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91期2018年8月)
主題特寫:神所重用的人~有愛心的人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馬家驎


前言

一則故事:一個名叫約翰的人,穿著輕便牛仔褲,走進銀行打算完成一宗交易。行員告訴他,負責相關業務的主管不在,得隔天再去。約翰同意,然後請那位行員幫他的停車卡蓋章。行員告訴他,根據銀行的規定,約翰並未完成任何交易,所以停車卡無法蓋章。約翰問行員,能否破例通融,因為本來就是要來交易的,只是負責的主管不在。那位行員很堅持,不願妥協,他說「這是我們銀行的規定,條規就是條規」。聽完說明,約翰決定進行一筆交易。他終止銀行帳戶,把戶頭關掉。這位老兄姓艾克斯(Akers),約翰‧艾克斯,前IBM執行長,而他終止的銀行帳戶餘額為150萬美金。他完成了一宗真正的交易,終於符合銀行的規定,停車卡終於獲得蓋章,而銀行卻失去一位重要客戶。

有些人,費盡時間與精神研究、追隨宗教條規和外在的禮儀,但卻吝於對身邊的人表達愛;諷刺的是,愛,才是一切誡命的核心與本質。有的人甚至以神的名,濫用宗教條規與律法,對原已傷痕累累的人落井下石。當律法大於愛、條規大於彼此相愛的關係時,那顯然是個警訊,已經對焦錯誤了。

一.好撒瑪利亞人

在《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來問耶穌問題的,是律法師,是猶太人社會中地位相當高的人。

律法師的回答不但正確,且是將摩西律法的精華用簡單的兩句話就回答清楚了。

他想用自己所懂的事陷害別人、羞辱別人。這是用宗教信仰來當作武器,這樣的宗教信仰是相當可怕的。

對於律法師的提問,耶穌的回答是,愛心是一個需要去做的動詞,而不是一個用來討論的名詞。

在耶穌所說的這個故事裡,遇到被搶奪且受傷的猶太人,同為猶太人的聖職人員卻見死不救,但「世代互相敵視的族群」註卻伸出援手。

強盜把他當作搶奪的對象;祭司和利未人視他為要避開的麻煩;撒瑪利亞人則看他是一個需要關心、照顧的人。

「你所擁有的,我要奪取。」這是強盜的價值觀。

「我所有的全屬自己,我要留為己用。」這是那祭司和利未人的價值觀。

「你的困境軟弱,我來照護幫補。」這是好撒瑪利亞人的價值觀。

真正的愛是有行動的;真正的愛是要付出的;真正的愛是超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真正的愛是有持續性的。

光是宗教信仰的理論不能救人,惟有真正實行才能救人。

好撒瑪利亞人,正是「盡心(動了慈心)、盡性(思考傷患需休息、被照顧的日子)、盡力(包紮、背負、看顧)、盡意(拿出錢作保證,不要把難處留給店主)」來關愛這個猶太人。猶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竟肯關照世代仇視他們的猶太人。

一個簡單的意念、一份單純的熱忱、一個小小的動作,將正面力量傳遞出去,用生命影響生命,照護更多人,也成就更多有意義的生命。

日用飲食的幫補


一個天真單純的年幼女孩、一個練體育而需每天補充大量食物的男孩、一個身體病弱工作無法正常的女人,一個弱勢家庭,在角落中每天艱辛地喘息著。

日子看似黯淡,卻出現了轉折。

傳道、負責人定期遞交教會的經濟關心,訪問組不定期地探視,幾位同靈不定期餽贈食物,幾位同儕不定時的言語關懷,幾位同輩的信仰關注,女孩臉上的笑容變多了,男孩的表情柔和許多,女人的氣色紅潤不少。這些付出關懷的人,交織出一幕一幕明亮溫暖的畫面。

二.關愛肢體

有一次,宗教教育老師問小朋友:「神的誡命共有幾條?」一位小朋友毫不猶豫地回答:「有10條。」教員又問隔壁的小朋友:「那你覺得,神的誡命共有幾條?」第二位小朋友說:「11條」。老師說:「你說有11條誡命,那第11條是什麼?」第二位小朋友很天真的站起來,回答說:「主耶穌有給我們一條新命令,就是彼此相愛。」

猶太拉比的傳說──阿珥楠與亞勞拿兄弟兩人雖未同住,卻極其親睦。阿珥楠人口多,亞勞拿人口少,兩人的禾場相連。當收割的時候,亞勞拿心想:「我哥哥的人口多,我的人口少,當將禾捆暗暗送些給他。」晚間就如此行了。阿珥楠也忖度著:「我弟弟的人口雖少,我的人口雖多,但神賜給我的祝福豐盛,我要將些禾捆暗暗送給我的弟弟。」晚間也如此行了。白天各見自己的禾捆一點也不見少,同感詫異。第二天清早,兩人暗自驚奇,為什麼搬了一袋麥子,卻不見減少。第二天晚上,兩人不約而同,又將麥子送往對方的禾場。第三天兩人越發奇怪,便都坐下來看個究竟,直到半夜不見動靜。兩人又不約而同的背著麥子上路,到了禾場上恰巧半路相遇。一見面,兩人就明白了。

一個寒風淒雨的晚上,一位醫生家裡的電話響了。打電話來的人說,他太太現正需要緊急的治療。醫生很有愛心地樂意前往,接著說:「不巧車子進廠修理,你是否能開車來接我?」對方聽了,馬上憤怒地回答:「什麼!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人們容易體諒自己的立場,卻常會忽略別人的困難。

有兩兄弟為了搶一個玩具,打得不可開交。爸爸在一旁看了,說道:「別打了,難道你們忘了『要愛你的敵人』這句話嗎?」只見哥哥一邊和弟弟打架,一邊對父親說:「爸爸,他又不是我的敵人,他是我弟弟!」說完,兩兄弟又扭打成一團。

真誠的關懷問候

「膝蓋復健的狀況如何?」「最近比較少看到你,還好嗎?」「感冒好點沒?」「換新工作近一個月,比較適應了嗎?」「最近看起來比較疲憊,常熬夜讀書嗎?」「過幾天寒流要來,衣服要穿暖和喔!」「這道菜記得要多咀嚼幾下,腸胃才會比較好消化喔!」
一聲聲的關懷,一句句的提醒,是M姐妹在教會中對弟兄姐妹的噓寒問暖。態度柔和言詞溫暖,從兒童到長青,對老至少,總是默默付出關心,心中潛藏的愛,在空氣中流動,飄散在每個角落,彷彿一股清水,挹注澆灌在田園中,結出了一顆顆愛的果實。

這一顆顆豐美的果實,也有種子落土的時候,愛的果實應會結實纍纍,果香飄送四處。

三.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跟隨耶穌的人需要一種特別的性情,那就是「憐憫人」的心。在提到飢渴慕「義」之後,耶穌隨即提到了「憐憫」,似乎也有呼應《彌迦書》中「行公義、好憐憫」的意味。

在浪子的比喻裡,大兒子說的話中,他沒有說「我的兄弟」,反倒說「你這個兒子」,這是一種憤怒、不滿的心境。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講的比喻,主人赦免了僕人一千萬兩銀子的債,而這位僕人卻不肯放過他同伴欠他十兩銀子的債,從而惹動主人的憤怒。

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王的追殺,起身下到巴蘭的曠野,與六百跟隨者成為猶大邊界的守護者。受惠的大富戶拿八不懂感恩,反而以話激怒大衛,大衛在盛怒之下差一點鑄成大錯。

約瑟的哥哥們想起賣約瑟的惡行,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中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創四二21)。

約瑟對兄長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創五十19-21)。

憐憫最終勝出,不是劍拔弩張、敵視、暴力或報復的對立。

軟弱跌倒的扶助


一個人不小心跌倒,想要起身繼續向前走,有人走過去扶他起來,關心有無受傷,並協助尋求救護資源。

一個人不小心跌倒,想要起身繼續向前走,有人走過去責備他不小心,還對他冷嘲熱諷,讓他不僅皮開肉綻,心靈也受到很大的傷害。

H姐妹不小心犯了錯,哭著向同靈訴說,卻被人在教會中傳開,議論、批評和指責之聲,漫佈在信徒間,弄得還想追求這份信仰的H姐妹,害怕踏進教會,到教會的路變得漫長遙遠。

某天,L姐妹面色凝重地向幾位教會長輩訴說自己一時軟弱的過犯,大家又驚訝又難過。在驚訝與難過之餘,大家予以安慰,勸勉L姐妹要向神悔改,並鼓勵她繼續到教會聚會,也提醒在聖工上需留意的部分。另外,這幾位同靈陪伴L姐妹禱告,鼓勵她勇敢面對過犯,持續不斷悔改。希望L姐妹能繼續信仰路途,雖跌得不輕,還是要盡最大的努力,體悟信仰的美好。

結語

假設有一天,我們的教會充滿了一群拘泥於條文規則,卻不願彼此相愛的耶穌愛好者時,那是何等遺憾與可悲。有一些價值遠比條文字義更重要,那就是「人」。

好幾次,法利賽人針對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的事,大加撻伐。為什麼?因為他們在乎安息日的遵守與否,更勝於受苦的人希望在安息日被耶穌醫治。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留意,制訂條規與政策,是否已經凌駕於對人的關懷之上。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林前十三1-3)。

愛,是奧妙的,似乎看不到,卻能散播流動;似乎摸不著,卻能感受體會;似乎微小,卻是支持鼓勵的極佳動力,也是改變的開端。
愛,需要你我的實踐,因為你我的實踐,我們的周遭將因有愛的暖流而更不一樣。


註:依照《列王紀下》的記載,亞述王攻擊撒瑪利亞,在圍困三年以後,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並從巴比倫等各地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當時,各族之人在所住的城裡各為自己製造神像,混和了以色列原有的宗教禮儀以及外邦信仰,所以,他們一直不為後來由巴比倫回歸的以色列人所接納,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也互不往來。


作者: 馬家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1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