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79期2017年8月)
海外來鴻:文章潤飾營側記

迦瑪列


2017年3月,從臺灣參加了「世界代表大會」後,匆匆回沙巴上班兩天,又趕往沙巴總會,利用短短兩天的時間接受文宣訓練,用意是給自己在文字宣道方面多一些磨練,加強自身的能力,將來能盡棉薄之力。

去,抑或不去?


3月31日晚上開始至4月2日為期兩天半的「文章潤飾營」,課程安排相當密集,理論與實踐並行傳授,是主講人蔡恆忠執事這幾年來所累積的經驗。他為了讓與會者能寫好一篇文章,於是重新分享「正確的釋經」,讓我們溫故而知新。足見,寫好一篇屬靈的文稿,需要清晰的表達、連貫的思路、準確的用詞,這樣才能把聖經讀出來,真讓與會者獲益匪淺。

這次的「屬靈文章潤飾營」基本上就是在教室、餐廳、寢室三點之間不停地穿梭。每當腸枯思竭時,就會想何苦來這一遭!但,歷經腦力激盪後,總覺甘甜。

參加文字訓練,無非是享受主耶穌也喜愛的另一種生活──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參:可六31)。說真的,太多的聖工佔滿自己的時間,以致忙碌中失去安靜靈修的功課;作聖工固然重要,安靜的心更不能少。要得到源源不絕的靈力,筆者體會到不是單單拚命地做完眼前的工,要緊的是心靈的歇息(賽三十15)。也就更了解主耶穌在工作一段落後,要到曠野歇一歇了。

課程的安排中,與會者每天都能收取嗎哪。在兩天各三、四十分鐘的禱告與讀經分享中,的確是神的靈大大運行之美好時刻,藉著主領者的見證與勉勵,開啟每一顆整裝待發的心靈。透過處負責的介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地球表面上仍然還有許多未聽見福音的馬其頓人。十大語言中僅有中文、西班牙文,以及英文是大家所能理解的,想到還有俄羅斯語、印度淡米爾語……,是我們不懂也不認識的語言,然而這些語言使用者人數眾多,都是未曾聽見福音的。何時才能把本會基本教義、十大信條翻譯成他們的母語,的確是我們國外文宣同工的重大使命,難道只有他們需要扛起責任?我們不是更應該在禱告上支持他們嗎?(帖後一11)。

此外,聯總文宣部部負責周碩軍執事以及主講人蔡恆忠執事再三的提醒,在這個馬來群島上,沙總文宣處的確肩負著更重大的使命──多多出版馬來文的刊物。這豈不是更需要靈力、人力、金錢方能成事嗎?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一切的馬來文獻要出版,沙總文宣處何嘗不需動用大批知曉三語的同工,一起協助我們的巫文組同工去蒐集、編輯,甚至翻譯、排版後才能出版呢?這是「分工」又「合作」的裙帶關係,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

釋經要準確,不僅是提醒


課堂上,蔡執事一直強調釋經不能馬虎,因為對神的話首要態度是敬畏謹慎,轉化成行動,自然是釋經的準確,若放縱恣肆,哪還有依歸的標準!不過,準確並不就等於直譯,直譯仍有可能曲解。因此,句子以正確易懂為原則,特別是通用語詞,應該盡量避免別出心裁。

猶太人對聖經極為尊敬,不但語文,連思想、文化,也受其影響。他們的經文必須用手抄寫,至今仍然如此,因為他們認為聖經規定是「寫」。如果一有錯誤,必須整章重新寫過,可見其認真之一斑。

再者,若是把一節或一句話,從一章或一段經文中抽出來講,而忽略上下文的意思,稱之為「斷章取義」,如此會誤解該句話真正的用意,這文字工作者是不可不慎的!當提到「上下文之連貫性」時,蔡執事提醒我們務必注意行動的連貫性、思想上的連貫性、行動與思想的連貫性,以及與其他經卷的連貫性。

應當避免堅持在無關連的地方,勉強造出和上下文沒有關係的句子。況且,有些本身即有完整意義的陳述,比如《箴言》有些章節都是獨立的真理陳述。因此,有了釋經學,我們就能注意上下文,不至於斷章取義,也讓研經更有興趣及持續性。

潤飾文章須先懂寫文章


來上課之前,我們都以為「文字事奉」的理念和「作文」的指導原則相同,這是大錯特錯。「開卷作者心,下筆讀者意」,說明文章是讓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是無法否定的。但是,身為一個編輯,我們的認知與職責又是什麼?

「心與筆的交流」正是編輯者務必明白的,我們不能隨意刪改作者與讀者以文字交流的氣氛與平台。我們的工作,應該圍繞著「潤飾」這一環。因此,先有屬靈知識的蘊底和文學的基礎,再體會作者是如何找靈感、抓重點,如何構思文章,如何經營細節,及最後的文字潤飾。「潤飾」不代表需要植入很多專業的術語,最重要的是激發起讀者對於文字的興趣和熱情,這才是「潤飾文章」的真諦。

心與筆的飛躍


於「潤飾文章」的工作上,蔡執事邀請全體與會者共同潤飾,大家可以提出各自的看法,為何要這樣修,為何不要那樣潤飾,整個課堂就熱鬧起來。與此同時,每當修好一篇文章,蔡執事都會邀請一位「讀書人」以感性的語調來通讀一篇,讓我們都能體會到作者提筆時的心情,又能感受到讀者閱讀文章時的感動!

這讓我們明白「文章的潤飾」其實就是做到原作者未做到的「文字筆耕、生命留痕」。

文字需建平台。很多偉大及多產的作者,多年來的作品只藏在書櫃裡,這些都是他們筆耕的心血,長遠留存,影響深遠;也有不少牧者每期在會訊上發表感人的佳作,卻只留在會堂的四牆內給少數人享用,多可惜!他們缺少了一個平台,而「文章潤飾者」務必明白文字工作者艱辛血汗的作品,應有一個固定及廣大的平台。雖然開始時可能被拒絕或無人欣賞,經「文章潤飾者」的筆,好的文章終久會被人賞識、傳遞及珍藏。現今科技發達,若能利用國際網絡,文字的影響更能快速地深入世界每一個角落,在想不到的隱密心田中開花結果。無形中,亦在未信者的心田中開花結果。

文宣新路在哪裡?


科技日新月異,人的思維也改變了,華人教會的讀者隨之也有不少轉變。從出版聖經註釋、專題探討的文章,在寫作、命題、編輯、美工、排版、傳遞等方面都跟以前很不同;今日的文字工作要扮演一個多層次的角色。我們需要「以文字為主,輔以多元媒介」,這樣在廣傳福音的同時,也能造就信徒,建立教會。

出版科現正致力探究讀者在學習及思維上的轉變,發覺我們這一代思想極具邏輯性,表達力求順理成章;但年輕一代,甚至剛識字的兒童卻並非如此,所以出版書籍,要配合他們的特性。例如將信息寫成一個個小片段,或以圖像精簡清晰地帶出一個個概念,讓讀者容易掌握,樂於閱讀;如上網般,要設法吸引讀者開啟每個窗口,然後幫助他們消化信息。再講一些聖經上的教導,最後引導讀者自我反思,並嘗試怎樣實踐。足見,要處理好文章的潤飾,需清楚文章的表達方式需配合人思維的轉變。

雖說語文不斷隨著時代、地域轉變,世俗文化也同樣地不停衝擊基督教文化,「文章潤飾者」在修飾著作,實有捍衛真道的責任:一方面設法保存優良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維護文化使臻於高尚美善,不讓卑下媚俗的文化侵蝕信徒心靈;且藉修飾後的文章把光明的道傳給人(徒二六23),讓人接受基督的救恩,勝過魔鬼的權勢(徒二六18)。

有您們真好!


參加了這一次的「文章潤飾營」,第一個收穫是認識了一班喜歡文字且華文造詣奇高的同工。這次在「文章潤飾營」裡坐了12位同工;雖然,都坐在那裡聽蔡執事上課,但是文字事奉的經歷各有不同。有的是資深的文字工作者,有的只能算是文字票友。有的已經在從事文字事奉,有的和筆者情況差不多,沒有文字事奉的經歷,但是希望透過學習提升技巧。有的是常年筆耕不斷,也有走出校門後就沒有再提筆作書的。

更難能可貴的在於,幾位華文老師的同工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藉工作坊與眾人分享自己積累的文字經驗,以及那些帶著血淚和汗水的成長經歷。看得出來,他們是誠懇地實踐著「傳遞文字異象,栽培文字工人」的目標。就是這樣平實真誠的服事態度,讓筆者可以從最初的不安中完全放鬆下來。

算起來,大家相處的時間有限,卻還是能夠從課上的討論中、從課間的閒聊中、從用餐時的天南地北的交流中,聽到每個人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其中,有的故事新鮮如草上的露珠,晶瑩奪目;有的故事則是用一個世紀的時間匯聚出來的大河。這一些,都可以成為文章潤飾的本錢!

感謝主,有您們真好!

末後提醒:見證之歌


於4月1日下午安息日聚會時,蔡執事以「見證之歌」與大家分享。當中提及神是造人、賜人生命的神。趁著還有時間,神向摩西暗示其死期已近了,問他是否功成身退了(申三一14),進而提醒我們,是否在神給我們的機會中把工作做好?是否在神允許屬於我們的時間上完全忠心?

因此,神要摩西在生命結束前再做一首詩歌,要教導百姓們吟唱,時時提醒自己,神曾經的作為和以色列人的悖逆。神希望以此詩歌來警戒他們,認識他們的磐石。摩西巴不得將祂的教訓淋漓如雨、滴落如露,如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中。

約翰看到神的榮耀和能力,殿中充滿了煙,甚至沒有人能進殿。他也看見摩西的歌不能不唱(啟十五2-3)!我們在參與聖工中,絕不能忘記靈修。試想,若不是神給我們恩典,有誰能進到祂面前?更稱為祂的兒女?因此,要珍惜神賞賜的身分,謹守過日子。在神施慈愛時,快快歸向祂,不要等到救恩的門關閉,那時才想起還有幾篇文章未潤飾,交代我們的工作尚且未完成……。屆時,又有誰能救我們呢?互勉!


作者: 迦瑪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1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