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喜信)
喜信:第三章 最幸福的人

第三章 最幸福的人

 

沒有個人不渴望幸福,也沒有個人不願意為了幸福而努力。這個事實的背面,正說明著另一個事實--多數人都是不幸福的。

人間之所以被稱為「苦海」,乃基於這個事實--人人都渴望著幸福,卻往往被幸福拋棄!

誰是最幸福的人?見仁見智,各人的理想未必盡同。這,筆者僅就個人管見,提出幾點來與諸位讀者談談。

 

 

一、          有倚靠的人最幸福

 

世上最不幸的人就是幼年喪失了父母的孤兒,就如「詩經」上所說:「無父何?無母何?」詩經小雅:蓼莪篇喪父曰「失」,喪母曰「失恃」,乃本於此。其次就是中年喪失了丈夫的寡婦。因為他們都是沒有倚靠的人。依據這個事實,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有倚靠的人最幸福。

那麼,在這個茫茫的苦海中,我們當倚靠誰呢?古聖徒說:「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他的氣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以雅各的神為幫助,仰望耶和華他神的,這人便為有福。」(詩一四六3-5)。「君王」可以坐在寶座上向全國臣民發號施令,是掌握著最高權力的人。「世人」包括著大臣、謀士、勇士、學者、財主等,各種有能力的人。他們雖然各有特殊的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我們卻不要倚靠他們。因為他們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即使將他們的能力都集中起來也是有限的。何況他們的生命都極其短促,像一片雲霧,那一天要突然與世長辭,誰也不能逆料呢(雅四13-14就算他們有絕對的把握,一旦斷了氣,他們所打算的,仍然是當日就消滅了。但耶和華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是全智、全能的主。守誠實,直到永遠。有豐盛的慈愛,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開了瞎子的眼睛,扶起被壓下的人,保護寄居的,扶助孤兒和寡婦。而且永遠活著,永遠做王(詩一四六6-10)。所以說,「以雅各的神為幫助,仰望耶和華他神的,這人便為有福。」(詩一四六5)。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 Paul Sartre)曾說:」假如上帝不存在的話,任何事情確實都會被允許。人結果就被遺棄,因為他無法在他本身之內之外發現足以依賴的東西。」(見劉載福編著「沙特論」二十七至二十八頁)。被遺棄、孤立無援、迷失、彷徨、絕望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究其原因,乃是離棄神,甚至否定神。依據這個事實,我們又可以下一個結論--離棄了神的人最不幸,倚靠神的人最幸福。

那麼,神在那些方面可以做我們的倚靠呢?

第一、當我們患了絕症,群束手無策的時候,要做我們的倚靠。說:「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十五26)。主耶穌在世傳道之時,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她在好些醫生手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所有的錢財;但她的病不僅一點兒也不見好,反而愈來愈嚴重。正當走投無路之際,她聽見了主耶穌能病的佳音,便從後頭來,雜在眾眾中間,伸手去摸主耶穌的衣裳。她如此想:我只要摸的衣裳,就必痊癒了。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主耶穌轉過來,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可五25-34)。

諸如此類的神,主耶穌在短短三年的工作期間中,另外還行了好多件,不及一一備載。自一九一七年來,主耶穌在本會也彰顯過不少醫病趕鬼的神,使許多人得著平安。為什麼主耶穌有醫病趕鬼的權柄呢?因為是天上那位全智、全能的神,為了拯救世人,才降生於世界的救主。惟其如此,才敢對的門徒說:「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約十四14)。並且這句諾言,距今已將近二千年,仍然可以不斷的兌現,而始終未曾動搖其絕對的權威。

親愛的慕道朋友!你有病嗎?你要痊癒嗎?請你趁早來相信主耶穌吧!是最大的醫生,是慈悲的主,必醫治你,叫你平平安安的回去!

第二、當我們遭遇了不測的災難,生命危險之時,要做我們的倚靠。如古聖徒所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四十六1)。又說:『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詩三35)。有一次,主耶穌在海面上走,要往門徒那去。彼得蒙主允許,從船上下去,也在海面上走,要到主耶穌那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當他因動搖了信心而將要沉下去的時候,他連忙喊著說:「主啊,救我!」主耶穌便趕緊伸手拉住他,使他不至於沒頂(太十四25-31)。在此千鈞一髮之際,主耶穌並沒有說:「彼得啊!你多喝幾口海水也無妨,我等一下才救你吧!」乃是「趕緊伸手拉他」,做他「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的。

一九一七年似來,本會的信徒也有許多在災難中蒙神庇祐,而得以保全生命的見證。諸如:被1﹚毒蛇咬手禱告後蒙主治癒;2被車輛輾過,蒙主保無恙;3翻車墜崖,蒙神保祐4嬰孩墜入水缸,蒙主拯救而復活;5小孩跌落深崖,蒙主庇祐;6在怒濤中蒙神保護,被巨浪安全的上沙灘;7在火海中蒙神搭救,全家平安等,不勝枚舉。

親愛的慕道朋友!「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患。」什麼時候我們會突然遭遇什麼災難,誰也不知道。但主耶穌卻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只要我們心倚靠就必保守我們十分平安了(賽二十六3)。請你趕快來相信主耶穌吧!

第三、還要做我們生活上的保障,賞賜我們日用的飲食,使我們一無所缺。如古聖徒所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二十三1-2)。又說:「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因為敬畏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三十四9-10)。眾所週知,飲食和衣裳,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上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一般人不但要為這些東西而勞力,還要為之憂慮。但主耶穌卻教訓我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的理由是:1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神既然賞賜並存留我們的生命,也必賞賜我們日用的飲食,以維持我們的生命;既然為我們創造了身體,也必賞賜我們為了遮體和禦寒所需要的衣裳。2天上飛鳥,雖然不種、不收,也不積蓄在倉,天父尚且養活;我們既然比飛鳥貴重得多,天父必定也會養活我們的。3野地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被人剪除,丟在爐,其生命何等短促!但今天只要它還在,神仍然要給它如此的妝飾,何況我們呢?4我們所需用的一切東西,我們的天父都知道。「知道」二字,表示關心我們的生活,必滿足我們的需求(太六25-32)。

為了使生活安定,一無所缺,主耶穌指示我們必須先盡兩件本分,就是:1﹚要敬拜創造天地萬物的神,成為的兒子。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的是:主耶穌在這段短短的教訓中,一連兩次提到「你們的天父」(太六2632)。2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33)。所謂「神的國」,就是以神為王的國度;「求神的國」,即求神早日完成的國度在這地上。換句話說,便是求神幫助的子民都能完全順服,謹守命。使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沒有任何阻礙;使的國度建設在地上,如同建設在天上,有穩固的根基(太六10)。所謂「神的義」,就是神所認定的義。神的子民若能完全順服神,凡事遵行天父的旨意,讓神做王治理他們,使在地上得到了完全的王權;那麼,他們所行的事便是「神的義」,神的國已經實現在他們的心(路十七21),神的義也已經彰顯在他們的生活上了。

一般世人為了解決生活問題,都捨本逐末,只知夜以繼日的奔跑,再加上無時或已的憂慮,甚至為了達成目的,有些人竟不擇手段,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敢做。而不知盡其做人最起碼的本分,敬拜真神,並謹守命(傳十二13),以致徒勞無益。就如聖經上所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該一5-6)。對於這種人,主耶穌之「山上寶訓」中的「勿慮衣食篇」(太六25-34),或有當頭棒喝,叫他們即時醒悟過來的作用。

親愛的慕道朋友你願意在生活中有保障嗎你願意一生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嗎請你趕快來相信主耶穌吧你所需用的一切東西,天父都知道,只要你來敬拜,遵行的旨意,讓做你生活上的主宰,就要使你一無所缺了。

 

 

二、家庭圓滿的人最幸福

 

我們的一生是否幸福,與我們的家庭是否圓滿,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因為我們各人都有一個家庭,我們曾經生於斯,長於斯,將來還要終於斯。如果我們的家庭是圓滿的,我們必覺得它是一個溫暖的地方,在地上如在天堂;反之,必因其冷淡而感受著無限的痛苦,猶如處身於地獄。

婚姻是成家的開端,先有婚姻,然後才有家庭建設。因此,美滿的婚姻,乃是建設圓滿之家庭的基礎。要使婚姻美滿,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因為世上既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一個硬心到底的人。夫妻之間,只要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則一切的誤會都可以消除,甚至連許多不需要的爭吵都可以止息。否則,縱使是一件芝麻小事,也可能鬧得天翻地覆的。

一九六六年,我曾為某弟兄介紹一位姊妹。相親回來,我問那位弟兄說:「印象如何?是否滿意?」因他緘默不開尊口,我便再向他說:「六十分,可算及格;八十分,已夠理想;一百分,保證你找不到。」他答道:「我自己也怎麼好,豈能苛求別人?」我暗忖他似乎滿意,便更進一步的告訴他:「世上永遠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許多缺點,但這並不重要。夫妻之間,只要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在家庭生活上,便能慢慢的適應,以至完全融洽的」。感謝主的配合,他們終於結婚,同心攜手建設他們的新家庭。如今,他們仍然非常恩愛,令人羨慕。

所謂「結婚」,就是將兩個男女拉在一起,使他們成為夫妻。結婚前,他們各人所生長的家庭環境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性格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愛憎也不同。結婚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卻必須聯結起來,二人成為一體(31)。有些人很快就能融洽,有些人卻始終格格不入。能融洽的,乃因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格格不入的,則因缺少這種修養。

要使一對男女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成為恩愛的夫妻,最簡捷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早日歸主名下,以耶穌基督為一家之主,建設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因為在這個基督化的家庭,既有真理的啟發,又有聖靈的更新,所以夫妻之間在生活上,必定很快就能融洽了。茲將這兩件事--真理的啟發與聖靈的更新,對於「基督化的家庭」的建設上,也就是對於「圓滿的家庭」的建設上,究竟有什麼幫助,分述如下:

首先,我要談的是「真理的啟發」對於「基督化的家庭」的建設,所能賜與的幫助。

聖經記載,神起初只造一個男人,而沒有造女人。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二18)。聖經又說,女人比男人軟弱(彼前三7)。由此可知,神設立婚姻的目的,乃要使男人有女人做他的幫助,並使女人有男人做她的倚靠。所以妻子當安於室,做丈夫的賢慧的內助,使丈夫沒有內顧之憂,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專心致志經營他的事業;丈夫當體貼妻子的軟弱,在一切的事上做妻子的倚靠,使她縱使遭遇了風雨之吹打,仍然有極大的安全感。

神造男人是用地上的塵土,但造女人卻是用男人身上的一條肋骨(創二721-22)。為什麼神不採取同樣的手法來造女人呢?這是有特別的用意的。當神為男人造了女人之後,那男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二23)。這就是說,女人身上的骨,本來就是男人的骨;女人身上的肉,本來就是男人的肉;女人體內的血,本來就是男人的血。這句話,說得何等甜蜜!說這句話的男人,何等滿意神的傑作!可見神取男人的肋骨造女人的用意,就是要丈夫愛妻子。所以聖經教訓做丈夫的,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體,細心加以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又說,丈夫當為妻子己,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己(28-2925)。

男人與女人在受造之初,原為一體;二人成婚之後,也是合為一體(創二21-24)。所以說,愛妻子便是愛自己(28)。這「一體關係」,不但告訴我們,做丈夫的,當愛他的妻子;而且也隱藏著「只許有一個頭,而不得有兩個頭」的真理。誰是頭呢?聖經說:「男人是女人的頭」(林前十一3)。所以聖經教訓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22-24)。又說,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都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彼前三1-6)。

這是每逢教會舉行婚禮,聖職人員向新郎、新婦證道的時候,都要闡明的「夫婦之道」;是在平時的聚會中,也常常有人講論它,以造就既婚之男女信徒的信德。因為它對於建設「基督化的家庭」的事上,有莫大的裨益,可使我們終生受用不盡。

其次,我要談「聖靈的更新」對於「基督化的家庭」的建設,所能給的影響。

聖經說:「不輕易發怒,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十六32)。又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23)。在沙場上百戰不勝,到處建立偉績的勇士,未必是「真勇士」;惟獨能治服己心的,才是「真勇士」。因為世界上最強悍的仇敵並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能戰勝自己,用忍讓、溫和的態度對待人,才能化敵為友,與萬人融洽;反之,心如無野馬,肆意奔馳,氣量狹窄,不能容人,則永遠無與人和平相處。

要戰勝自己,不但需要明白做人的道理,還要有一種超越的力量。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雖然有神的聖言交託他們羅三1-2;徒七38,也有許多先知可以教導他們;但他們卻不僅常常違背神的吩咐(賽一2-4),甚至殺害神所差遣的先知們(路十一47-49保羅在歸主以前,是一個法利賽人,在律法師迦瑪列的門下,按著他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徒二十二35。他非常清楚,什麼當行,什麼事不可行;他也曾經立志,要棄惡從善,討神喜歡。但事與願違,「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他如此訴苦。為什麼一個立志要向善的人,竟有這種令人沮喪的結果呢他分析說:「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既是這樣,這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的罪作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七7-23)。由此觀之,要戰勝自己,使「正心、修身」的工夫於理想,確實需要得著一種超越的力量。

從那求取這種超越的力量呢神說:「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三十六26-27)。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之所以常常違背神的吩咐,並非因不願意順服神,乃是沒有力量。神深知他們的軟弱,所以應許他們說,將來必賞賜新靈給他們,就是要將聖靈澆灌在他們面,革新他們的「心」,使他們能順從神的命令。因為聖靈是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二十四49),能使我們心的力量--原文作「面的人」--剛強起來(16)。保羅歸主之後,所以有戰勝罪律的力量,而得以更新他的生命和生活,就是這位聖靈所賜與的羅八2;林後三17。憑這個得勝的體驗,保羅教導我們說:「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這種體驗,何等寶貴

真理與聖靈,如鳥之兩翼,缺一則不全。因為真理的啟發,可使我們茅塞頓開,領悟如何與人相處的方法;聖靈的更新,卻能改變我們的舊人,賜給我們行道的新力量。沒有真理的啟發,我們將永遠看不見自己的錯誤,而只知挑剔別人的瑕疵,以致無法與人融洽;沒有聖靈的更新,我們縱使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因沒有力量制服自己而不能容人。

「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詩一2)。「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大學:經一章。在真理的啟發與聖靈的更新的相乘作用之下,我們既能管束自己,便能正心;心既正,身必可修;身既可修,家自然齊。於是,「基督化的家庭」便得以建立起來了。「基督化的家庭」既然建立,在這個家庭便有和平、溫暖、甜蜜;能活在這種家庭的人,他的一生何等快樂!何等幸福!

「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素菜,彼此相愛;強如肥牛,彼此相恨」(十五16-17)。人不必富足,只求心有神,寧靜自得;三餐無需豐盛,惟願彼此相愛,滿室生春。

親愛的慕道朋友!你希望有一個圓滿的家庭嗎?請你早日歸入主名下,以耶穌基督為你一家之主吧!必用真理啟發你的家人,也必藉著聖靈更新你們,使你們能「彼此尊重,互相體諒」,以致在家庭生活上很快就能融洽,同心攜手建設一個非常圓滿的「基督化的家庭」的。

 

 

三、有盼望的人最幸福

 

有盼望的人最幸福。為什麼?

第一、有盼望的人,必覺得他所受的諸般痛苦是有意義的,可以補償的,因為他知道了實現他的盼望,這些痛苦都是必須經歷的。受苦既然有意義,而且能夠補償,便有快樂和安慰,而可以不把它當作一回事了。所以說,有盼望的人最幸福。

農夫之所以毫不介意沐雨風之苦,而早出晚歸,辛勤耕耘,就是為了期待五穀豐登。學生之所以自願閉門卻掃,潛心苦讀,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就是為要領取一紙文憑。父母之所以樂於節衣縮食,茹苦含辛,盡心養育子女,就是為了企望他們能出人頭地。

農夫、學生和父母,都有他們的盼望,也都有他們的痛苦;正因為有盼望,所以一切的痛苦都可以不足介意。比起那些遊手好閒的人,他們真是幸福得多了。

第二、有盼望的人,生存才有意義。雖然生存是一種痛苦,但有盼望的人卻覺得他還有生存的必要,而且覺得他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於是,再活下去的勇氣,便油然而生。反之,沒有盼望的人,必覺得他的生存簡直是多此一舉,毫無意義可言!世上許多自暴自棄,或精神失常,甚至尋短見的人,多屬這種類型。

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沙持」(Jean Paul Sartre)認為:「人生在世,絕無特別意義。我不知自何處來,亦不知往何處去。我生在世,就生在世,無理可說。人是一種盲目的生存。當人發覺他的生存,他已生存。他的生存,本人絕無主張之可能。生存實在是多此一舉,而且有大可不必的意味。(見劉載福編著「沙特論」七至八頁)。像這種對人生已經喪失了盼望的人,他的一生何等痛苦,何等不幸

以時間來劃分,盼望有屬於今生的,也有屬於來世的。今生的盼望是看得見的,暫時的,沒有多大的價值的;來世的盼望卻是看不見的,永遠的,好得無比的林後四18;傳一12-1416-18;二14-1123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前一24)。如草似花的美榮,是今生的盼望,既看得見,又極短暫,而且是沒有多大的價值的。一般世人的盼望,都屬於這類。主耶穌曾設一個比喻,警告這種只在今生有盼望的人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16-21)。

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3-4)。不能朽壞、玷污、衰殘,存留在天上的基業,是來世的盼望,有永遠不朽,而且毫無瑕疵的價值。基督徒的盼望,便是屬於這類的「活潑的盼望」。主耶穌曾說,有這種盼望的人,勝於賺得全世界;反之,人若沒有這種盼望,縱使賺得全世界也無用(太十六26)。來世的盼望的價值,由此可見其一斑。

下面幾件事實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來世的盼望確有莫大的價值:

有來世的盼望的人,縱使一生過著極其窮困的日子,也有快樂和安慰。因為他知道,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寒暑,再大的困苦也是很快就會成為過去的;他更知道,當他度盡他寄居在世的年歲之後,他就可以享受永遠的安息了。例如:拉撒路雖然窮困到求乞的地步,而且渾身生瘡,孤單無依,只有一條狗來陪伴他;卻因有來世的盼望,便有快樂和安慰,而得以忍受一切的痛苦了(路十六20-22)。此其一。

有來世的盼望的人,縱使為了信仰而遭受逼迫,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1人要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4)。2逼迫他的人,只能殺害他的身體,而不能殺害他的靈魂,所以不用懼怕(太十28)。3為基督的名受苦是有福的,有報賞的(太五10-12前四12-144持守所信的道而受的苦楚,是至暫至輕的苦楚,卻要為他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5惟其將來的榮耀如此巨大,所以任何逼迫都不足介意(羅八18)。

例如:1彼得和其他的使徒,雖然為了傳福音而在猶太人的公會受鞭打,卻因打算是配為基督的名受辱而滿心歡喜(徒五40-41)。2﹚司提反為了指責猶太人的罪過而被殺害之時,然求主耶穌赦免那些迫害者,並且求主接收他的靈魂(徒七59-60)。那時,他的內心何等寧靜,何等平安!3保羅曾說,他為了盡他傳福音的職分,常坐監牢,常遭毒打,屢次冒死,又經歷了各種危險(林後十一23-27)。將要殉教之時,又說:「我現在被澆,我離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6-8)。由保羅所說這些話可以明白,他無論遭受任何逼迫,心都是歡歡喜喜的。

我們知道,受鞭打是痛苦的,難以忍受的;我們也知道,生命是最寶貴的,不得輕易犧牲的。但歷史上卻有許許多多的基督徒,情願為基督的名受鞭打,甚至樂於為基督捨命,而不願意放棄他們的信仰。試想:如果永生不是至寶,可以抵償一切的損失而有餘,誰肯如此?此其二。

有來世的盼望的人,在臨終之時,心都非常快樂,非常平安。因為他知道:1「生」是一種捆綁,「死」是一種釋放,只要有永生的盼望,那一天離都無妨(路二29)。2生存是一場長期的戰爭,死是解甲休戰,身心都可以享受和平的快樂(伯十四14)。3「死」不過是地上生活的結束而已,並不是絕望的,也不是可怕的(啟十四13)。4當他瞑目之後,他的靈魂就要到基督那去享受永遠的安息了(來四9-11)。

例如:1﹚司提反臨終之時,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主耶穌站在神的右邊,曾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又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徒七55-59)。無疑的,當司提反如此呼喊的時候,他的心必定非常快樂,非常平安的。2保羅曾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望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23)。一般世人對於「死」都抱著一種恐懼的心理,因為他們沒有來世的盼望,不知道死後將往何處去。但保羅卻不僅不怕死,而且情願早日離,因為他知道他一旦離,就要與基督同在,受那「好得無比」的福分了。為什麼保羅對於來世的盼望如此肯定,如此有把握呢?第一、他曾親眼看見基督向他顯現徒九3-817;林前十五8,知道確已復活、升天,是人類的救主,凡是相信的都必被提,與永遠同在(帖前四13-17)。第二、他曾被提到第三層天,在樂園聽見隱秘的言語(林後十二1-4),知道在天上確有一個樂園,現在歸入基督的人,將來都要到那邊去。第三、他曾領受了承受天國的憑據--聖靈徒九17;林前十四14-1514;這聖靈不但是承受天國基業的憑據,而且也是復活穿上靈體,升入天堂的憑據(林後五1-5)。因此,保羅對於「死」非常樂觀。

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三日下午九時,中教會有一位弟兄離。當日早晨,他露出笑容,反覆的說:「很美,很美,很美!」他的女兒問他:「爸爸!什麼東西很美?」他答道:「那條河流很美,很美,很美!」他的女兒隨即體會了他的心情而說:「爸爸!您是不是正在欣賞天堂的美景呢?」於是,他非常滿意的答道:「你深知我心!」次晨四時,他的太太聽見非常美妙的樂聲和歌聲,來自遙遠的天上那邊,愈來愈近,愈近愈宏亮,並且聽到了「哈利路亞,讚美主耶穌!」的禱告聲。然後,那非常美妙的樂聲和歌聲,又漸遠漸微弱,以至完全消逝於天上那邊。他的太太說:「這不是夢,因為我根本沒有睡覺。那樂器和歌聲非常美妙,我聽得太清楚了!」他又說:「當我聽到那樂聲和歌聲的時候,心的憂傷竟即時消失了!」

死是人人不能逃避的命運傳七2,八8;來九27,而且是痛苦的,可怕的,但基督徒卻不怕死,他們對於「死」,是樂觀的。試想:如果基督徒對於來世的盼望沒有絕對的把握,如果他們像一般世人不知道死後要往何處去;那麼,他們在臨終之時,怎能那樣寧靜,那樣快樂呢此其

親愛的慕道朋友!綜括上述各點,我們可以明白,有來世盼望的人,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請問:你有這種盼望嗎?你知道你是必死的嗎?你知道那一天「死」要突然臨到你嗎?你知道死後你要往何處去嗎?你已經找到死後的歸宿嗎?你若只有今生的盼望,而沒有來世的盼望,一旦死了,要怎麼辦?請你趕快來相信耶穌,受浸歸入基督吧!

 

 


作者: 謝順道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出版日期: 09/01/198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