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76期2017年5月)
真理論壇:話說《上行之詩》之前

黎為昇

當我們讀到《詩篇》一二○篇到一三四篇時,便可在詩歌的標題上發現「上行之詩」。這15篇的內容幾乎都很短,除了一三二篇共18節之外,其餘每篇的經文都少於10節;然而每篇都是字字錙銖,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淺談聖經中的音樂


音樂是神所賜的禮物,早在神創造天地之際,天使就開始用音樂表達他們對神的讚美(詩十九1;伯三八6-7)。但偏偏在人類歷史中,最早與音樂有關的記載卻是猶八(創四21),他是一切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是由不認識神的人開始從事音樂的領域。因此音樂所擴及的對象範圍很廣,可以上至天使、下至罪犯,都可以透過音樂來表達他們內心的世界。

音樂歌詠的目的也很廣,可以表達最神聖的事,例如傳揚神的作為(詩一一八17)、傳揚頌讚神的大能與大德(詩一四五4、6)、傳揚神的救恩(詩九六2)……等;可以表達終極的真實,將神雋永的情感、心思與旨意呈現出來;也可綻放人深邃的情感、思維與意志。然而音樂卻也帶來娛樂的效果,滿足人內在欲望的宣洩,因此它也能顯露出煽情、充滿很多私慾與罪惡的表現。

淺談希伯來詩歌


以色列人是一個重視音樂的民族,在聖經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信心的偉人,用詩歌表達他們對神的頌讚與崇敬。例如摩西歌頌神用紅海毀滅埃及的追兵(出十五1-18)、底波拉和巴拉帶領百姓打勝仗之後,便作詩描述爭戰的過程(士五)、大衛為掃羅與約拿單作哀歌(撒下一19-27)、希西家作詩記念神醫治他的疾病(賽三八10-20)。甚至婦女──如哈拿歌頌神(撒上二1-10)、先知──如哈巴谷作詩為即將到來的災禍禱告(哈三2-19)……等,他們都用詩歌記下值得紀念的事蹟與神大能的作為。

首先或許我們會問:「為什麼希伯來人非常重視音樂?」有學者認為這或許與十誡的第二誡有關。因為別國的人可以用視覺來呈現宗教背後的意涵,甚至可以觸動各種感官來表達他們願與神明親近的回應,因此他們藉由雕刻與繪畫表露出他們所崇拜的神明。這也是我們會看見古文明所遺留下來的古物,很多都與宗教崇拜有密切的關係。

然而,神透過摩西吩咐以色列民:「不可為自己做偶像與任何天之上、地之下、地之下的水中之形像(直譯)」(出二十4),因此他們轉變以聲音來表達他們的崇敬與虔誠,藉著音樂、歌聲、舞蹈來憶起神是與他們同在的。因為神是無法用視覺看見的,所以他們用聽覺之美──詩歌、頌詞等回應神,藉由音樂來喚起他們與神互動的記憶(例如:詩103篇)。

就個人對生命的認知而言,對以色列人來說,他們清楚知道是神創造聲音與音樂,因此音樂不能只是屬於個人的喜好而已,更是屬於神的。換句話說,神創造音樂,祂愛聽一種與祂有共鳴的音樂,而使神與人建立情感交織的情愫。透過唱詩、吟詠的方式傳遞信息,有時比只用口傳的信息更具有屬靈的感受力(王下三15)。

有關古希伯來音樂的旋律已經不可考,因為音階、樂譜、音符是後來才發展的,另一方面,當以色列人亡國後,其音樂的旋律被迫消失,因此只留下歌詞,後來由以斯拉匯集成為現今我們所見到的《詩篇》。

現今學者們則透過三個管道,希冀對古希伯來音樂旋律有初步的了解。第一、從其他鄰近國家推測,因為巴勒斯坦不是封閉的國土,必定在文化、藝術、人文薈萃上,彼此有所交流,相互影響著。第二、葉門有一群猶太人社區,從他們回到祖國所唱的詩來推測。第三、從其他像葉門的猶太人社區口傳的詩歌來推測。

淺談詩篇的標題


《詩篇》這卷之所以取為「詩篇」,是根據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的「讚美詩」而取的名字。1《詩篇》有時被稱為「第二聖殿的詩集」,乃是因為《詩篇》並不是一次編輯而成的,也不是出於一個作者之手,而且可能歷經數世紀,直到猶太人被擄回國才完成(一般認為成書的時間約在主前三至四世紀),並成為聖殿各種宗教儀式和會堂中使用。

另外《詩篇》之所以被稱為「第二聖殿的詩集」,是因為被擄歸回之人為了激發人編纂一本新的詩集。其實現存的《詩篇》在被擄歸回時已存在,只是文士以斯拉團隊再次將原有的詩集重新整理,並加上一部分被擄之後的作品。事實上有證據顯示許多作品乃存在已久,例如:在《詩篇》中,有一部分用古迦南語稱「眾神」的「伊羅欣 Elohim」,有一部分用「耶和華 Yahweh」。《詩篇》卷一幾乎用「耶和華 Yahweh」,而卷二則幾乎是「伊羅欣 Elohim」,但到了卷四與卷五則又以「耶和華 Yahweh」居多。

關於《詩篇》的標題或題註,雖然釋經家們向來對《詩篇》的標題抱懷疑態度,甚至一般聖經學者把《詩篇》定為瑪加比時代(主前一世紀)的作品,因為他們不相信標題所提供的資料,認為是編者加上的。例如《詩篇》標題中提及大衛生平的事跡(3、7、18篇等),他們認為只是編輯上的猜測,與詩詞內容可能沒有關連。

然而我們仍對其標題採取接受的態度,其理由是,這些標題也是馬索拉(Masorete)希伯來文聖經抄本的一部分。在希伯來文聖經的《詩篇》中,標題是每首詩篇的第一節,因此這些標記可能早時就存在。再說,古時抄寫聖經的文士,根據他們抄寫聖經的態度,不大可能如此草率行事,自行將自己的意念放入聖經之中。

其二,在新約中,主耶穌、彼得和保羅都曾討論過它們的真實性。例如當主耶穌基督引用《詩篇》一一○篇的經文「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太二二44)的時候,主耶穌就承認這首詩是大衛寫的,也證明主耶穌接受《詩篇》一一○篇的標題「大衛的詩」的事實。類似的例子也出現在保羅的證道詞中,他引用《詩篇》十六篇的經文「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他也根據《詩篇》十六篇的標題「大衛的金詩」,相信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大衛。

《詩篇》其實常是描寫作詩者的默想、心境、意念等,而不一定是敘述事實的經過。因此《詩篇》的作品有可能是在事件的進行中,或是在作者之後的回憶中,所表達內心的心境。關於題註的說明,請參見本文後面的〈附錄:詩篇中的標題〉。

上行之詩簡介


《詩篇》一二○篇到一三四篇的標題為「上行之詩」,所謂的「上行」2,意思是階梯,也就是藉著一些磚或石頭鋪成的臺階,可以讓人上到高處或下到低處。

若根據《以西結書》第四十章後所描述的聖殿,必須登上七階臺階到外院的門(結四十22),然後從外院再登上八階臺階到進內院的門(結四十31),總共十五階臺階,因此有人認為當他們從外院進入到內院時,在臺階上將這十五首一首首唱出。3因為聖殿不只是祭司為百姓獻祭的地方,並且有一些利未人,他們在聖殿裡擔任專職唱詩班的工作(尼十一22-23),因此有人推測,或許他們每登一階就唱一首,總共十五首詩。

另外「上行」這字的字根為,動詞的意思是上升或舉起的意思,也就是提起某物從低到高、以非線性的方式移動,特別是爬山的舉動,因為爬山這動作很難以線性的移動方式來完成。

在舊約中的以色列男子,一年三次要上神所指定的地方來朝見神,因為有神的節期,分別是無酵節、七七節、住棚節(申十六16)。至於哪裡是神所選擇的地方?在聖殿尚未建立以前,他們便聚集在示羅敬拜神,直到約櫃遷移至耶路撒冷後,便改到那裡聚集。在行走的過程中,或許便將這十五首詩歌一次次地唱出來,直達到耶路撒冷。

若根據上行之詩中《詩篇》一二六篇的情境,或許也是選民從被擄之地歸回的路途中,眾人一起唱讚美神的詩歌。

上行之詩的結構


這十五首讚美詩,雖然題標都被冠上「上行之詩」,但可以清楚看出並不是同時被創作的作品,例如四首出自於大衛、一首出自於所羅門,而《詩篇》一二六篇至一二九篇似乎是較晚期的作品。場景也有所不同,例如:《詩篇》一二○篇與一三○篇可能是屬於個人性的、《詩篇》一二七篇與一二八篇則是屬於家庭性的、《詩篇》一二二篇與一三四篇則是屬於公眾性質的、《詩篇》一三二則是針對特殊事件而作的。

因此,「上行之詩」應該是後人為了描述一種屬靈境遇的提升,將符合編著感受的各篇詩歌合編在一塊,因此這「上行之詩」的題標並非出於原作者,而是出於編者。這種漸進式的描寫,讓讀者感到愈來愈屬靈,愈來愈接近神,就好像一步一步爬山,登上了耶路撒冷、聖殿山,再一步一步走入聖殿之內一般,因此筆者嘗試將這十五篇依照信仰經歷的進程,分成下列的結構:

信仰重生期(Rebirth of faith)


我們的生命需要歷經重生,神會用快樂與滿足吸引我們向前成長。

《詩篇》一二○篇:詩人在米設地,在基達的帳棚中,住在應許之地以外,被世界的重擔攪擾而感到痛苦困惑,開始轉向神、求告神。

《詩篇》一二一篇:詩人有了轉變,回頭向應許之地跨步,開始走向耶路撒冷,上行到錫安山。

《詩篇》一二二篇:詩人更上一層樓,正接近聖城,已望見城門,正享受內心接近神的平安。

信仰復興期(Restoration of faith)


當重生後,此時覺得自己已達到顛峰,但卻沒想到只是蜜月期而已。神藉由剝奪與損失使他更長大、更成熟,但他卻開始對神疏遠、冷淡。此時他面臨信仰的激盪、掙扎,同時也需要重新潔淨、復興他的信仰。

《詩篇》一二三篇:詩人開始面對來自人的試煉,需要再一次「向天舉目」。

《詩篇》一二四篇:雖然耶路撒冷美好,但畢竟這世界的真相是殘酷的,或在世上、或在耶路撒冷內,詩人欲用不同的心境面對真實的世界。

《詩篇》一二五篇:詩人再一次體會他所信靠的堡壘,必不動搖。

《詩篇》一二六篇:詩人歷經一場屬靈的爭戰,好像被擄後又歸回到錫安的情境般,所謂「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信仰的十字架期(crucifix of faith)


信仰復興後,吾人必須要學習承擔十字架,站在牧人的角色負軛,這是信仰另一次的掙扎,卻也是更深入體驗神的契機。

第一、恩典的享受

《詩篇》一二七篇:詩人看出神將工作、家庭交付給他,但他的心態必須調整,誰才是真正的建造者與看守者。

《詩篇》一二八篇: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就是實實在在地敬畏神,他所擁有的福氣,才是扎扎實實的滿足。

第二、內心再次衝突與激盪

《詩篇》一二九篇:詩人再次掉落爭戰當中,過去如何被敵人欺侮,現在不能又走回過去的路,可惜詩人內心看不出平靜的恩典。

《詩篇》一三○篇:詩人再度向神祈禱,一次次地仰望神的救恩。

信仰的連合期(Union of faith)


當信仰上學會如何順服神後,基督的生命會成形在我們生命裡,此時信徒的眼睛不再是自己,而是神所在乎的事。

第一、生命的降服

《詩篇》一三一篇:詩人開始斥責自己的野心、狂傲,再度享受平靜的喜樂。

《詩篇》一三二篇:恢復神與人關係的和好,詩人的信仰狀態,彷彿進入到聖殿中約櫃的面前,再度見到神以及祂的應許。

第二、生命的和諧

《詩篇》一三三篇:可貴的是,詩人也與他的屬靈伙伴,一同享受主恩之美。

《詩篇》一三四篇:最後一同來稱頌神,並且以喜樂、讚美,彼此祝福。

附錄:詩篇中的標題


在《詩篇》之前的標題,其所包含的資訊,大致如下:

第一、表示這首詩的作者或編輯者

例如:第四篇的「大衛的詩」、第八十二篇的「亞薩的詩」……等。

第二、表示這首詩的歷史背景,有助於明白詩歌的背景與內容,而幾乎都與大衛的事蹟有關。

例如:第三、七、十八、三四、五一、五二、五四、五六、五七、五九、六十、六三與一四二篇等。

第三、表示這首詩是在某儀式、某時間或其他特殊場合……等被吟唱或演奏。

(金詩 Michtam)」(詩16、56-60篇):「」的原意是碑銘之文(inscription),也就是刻在紀念碑上的碑文,因此這類的詩可能代表正式宣言,或與儀式性的音樂有關。也可能是銘刻於石,同時又在聖殿公開宣讀的詩歌或宣言。

(祈禱詩 Tephillah)」(詩17、86、90、102、142篇):這類的詩專門呼召百姓或罪人向神懇求赦免的詩篇,而且是哀悼詩歌形式,承認神有權管教百姓,並且囑咐他們服喪禁食祈禱。

(讚美詩 Tehillah)」(詩145篇):某種特別形式的歌曲,也是一種音樂術語,或許是在崇拜儀式的節目中,一種群眾高聲歡呼式的歌曲。

(流離歌 Shigionoth)」(詩7篇;哈三1):可能是根據亞蘭語所譯的,其意不是很確定,或許是指「狂熱之詩(dithyramb)」,為激昂奔放的短調。

(訓誨詩 Maskil)」(詩32、42、44-45、52-55、74、78、88-89、142篇等):的意思是悟性、洞察力 insight(詩四七7),或是默想、熟慮 contemlation 之意。可能是一種訓誨性或懺悔性的詩歌,其中也包含了振奮人心或鼓勵百姓讚美神的用途。

(稱謝詩 A Psalm of Thanksgiving)」(詩100篇):提供給群體獻祭時所唱的詩。

(愛慕歌 A Song of Love)」(詩45篇):這首是慶祝王室婚禮的詩歌。

安息日之歌」(詩92篇):其他早祭用詩有第一日(詩24篇)、第二日(詩48篇)、第三日(詩82篇)、第四日(詩94篇)、第五日(詩81篇)、第六日(詩93篇)。

「; (交給伶長 To the chief Musician)」:指把此詩收在音樂指揮或音樂總監已有的詩歌中,以供崇拜之用。當聖殿音樂指揮使用此詩時,必須特別宣告出來。

(調用休要毀壞 Set to“Do Not Destroy.”)」(詩57-59、75篇):表明詩歌開序的歌詞,可以作為音樂伴奏的示範。所謂的「休要毀壞」應該與《以賽亞書》六十五章8節的「不要毀壞」連結,推測與古代一個眾所皆知的製作葡萄新酒的儀式有關,這特別的詩歌敘述某人正處理葡萄,依次被處理的葡萄成為選民社群的象徵,而且此詩歌亦顯示出該詩歌為王與百姓應該被赦免的禱告。4

第四、表示這首詩所用的音樂或曲調

(詩歌)」(詩46、48、65-68、75、76、83、87、88、92、108篇):是一種有包括歌詞與樂器的音樂曲(參見詩67篇標題)。

(調用朝鹿 Aijeleth Shahar)」(詩22篇):「(黎明dawn)」,「(母鹿 doe fallow deer)」見右圖,是一種產于歐洲、小亞細亞,形似赤鹿而略小,身體淡黃色,夏天生出白色斑點的鹿。這裡是指示指揮按照當時流行的歌曲〈清晨的母鹿〉的曲調演奏,很可能是舊曲填寫新詞方式的一種詩歌,類似讚美詩390首將民間歌謠譜上歌詞的手法。

(調用慕拉便 Muth Labben)」(詩9篇):t是死亡之意,因此直譯為「兒子的死 Death of the Son」,這是一種不詳的音樂術語,可能與某種形式的曲調有關。

(調用百合花 Shoshannim)」(詩45、69篇)與「(調用為證的百合花 Set to“Lily of the Testimony.”)」(詩60、80篇):是一種音樂結構或曲調 tune。有些比較語源學家(comparative etymology)認為或許與一種六音部的詩體(hexameter),或是六弦琴(a six-stringed instrument),或是與六或六分之一的數字有關,但上下文並不確定。

(調用麻哈拉 Mahalath)」(詩53篇)與「(調用麻哈拉利暗俄 Mahalath Leannoth)」(詩88篇):所謂的「(麻哈拉 Mahalath)」,這音樂術語出現在《詩篇》五三篇與八八篇,其意思並不是很清楚。一般聖經譯本採取音譯為「麻哈拉 Mahalath」,NASV 譯本認為或許的字根為,意思是生病、軟弱之意,因此可能是哀傷之調(sad tune)。而「麻哈拉利暗俄」中,「(annoth)」是「唱」的 piel 型之不定詞(infinitive),所以「(Leannoth)」直譯為「為了歌唱」,是一種音樂術語。NIV 譯本認為可能是一種調,意思是「苦難的憂傷」。5

(調用遠方無聲鴿)」(詩56篇):是一種旋律或曲調的名字。

(調用女音 Alamoth)」(詩46篇):「少婦」是一個陰性名詞,是指應該生育卻尚未有小孩的年輕少婦,以今日的音樂術語很可能被譯為「女低音 alto」或「soprano 女高音」。6

第五、表示這首詩所用的音樂或樂器

用絲弦的樂器」(詩4、6、54、55、61、67、76篇):此所指的到底是哪種弦樂器,或許是指可以手提的琴,如同大衛所彈的琴(撒上十六16,其他相關記載可參見:王下三15;賽二三16)。

用吹的樂器」(詩5篇):有學者認為是如同埃及專業哭喪者所用的「哭喪笛」(撒上十5)。

用迦特的樂器」(詩8、81、84篇):一個不為人知的專用音樂術語,很可能是某種曲調的名字,或所彈奏的樂器名字,或與壓榨葡萄酒的節期或慶典有關。7

第六、表示與演奏有關的術語

希家榮 Higgaion」(詩九16):為默想(musing)或冥思(meditation)之意,這字可能是為彈奏樂器的樂師而設的配樂提示,可能指用弦樂器伴奏的某種滑音(glide)或顫音(trill)。

詩」(詩47-51、62-68、76-77、80、82-85、87-88、92、98、100-101、108-110、139-141、143、145篇):這字與「(修剪)」有關(賽五6),所以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指一種弦樂器,而彈奏的方法與修剪葡萄者用指甲捏斷葡萄枝的手法相仿。

細拉」(詩三2、4、8等):是樂譜的一種符號,但它的字面意思和在音樂中的重要性已不詳。可能為歌唱告一段落要插入樂曲的間奏符號,或是為要轉調或為要延長的音樂符號。


註:

1.而希伯來文的「((Tehillim 讚美詩集)」,是「(讚美詩)」(詩145篇標題)的複數型。

2.「上行」這個字是陰性名詞。

3.Matthew Henry,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in One Volume (Peabody: Hendrickson, 1994), 929.

4.Koehler, L., Baumgartner, W., Richardson, M. E. J., & Stamm, J. J. (1999).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1471–1472).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5.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1999 (R. L. Harris, G. L. Archer, Jr. & B. K. Waltke, Ed.) (electronic ed.) (287–288). Chicago: Moody Press.

6.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Hebrew (Old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7.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Hebrew (Old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作者: 黎為昇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1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