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90期2018年7月)
時勢評論:從上頭來的智慧

謝溪海

主耶穌的弟弟使徒雅各說:「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雅三17-18)。其用意是提醒信徒,不要誤解與誤用神的賞賜(雅一16-17),免得似乎得到神的祝福,卻反陷入貪戀物質、放縱肉體享受的引誘中(雅一14)。也因當時有一些人自稱從神那裡領受啟示的智慧,蠱惑一般信徒都必須經過他們的帶領、講解,才能真正明白主福音的奧祕,一方面,藉以提高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滿足其虛榮心;一方面,更藉機騙取信徒的財物,誠如保羅指責他們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三9);更危險的,是這些人根本就不是真正明白主的救恩,都是以自己的私意、哲理強解主的福音(西二8),且不願順服眾使徒的勸勉和對真理的決議,以自以為是的智慧,破壞教會的和諧與純正的信仰規模,因此雅各也提出警告:「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三14-16)。神把各樣的恩典賜給人的目的,是要造就人的信心,人能積極善用、知足,必帶來更多靈性的成長,而屬神的智慧更是要使神的家得到美好的經營、照顧,得以結出更多美好、公義和相愛的果子。

真智慧的表顯

何謂從上頭來的智慧?其性質是聖潔、真實、善良的,能真正改變領受之人的個性,追求和睦與成長。而智慧的定義常是抽象的,因此本文想以聖經中一些敬畏神的人,他們面對需求時,所作出的抉擇與處置,而能產生美好的結局,均可彰顯出神所賜的智慧。雖然今日所面對的需求,或許未必一樣,但我們能存敬畏神的心,學習他們的精神,期盼在作出抉擇時,使自己與他人,均能得到美好的成果與造就。

約瑟的智慧

當約瑟把全家接到埃及時,對兄弟們說:「我要上去告訴法老,對他說:『我的弟兄和我父的全家從前在迦南地,現今都到我這裡來了。他們本是牧羊的人,以養牲畜為業;他們把羊群牛群和一切所有的都帶來了。』等法老召你們的時候,問你們說:『你們以何事為業?』你們要說:『你的僕人,從幼年直到如今,都以養牲畜為業,連我們的祖宗也都以此為業。』這樣,你們可以住在歌珊地,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創四六31-34)。從這話中,我們可以看見約瑟兩件智慧的判斷與抉擇:

1.接全家到埃及居住的智慧

約瑟與兄弟相認時,已饑荒兩年,依神的指示,還有五年(創四五6),既然雅各家可以到埃及買糧食,約瑟也可以按時送糧食到雅各居住的迦南地,何必大費周章,把全家接來?這是約瑟智慧的判斷。一方面,約瑟從自己過去因被哥哥們嫉妒,被賣到埃及當奴隸,孤單在異鄉居住,每天面對的是異教的觀念、風俗習慣,經過辛苦、卑微的工作,本獲得主人的賞賜,看似較有希望得以重獲自由,卻又因被陷害入監,雖又有一機會,別人卻一忘就是兩年,幾乎使他完全絕望。雖然聖經對約瑟的生活、作為並未加以詳述,卻用「神與約瑟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三九2、23)的方式,表明對他信仰的執著;可知他並不因苦難的遭遇而埋怨神或懷恨兄弟,反而堅持信仰、聖潔的原則,不同流合污,不輕看選民的身分,之後當神的時候一到,得以為法老解夢,並提出詳細的建議(創四一33-36)。法老身邊必有許多有行政歷練的高級官員,但法老不但相信夢的講解,且願意立即下決心,選立這位剛從監獄出來的年輕外族人作為處理國事的宰相,似乎相當大膽,而其他官員也毫無意見,這沒有神的感動是絕不可能的事,約瑟至此明白神的用意了(創四五5)。

一方面,從亞伯拉罕順服神的指示,搬到迦南地寄居時,當地就已有各種不同的族群居住,後到以撒、雅各,他們均只能在各種不同的勢力範圍中,四處搬遷。若雅各家族要發展,勢必每天都要面對強盛的敵人,為活動的空間常常要面臨爭戰,要能生存、成長,也都是極大的挑戰。約瑟從這些過程中,明白神的旨意,可以藉這個機會,安排一塊很恰當的土地,供其家族居住,得以在很平靜的環境中生養孳息。因此他作出把全家接來的決定,真的使他們從一個家族,在約四百三十年後,成為一大民族,這顯出神賜給他美好的智慧。今我們也可藉著思想過去自己所經歷的各種環境,和觀察許多長輩的處事經驗,並藉著真理的領受,深信神的旨意原是好的,在需要抉擇時,能作出合乎神旨意的判斷與決定,且使信仰得到造就,體會神賜的智慧。

2.分別的智慧

為什麼約瑟要他的兄弟在法老面前,堅決表明他們過去是以牧羊為業,以後的子孫也要堅持做這職業?而這職業是埃及人所厭惡、看不起、奴隸的工作。以雅各家而言,完全屬家族血統的,大約70人到75人(創四六27;徒七14),再加上家中的奴隸,雖他們可能大部分也都接受割禮(參:創十七23),全部加起來大概也不會超過二、三千人。面對整個埃及國的人數,他們真的是極少數,且約瑟在埃及已有地位和勢力,若使他們直接與埃及人來往,可能不到50年,就會被同化了,以後根本找不到純正的亞伯拉罕的後裔。為保守自己的族群、血統與信仰,約瑟選擇能與埃及人幾乎完全區隔的作法,就是被他人看不起也無所謂。這看似自貶身分的決定,確是極美好屬神的智慧。今屬神的我們,如主說:「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祢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十七15-16)。為了能在主來的日子,歡歡喜喜領受神永生的賞賜,務必要堅持分別為聖的心志,保羅也勉勵:「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林後六14、17)。我們要學習約瑟的精神,為了堅守信仰、真理的原則,就是有所犧牲,也是甘心樂意,正如彼得所說的:「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彼前四1-2),展現真智慧。

兩個半支派之人的智慧

當約書亞帶領百姓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經過幾年的爭戰,征服大部分的敵人,把土地分給其他支派之後,這時依約定當前鋒部隊的約但河東兩個半支派的軍隊,在約書亞的祝福下,帶著滿滿的勝利品回家(書二二6-8)。當他們一回到約但河東岸,立即在河邊建築一個很大的祭壇,連在約但河西的以色列百姓都可看得很清楚。住在西岸的百姓一看,就很緊張,立即召集軍隊要前去攻打,不希望這兩個半支派的人違背、離棄神的命令。但他們先派祭司和首領前去溝通、勸勉(書二二10-14)。這時約但河東的百姓立即解釋說:「大能者神耶和華!大能者神耶和華!祂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們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華(願祢今日不保佑我們),為自己築壇,要轉去不跟從耶和華,或是要將燔祭、素祭、平安祭獻在壇上,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我們行這事並非無故,是特意做的,說:恐怕日後你們的子孫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有何關涉呢?因為耶和華把約但河定為我們和你們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這樣,你們的子孫就使我們的子孫不再敬畏耶和華了。因此我們說:『不如為自己築一座壇,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乃是為你我中間和你我後人中間作證據,好叫我們也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平安祭,和別的祭事奉祂,免得你們的子孫日後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所以我們說:『日後你們對我們,或對我們的後人這樣說,我們就可以回答說,你們看我們列祖所築的壇是耶和華壇的樣式;這並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乃是為作你我中間的證據』」(書二二22-28)。這些百姓真的很有智慧,他們深知語言、音調之差異,難免形成溝通的困難和阻礙(參:士十二5-6),而環境的區隔更是一大障礙,雖然以後他們的子孫也可渡船過約但河,前往會幕之處敬拜神,但這還是一個天然的阻隔,很容易形成分界線,如同一般人常以河流、山嶺作為彼此的分界點一樣。為避免以後子孫因這區隔以致離開神,就興建這座大祭壇作為證據,清楚表明他們雖分居兩地,確是同一個族群、同一個信仰。

以今日而言,神的教會必當不斷向四處發展,自然會面對各種不同族群、社會形態的問題,而在基督裡面合一,是主耶穌很慎重的提醒與期望:「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也知道祢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0-23)。因此我們亦當謹慎防備,不可因人性的軟弱、地理、語言的隔閡,而有所排斥,且能存完全尊重真理的決心,如經云:「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在互助、互愛、互敬中,共同努力建設神的教會,使神的榮耀得著更大的頌讚,神國度的境界更加開展。

一位僕人的智慧

乃縵是亞蘭國的元帥,常為國家帶來勝利,只是長了大痲瘋(王下五1),他也一定用盡各樣醫療的方法,但均無法治癒。在一位以色列小女子的見證下,他來到以利沙先知的住處,希望先知能為他治病。但先知並未出門,只差一位使者,告訴他到約但河裡沐浴七次,病就會好。乃縵聽了很生氣,認為先知真的很沒禮貌,他這樣虔誠,不辭辛勞地來到門前,先知竟連從家裡走出來為他按手禱告都不願意?且若是只要到天然的河流(約但河)洗澡,病就會好,那他家鄉的河流豈不比約但河的水更好,在那裡洗澡就好,又何必走這麼遠的路程來?於是,很生氣的掉頭要走(王下五10-12)。如果是這樣回去,後果不知會如何?但當乃縵轉頭要走時,他的一位僕人(聖經連名字都未提起),到他面前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王下五13)。這是一般人的心態,認為病要得醫治,如果先知吩咐要去做的事,越困難就會越有功效,且一定會完完整整照章而行;如果是簡單的,反會產生懷疑,甚至不願去做。當下,乃縵也很謙卑,聽這僕人一提醒,立即明白且完全照先知的吩咐,便到約但河沐浴七回,一次也不減少,終於得醫治。之後回頭向先知獻上感謝,表明完全歸向神的心志(王下五15-18)。這顯出那位僕人的智慧建言。可見,重點不是先知所吩咐的事困難與否,而是真先知依據神的應許,以彰顯神的能力。

以今日而言,只要是出於神的教訓,無論是簡單或艱難,均當存敬畏的心志而行,如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8-19)。我們不管所付出的是多是少,只要是能造就人的信仰,都當盡力去做,如主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10)。這不在於甚麼身分、地位的人說甚麼話,而是只要這話是合乎神的真理,都當謙卑領受。如此,我們所做的抉擇與判斷,才能顯出是有神所賜的智慧。

結語

經云:「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提後三1),今日我們所面對的環境,必定日愈複雜,魔鬼藉著物質與罪惡的引誘方式,也必更加細膩。為持守純正的信仰,且「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六13),當求主不斷保守,也能時時謹慎,藉著過去許多敬畏神的聖徒所留下的佳範,學習智慧的判斷,使所行的一切,能結出更多美好的義果,獻在主的面前,榮耀祂的名。


作者: 謝溪海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1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