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喜信)
喜信:第四章 最平安的人

第四章 最平安的人

 

施浸者約翰的父親撒利亞曾被聖靈充滿,預言主耶穌降為人之後,要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6779)。就終身活在不平安的世界,不知道何時將要遭遇什麼不測的世人而言,這真是一個關乎萬民的大喜的信息(路二10-11)。

主耶穌在短短三年的傳道工作期間內,確曾行過不計甚數的,使成千累萬的人在絕望中得到了平安。諸如:被鬼附身的、癲癇的、癱瘓的、長大痲瘋的、瞎子、瘸子、聾子等,凡是來求告名的,都得著醫治(太四23-24,十一4-5)。

主耶穌所要賜給我們的平安,並不限止於這些屬肉的平安;更要緊的,還要賜給我們屬靈的平安,也就是內心的平安。屬肉的平安固然有它的價值,所謂「一旦病倒了,才深知健康之可貴」,乃是一般病人常說的話;但屬靈的平安,即內心的寧靜和快樂,卻比它更重要,是不容我們忽略的。

主耶穌曾對的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主耶穌在這裏所說的平安,顯然有兩種:一種是「主耶穌的平安」,即風雨中的平安;一種是「世人的平安」即屬肉的平安。這當然不是說,主耶穌只要賞賜我們屬靈的平安,而顧念我們的身體;乃是說,一個信主耶穌的人,縱使遇到了災難,他的內心也是寧靜的,快樂的。這種屬靈的平安,豈不是比什麼都寶貴的嗎?

 

 

一、處變不驚的人最平安

 

有一天晚上,主耶穌與的門徒同搭一艘船,要渡到格拉森那邊去。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主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

主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然後,主耶穌轉過來對門徒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可四35-40)。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患;在我們一生之中,何時要忽然遇到災難,是誰都不能逆料的。2當災難必忽然臨到之時,一般人往往會心慌意亂,不知所措;但有些人卻能如主耶穌那樣處變不驚,非常鎮靜。3只要有主耶穌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有堅固的信心,則無論遭遇任何災難都不足畏懼。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過世界」(約十六33)。主耶穌當日對的門徒所說這種「處身於苦難中的平安」,就是屬靈的平安。我們必須明白,如果苦難是我們所不能避免的命運,那麼,在苦難中而仍然有屬靈的平安,豈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嗎?我們也要知道,真實的不幸並不是肉身遭遇什麼苦難,乃是在苦難中喪失了屬靈的平安。

聖經說,希律王曾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將他收在監,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希律王將要提彼得出來辦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徒十二1-6)。雅各、約翰、彼得三人,是主耶穌親信的使徒。雅各既然死在希律的刀下,成為使徒中第一個殉教者,則彼得一旦被提出來,也是難免要被處死刑的。但當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他竟然在兩個衛兵當中睡得很香甜呢!昔日主耶穌睡在風浪中那種內心的寧靜,彼得也體驗到了。

聖經又說,在腓立比城裏,有一個被鬼附身的使女,用法術使她的主人大得財利。保羅奉耶穌基督的名,從她身上趕出那巫鬼來。她的主人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便揪住保羅和西拉,拉去見官長,在官長面前,誣告他們。官長吩咐人剝了他們的衣裳,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囑咐禁卒嚴緊看守。禁卒把他們下在內監,兩腳上了木狗。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徒十六16-25)。當時,保羅和西拉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皮破血流,而且被關在內監;但他們的內心卻極其快樂,化監獄為天堂,在那禱告唱詩讚美神,與神密契。這是屬靈的平安的另一幅美麗的圖畫,令人羨慕

精神病學作家佛蘭克爾博士Dr. Viktor E.Frankl說:「在某種情形之下,若痛苦在尋求出它的意義的一瞬間,便不成其為痛苦了」。(見佛氏原著,譚振球譯「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一三二頁)。由此可知,如果受苦是有某種意義的,則對於痛苦的感受將大大的減輕,甚至於消失;惟獨「無謂的痛苦」,才是難以忍受的真實的痛苦。

杜斯妥也夫斯基(Feodor Dostoyevsky 1821-1881 俄國寫實派三大作家之一)也說過:「我獨獨害怕一件事,那就是我的痛苦分文不值」。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所受的痛苦是有價值的,我們便可以心安理得,而不用懼怕了。

依據聖經上的話看來,基督徒所遭遇的苦難,大約有下列幾種意義:

1一個基督徒,只要有愛神的心,無論遭遇任何苦難,都可以得著益處(羅八28)

2許多基督徒在未受苦之前,往往因為不明白神的旨意,而走迷了路;等到經歷苦難之後,才明白了神的旨意,而對神有更深刻的認識詩一一九6771四十二5

3「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十七3)。基督徒受過百般的試煉之後,信心將大大的長進,以至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前一6-7)。

4基督徒在肉身所受的苦楚,有助於叫他們與罪斷絕,而成為聖潔彼前四1二十三10

5基督徒為主所受的苦難,是至暫至輕的,卻要為他們成就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18;羅八18

基督徒因為明白他們所受的苦難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所以他們不但不怕受苦,而且可以在苦難中獲得安慰和快樂。這種屬靈的平安--沒有憂慮,沒有恐懼的平安--豈不是比屬肉的平安更寶貴,更值得追求嗎

「你使我們受苦了多少日,求你也使我們歡喜了多少日;你使我們經見了患難多少年,求你也使我們喜樂了多少年」(呂譯本:詩九十15。神人摩西這段禱告詞告訴我們:1信徒所遭遇的許多患難,往往出於神的旨意,是不能避免的。2患難雖然免不了,喜樂卻可以祈求;只要始終有喜樂,患難何足懼3我們所當懼怕的,是患難加上了憂傷,而不是患難本身;我們所當祈求的,是在患難中仍然有喜樂,而不是逃避患難。「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十七22)。

保羅又說:「我們又藉著,因信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羅五2-3)。「盼望神的榮耀」--這就是基督徒之所以常常喜樂的緣由;這「神的榮耀」,將於基督再臨的時候顯給基督徒(羅八18前一7。基督徒因有這種盼望,所以不但在平時,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親愛的慕道朋友!你遭遇過患難嗎?你現在正在受苦嗎?你心有憂慮嗎?有悲傷嗎?你希望有一顆處變不驚的寧靜的心嗎?你希望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嗎?請聽!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心靈上不安的人),可以到我這來(來信靠主耶穌),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獲得屬靈的平安)!」(太十一23)。請你接受主耶穌的呼召,趕快來相信吧!

 

 

二、脫離罪律的人最平安

 

任何人都有「是非之心」(良心),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是善是惡,心明白(羅二14-15);因此,當人犯了罪的時候,由於這「是非之心」的作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恐不安。聖經上所說,「惡人雖無人追趕也逃跑」(二十八1上),就是這種不安的心理的具體表現。

聖經記載,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之後,一聽見了神的聲音,就藏在園的樹木中,躲避神的面。神呼喚亞當,對他說:「你在那?」亞當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我便藏了!」(創三8-10)。這段故事,將犯罪者的心理反應描寫得非常精緻。與此相反,「義人卻膽壯像獅子」(二十八1下)。因為義人既然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仰不愧於天,俯不於人,內心自然極其平安,什麼也不怕。

犯罪者的另一個心理反應,便是良心的自責。這良心的自責,乃是一種精神上的懲罰,其痛苦並不輕於肉體上的刑罰。一個犯罪的人,在尚未受法律制裁之前,便先嘗到這種自責的苦味了。縱使在受過法律的制裁之後,或因始終沒有破案而可以逍遙於法外,這種自責仍然是存在的。

聖經記載,大衛王犯罪後,曾經向神懺悔說:「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詩五十一3);又說:「因我的罪過,我的骨頭也不安寧。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詩三十八3-4)。雖然因他的切實悔改,神早已藉著先知拿單告訴他說,神必赦免他的罪,使他不至於死(撒下十二13);但他內心的不安和痛苦,並沒有因此而消除,所以他要不斷的為罪憂傷,「每夜流淚,把褥子濕透」(詩六6)。犯罪者的良心的自責,以及由於這自責而來的精神上的痛苦,是何等的難忍,何等的可怕呢!

有一個孩子,他的父親為要使他日知所警惕,而預備了一塊木板,用以記錄他的過錯。每逢他做錯了一件事,他的父親便在那塊木板上釘下了一枚鐵釘;若是做了一件善事,父親就為他拔掉了一枚鐵釘。經過一段時期之後,那塊木板上雖曾釘下了許多鐵釘,卻也拔掉了不少。

有一天,他的父親很興奮的稱讚他說:「孩子啊,這塊木板上的鐵釘快要拔光了!」但他卻憂傷的說:「鐵釘雖可拔光,釘痕卻是永遠不可抹滅的!」

這塊木板好像我們的良心,天天記錄著我們的過錯。固然當我們有過錯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懺悔,也可以多行一些善事來彌補我們的過錯;但那些留在我們良心上的釘痕,我們的生命史上的污點,卻是永遠不可抹滅的。犯罪後的懺悔,是亡羊補牢的消極辦法;惟有克己不犯罪,才是防微杜漸的積極辦法。因此,與其犯了罪才要懺悔,倒不如盡可能的減少犯罪的次數;甚至努力修身,改變氣質,而於不犯罪的祟高境界。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罪律,正心、修身,以至成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於這方面的努力和失敗,保羅曾以極其悲痛的心情,很坦誠的向我們如此自白:「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我也知道,在我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七1518-19)。為什麼他如此懦弱,無法隨心所欲的棄惡從善呢他冷靜的思考,尋求出其癥結而說:「但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若我去作所願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的罪作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七1420-2123)。最後,他絕望的哀:「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保羅這些努力和失敗的經歷,不就是我們眾人的經歷嗎?他那種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的哀,不就是我們眾人的心聲嗎?

「山窮水盡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句)。保羅受罪律轄制,無力克己修身,而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終於發現了一道光明,就是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他說:「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七25)。如何靠主脫離呢?他接著說:「因為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由做罪奴的受捆綁的生活,進到脫離罪律的自由的生活;由「我真是苦啊!」的哀,轉變為「感謝神!」的歡呼。這是多麼大的福址

為什麼聖靈能釋放保羅脫離罪律呢?因為聖靈是「從上頭來的能力」(路二十四49),足以幫助他戰勝惡者的一切試探參考:路四1-14。不僅保羅有這種寶貴的體驗,一切在基督重生,被聖靈更新的人,也都能達到這個境界的。所以保羅曾告訴我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又說:「主就是那靈(聖靈);主的靈在那,那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此事,早在舊約時代,神就對我們應許過了。說:「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三十六26-27)。

我們這些相信主耶穌的人,因為必須受教規約束,所以一般世人都以為我們非常不自由。至於他們因為無拘無束,只要不觸犯國法,任何事都可以行,所以他們就自以為極其自由了。抱了這種觀念而不敢歸入耶穌教的人,為數頗多。其實,適得其反!表面上看來,一般世人似乎很自由,不論嫖、賭、飲,什麼事都可以任意而為;但稍加思考便可明白,他們是不得不那樣做,而不是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的。說得更清楚些,他們乃是受了捆綁,日日過著罪奴的生活。所以他們所謂「自由」,其實是一種放縱,並不是真實的自由(加五13)。惟有在耶穌基督蒙聖靈釋放,脫離罪律的自由,才是真實而可貴的自由約八3236;羅八2;林後三17

犯罪者的心理狀態是惶恐不安的,而且是極其痛苦的;因此,能戰勝罪律的人,確是最平安、最快樂的人。親愛的慕道朋友!你犯過罪嗎?你因無法戰勝罪律而覺得心不平安嗎?你願意求解脫嗎?請你趕快來信靠主耶穌吧!

 

 

三、得享永生的人最平安

 

「死」的滋味如何?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能告訴你。因為當個人即將斷氣的一瞬間,雖然可以親嘗死味,卻已無力向你描述,他的感受究竟怎麼樣。不過,由於死者臨終之時的掙扎,以及不安的表情看來,我們卻可以想像得到,死的滋味必定是痛苦的,可怕的。於是,對於死,我們便抱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怖心理。

再者,死後要往那去?那邊的情形如何?除了聖經上的話之外,更沒有人能很肯定的告訴你。雖然「視死若歸」(韓非子),或「生寄也,死歸也」(淮南子)這類的話,我們已聽得不少,但到底要歸到那去,何處是我的家,卻永遠是一個謎。死人的世界,是如此不可捉摸!

「死」不僅是一個充滿了恐怖的謎,而且也是世人不能免的命運。有一則德黑蘭(Teheran伊朗首府)的死神的故事,這樣說:

一個既有財又有勢的波斯人,有一回和他的一名從,在他的花園散步。僕人大聲喊叫說,他剛才邂逅了死神,威脅著他。他請求主人把自己那匹千里馬給與他,以便能夠趕緊逃往德黑蘭,當晚他可以到達那邊。主人同意了,僕人上馬就急速出發。正當主人回家的時候,他自己也遇見了那個死神,他便問說:「你為什麼嚇唬、威脅我的僕人?」

死神答道:「我沒有威脅他呀!當我計劃今晚在德黑蘭和他會面時,我發覺他仍在這,我只是面露驚奇罷啦!」(見佛蘭克爾博士著,譚振球譯「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七十二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死是眾人的結局」(傳七2),「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傳八8)。甚至你計劃奔逃命之處,可能就是你將要葬身的地方;因此,你急速逃往該地,無異於趕上死亡的約會。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旦死期臨到,縱使有一個有財有勢的人,願意為你付出鉅款,以贖回你的生命,也是無法辦到的(詩四十九6-9)。

就一般世人而言,死確是痛苦的,絕望的,可怕的;但基督徒對於死卻是樂觀的,認為它是好得無比的。為什麼對於人人所畏懼的死,基督徒竟有如此超越的看法呢?

第一、眾所週知,我們所撒的種子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十五36);若埋在死了,就活出新生命來。與此同理,在基督徒看來,肉身的死並不是生命的終止,乃是永生的開端。

第二、一粒種子若沒有生命在頭,埋在地之後,必至朽壞,而永遠活不出新生命來;惟獨有生命的種子,撒下去之後,才能活出新生命來。基督徒蒙了重生,並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這種子就是神的道(彼前一23),也是生命之道(徒五20)。因此,就基督徒來說,肉身的死確是永生的開端。

第三、基督徒的肉身雖然死了,但於主耶穌再臨的時候,卻能復活林前十五51-52前四13-16,由墳墓出來詩七十一20;賽二十六19;但十二2;約五28。並且改變為榮耀的靈體,被提於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然後,與主永遠同在於天堂(腓21前四16-17。為了這件美事,神不但以真理培植我們,而且賜給我們聖靈做憑據,使我們可以時常坦然無懼,迎接身死之時辰的來臨(林後五1-8)。

第四、當主耶穌再臨之時,我們這必朽壞的肉體既變成朽壞的靈體,這必死的肉體既變成不死的靈體,那麼,經上所說:「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那時,我們將可向死誇耀說:「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那死啊!你的毒在那?」(林前十五51-55)。因為主耶穌曾親自成了血肉之體,藉著由死復活的大能,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使一切因怕死而成為魔鬼的奴僕的人,都蒙釋放(來二14-15),得以出死入生了提後一10;約五24

第五、復活是永遠朽壞的,肉體卻是必至朽壞的;復活體是榮耀的,肉體卻是羞辱的;復活體是強壯的,肉體卻是軟弱的;復活體是靈性的身體,肉體卻是血氣的身體(林前十五42-44)。顯然的,復活體比肉體更好。因此,我們之所以不怕脫下這個血肉之體(身死),乃因我們有穿上那個靈性之身體(復活)的盼望(林後五4)。

基於上述幾個理由,基督徒可以很興奮的與保羅說:「我情願離與耶穌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23)。既然如此,基督徒對於死,何有之懼怕!

一九七二年正月八日上午二時,中教會弟兄蒙主恩召,安然離。彌留之際,他曾在異中看見了主耶穌身穿白衣,榮光燦爛的向他顯現。因此,他突然滿面笑容,很快樂的直喊著:「主耶穌,感謝主!主耶穌,感謝主!主耶穌,感謝主!」

他的太太問他說:「你看見了主耶穌嗎?」

他答道:「是!」

她又問他:「你是不是看見了天使?」

他回答:「不是!」

她再問:「有沒有看見天使?」

他回答:「有!」

最後,她再問他說:「主耶穌要帶你去嗎?」

他答道「是!」

於是,她安慰他說:「好了,主耶穌既然要帶你去,你就去吧!孩子們我會好好照顧的。」

這時,他的感官似乎已經失去了作用,他與她之間好像存著一段距離,任憑她怎樣叫他,他都沒有反應,只是一直呼喊著:「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接著,聲音漸漸微弱,而斷斷續續的說:「哈」,以至斷氣。

次晨,他的長女一起床,還沒有人告知他父親離的消息,她就問她表姊說:「昨晚主耶穌來接我爸爸去了!是不是?我昨晚作了一個夢,看見主耶穌來接我爸爸去天堂了!」並且安慰她表姊說:「我是長女,本該比你更悲傷的,但我已在夢中蒙主安慰,尚能自制。請你也不要過分悲傷」。

本會的靈胞即將之時,常有這些奇妙的體驗;這見證,不過是其中的一則而已。

親愛的慕道朋友!就一般世人來說,死是痛苦的,可怕的,而且是人人不能倖免的命運。但就基督徒而言,死卻是永生的開端,是好得無比的。關於這件美事,不但有聖經明確的指示,也有聖靈可做憑據,更有許多奇妙的見證。因此,基督徒可以坦然無懼的迎接死之時辰的來臨。親愛的慕道朋友!你願意嘗一嘗這種安然去世的美味嗎?你願意享受這種由永生所帶來的最大平安的福分嗎?請你現在就來相信主耶穌吧!

 

 


作者: 謝順道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出版日期: 09/01/198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