸的時候,仍然沒有人受聖靈;等到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的時候,聖靈才降在他們的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徒十九1~6)。當然,與撒瑪利亞城的信徒同樣,在尚未受聖靈那段時期,他們也都能稱耶穌為主,絕對沒有人敢說耶穌是可咒詛的。如果只要能稱耶穌是主的,便斷定他已受了聖靈,那麼,撒瑪利亞城的門徒和以弗所的門徒之經歷,要如何解釋?

 

什麼是受聖靈的憑據?經上說,彼得走在歌尼流的家裡佈道之時,聖靈曾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與彼得偕行的信徒之所以知道他們受聖靈,乃「因聽見他們說方言」。彼得甚至很肯定的說,哥尼流和他的親屬、密友受聖靈的情形,與五旬節那 一天他們受聖靈的情形一樣(徒十44~47)。由此可知,「說方言」是受聖靈的絕對憑據;誰不會說方言,誰就沒有聖靈在他裡頭。

 

依照本會數十年來的體驗,當人受聖靈之時,除了會說方言外,通常身體也會震動。關於這個問題,主耶穌曾借用風吹的狀態為比喻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聲響,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三8)。所謂「從聖靈生」,就是受聖靈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比喻;第一、「風」一字,希臘原文作"pneuma",與「靈」字同。第二、我們用肉眼看不見風,不曉得它從那裡來,往那裡去;聖靈的蹤影,我們也看不見。第三、風吹的時候,我們能聽見它的響聲,也能看見物體被吹動的狀態;聖靈降在人身上的時候,我們也能聽見祂感動人說方言的聲音,並且能看見人體被震動的狀態。

 

正當五旬節聖靈大降,一部份猶太僑民譏誚門徒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徒二13)之時,彼得曾引證約珥先知的預言,證明神所應許的聖靈已經降臨了,他們之所以如此被誤認為醉酒,乃因被聖靈充滿的緣故(徒二16~18)。接著,彼得又指著他們受聖靈的狀態說:「…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徒二33)。所謂「看見」,就是看見他們的身體在震動;所謂「聽見」,就是聽見他們正在說方言。五旬節的這種經歷,與主耶穌所說「風吹的狀態」(約三8)毫無二致;可見當聖靈降臨在人身上之時,必感動人說方言,也必使人身體震動,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不過,在本會數十多年來許多受聖靈的體驗中,卻偶爾也有震動得極其微弱,甚至完全不會震動的情形。因此,我們認為:人受聖靈的狀態,通常是既會說方言,身體也會震動;但縱使只會說方言,身體卻不會震動的,也算是已經受聖靈。這就是說,說方言是受聖靈的絕對憑據;身體震動是常見的現象,而不是絕對必需的現象。因為「受聖靈必說方言」的問題,在聖經上有非常清楚的根據(徒十44~46);但「身體震動」的問題,除了「約三8」和「徒二33」之外,卻沒有更確實的資料。

 

「這人蒙聖靈賜給他智慧的言語;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繙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8~11);「…豈都是說方言的麼?豈都是繙方言麼?」(林前十二29~30)。有些人根據這兩段經文說,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恩賜,未必彼此都相同;「說方言」只是受聖靈諸恩賜之一,而不是絕對必須的憑據。

 

我們的答覆是:「說方言」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方言禱告」,另一種是「方言講道」。方言禱告是受聖靈的絕對的憑據(徒十44~46),誰不會說方言,誰就是還沒有聖靈;方言講道是特殊恩賜,聖靈願意賜給誰,祂就賜給誰(林前十二10~11)。方言禱告的目的,是要造就自己(林前十四4);方言講道的目的,是要造就教會(參考:林前十四26~27)。方言禱告的對象是神,雖然沒有人聽得懂(林前十四2),卻不必翻譯,因為神曉得聖靈的意思(羅八26~27);方言講道的對象是人,若沒有人翻譯,便不能達成造就教會的目的,所以一定要有人翻譯才行(林前十四1327~28)。林前十二章這兩段經文所提到的「說方言」,乃屬於「方言講道」的特殊恩賜,當然不是一切受聖靈的人都能領受的。

 

此事有兩點理由可為證:

 

第一、林前十二章所列舉的「聖靈的諸恩賜」,都是屬於造就教會的恩賜(8~11);但方言禱告卻是造就自己的(林前十四4),可見林前十二章的「說方言」是以教會為對象的方言講道。

 

第二、惟其方言講道乃以教會為對象,必須有人翻譯,所以林前十二章所提到的「說方言」,兩處都與「繙方言」相提並論(1030)林前十四章所提到的方言講道(1327),也是這種排列法。因此,我們必須慎思明辨,何處所說的是「方言禱告」,何處所說的是「方言講道」,切勿將兩者混同為一,以免自誤誤人。

 

「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做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林前十四22)。在這段經文中的「證據」一詞,幾種英譯本都作"sign",既可作「證據」講,也可以作「神蹟」講;在希臘原文上,它與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七節的"神蹟"乃是同一個字。由此可知,對於不信的人,說方言是一種極其明顯的神蹟,足以使他們不得不承認神與人同在;正如約翰所說,我們之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祂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壹三24)。尤其是主耶穌在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七至十八節那段經文裡,應許信祂的人必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之時,將「說方言」列在幾件神蹟之中,更能使我們明白我們這種看法是正確的了。

 

諸位基督徒!請問:如果你不能說方言,你要憑什麼證明你已經受了聖靈呢?如果你還沒受聖靈,你要憑什麼證明神住在你裡頭呢?如果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不能使你受聖靈說方言,那麼,它豈不是與初期教會完全不同嗎?它堪稱為基督的身體嗎?堪稱為真教會嗎?這些問題,但願你能冷靜再三思考,並願聖靈賜給你亮光!

 

三、真教會必須有許多神蹟

 

主耶穌在世工作之時,曾一面傳天國的福音,一面行神蹟,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四23~25)。後來,當祂要差遣十二使徒出去傳道的時候,便將這權柄賜給他們,使他們也能醫病趕鬼,並囑咐他們說:「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太十17~8)。

 

主耶穌之所以要行神蹟,醫病趕鬼,就祂對天父來說,乃為要榮耀祂的名(約九1~3;十一1~440);對受惠的人來說,是基於憐憫人的心(可一40~42;太二十32~34);對自己來說,則要證實祂是基督(太十一1~6;約十24~25)。

 

所謂「神蹟」,就是神的能力之顯明,也就是有神的確據。事實永遠勝於雄辯,對一個無神論者,惟有神蹟可使他不得不低頭默認神的存在;此事猶如我們受聖靈說方言,也能使不信的人知道有神在我們裡頭一樣(林前十四22;約壹三24)。

 

誰能行神蹟,誰就是有神與他同在的證據。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來朝見耶穌之時,曾對祂說:「我們知道你是從神那裡來做師傅的;因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約三1~2)。使徒彼得受邀請到哥尼流家裡的時候,也對哥尼流說過,主耶穌之所以能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乃因神與祂同在的緣故(徒十38)。

 

神蹟能引導人認識耶穌為救主,並且信從祂。有一次主耶穌到加利利的迦拿,有一個大臣來晉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快要死的兒子。主耶穌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大臣說:「先生,求你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主耶穌又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於是,他相信主耶穌所說的這句話,就歡歡喜喜的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來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他們說:「什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下午一時),熱就退了!」他知道,這正是主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活了」的時候,因此,他自己和他全家就都信了(約四46~53)。又有一次,主耶穌在伯大尼叫一個已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命令他由墳墓裡走出來。有許多猶太人因為看見主耶穌所行的這件神蹟,就信從了祂(約十一38~45;十二11)。

 

主耶穌曾應許祂的門徒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十四12)。主耶穌升天後,門徒遵照祂的囑咐,到處傳揚天國的福音;主果然與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他們,證實他們所傳的道(可十六1519~20;徒十四3;來二4)。這些神蹟,在使徒行傳中記載頗多。諸如:

 

1.彼得在聖殿的美門口,叫一個生來就是瘸腿的人,起來行走。結果,因為這件神蹟而信從福音的人,只算男丁的數目,大約就有五千人(三1~26;四1~4)。

 

2.主藉著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什麼人身上。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於是,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五12~16)。

 

3.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八5~8)。

 

4.在約帕有一個女信徒,名叫多加,因患病而死了。彼得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多加),起來!」他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九36~42)。

 

5.在路司得城裡,坐著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保羅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眾人看見保羅所作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十四8~11)。

 

6.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十九11~12)……等,不勝枚舉。

 

由此可知,初期教會有許多神蹟奇事可以證實他們所傳的道(可十六20),並可藉以向世人見證神與他們同在(參考:約三2;來二4)。今日堪稱為真教會的,也必須有許多神蹟,才能使外邦人敬畏真神,並且順服基督(羅十五18)。

 

有些人說:「神蹟在今日已不像在使徒時代那樣重要,因為現代醫學非常進步,醫病不需要再靠神蹟;而且今日已有許多方法可以使人信從基督,傳福音不一定要靠神蹟。」

 

我們的答覆是:現代醫學固然非常進步,但今日卻仍然有許多超過了現代醫學水準的絕症,若不靠主耶穌顯神蹟,必難以治好。當然,要使人信從基督未必要靠神蹟,但神蹟卻永遠是最有效的方法。經上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耶穌的信實、慈愛、能力,都永遠不改變,祂今日仍然願意,而且能夠成全你的禱告。神蹟的時代並沒有過去,今日仍然是一個神蹟的時代,只要你憑著信心,虔誠向主耶穌祈求,祂必垂聽。

 

本會自一九一七年創設於中國大陸以來,已傳遍大陸、台灣,以及南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印度、非洲等,許多地區。其所以能致此,乃完全靠聖靈和神蹟的能力,正如初期教會一樣。因此,凡本會所屬的信徒,可以說多數都是由神蹟入門的。這些神蹟,在本會所發行的「聖靈月刊」上,幾乎每期都有刊載,歡迎讀者們來函索閱。

 

我們知道,西方各國素稱基督教國,其文明也一向被稱為基督教文明;但否定神的存在,並否定基督教的價值的所謂「存在主義」,竟然產生於西方國家!其所以造成這個局面的因素,最主要的乃是西方各國的基督教會已喪失了初期教會的信心,行不出神蹟來。故此,在這個「存在主義」正在猖獗於世,威脅各處基督徒的信仰時代,惟有神蹟可使「存在主義者」低頭默認神的存在,並可使他們重新估計基督教的存在價值。這是每一個現代基督徒都必須知道的重大問題。

 

諸位基督徒!請問:初期教會有許多神蹟可以證實天地間有一位真神,而那位真神就在他們中間。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有沒有那麼多的神蹟,可以見證神與你們同在?聖經上說,主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然後升天,現在仍然活在天上,垂聽基督徒的禱告。如果你現在所歸屬的教會不能常顯神蹟,你要憑什麼證實主耶穌已復活,升天,現在仍活在天上,成全基督徒的祈求呢?「存在主義者」否定神的存在,而且也否定基督的神性(其他許多無神論者亦然),你要憑什麼反駁他們的主張?這個問題,豈不是值得你們冷靜思考的嗎?

 

諸位尚未歸主的朋友!諸位基督徒!真耶穌教會具備了真教會應有的三大條件――以真理為根基、有聖靈之內住、有許多神蹟,是復興初期教會的末世真教會。但願你繼續查考本會信仰,並且經常參加本會晚間和安息日的聚會,以便早日歸入真教會,合成一群(約十16),共沐主恩(約十9)。阿們。

 

 


作者: 謝順道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出版日期: 10/10/198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