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82期2017年11月)
主題特寫: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談國外事奉的困難與挑戰

楊志豪

偉大的使命


主耶穌升天前,交託門徒一個大使命,就是「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可見,主的眼光是遠大的,祂不希望福音侷限於耶路撒冷和猶大全地,更要超越種族、國界,達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使徒時代,教會在小亞細亞不同的地方被建立,保羅的心願也就是去西班牙傳福音,因他以為當地就是「地極」。然而,真教會被聖靈建立已經一百週年,雖然在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已有教會或聚會點,但人數都不算多,制度、規範也不似臺灣完整,可見在國外傳福音等事奉的工作,有著更大的困難與挑戰。

人力資源的缺乏


筆者二十多年前從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居住在卡加利,當時那地沒有真耶穌教會,只有一位信徒及數位慕道者。我的父母心中想起神的呼召:「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認為神帶領我們移民到此,一定有祂的美意,於是便開始自發地在每週的安息日舉行家庭聚會。當時人數不多,也沒有專職傳道或長執牧養,我們只能夠在聚會中播放從美國或臺灣寄來的講道錄音帶,以充實靈性上的飢餓。由於人力資源有限,有時一人要身兼數職,如領會的人也要煮飯,司琴的人也要在同一場聚會中翻譯。這種情況在國內教會應該不會發生,然而在國外一些地方卻是常見。

雖然如此,神的能力總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當教會自認軟弱不足,資源有限的時候,便會凡事靠禱告多仰賴神,教會往往在這時候有較顯著的成長期。因著大家在靈裡的飢渴、對道理有極大的需求,聚會的出席率往往十分高,也提早到聚會的地方禱告;沒有會堂的時候,大家輪流提供家庭作聚會點,同靈間彼此關心,有一家的精神。在那段時期,有許多渴慕道理的人相信主,信徒也因積極參與事奉而有所成長。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教會的屬靈生命,也不會受資源的缺乏而有所限制,因我們拜的神是天地的主宰,祂能使不足變成豐富。

同心的挑戰


「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腓四2)、「你們中間有分爭的事」(林前一11)。使徒時代的教會,也是有面對不同心的問題,當時教會內的猶太人,彼此曾有矛盾,例如在寡婦的救濟上,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徒六1-7),就算是以外邦人為主的哥林多教會,也因信徒的無知與驕傲,造成教會內有分爭的事,導致教會聖工停頓不前、信心軟弱、信徒流失等現象。在國外的教會,往往都由華人移民組成,如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地。能移民的信徒大都有一技之長或曾在原居地獨當一面,大家來到新的地方,想用自己過去的經驗、想法,來為主大發熱心,就難免容易產生摩擦或衝突,再加上很多地區缺乏專職聖工人員的牧養,自己長期摸索聖工的方向,產生問題時沒有屬靈的長輩作調解,分爭的問題容易發生,也因此影響教會的和諧和發展。「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1-2)。

在國外事奉的同靈,最需要學習的就是謙卑的功課。因為只有在神面前謙卑,才能好好與人相處和同工,以溫柔、忍耐、愛心去聆聽、理解,並學習跟你背景、意見不一樣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倚靠聖靈,保守合一的心。

美國總會創立初期,每年的教會代表大會,都是一種考驗,因為各地代表意見不一,往往為一些議題僵持不下,會議常常都開到深夜而不能罷休。有鑑於此,教會便提出要加強禱告,求聖靈帶領開會,於是便推行在開會期間的早上,全體禁食禱告。感謝神,自此之後,開會討論的時間大為縮短,氣氛也變融洽,大家在聖靈的帶領下尋找神的旨意和方向,讓教會得到造就及發展。

多元文化的挑戰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6-28)。

使徒時代的教會,包含了多元文化、種族及社會階層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和平共處、在基督裡合一,全因聖靈的工作和在真理上合一,相信他們當時也曾面對不少挑戰。今天,真耶穌教會全球六十多個地區已有教會;同樣地,國外教會的事奉也會面臨在國內看不見的多元文化的問題。在筆者駐牧的教會中,雖然大部分的信徒是華人(從中、港、臺及東南亞移居此地),但也包含少數白人、印度人、菲律賓人和韓國人。在國外,其他教派的教會通常以種族來區分,但真教會卻是一個不分種族,屬神的大家庭。當然,教會在成長中也會遇上不少挑戰,例如,教會以前都會在農曆新年舉辦新年特別聚會,但後來因中國色彩太濃厚,而改成新曆年的元月一日,以顧及不同種族同靈的感受。另外,以前教會都會有些西方人不太習慣的食物,如鳳爪(雞腳)、雞心、臭豆腐等特色食物,現在炊事人員都避免這些菜色,以免非華人信徒或慕道者不習慣。在講台上,通常有英語即時翻譯(但水平非專業水準,品質有待加強)。較年輕的傳道人通常能講兩三種語言,並用英文證道,希望以聽英文為主的下一代,對道理有更深入的理解。雖然多番努力,但國外教會在向非華人傳福音上仍有待突破,求主幫助。「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

莊稼多,工人少的困境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7-38)。

兩千年前,主耶穌曾慨嘆:不是沒有人要信,而是沒有足夠的工人可以出去收莊稼,引導世人歸主。真教會在百年之際,各地都有感恩、紀念的聚會,以感念神在過去百年的帶領及大恩典。但此時,真教會內部卻面臨專職傳道人青黃不接的危機,過去國外教會非常倚賴臺灣傳道人差派出國,短期支援,甚至長期駐牧。然而,上一代的傳道工人的退休潮將至,各地的神學院系招生人數卻未達理想,將來勢必令全職傳道人力資源更吃緊,從而影響差派至國外教會長期支援的人力。筆者曾協助南非、阿根廷、莫斯科等新建立的教會,現在都缺乏可以長期駐牧的傳道者,這實在是一項隱憂!另外,當教會因分設而增多的同時,對牧養的需求也大增,國外又需要有外語能力的傳道者,來把福音有效推廣,並牧養那些說當地語言的下一代。

結語


適逢真教會成立一百週年,我們在國外傳教的發展遇上不少困難和挑戰,也遇上瓶頸。希望各地同靈每天為國外的福音廣傳迫切禱告,有志者,獻身當專職工人,有財者,積極奉獻世界傳道和文宣基金;青年人更要把握求學時期多接觸、學習外語,為作福音義工而準備。如此,我們便能靠著神的靈,克服一切困難,把福音早日傳遍天下,迎接主再來。「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作者: 楊志豪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1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