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85期2018年2月)
專題報導:若不是耶和華

黎為昇

進度:詩篇一二七篇1-5節

直譯經文:

話說本詩之前


本詩是上行之詩的第八首,是《詩篇》中唯二署名所羅門的其中一首詩,2其內容正與他建造聖殿的經驗有不謀而合之處。

本篇正好是上行之詩最中間的一首,若根據《以西結書》第四十章起所描述的聖殿,必須登上七階臺階到外院的門(結四十22),然後從外院再登上八階臺階到進內院的門(結四十31),總共十五階臺階。若根據利未人每登一階就唱一首的背景來看,這首詩也正是從外院進到內院的第一步。

以上行之詩前七首詩的經歷來看,我們的信仰經歷了《詩篇》一二o ~一二二篇的「信仰重生期」,生命歷經了重生,同時也被神以喜樂與滿足吸引我們向前成長;接著經歷《詩篇》一二三~一二六篇的「信仰復興期」,當重生後,我們與神的關係如同新婚蜜月一般,神藉著剝奪與損失使我們長大成熟,在此期間雖然一開始會對神疏遠,也同時面臨信仰的激盪與掙扎,但神藉此精煉我們的靈性,使我們的信心得到復興。

接著從本首詩開始,描述一個人信仰茁壯的過程中,需要歷經「負軛」的階段,透過責任的承擔與背負十架的歷練,也因為這段期間內心的掙扎,反擁有更多能體驗神的契機。這種「負軛」的本質不僅僅是個人的成長,更是群體性的成長,要讓肢體一同茁壯,成為正常人的身量;而不是只有好像腿變長了,其他肢體都不變,那不就是身體比例非常奇怪的人嗎?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思考迦勒與約書亞,為何他們擁有對神堅定的信心,明明已經準備好可以進迦南,但為何還是要陪著以色列民走曠野,耽誤了至少38年的時光才能進去?因為神要一個信心成熟的以色列進入應許之地,而不是個人互相競賽,誰跑得快才能進去。

誰是建造者?看守者?


在本首詩中,詩人看出神將工作、家庭交付給他,這是最基礎的負軛,但他的心態必須有所調整,誰才是真正的建造者與看守者。

第1節中的「房屋」,可指居住的家、宮殿、聖殿、家族、朝代等;3而「建造」的意思,是將某個建築物建立起來,這建築物可以是很小的物件,可以大到甚至是城市。4接著「看守」這字,是指控制某地的進出,或限制一般人接近某些重要或有名的人,有照顧與看守責任的意涵;至於「城邑」的意思,則是一個人口集中的地方,範圍可從一個沒有城牆的小村莊到一個有城郭圍繞的大型城市。

「建造房屋」是從無到有,屬於開創性的工作,這類的事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所羅門用「勞碌」來表達這類工作的辛苦,因為這字的意思是指對某項工作或任務付出相當的努力與心血。的確,所羅門時代建造聖殿,用了七年的時間,所花費的物資與人力成本,有人估算其造價應該超過十億美金,這麼浩大的工程,的確是付出相當的辛勞。再加上他又花十三年建造王宮、林林種種的國防防禦工程、強大的軍隊,以及他與推羅王合作的船隊等,在近三千年前的時空來說,這些工程的艱鉅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而「看守城邑」則是維繫所擁有的,屬於維持性的工作。對所羅門來說,他的父親為他打下很好的基礎,無論是儲存大量的物資與財力、壓制敵對以色列鄰國的武力、與推羅、埃及等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建置國家宗教與行政制度的規模……等,所羅門要好好地維持他父親所打拚的一切,也的確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詩人一方面連用兩次「若不是耶和華」來提醒讀者,誰是真正的建造者與看守者;另一方面他又連續說了三次的「空虛」。所謂的「空虛」,是指某物或某事沒有價值,乃是因所付出的沒有結果,或沒有用處;既然曾付出,表示尚未付出以前,對此事是懷有大的期待與肯定。然而詩人在此提醒我們,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努力付出,而是在努力的同時,不要一頭栽進工作之中,而忘記背後支撐這些的大能者,若不是神的保守,所付出的結果就是「勞碌空虛」、「看守空虛」、「對你們是空虛」。

神所親愛的人


第2節中Hifel動詞分詞形式的「清晨早起的人」,意思是一大早就起來做事,或付諸行動的人;Piel動詞分詞形式的「延遲的人」,意思是某人的延遲或耽誤,使某個行動延後一段時間;同樣動詞分詞的「安歇」,有坐下或定居,在一個地方待上一陣子的意思,通常有超過預期中更長一段時間的含意,因此「延遲安歇」的意思,可以說是將睡覺的時間延遲,暗指很晚睡覺。

所謂的「憂愁」,是指苦惱、困難,受某件事的狀態或特性影響而很難去行事的意思。所以「吃憂愁的食物」,意思是被苦惱、困難的事煩心,連吃飯的時候都揮之不去,因為被他所建造或看守的人、事或物所纏擾著。憂慮的勞動者,他們享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因為他們老是擔憂,起早貪黑,忙於世務,無法安眠。但本節並沒有讚許懶惰之意,而是責備煩躁憂慮,不信靠神的人。

這樣」,有同樣的方式或作法之意,換句話說,之前所羅門描述一個早出晚歸、工作努力的人所付出是空虛的,接著,有一種人同樣地也早出晚歸,工作努力,但這等人卻是睡得香甜。一個勞碌工作的人,有時是無法選擇的,因為他必須如此。但神使一個人可以無憂無慮的睡覺來表達祂的保守,因為「安息」乃是神給予人一個仁慈的禮物(創二3),是在「汗流滿面」、「勞苦重擔」的咒詛下,從主所領受的祝福(太十一28)。

親愛的」,意思是對所親近的人表達出一種深厚的情感。「祂所親愛的」正是所羅門第二個名字「耶底底亞Jedidiah」(撒下十二25),言下之意,就是所羅門王在日理萬機的國家、家庭等種種責任重壓之下,他居然仍能睡得香甜,這就是他認定他是神所親愛的原因。

的確,沒有人喜歡勞碌工作,但有時候是身不由己的事,就像所羅門被迫承擔如此巨大的責任一樣。但一個與神關係親密的人,他會選擇將重擔與壓力交付給神,換句話說,他會學習如何透過禱告,將「一天的難處」與「明天的憂慮」分別出來,只承擔、煩惱「一天的難處」,並同時將「明天的憂慮」交付給神,如此才能在種種勞碌與困難的壓力之下掙脫出來,仍能睡得安穩、睡得香甜。

所羅門的父親大衛在這方面更是箇中好手,當他被押沙龍叛軍追趕得幾乎走投無路,大家都認為大衛即將走向窮途末路,甚至議論他:「他得不到神的幫助」5;但大衛並不這樣認為,他仍覺得神的盾牌圍護著他,他必將能夠抬起頭來,因為他覺得神垂聽他的禱告。問題是他怎麼知道神垂聽他的禱告?其中有兩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他說:「我躺臥了,並睡著清醒了,因為耶和華都支持著我(直譯)」(詩三5),換言之,在這樣糟糕的情境之下,他居然能夠安然睡覺。「清醒了」,不只是指從睡覺中醒過來,更指著內心也仍能保持清明、謹慎,他不讓自己陷入悲傷、憂愁、自怨自艾的心境之中。

第二個關鍵,他說:「我不懼怕環繞攻擊我的無數之民(直譯)」(詩三6),也就是說,在被數不清的人敵對之時。一般人必定是恐懼無力、措手不及的,但他竟然能夠不恐懼,處在他深深不喜歡的情境之下,仍以對神的信心戰勝原本預料會發生的苦痛、沮喪與無助。

最根本的事業──養兒育女


詩人從第3節起,突然話鋒一轉,描述的主題從房屋、城邑突然轉到兒女,看似有點唐突,然而所羅門知道建造不僅是外面的工作,更是內在的增長,因為房屋只是硬體,是外殼,更重要的是住在房屋內的人。例如秦始皇所建立的統一帝國,到了他兒子就分崩離析,追究其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北邊的匈奴,反而是內部的造反。

所謂的「產業」是指某人繼承上一代的財產或土地,詩人說:「兒女是神的產業」,意思是將兒女類比成繼承的產業,而這產權原本不是屬於父母的,而是屬於神的,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創造自己的兒女。難怪夏娃生了第一個兒子,她會如此說:「我生了一個兒子藉著神(直譯)」(創四1)。這「產業」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更可以說是「天賜」、「天佑」、「天養」的。

果實」原意是從穀類、灌木或果樹所生出的產品,「肚腹」指的是胃、心、腹部等處,也包括女性的子宮;此處「肚腹的果實」是指婦女懷孕後,子宮內的胎兒。「戰利品」原來指的是從投資所得的利益,等於起初所支出的收穫;此處特指神的賞賜。根據傳統的原意,戰利品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指的是亞伯拉罕因順從而離開本家到迦南地所得的戰利品。6因此所羅門之所以認為婦女懷孕的胎兒彷彿是神所賜給人的戰利品,乃是因「養兒育女」必須是辛苦後才能獲得其獎賞,換言之,必須要透過戰爭才能得到的「戰利品」。

《創世記》第四章與第五章有兩組名單,前者是該隱一部分的子孫,其中有一些是劃時代的人物,橫跨民生、畜牧、藝術、工藝等領域,帶領當代的人邁進人類的新文明。後者是塞特一部分的子孫,其共同的成就就只是「生了眾子與眾女(直譯)」,養兒育女而已。但在這漫長的歲月之後,這組人因為有了敬虔人挪亞,在地面經歷大水的浩劫之後,只剩這組人存留他們的後裔。

如勇士箭袋的兒女


詩人接著解釋為何婦女腹中所懷的胎是「戰利品」?他用了一個比喻:「好像勇士手中的箭」。之所以以箭作為喻體,乃是因箭需要成型、削尖,而且要修得筆直,才有可能使箭按照射箭者所瞄準的方向前進。同樣地,所謂「年少的兒女」,按照字面的解釋是指年輕時所生的小孩;「也是如此」,意思是接著所發生的事件,與之前的事件相關。換言之,年輕所生的兒女也像「勇士手中的箭」這樣,需要陶冶、被削尖、被管教、被磨練,才能訓練兒女成為可以被用的利箭;否則只會成為反射父母自己心坎的毒箭,傷透了他們的心。

從另一角度來說,「年少的兒女」不僅僅指的是年輕的父母所生的兒女,更有年幼的小孩之意,甚至暗指那些未斷奶的幼兒,因此年輕所生的小孩,不可能指的是青少年與成人。換句話說,要訓練自己的兒女成為勇士手中的箭,必須要從小開始,甚至是從出生開始。

《箴言》有云:「訓練孩童在他命令的道路上,因為他漸漸年老也不從她(指道路)偏離(直譯)」(箴二二6)。相信大家對這句經文相當耳熟能詳,此處的「訓練」,意思是根據一正確行為舉止的原則,有系統地教授與不斷地練習。打造箭矢的箭杆,東方地區主要是用竹子,西方則是用蘆葦桿或木頭,製箭者會使用拉直的工具將箭杆拉直,但竹子或蘆葦桿若是太老,或者已經定型,基本上是不可能成為箭杆。教養兒女的工程也是如此,趁他們還年幼時,就要訓練他們走在正確的教訓與真理之上,他們便更有意願一生在道理的約束下敬虔度日。

什麼是「他充滿它們於他的箭袋」?字面意思是某人將箭充滿裝箭的容器。詩人說:「這人是有福的」,其原因是「因為他在城門口向敵人說話」,意思是他在防守城牆的時候,可以有資格向敵人喊陣,因他背後攜帶足夠的武器,有令敵人震攝的本錢。若我們根據將「勇士的箭」比喻為兒女時,「箭袋充滿箭」的意思就是兒女眾多,這是基於過去的時代需要更多的人力而言,但若是箭袋充滿不能用的箭,再多的箭也沒用。

所羅門這樣的描述,也可能是基於另一種場景。過去城門口是該城審判訴訟的地方,也就是在公開場合之下來審斷各種訴訟案件。「向敵人說話」,指當某人受人誣告的時候,其兒女可以聯合起來替當事人說話。更可引申到面對患難、危機或惡者攻擊的時候,兒女若是信心的勇士,便能與父母共同抵擋這些種種的挑戰,成為神同在的明證。

我們該如何使兒女成為「勇士的箭」?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或許可以根據耶穌成長的例子來思考:「耶穌一直增長在智慧與在身量與在神與人面前的喜愛(直譯)」(路二52),來提醒我們身為父母的,要在這幾方面為自己的兒女打下美好的根基:

第一、「智慧」,也就是「在世生存的根基」。所謂「智慧」,這字的意思是因擁有理解的能力而有聰明的行動,7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弱肉強食的社會環境之下,擁有能夠存活下來的智慧,包括工作技能、自保的知識與能力等。因此父母一般都會盡其所能地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使兒女能打好生活的能力。

第二、「身量」,也就是「健康身體的根基」。「身量」的意思,是身體成長的高度,換言之,小孩的身體會隨著年紀漸漸長大,這也象徵著一個人有著健康的身體,因此父母一般也都會竭盡心力地照顧自己的兒女,使他們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第三、「在神面前的喜愛」,也就是「信仰道德的根基」。「喜愛」有對某人或某事有喜悅的態度,一個人能夠蒙神的喜悅,這也表示他的信心與道德操守能夠滿足神的要求。因此有信心與屬靈智慧的父母,便會重視子女的信仰基礎,使他們自小就有意願「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第四、「人面前的喜愛」,也就是「為人處世的根基」。一個人能夠討人的喜歡,不是經由他們學會討好別人或諂媚阿諛對他有利的人,而是有一個真誠、善良的性格,最終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與信任。因此有真智慧的父母,會在此方面下工夫,隨時隨地機會教育,讓兒女在面對與人的相處時,能夠真正的站立得住。

身為父母的我們,若能樂意與教會、學校攜手合作,一起訓練我們的子女成為「勇士的箭」,且把教會視作「箭袋」,那麼「箭袋滿了利箭」,何嘗不是成為神的國度戰勝世界最好的生力軍嗎?



註:

1.The Hebrew Bible: Andersen-Forbes Analyzed Text (Francis I. Andersen; A. Dean Forbes, 2008)

2.另一首則是《詩篇》七十二篇。

3.William Lee Holladay and Ludwig Kohler, A Concis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Leiden: Brill, 2000), 39.

4.James Swanson,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Hebrew (Old Testament)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1997).之後本篇文章的字義,若無特別表明,則亦出自同一出處。

5.參見《詩篇》三篇2節。

6.Ludwig Koehler et al.,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Leiden: E.J. Brill, 1994–2000), 1331.

7.Johannes P. Louw and Eugene Albert Nid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6), 383.


作者: 黎為昇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1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